8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江淮大地是中国人民抗战的重要战场,安徽抗战也由此走过了波澜壮阔的血火征程,江淮儿女以特有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谱写了一曲威武雄壮的英雄史诗。 安徽是打败日本侵略的重要战场 安徽地处华中腹地,襟江带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从1937年年底开始,在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琼崖红军游击队除外)改编为新四军。1938年8月至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进驻泾县云岭,领导新四军开展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设,为新四军发展壮大、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军政制度的系统奠基:军部驻云岭时期的多维建设 新四军军部于1938年8月2日进驻泾县云岭,于皖南事变前撤离,共留驻云岭长达29个月。作为新四军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中国青年在近代历次革命斗争中都表现出了救国救民的决心与毅力,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使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广大青年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率先奋起反抗,以自身行动唤醒民众,并组织起来加强理论学习和军事训练,时刻准备奔赴斗争一线。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广
动员海外一切有民族意识的爱国侨胞进行抗日斗争,是中国共产党抗战宣传的既定方针。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一切关心祖国的侨胞们”,踊跃参与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广大华侨响应号召,尤其是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一些爱国侨领更是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时刻担忧着。为此,中国共产党积极与爱国侨领建立联系,呼吁他们在组织华侨抗日、回国参战以及增加募捐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促成陈嘉庚访
在全民族抗战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中,无数英雄豪杰挺身而出,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其中,隐蔽战线的英雄也功不可没,我的爷爷李克农,便是一位在隐蔽战线默默耕耘、作出特殊贡献的杰出人物。他以非凡的智慧、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在统一战线和秘密情报组织建设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安事变前,爷爷全程参与了中共与张学良的谈判,促成张学良同意建立国共抗日统一战线,成功“逼蒋抗日”
2025年4月3日清晨,清明节前夕,97岁的新四军老战士窦保轩,特意换了身洗得干干净净的银灰色新四军军服,在女儿窦秀云陪伴下,驱车250多公里,来到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彭雪枫烈士陵园。在彭雪枫墓前,窦保轩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默哀片刻后,再次抬手敬了一个礼,并深情地说道:“彭师长,您好!‘小鬼’又来看您啦。当年,您鼓励我‘好好干’,几十年来,我没有给您丟脸啊。”在接待人员的陪同下,老人参观了彭雪枫的起
教科书是承载史观的重要载体,是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形式。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日本教科书对于侵略战争的阐述,关系到日本对侵略历史的认识和对青少年历史观的塑造,必然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1982年夏秋之交,围绕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问题,中国对日本进行了一场严肃斗争。这场斗争是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之后双方围绕教科书问题进行的第一次交锋,也是在双方筹备纪念中日关系正常化十周年、谋划中日关系继续发展的大
1938年春,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成立后,其戏剧组在一年多时间里主要创作和演出了《一家人》《人财两空》《送郎上前线》《一条扁担》等独幕剧、小歌剧、活报剧作品。随着新四军第三支队在繁昌保卫战中取得胜利,战地服务团的同志们深受鼓舞,创作热情更加高涨,成功排演了三幕话剧《繁昌之战》,这是新四军最早创作的一部多幕话剧。 皖北皖南往返经过繁昌 1939年4月,叶挺到江北巡视,筹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同行的有邓
在奔腾不息的长江南岸、美丽的天井湖湖畔,屹立着一座人文底蕴深厚的山峰,她便是铜陵人民的母亲山——铜官山。这里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数千年前,先民们就在此地开采铜矿、冶炼青铜。铜陵市博物馆收藏、展出的精美青铜器,无不见证着前人的智慧结晶,诉说着当时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然而,这片土地也曾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但铜官山儿女从未屈服,他们挺身而出,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在铜陵大地上谱写
1894年7月,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战败,于1895年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岛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自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成为最早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之一。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一直关注、援助台湾的抗日斗争并主张光复台湾。全民族抗战时期,《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地区创办的一份全国性报纸。作为我党在大后方的舆论阵地,《
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出生于安徽省歙县黄潭源村。父亲按照家谱字辈为他取名“世昌”。陶行知天资聪颖勤奋好学,6岁进入经馆读书,改学名为“文睿”,及长,在南京金陵大学学习。他对王明阳的“知行合一”学说非常信服,于是,根据“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陶知行”。但他没有盲目服膺于王阳明的学说,保持了自己独立的思考。他认为一切“知”都是从“做”中来的,知识不过是前人经验与本身实践的产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于次日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宣言。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又发出《关于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救亡运动给各地党部的指示》,要求各地党组织派出适当人士出面,向当地党、政、军、警、学、商各界接洽,组织救亡团队。胡愈之、钱俊瑞等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出面与上海市文化教育界相关人士沟通联络,发起有国民党、共产党和中间派人士参加,带有统战性质的救亡协会。7月28日,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
毛泽东说他是“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他写起”。作为北伐先锋,叶挺带领的部队打满南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纵观叶挺一生,无愧“铁血”二字。 1926 年,叶挺带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攻克武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作为新四军首任军长,叶挺以“抗战到底”为誓言,要把新四军打造成另一支“铁军”。在皖南泾县云岭镇罗里村北面的叶子河上有一座桥,是叶挺为了方便百姓过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珍藏着一份《革命烈士证明书》,它静静地诉说着沈忠明烈士——一位来自安徽淮北的抗日战士的不朽传奇。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沈忠明,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二一九团三营十连一排排长,奉命驻防卢沟桥畔、永定河东岸的回龙庙。当时敌我兵力十分悬殊,日军400多人,而沈忠明所在队伍只有六七十人,但是沈忠明不畏强敌、英勇作战,在回龙庙铁路桥与敌人进行了激战
1938年8月2日,新四军军部进驻安徽泾县云岭。1940年10月上旬,日军1万余人大举“扫荡”皖南,其中一路5000余人,在空军掩护下直扑云岭,企图一举摧毁新四军军部。叶挺亲自指挥作战,新四军经10余次顽强苦战,保住了云岭,收复了被国民党军队放弃的泾县县城,彻底粉碎了日军扫荡企图。云岭保卫战是新四军在皖南进行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鼓舞了抗战军民的斗志,打出了新四军的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