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莲七宝山地区已发现中型金铜矿1处、中型多金属矿1处,属陆相火山热液型矿床,近年来在该地区完成了一系列勘查工作,取得了新的找矿成果。区內金铜及多金属矿与七宝山次火山杂岩体活动十分密切,次火山侵入岩能引起高磁异常,金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能引起可控制音频大地电磁(CSAMT)低阻异常,研究发现七宝山金铜矿物探异常特征为低磁、CSAMT低阻。结合前人短红外光谱蚀变测量,确定了七宝山热液中心。上述综合找矿信息,为金铜矿深部外围找矿中发现新的含金铜及铅锌矿体指明了方向。
摘要:针对浅覆盖区隐伏萤石矿勘查难题,本研究创新性构建“地-物-化”协同勘查体系,集成高精度磁测、激发极化与土壤化探技术,揭示隐伏矿体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响应特征。通过高精度磁测圈定负磁异常区,激电中梯识别中阻中极化带,结合氟钙异常追踪,在方城县第四系覆盖区精准圈定5处靶区。验证钻孔揭露矿体埋深 36.5~ 52.3m ,厚度 2.6~5.2m ,证实物化探异常与隐伏矿体的空间耦合规律。本次研究揭示了构造蚀变岩型萤石矿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提出综合物探方法与化探互补技术可有效抑制多解性。该成果为浅覆盖区隐伏萤石矿勘查提供了技术方案,对同类型矿床勘查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摘要:为查明胶南隆起区日照段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对研究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次研究在综合分析胶南隆起区日照段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采集了研究区地下水样品71件,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相关性分析、离子比值端元图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空间分布、水化学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胶南隆起区日照段地下水整体呈弱碱性,阴离子以 HCO3- 为主,阳离子以 Ca2+ 、 Na+ 为主,松散岩类孔隙水中离子含量变化相对稳定,基岩裂隙水 Ca2+ 、 HCO3- 含量较为稳定,其他阴阳离子在地下水中的含量变化较大;地下水化学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 HCO3 、 HCO3 · SO4 、 HCO3 ·Cl型水,其分布从补给区到排泄区呈明显的分带性。区内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离子来源主要受是硅酸盐岩溶解的作用。
摘要:为揭示山东省五莲县表层土壤重金属累积规律及环境风险演变趋势,基于2008年和2018年两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综合运用特征值统计、克里金空间插值、累积速率模型计算及环境质量评价图对比等方法,系统分析了10 年尺度五莲县表层土壤各重金属元素变化范围和幅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呈普遍累积趋势,Cd、Cu、Hg,Pb,Zn 累积速率显著,其中 cu 增幅范围最广, Hg 增幅强度最大,主控因素为矿山开采与地质高背景。通过土壤重金属累积速率计算,预测 2028年,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呈现不同程度上升,其中Cd元素环境质量降级最显著,Pb、Zn在户部乡、松柏镇周边将形成轻微风险区,土壤环境质量等级相应有所降低,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
摘要:本文以山东五莲县东部地区为研究区,通过系统采集代表性农作物小麦、玉米及其根系土等样品,开展有益、有害元素等指标的分析测试,旨在查明研究区硒元素在土壤-作物系统中迁移富集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作物体内硒元素的主要来源于土壤,代表性农作物不同部位对硒的富集能力也不同,遵循根系 > 叶 > 茎 > 籽实的特征。农作物籽实中硒元素与土壤硒元素正相关,其中小麦籽硒元素与根系土中硒元素相关系数为0.57,玉米籽硒元素与根系土中硒元素相关系数为0.32,说明小麦籽实对硒的富集能力比玉米籽实对硒元素的富集能力强。农作物对硒的吸收除了与硒全量值有关还与硒的赋存形式有关,例如硒酸盐等水溶性硒最易被植物吸收,此外还与有机质、pH有关,以及受重金属元素、成土母岩以及其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其研究成果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营养施肥、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摘要:沂蒙山地区费县跑马岭矿区由于长期的矿山开采活动,造成自然地貌破坏、水文功能下降、土壤资源匮乏、植被群落退化等生态问题较为突出,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本文基于恢复生态学理论,结合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理念,以沂蒙山区域费县跑马岭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物能转化和物能循环的分析原则,剖析生态退化成因和生态退化机制,厘清“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中各要素的密切关系,提出“重塑生态地貌、重构生态水体、重组生态土壤、重建生态植被”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生态修复思路,预计将逐步还原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促使生态系统重回正向演替,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的进一步加快,对城市工程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日照市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元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和法对城区工程建设进行适宜性评价。日照市城区工程地质层(组)共划分7个工程地质层组,44个工程地质层。根据工程建设适宜分区定量评价,选取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场地稳定性作为一级评价因子,地面坡度、地层结构、承载力、桩端持力层、地下水埋深、腐蚀性、富水性、液化土、软土厚度、活动断裂作为二级评价因子,将研究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和适宜性差区,其中以工程建设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分布最为广泛,可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区域。上述评价结果对服务于日照市城区规划布局、建设发展和工程选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摘要:煤层气钻井施工中的定向钻井轨迹控制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以MB05-B6-26L-02井M1、M2井眼为例,研究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井漏和垮塌问题,分析了地质特征、设备精度和泥浆性能等影响轨迹稳定性的因素,提出改进泥浆处理工艺,优化定向仪器的使用,以提高轨迹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经模拟实验验证,使用优化后的技术,可以提高煤层气钻井的施工效率,减少施工中的故障率,保证井眼轨迹的稳定性。
摘要:近年来随着矿产勘查和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山东五莲七宝山地区作为山东省重要的有色金属矿集区,显示了极大的找矿潜力。理清该区矿产勘查及研究热点演化过程,对探究矿床成因和指导后续矿产勘查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获取了1984—2024 年发表于中国知网的论文和 Elsevier 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与五莲七宝山地区找矿研究工作相关的论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发表的论文中的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等信息进行了演化趋势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年均发表论文数量与七宝山地区找矿突破成果和矿业资本投入的增加呈正相关性,且长期扎根在七宝山地区从事矿产勘查和科学研究的山东省第八地质矿产勘查院在论文发表中占据主导地位。关键词演化趋势表明七宝山地区有色多金属的研究工作已从单一找矿方向向成矿预测、三维建模等方向转变;矿物学的精细化研究也成为七宝山地区矿产勘查工作的热点之一。基于论文资料分析,本文建议山东五莲七宝山地区矿产勘查工作应在综合评价矿床已有地质信息基础上,加强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与利用,深人挖掘数据隐藏的信息,结合科技创新成果,为七宝山地区深部和外围找矿突破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