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在推动学校教学质量跃升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中职教育教研活动受普通教育模式影响较大,未能充分审视并彰显自身独有的教育特质,不知不觉中落入了自我构筑的“学科陷阱”。传统教研模式过分强调学科存在与学科对话,教学评价与指导体系往往以知识掌握为核心导向,且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偏爱于“课时”这一基本框架,由此导致了对教学与评价微观细节的过度雕琢与精细化追求,却在无形中忽视“人
摘 要 基于“人—环境”匹配理论的“要求—能力”匹配、“需求—供给”匹配、“人—组织”匹配三个维度审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匹配关系,发现“要求—能力”不匹配表现为学生技能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需求—供给”不匹配表现为培养环境难以满足学生的技能发展需求,以及“人—组织”不匹配表现为学生价值观念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工匠精神之间尚有差距。为此,需要着重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新技能促成
摘 要 复合型人才在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成为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战略目标。基于共生理论,运用质性研究法,采用Nvivo11.0进行编码,构建职业本科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校企协同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仍面临共生单元价值理念偏移、共生模式内部机制僵化、共生环境制度支撑缺位等现实困境。基于共生理念提升职业本科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应树立共生理念,激发共生
摘 要 高质量发展要求下,高职院校必须找准发展方向,使资源投入能够凸显自身特色并形成核心竞争力。以波特经典价值链模型为参考,分析高职院校社会价值生成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运行活动,并将其归纳成为9项基本活动与5大辅助活动,构建高职院校价值链模型。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应围绕社会价值贡献展开:要高度重视中心职能的履行,做好专业布局规划;要紧扣价值生成主线,提升资源能力;要认识禀赋差异
摘 要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技术精神、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教学资源不足与更新滞后、教师思政素养不高、学生参与度较低、缺乏创新性和特色、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未来,职业院校需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课程设计、激活内生动力、提升教师素养、健全评价机制来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摘 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独特的技术属性与强大功能将会引发学习的全方位变革。对上海市13所中高职院校3505名学生的调研发现,学生对人工智能有所了解,认知比较理性,具备一定的智能化学习素养,对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展学习有着明确的需求。但从现实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面临着学生的应用能力不足、思维钝化、违反学术伦理等困境与挑战。未来,政府层面需要明确规制,优化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设计;学校
摘 要 针对中职课堂协作学习普遍存在低效与浅层化现象,依托群体动力理论框架,聚焦驱动力、凝聚力及耗散力三大核心要素,构建了以宏观脚本为内核、多元学习空间为支撑的齿轮传动协作学习模式。该模式涵盖三层次理论模型与五阶段课堂活动,旨在通过精细化设计促进学习深度的拓展。采用准实验法对该模式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及协作技能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为更好地发挥该模式作用,未来,在宏观脚本
摘 要 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是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既能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还能使学生了解真实职场环境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对部分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调研,从学生视角了解当前职业院校实习发展情况并解析其对工作认同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职业院校学生通过实习能够形成工作认同感,并且学生对职业院校实习的评价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其对实习工作和未来工作的认同感。在针对实习的各类评价变量中,实习收获对工作
摘 要 生涯适应力是个体生涯发展的核心能力,能够帮助个体应对职业生涯中不可预测的变化。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江苏、广西、江西等地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利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确定高职生生涯适应力的类型,并通过回归分析方法探究父母生涯相关行为、核心自我评价对高职生生涯适应力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职生的生涯适应力可分为表现消极型、表现一般型和表现积极型3种;父母生涯支持和核心自我评价正向预测高职生的
摘 要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新时代建设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32个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案例的比较研究发现:在理论逻辑上,基于目标的生成逻辑、基于人本的主体逻辑、基于制度的客体逻辑相互作用,团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实践成效上,团队建设与教学创新双轮驱动、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双融协同、社会服务与国际合作双面赋能。面向未来,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需要政府、学校、团队、研
摘 要 抗拒性身份是个体在面对主流社会结构与文化规范的压迫时,所形成的一种反抗或拒绝被定义的身份属性。聚焦高职教师在当前社会环境中所构建的抗拒性身份,目的在于揭示高职教师所遭受的社会歧视构成与其渴望的文化身份画像。借助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初步探明高职教师在经济地位、道德素养、职业身份、职业投入、职业产出、个人能力等多方面受到“污名”,并据此进行自我表征,从“经济人”“道德人”“单位人”“劳动人”
摘 要 教材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已确立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具体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质量进行评价。经调查分析,得出新形态教材在内容维度处于“良好”偏“优秀”水平,在呈现维度处于“良好”偏“优秀”水平,在教学适用维度处于“良好”偏“一般”水平,在设计维度处于“良好”偏“优秀”水平,在适应维度处于“一般”偏“良好”水平。未来提升职业教
摘 要 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发展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指标缺乏“精准性”、评价特征缺乏“职教性”、评价方法缺乏“过程性”、评价机制缺乏“全面性”等问题,结合新时代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个性化、多元化特点,充分利用学校多平台学生基础数据,坚持强化过程评价、改进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基于学生成长增值和画像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