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模型提示词从早期的口语对话,发展到当今的智能体角色和技能描述。提示词的使用效果依赖于用户自行摸索,目前仍缺乏自动生成、共享与复用机制。构建基于提示词要素规范化的生成机制,以及基于提示词数据库的共享和复用机制,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促进大模型在教育及其他领域的高效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层出不穷,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成为高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应用型大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特征分析,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制约,进而从党建引领、构建统一共性算力平台、支撑“ AI+ 教育”赋能教育场景以及构建数据驱动的高校治理体系等方面提出推动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摘要]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性举措,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系统性。其时代性体现在3个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大思政课”为重要理念与机制;体系更为完整、内容更为丰富。系统性涵盖6个方面:指导思想的综合性、实施效果的整体性、内容的集合性、方法的动态平衡性、主体的协同性和要素的关联性。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和社会系统工程,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顺利实施要把握好政治高度、社会广度、历史厚度、世界宽度和时间跨度5个尺度。
[摘要]“大思政课”背景下,运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与理论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推动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与核心价值。从内在逻辑看,二者具有本质融合性。传统体育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中发挥历史纽带作用,通过文缘认同构筑命运共同体精神基石,深化基于文化价值的民族团结。高校应充分挖掘文化育人功能,通过多路径协同,引导学生在体育实践与文化体验中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与情感,实现意识内化与践行,切实增强归属感、认同感与责任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支撑。
[摘要]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教学话语要与时代诉求紧密结合。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思政课教学话语的建构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体现政治性、价值性、时代性,符合历史逻辑、文化逻辑、价值逻辑和整体逻辑,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将百年党史史学话语融入思政课,结合传统文化讲好现代中国故事,引用新闻热点和国家领导人讲话,紧密联系国际时政,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话语。
[摘要]目前,中国高等院校音乐学专业视障生的课程思政实践体系尚不能完全满足现实教育教学需求,存在以下问题:视障生的身心、认知特点与专业学习、思政教育融合度较低;课程思政评价反馈模式综合性不足;课程思政创新实践活动科技性不强;思政教育在校内校外 + 线上线下 + 理论实践中的契合度不够。基于高等特殊艺术教育开展“大思政课”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建设的背景和需求,研究分析了音乐学专业视障生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难点,提出了完善音乐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打造高水平特艺师资团队、营造思政育人音乐文化氛围、实行多元化课程思政保障机制的应对策略,旨在探究适合中国高等音乐教育视障生课程思政创新实践发展的特色路径。
[摘要]基于某应用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跟踪调查数据发现,本科生导师工作中的导思想、导生活、导就业、导学研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导师指导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成长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不同维度上均呈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调查和分析结果,提出应用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提升路径与对策: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内容与标准方面,深化导思想的内涵与方法、强化导生活内容的丰富性与实践性、优化导就业的全面性、拓展导学研的协同性与成长性,同时,完善导师制评价与激励机制并从多层面持续改进,以期实现提高应用型大学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摘要]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应用型大学开展有组织科研能够促进学科建设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并增强学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为推进有组织科研,应用型大学应采取有效的实施路径,具体包括规划科研战略蓝图、变革科研组织范式、强化科研团队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改革科研评价机制。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分析该校在顶层设计、学科布局、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及科研评价等方面推进有组织科研的实践探索,这些措施有助于应用型大学提升科研水平,服务社会发展,并彰显社会责任。
[摘要]在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用型大学基于OBE(outcome-basededucation)理念,坚持产出导向,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为抓手,以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目标,加强规划与实施管理;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多主体、多维度的协同能力,增强新质生产力的应用,扩大向社会、行业的开放,提高国际化水平。在持续改进理念牵引下,第二课堂管理工作实现从目标设定、规划实施,到总结评估、更新提升的完整循环,切实推动应用型大学第二课堂的优化与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摘要]孤独症家长作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利益相关者,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康复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研究以基本三角理论为基础,对孤独症家庭进行调研发现,家长在孤独症儿童康复中面临着效能感坍塌、角色超载、情感劳动异化及隔代长辈干预等结构性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动态双三角支持体系,通过家庭内部三角关系重构与外部三角关系,重塑孤独症家庭的主体性自觉,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社会融入。
[摘要]为了解培智学校教师生活数学学科教学知识现状,基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片段自编了数学学科教学知识的测评问卷与评分编码手册,对北京市60位生活数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教师生活数学学科教学知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内部结构不平衡;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的生活数学学科教学知识水平相对较高,且具有跨维度的稳定性;单一教学经验因素对教师生活数学学科教学知识无显著影响。基于此,建议丰富培智学校教师关于学生生活数学学习的知识,职前培训开设融合生活数学学科教学知识三要素的课程,职后培养建立特定课题的教学知识库,促进教师生活数学学科教学知识的整体发展。
[摘要]为探讨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影响其情感承诺的内在机制,采用情绪劳动策略量表、心理资本量表、情绪耗竭量表和情感承诺量表对660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表层扮演对情感承诺展现出负向预测效应,自然扮演与深层扮演展现出对情感承诺的正向预测效应;2)情绪耗竭在情绪劳动策略与情感承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心理资本在情绪劳动策略与情绪耗竭的关系中发挥了显著调节作用。通过揭示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影响情感承诺的内在机制,对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情感承诺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摘要]特教教师的工作活力会影响其工作效率与教育教学质量。为研究组织支持感、情绪智力、情绪劳动和工作活力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对四川、山西、浙江等地429 名特教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显著正向预测特教教师的工作活力;情绪智力在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活力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情绪劳动在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活力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感能通过提升情绪智力进而促进深层情绪劳动策略的使用,最终增强工作活力;资深教师更依赖组织支持感维持其活力,新手教师则更依赖情绪智力;在培智教育教师中,情绪劳动的中介作用更强,在其他类型教育教师中,情绪智力的作用更突出。因此,建议通过优化管理策略增强组织支持、增强教师职业素养、优化情绪劳动、加强专业发展以提升情绪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