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明确西北地区重要药用植物唐古红景天(Rhodiola tangutica)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点、基因信息和系统发育关系,该研究利用Illumina NovaSeq6000对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运用GeSeq、PGA、NOVOPlasty、IRscope、MISA等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其结构、基因功能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唐古红景天的叶绿体基因组呈四分体环状结构,由82
摘 要: 银粉背蕨 [Aleuritopteris argentea (S. G. Gmelin) Fée]、假银粉背蕨(A. subargentea Ching)和长尾粉背蕨 [A. michelii (Christ) Ching]隶属于凤尾蕨科(Pteridaceae)碎米蕨亚科(Cheilanthoideae)粉背蕨属(Aleuritopteris)。由于形态相似,它们之间的系统关系一直饱受
摘 要: 狸尾豆属(Uraria Desv.)及其近缘的蝙蝠草属(Christia Moench)和算珠豆属(Urariopsis Schindl.)的属间属内分类一直存在争议。为探究狸尾豆属及其近缘属的形态变异规律,并为其分类提供形态学数据,该文基于3属15种43个居群的296份标本,在居群水平上,对其叶片、花序、花、果实及种子的24个形态性状进行观察统计,并进行了均值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摘 要: 阿蒂莫耶番荔枝(Annona × atemoya)是重要的热带经济水果,心皮愈合是其果实发育的重要阶段。为了研究阿蒂莫耶番荔枝心皮愈合的器官发生特征,该文以授粉后不同发育时期的幼果为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幼果心皮愈合的时间为授粉后1个月左右,花托顶端的心皮愈合先于底端心皮,相邻心皮愈合时,先在心皮底端靠近花托的位置发生愈合,再逐渐向花柱方向延伸,最
摘 要: 三脉水丝梨(Sycopsis triplinervia)是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水丝梨属(Sycopsis)的一种常绿灌木。水丝梨属的系统发育地位仍存在争议且与假蚊母属(Distyliopsis)、蚊母树属(Distylium)等近缘属之间的亲缘关系尚不明确。该研究对三脉水丝梨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与组装,结合公共数据库中金缕梅科其他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开展比较基因
摘 要: 为深入研究溲疏属植物花粉形态的分类学意义,厘清溲疏属种间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该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6种1变种和6品种(以下简称13种)溲疏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包括花粉大小形状、外壁纹饰及萌发沟),并对花粉定量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溲疏属植物花粉保守性较高,所测13种溲疏属植物花粉均为单粒长球形或超长球形,中型和小型花粉分别占23.08%和76.92%,极面观为三
摘 要: 为研究鸢尾分类群的花粉形态及其潜在分类学意义,以鸢尾属3个亚属的31个分类群的花粉为材料,采用临界点干燥法对供试材料的花粉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测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1个分类群的花粉均为异极单粒花粉,花粉大小中等或大,扁球形、近扁球形或圆球形;远极沟膜光滑或具纹饰膜;花粉外壁具半覆盖层或无覆盖层,外壁纹饰通常为不同类型的异型网状,少数为芽孢状-杵状。(2) 粗根鸢尾的花粉无萌发
摘 要: WRKY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菠萝蜜全基因组,共注释出61个菠萝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WRKY基因家族成员,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技术分析WRKY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品种菠萝蜜低温胁迫下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1)进化树分析表明,菠萝蜜、拟南芥(Arabidopsis th
摘 要: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优质牧草,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TCP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参与调控植物叶片发育、侧枝形成、植物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等生理过程。为鉴定垂穗披碱草TCP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该研究利用单分子实时(SMRT)测序技术获得了垂穗披碱草全长转录组数据,并对4种激素处理后的垂穗披碱草叶片进行Illumina测序,以探究EnTCPs基因在
摘 要: R2R3-MYB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逆境响应及次生代谢等过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探究太子参中R2R3-MYB转录因子的时空表达模式并筛选参与调控环肽B生物合成的R2R3-MYB转录因子,该研究基于太子参的全长转录组数据库,从太子参中鉴定到15个R2R3-MYB转录因子,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理化性质、保守基序和系统进化关系进行分析,并运用qRT-PCR对其组织表达和激素脱落酸(
摘 要: 为探究竹类植物生殖生物学,该研究以杭州地区茶竿竹(Pseudosasa amabilis)为试验材料,使用野外观测法观察茶竿竹开花林相、开花动态、花器官构造;使用碘-碘化钾法、培养基萌发法、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茶竿竹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及柱头可授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茶竿竹花期约115 d,盛花期为2月末至4月初,花后老竹不死;新竹当年不开花,次年与老竹同步开花。(2)茶竿竹
摘 要: 该文报道了广西西北部维管植物11个新记录种,即红秆凤尾蕨(Pteris amoena Blume)、川黔肠蕨 [Diplaziopsis cavaleriana (Christ) C. Chr.]、南川短肠蕨 [Diplazium nanchuanicum (W. M. Chu) Z. R. He]、树形针毛蕨 [Macrothelypteris ornata (Wall. ex J.
摘 要: 报道中国柿科(Ebenaceae)柿属(Diospyros)植物二新记录种——粗毛叶柿(Diospyros dasyphylla Kurz)和苏门答腊柿(D. sumatrana Miq.),提供了二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物候期、生境特点和分布等信息,并基于国内的野外调查情况对其进行了濒危等级评估。粗毛叶柿与木果柿(D. xylocarpa Y. M. Shui, W. H. Chen &
摘 要: 为更全面了解和认识广西薹草属的物种多样性,该文基于野外调查、馆藏标本鉴定和文献资料查阅对广西薹草属物种多样性进行系统整理,发现并报道了广西薹草属20个新记录种,即滨海薹草(Carex bodinieri Franch.)、大庸薹草(C. dayuongensis Z. P. Wang)、穿孔薹草(C. foraminata C. B. Clarke)、贡山薹草(C. gongshanen
摘 要: 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是典型的全氟/多氟化合物(per-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因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和极高稳定性等理化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但在生产、使用及废弃过程中通常因其释放到环境中而造成污染。土壤是PFASs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