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代,当人类第一次仰望夜空,那横贯天际的银河便如同一道神秘的天路——在古老的神话传说里,它承载着牛郎织女的浪漫情思,也是各路神祇往来的通道。古巴比伦人在泥板上记录下星辰的轨迹,古埃及人根据天狼星的出没预测尼罗河的泛滥,华夏大地则用二十八星宿划分天空,为每一颗闪耀的星赋予独特的寓意。那时的星空,满是神话与想象,人类虽无法触及,却凭借智慧与好奇开启探索未知的思想萌芽。 随着时间推移,望远镜的
外星人存在吗? 如果全宇宙只有地球有生命,那么这里一定是有什么极为与众不同的地方。在辽阔的宇宙中,我们的孤单意味着生命是极为罕见的。如果宇宙是无限的,那么作为某种唯一的存在,我们就不光是罕见的了,我们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在无限的宇宙中,任何只有一点点存在的可能性的事物都一定会出现。事实上,任何具有有限存在概率的事物都会出现无限多次。只有那些存在概率无限小的事物才会只出现一次。 如果我们不是
一 这几年有一句被滥用到恶俗的鸡汤,叫“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用来表达美好的愿望、崇高的理想、伟大的抱负、辉煌的前景,等等。这句话的出处是田中芳树的科幻小说《银河英雄传说》外传《击碎星辰的人》。在这里星辰大海就是字面意思——星星组成的海洋——没有任何隐喻和联想比得上原意气势恢宏。 探索宇宙是人类的终极梦想,星际旅行也是科幻作品中的常见元素。从难度上讲,在所有的科幻项目中,星际旅行仅次于时
飘在半空能睡着吗? 在太空中睡觉可不是件容易事。没有了我们熟悉的重力,也就没有床可以躺下。宇航员们必须适应悬在半空中睡觉,他们要让自己的肌肉足够放松,然后迷迷糊糊地睡去。在飘浮状态下睡觉可能有点儿棘手,许多太空新手证实,他们会被下坠(falling)的感觉惊醒。“Falling asleep”(原意为“入睡”)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坠入睡眠”。曾有一名苏联宇航员是太空睡眠方面的专家,同伴们常常看
把人送到火星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尝试——这一壮举需要严谨和横向思维。 准备好了吗!以下是这颗红色星球向未来航天员提出的一些独特挑战。 孤独 登上月球可能需要三天的时间,但月球距离我们不过只有100万千米的1/3。而火星呢,至少有5000万千米远——有时更远,因为地球和火星都绕太阳运行。这可能意味着单程就需要七个月。仅仅为了到达这颗红色的行星,就需要比标准的国际空间站任务更长的时间,更
起初,那只是一朵花,但美国得州农工大学的本科生伊曼纽尔·门多萨为了能让“花园”郁郁葱葱而竭尽全力。2023年10月下旬,这朵五瓣花在诸多豌豆植物中绽放,随后,更多花朵陆续盛开,甚至还长出了豌豆荚。此时,门多萨隐隐意识到,这可能预示着距地球数百万千米之外的另一个世界的未来。 这些植物可不是什么普通豌豆植物。其中有一些种在模拟火星风化层的土壤上——风化层是覆盖在火星表面的受侵蚀岩石和矿物质的颗粒
写给一无所知者的宇宙——从无限大的宇宙到无限小的世界,我们可以尽情去理解、去感受,特别是去憧憬我们居住的星系上的永恒的诗意。 ——《观点》 安静的爆炸 想象现在是一个温暖无云的夏夜,你在一个遥远孤独的火山岛上,围绕在你周围的海面风平浪静,如同内陆的湖泊,只有极小的波浪冲刷着白色沙滩。周遭一切都是那么宁静。你躺在沙滩上,闭着眼睛,被白天阳光烘烤过的温暖细沙将热量缓缓地传递给空气,空气里弥
大家好!我是胡森,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非常荣幸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陨石的故事。 陨石能告诉我们什么? 沿着陨石,我们可以追溯太阳系发生的很多事情。所以陨石是天上掉下来的星星,也是太空带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那么首先来看什么是陨石。我们知道,陨石滑落天空的时候,会高速地穿过大气层摩擦生热,这个现象通称火流星。火流星没有烧完的、落在地球上的东西就是陨石。 其实,我们的神舟飞船
记得早年间,亲戚朋友得知我选择了法医学专业,眼神里都透着一丝疑惑。在老一辈眼中,从事法医工作意味着天天跟尸体打交道。这也难怪,一些影视剧里的法医形象造就了大众心里的刻板印象。 大体老师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60多所大学设有法医学专业。很多人会以为报考法医学的女生肯定比男生少,但事实上,法医学专业男女比例基本是1:1,甚至女生数量反超男生。上课的时候,女生的胆子常常比许多男生大。 大一刚入学
主修专业与未来职业没有多少关系了 所有严肃的研究显示,一些大学层面的因素,像学校的声望和入学难度等对人们以后的收入会有影响,然而更多的变数发生在同一所大学的内部,也就是说,同一所学校毕业的学生之间差别很大。这种内部差异是由一些个人因素造成的,比如个人天分、资源、表现,还有你的主修科目,而不是学校的声望和入学难度。就你所要做的那么多工作而言,这不是一个很大的区别。 很抱歉,我用这些收入数据来
历史上不乏经典的毕业赠言,至今读来,仍让人回味无穷。 张伯苓的“诚之一字” 1916年,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毕业典礼上致训词道:“我所望于诸君牢记而守之终身焉者无它,‘诚’之一字而已……是故诚之一字,为一切道德事业之本源,吾人前途进取应一以是为标准。事出于诚,即无不成;偶败,亦必有恢复之一日。聪明人每好取巧,取巧而得巧,则处处思取巧,终至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事后悔恨已无及
有个人去日本,参观了银阁寺。银阁寺有一处独特的苔藓花园,里面长满了美丽的苔藓。夏日闷热的天气里,一位园丁在专注地打理花园。他用竹镊子把枯死的苔藓夹起来放在空篮子里。那么大的花园,要把每天枯死的那些苔藓都收拾到篮子里,是个大工程。当那人好奇地问起,这么多的活儿什么时候才能完成时,园丁笑着说,我已经照料我的花园25年了,我有的是时间。 这个故事的时间意味,比它的哲理性更值得回味。园丁
一 那一年,我十七岁,此时是高三最后的假期。有点儿残疾、教了我三年小学语文的王老师,此时正在守岗与下岗之间犹疑:继续上岗,每月只有养不活一家人的三十八元工资;下岗,意味着连三十八元也将失去。他的妻姐在零公里矿区带队背矿,带十个二十个劳力,有时一夜能挣到一两千元,每个背矿的人能分到三五十元不等。王老师带我们十几个年轻人去给妻姐做脚力,其中大部分是他昔日的学生。 在一个我至今叫不出名字
写女性之美,“淡妆浓抹总相宜”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都可以列入前三名。 若说写得最好的,以我之见,出自苏东坡的《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这阕《定风波》前有小序,苏东坡这样记录了创作缘起:“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
在三星堆博物馆静谧的展厅内,一棵青铜神树傲然挺立,身姿巍峨、气势恢宏,作为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和国家一级文物,它宛如一位沉默的历史守望者,静静承载着古蜀文明的神秘密码,于岁月长河中向世人娓娓诉说着那些遥远而尘封的故事。 回溯至 1986 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发掘现场,考古队员们在二号祭祀坑的泥土中,惊喜地发现了青铜神树的踪迹。随着层层泥土被小心翼翼地清理,神树的轮廓逐渐从历史的尘埃中清晰浮
像贯穿仰韶文化始终的鱼一样,蛙同样贯穿了马家窑文化始终,其表现形态几经演变,最后变得极为简练抽象,但它的魂已深深注入文化精神中。 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已出现蛙纹,早于马家窑的红山文化也出现了蛙纹,但从形象塑造上无法与马家窑文化的蛙相比。按照正常逻辑,原生的蛙很难引起人的敬畏感,于是就要对其进行艺术加工,用想象中的蛙取代现实中的蛙,用艺术形象替代原生形象,这一过程同时也兼有对蛙的神化过程。 马家窑
南宋 静听松风图 马麟 绢本设色 226.6cm×110.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作者是南宋马麟,他是大画家马远之子,从小就从其父学画,画风更细密,善画人物、山水、花卉。这幅作品中古松苍劲朴拙,松针迎风挺立。两松之间有一老者,坐在树桩上凝神沉思,有气定神闲融入天地之中,享受自然气息的美好神态。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是对时间着魔的人,在他的小说里,最简洁的迷宫是一条直线——这也仿佛是我们感受到的时间。他有篇短篇小说《秘密的奇迹》,讲的是二战期间,一个犹太学者被纳粹抓住,判处了死刑。在临刑前,他在黑暗中祈求上帝,给他一年的时间,完成自己牵挂的一部剧本。在梦中,上帝批准了他的请求。然而醒来后,他就被拉到了刑场上。 那这个愿望如何实现呢?当一滴雨水落到他的太阳穴,军官发出执行枪决命令的那一刹
我知道所有星星的名字。每颗星星都有好几个名字,每颗星星也都有不同的力量。在我们看来,星辰的移动是那么宁静,其实它们在飞快地运动,快得几乎要燃烧起来。 它们的运行是那样迅疾,光彩夺目,都是因为它们内心燃烧着灼热的欲望。内心隐秘的渴求推动着它们,指引着它们;美妙的热情炙烤着它们,消耗着它们。正是因为这样,它们才如此耀眼辉煌。 每一颗星辰都相互依存,在引力的作用下彼此联结,每一颗星星都依附于其他
正所谓潮落之后一定有潮起,不同细胞也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并且不断在我们体内进行更迭。红细胞可以活四个月,表皮细胞能活上四周,肝细胞大概能活一年多,骨细胞可以撑到十年,肌肉细胞则是15年。而脂肪细胞非常长寿,能活25年。 就算你拼命减肥也是如此。脂肪细胞的数量,约在15岁前就会固定下来,它们也许会缩小,却不可能减少(除非抽脂),堪称与你不离不弃,直到死亡才能将你们分离。 脂肪细胞的数量,在我们
波士顿是我的故乡,去过的朋友常问我:“当年他们是怎样规划道路的?”波士顿看来似乎没有都市规划可言。城里的道路都是用既有牛径又是怎么来的呢?在地面上移动的牛总是挑最容易的路走。每当牛通过同样的区域,路就会变得比上一头牛经过时更容易走,因此一条牛径慢慢成形了。 山路的结构造成了牛在移动时的固定行为模式。结果,波士顿的城市样貌居然是17世纪的牛走出来的。一旦某个结构形成了,能量就会沿着这个结构的最小阻
人类很神奇的一点是,一个人或许懒惰,但可以为其他人变得勤快起来。如果我做饭是为了与别人一起吃,就会莫名涌现出一股力量,促使我多煮一碗汤或者多炒一盘菜。 母亲做饭,不仅仅是为家庭付出,还是对家人表达爱与关心的方式。做饭是展现才能的快乐,是对厨房高水准的经营,更是与木讷的孩子沟通的媒介。 我就打算偷偷将这个秘诀分享给大家,教大家如何成为一个“有口福”的人,那便是——“吃得香”。 即便饭菜不好吃,
当我耳边听到大家在说“过年”时,才恍然领悟了我们古老文化中沉痼似地积着个牢不可拔的“过渡心理”。 在日常的用语中,生活就是“过日子”。逢年逢节大多希望如轻舟已过万重山一般,又轻快又不留恋地度过了我们这一辈子的生命。 假定命运不好,一路没有好风,这一堆日子怎样打发开,自然会成为一项使人度日如年的担负了。可是这种人却从不想自动地把重荷卸下来休息一下,或甚至直截了当把它抛入深海,他们似乎很认真地
谁也不知道,在竹林里逗号一样不停地练习并脚跳的小鸟是哪家的孩子。只要耳朵有空,每天都能听见它如小珠子一样的歌声。 一株笋从暗无天日的地下来到亮堂堂的人间,再卸下盔甲长成一株窈窕修竹,要经历漫长的考验。当它站在小鸟面前,一身翠色更如遮了盖头。那小鸟就不亦乐乎地忙着把它们的盖头一一掀起来。那么大的竹林,小鸟怎么掀得过来? 小鸟是竹林的心跳,白天或黑夜,风吹不灭的怦然。隔壁的杏树再怎么趁着天黑伸
过程就是目的。比如踢球,在九十分钟的过程中证明和欣赏生命矫健、坚强、智慧和优美。生活也是,一场球赛九十分钟,一场生活就算它九十年,区别无非时间的长短罢了。上帝给人们设置了很多障碍,为的是展开一个过程,于是才能有趣味,有快乐。 如果都不想赢球,这场球还怎么踢下去呢?就像人活着没有理想,人可往哪儿走呢?没有了目的,过程一样没法展开。一个最最美好的理想或目的不如就让它处在那个望眼欲穿的位置上吧,这样才
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入学典礼上,校长每年都要向全体师生特别介绍一个新生。有一年,校长隆重推出的,是一个自称会做苹果饼的女学生。学生们都感到奇怪,耶鲁不乏多才多艺之人,为何推荐一个仅仅擅长做苹果饼的学生呢?最后校长自己揭开了谜底。耶鲁大学每年的新生都要填写自己的特长,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填写诸如运动、音乐、绘画等为特长,从来没有人填过自己擅长做苹果饼。因此,这个女学生便脱颖而出。 这真是一个聪明的学生。
如果你是一个猎人,会如何去追踪一头狮子?著有《狮子追踪师的生命指南》的博伊德·瓦提这样写道:“沿着一条路追踪过去,却没有发现狮子的踪迹,这就是发现踪迹的一部分……不采取行动即是浪费,关键就是保持移动,不断地调整。‘无狮之路’正是‘有狮之路’的一部分。” 狮子追踪师把这叫做“无狮之路”。其目标不是寻求“正确”,而是去发现。朝着不同方向探索的时候,有时候确实会走进死胡同,或者你会发现,你尝试的那条路
文学史的开头都是神话传说,写的大都是神或英雄,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夸父追日,等等。文学的第一个发现,就是发现凡人,把视线从神和英雄转向普通人。 文学的第二个发现,是发现女性。仅就中国的长篇小说而言,《三国演义》中有一些女性角色,可是她们跟男性没得比,都是匆匆而来,默默而去。到《红楼梦》,才出现了大量女性角色,女性开始受到较广泛的关注。 文学的第三个发现是发现儿童。
在苏轼的众多友人中,文同很特殊。他们一生见面只有两次,接触的时间非常短,却有着远胜于常人的友谊。 当时文同47岁,苏轼29岁,二人年龄悬殊却思想相通,一见如故。 开朗健谈的“笑笑先生”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文湖州,北宋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苏轼赞其诗、词、画、草书为“四绝”。他是皇祐元年(1049)进士,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州郡做官,王安石称他为“循吏”
一 上第一节课之前,照例是升国旗。在我的记忆中,那天清晨的国旗升得不太顺畅,国旗升到半路,滑轮卡住了。两个四年级的同学拽住麻绳,使劲拉,怎么也拉不动。一个三年级的男同学走到国旗跟前去,要帮助那两个四年级的同学拽绳子。代课老师刘太明把这个男同学拦住了。他到家里去找了一根白杨树的树干,拨了拨滑轮。滑轮转动开了,刘老师继续用竹笛奏国歌。那天清晨,刘老师的国歌吹得不只是悲壮忧伤,而且,艰涩、艰难
故宫文保科技部以前叫修复厂,1950年左右成立。铜器室成立于1952年,我师父赵振茂当时是在天桥做古铜器生意,经人介绍来到故宫。 北派修复 我师父传承的脉络叫“北派修复”,最早的师父叫歪嘴于。歪嘴于是第一代,张泰恩是第二代,张泰恩再传侄子张文普,张文普收了八个徒弟,其中就有我师父赵振茂。 师父老家是河北深县,现在叫深州。师父15岁就从家出来当学徒,头八年好像都没让动东西,
我们常用“三观不合”来形容人和人之间不可调和的差异。“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约是一个人的基本观念、指导思想和行为偏好。三观不合的两个人确实很难沟通,对有些话题一谈就炸。那所谓的不合,到底是哪里不合呢? 心理学界最近几年提出一个新概念,描写了人和人在认知上的最根本差别,叫做“原始世界信念”。原始世界信念就是你对这个世界最基本的信念是什么。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跟世界
抓人的故事是怎么写出来的? 故事都是围绕着某个大问题,讲述问题的前提和解决方案。最好的谋篇布局往往都是根据问题本身而确定的。所以要去构思一个故事的话,我都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一)故事的一般结构 我的故事并不一定要有明确的答案,但一般都会有明确的问题。确定这个问题后,接下来我的故事结构和谋篇布局,都会围绕这个问题来确定。 以戏剧故事传统的三幕结构为例。 第一幕:起始性事件
对“00后”来说,智能手机再寻常不过,但如果你问他们,手机上接电话的图标为什么要设计成如今这个样子,他们大概没几个能答上来。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人们已经很少使用座机了,他们中的很多人没见过座机的听筒,所以完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图标。 除了接电话的图标,如今在用的很多词,尤其是动词中,还保留着过去技术的痕迹。 “哎,你把车窗摇上去!” 虽然大家都这么说,但有几个人知道,
定义时间 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既是空间,又是时间。我们看到的星体,有的是一秒钟之前的状态,比如月球;有的是几年之前的状态,比如距离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有的则是5000年之前的状态,比如距离地球约5000光年的盾牌座红超巨星UY,体积是太阳的50亿倍左右。 其实,时间就是运动,或者说是空间内的移动。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圈被我们地球人认为是一年,地球自转一圈则被定为一天。这些时间单
一 我年少时,并不喜欢读书,在元朗的平原、沙田的山海之间嬉戏游玩,与同伴在一起,乐而忘返,甚至逃学半年之久,真可谓徜徉于山水之间,放浪于形骸之外。在这期间,唯一的负担是父亲要求我读书练字,背诵古文诗词,读近代的文选及西方的作品。当时我喜爱的并不是这些书籍,而是武侠小说,从梁羽生到金庸的作品都看了一遍。父亲认为这些作品的文字不够雅驯,不许我看,所以我只得躲在洗手间偷偷阅读。除了武侠小说,还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在成就上超过自己,这种想法合理吗?不仅合理,而且非常好,毕竟人类的进步就是靠后一代超越前一代来实现。不过,这种超越应该更多地体现在绝对的水平上,而不是体现在相对的名次上。如果一定要下一代在相对名次上超过自己,我们可以严谨地证明,很多人无论多么努力也办不到这件事,因为机会就那么多。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郝景芳曾经做过定量分析,借此告诉家长为什么不要不切实际地逼孩子在名次上超过自己。
一 我有一位艺术家朋友,有时候他的观点令我无法赞同。他会拿起一枝花,然后说:“看,多美啊!”我会表示同意。但接下来他会说:“作为一个艺术家,我能看到一朵花的美。但你这个科学家会把它拆分一番,事情就变得索然无味了。”我觉得他这么想有点傻。 首先,他看到的美,其他人也看得到,我相信也包括我。虽然我可能不像他那样精于审美,但我可以欣赏一朵花。不仅如此,我在一朵花上看到的东西比他多得多。我可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