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划破天际,犹如利刃出鞘,“咔嚓”一声巨响,像沉睡中苏醒的巨兽发出的怒号,给人们带来了恐惧和敬畏,也激发人们对它的好奇和探索。 闪电发生在雷暴天气中,是一种瞬时大电流、高电压、强电磁辐射、长距离的放电现象,一次闪电的长度大约为5~10千米,最长的可达上百千米。长长的电光伴随着轰隆的雷声照亮天空,或从云层中探出,直击陆地、海洋,留下耀眼的残影,让闪电成为人类肉眼所能观测到的极为壮观的自然现象。
每年到了春夏时节,随着明亮的闪电划破天空,我们时常会听到天空轰隆隆或咔嚓的巨响雷声,可谓震耳欲聋,像要将天空炸裂一样,有的时候伴随强风、强降水,甚至龙卷风和冰雹等,这种天气现象被称为“雷暴”。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形成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多发生在热带和温带地区。 按照雷暴形成的触发机制,一般将雷暴分为热力抬升和动力抬升两类。其中因热力抬升发生的雷暴被称为热雷暴,而因动力抬升发
雷电,大自然最壮丽的景象之一,迷人但十分危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试想,如果这位“巨人”在每次大发雷霆之前,有一位出色的雷电情报特工向我们提供预警情报,那我们岂不是能从容应对了吗?人们还真的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利用雷电监测技术,实时接收雷电发出的信号,捕捉雷电的踪迹。 揭开雷电监测技术的神秘 面纱——闪电定位仪 雷电监测技术,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对雷电的
在大多数人看来,闪电只会在夏季雷雨前出现,虽然耀眼,却转瞬即逝。但在南美洲的马拉开波湖,闪电却是天然的照明灯,这里平均每分钟就会劈下28道闪电,全年闪电次数超过120万次。如果能把这里10分钟内产生的闪光收集起来,可以照亮整个南美洲! 走近神秘的马拉开波湖 马拉开波湖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位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西北部盆地,面积约为1.43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青海湖的3倍。马拉开波湖不仅面积广阔,
2024年底,国产DeepSeek横空出世,在上线的20天内,该应用每天的活跃用户数量超过了2000万,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人工智能应用,受到了国内外群体的广泛关注。在人工智能应用层出不穷的当下,DeepSeek为何还能如此火爆? DeepSeek是一个推理型大模型,具备强大的深度学习能力,能够理解、适应并预测人类需求。DeepSeek能根据真实场景和具体需求回答问题,即使是在信息不完整或问题
刚刚过去的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是继北京冬奥会后中国举办的又一大型国际冰雪盛事,也是哈尔滨这座“冰雪之城”自1996年后第二次承办亚冬会。本届亚冬会共设6个大项、11分项、64小项,吸引了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75名运动员参赛,创下亚冬会历史规模之最。为满足赛事转播的8K超高清要求,本届亚冬会首次大规模应用5G毫米波技术,进一步增强了云转播能力和观赛体验。 在5G通信中,5G毫米波指的是频率范围
今年春节的“顶流”非哪吒莫属,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中,太乙真人“捏”哪吒时,用的是藕粉。在流传更广泛的民间传说中,太乙真人是用藕做骨,莲花为肉,让哪吒重生的。你是否想过,“重塑哪吒”为啥非得用藕呢?木薯粉、玉米淀粉行不行?这其中的逻辑可能是“藕断丝连”。 在古人看来,那一根根的藕丝就像是人的血脉,藕生于淤泥,但它不是莲的根,而是莲的地下根状茎。藕丝就是遍布于藕中的“运输通道”,负责输送水分、
在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崎岖山峦的古代丝绸之路上,研究人员在新型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的帮助下,发现了中世纪城市的遗址。该发现动摇了长期以来考古界有关中亚偏远山地1000多年前的城市生活的猜想。 激光雷达是一种远程探测方法,能利用光的反射创建详尽的三维地图,它能够探测植被层下的巨大结构并绘制古代景观的细微变化。考古团队在这一技术的帮助下发现:这些位于高地的繁华都市,不但没有艰难图存,而是在蓬勃发展。塔什
联合国首次就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启动小行星合作防御机制。这颗小行星预计可能在不到7年的时间与地球相撞。 对这颗小行星动向的关注始于2024年12月27日,位于智利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警报系统站探测到了一个直径在40米到100米之间的天体,并将其命名为“2024 YR4”。当时这颗作为近地天体的小行星的撞击概率被估计为1%,这使得其在撞击风险列表中的位置升到第三位。欧洲航天局后又发布一系列计算结果,将
蝙蝠是一种神奇的生物,它不仅是唯一能持续飞行的哺乳动物,还拥有惊人的免疫力,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提出,蝙蝠的超强免疫力或许与它们会飞有关。 研究人员利用先进分析技术,获得了 10 种蝙蝠的基因组并进行分析对比。他们发现蝙蝠与免疫基因相关的适应性变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学会飞行的蝙蝠的共同祖先。飞行时,蝙蝠的心率可以长时间保持在每分钟 1000 次。极端的新陈代谢会产生大量有毒的副产物。为了应对这
电的概念很早就有了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学者泰勒斯观察到用布摩擦后的琥珀会吸引羽毛等轻小的东西,这是静电现象最早的发现。可以说电的概念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古希腊文中“电”的意思就是“琥珀”,静电也有专有名词。因此,电的概念至少有2600年的历史。 闪电的温度比太阳表面还要热 当闪电划过天空,其瞬间温度高达27000 ℃,而太阳表面的温度大约是 5500 ℃,炼钢的温度能够达到2000℃,
你见过沙漠吗?你会怎样描述沙漠?大多数人会将沙漠视为浩瀚酷热的不毛之地,恐怖荒凉的灾难之地,觉得那里充满了奇异和神秘。但你知道吗,沙漠占据了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一个有着独特生态系统和充满自然奇观的地方。 沙漠中的奇异现象 海市蜃楼 走在沙漠中,有时会看到远处有湖泊、绿洲或城市,很是迷人,仔细观察才发现,那只是海市蜃楼造成的幻象。在沙漠里,由于沙石被太阳晒得灼热,接近沙层的空气上升极快,
1. 雷电和人的距离 雷电是由云层中的电荷积累释放形成的。光速(约30万千米/秒)远快于音速(约343米/秒)。因此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通过计算闪电与雷声的时间差,可以估算雷电与人的距离:时间差每增加3秒,雷电和人的距离差约增加1千米。如果时间差低于3秒,表明雷电离人非常近,此时须立即采取避雷措施。 2. 野外避雷的方法 在野外遭遇雷雨时,应立即进入有避雷装置的建筑物或关闭门窗的
天空中乌云密布,一道夺目的闪电,犹如孙悟空的金箍棒,从天际直劈下来。难道21世纪还有人在“渡劫”?这不是电影里的奇幻场景,而是一群身穿白色实验服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在雷电交加、乌云翻滚的天气里进行的一场令人惊叹的科研活动——人工引雷。他们利用高科技装备,进行着一场与自然对话的实验,试图揭开雷电的神秘面纱。 驯服雷电需要几步 如果将雷电比作生物,那它一定是头凶猛的巨兽,要怎么驯服它呢? 第一步:
亲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生活中你们常遇到的电力小精灵,你们早就离不开我了:晚上家里打开的电灯,老师上课用的多媒体屏幕,需要充电的智能电话手表,家中储存饮料的冰箱,都要依靠我提供的电力才能工作。但是你知道我的来历吗?我来到你家里可是有着一段十分艰辛的旅程哦! 万物皆可发电 除了自然界“闪电”等现象,电不会凭空出现,不过电的来源却是多种多样的。 火力发电 我的发电方式是最久远的。我的父
面对每天学校布置的作业,你是否幻想有机器人能助你一臂之力?机器的诞生,让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人工智能(简称AI)的出现也逐渐减轻了复杂的脑力工作强度。 当人工智能技术广泛普及于高强度的应用场景时,正是源源不断的电能,为AI系统提供了必要的动力与支撑,支撑其进行数据处理、学习优化、智能决策等一系列复杂工作,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但你知道AI一天要用多少度电吗? Chat
柠檬常常被用作调味品或饮料的原料,带来酸甜的口感。但你是否知道,柠檬还能成为一个小小的发电站,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今天,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见证酸酸的果实如何转化成点亮灯泡的神奇电能。
你肯定对物体的影子非常熟悉:人的影子、树木的影子、建筑物的影子,甚至连蚂蚁都有影子。 那物体在水里面也有影子吗?如果有,它们与地面上的影子有什么不同?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看看吧!
轰隆隆,打雷了。雷声如潮涌,闪电如鞭舞,震撼着大地。每一次电闪雷鸣都是天地之间的对话,是自然力量的怒吼。过去的人们遇到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就将其图腾化,于是打雷闪电产生了对雷公电母崇拜且敬畏的原始见解,并引发了人们对雷电现象的关注和研究。过去,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雷击常常给建筑物带来巨大的威胁,甚至引发火灾。后来,人们凭借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琢磨出了一系列避雷方法。 大地的自我保护术—自然消雷
放学后,萌小奇和萌小漫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天空迅速变得阴沉起来。萌小奇紧张地拉住妹妹的手,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急匆匆地往家跑。就在他们刚冲进家门时,天空中霎时划过一道闪电,将原本阴沉的天空映得透亮,紧接着,一声震耳欲聋的雷鸣便传了过来,雨点们像是听到了发令枪响,瓢泼大雨倾泻而下,地面顿时水珠四溅。 萌小奇气喘吁吁地关上门,准备去卫生间洗把脸。突然,屋里的台灯闪烁了一下,接着,桌上的
Q:为什么很多路边的井盖都是圆形的? A:“圆形井盖”其实是经过大多数形状演变而来的,人们把井盖做成圆的,是因为只要盖子的直径稍微大于井口的直径,那么盖子无论以何种情形被颠起来,再掉下去的时候,都是掉不到井里的,因此圆形井盖相比其他形状的井盖更加安全;除此之外,圆形的井盖相比其他形状的井盖更加节省制造材料。 Q:蜜蜂是怎样酿蜜的? A:蜜蜂酿蜜的过程十分有趣。工蜂首先用长舌(蜜舌)吸取花蜜,
象鼻鱼:迷你版“水中大象”电力指数: 我是象鼻鱼,我尾巴上的皮肤可厉害了,能够发出微弱电流,在我周围形成弱电场,这样有危险闯入时,我可以第一时间知晓。虽然我的放电能力不如那些大哥们,但是我长得好看,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皮肤颜色,像迷人的浅黑和酷酷的烟色,陆上两条腿的人类说我长得像“阿拉伯弯刀”,是夸奖我的意思吧。 电鳐:海中活电站电力指数: 我可是海中的“放电小快手”,每秒钟能放50次电。我们
电动自行车能跑80千米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创作出版资金资助机器人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