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窗外能看到一棵很高大的棕榈树,它舒展的叶脉像一只绿色的巨掌,在微风中弹奏午后的阳光。位于的这座建筑,四周绿荫如盖,宁静中透着生机。每逢十月,这里总有一抹鲜艳的红跃入眼帘一“欢度国庆”的四字横幅会悬挂于楼前,一如这个季节般温暖而明亮。 沐浴在十月的阳光里,忽然懂得了苏轼为何要说“一年好景君须记”。这斑斓交织的图景,不仅是自然赋予的丰饶意象,更是一个民族在岁月中耕耘不息、走向成熟的颂歌。
少女篇 1 从水里探出头来的时候,我没想到这一分钟会如此漫长。光照在水波上碎裂成星星点点,我憋着长长的一口气,试图游向近在眼前的堤岸。我不善水性,只能狗刨式划动着水。如果不是他及时出现,我真怕自己的小命会交待在这片水域。 并非想象中那样,英雄飞身跳入水中,拽着我游向河岸。他只是撑着一支长长的竹竿,吃力地向我伸过来。我在水中扑腾着,几乎要耗尽体力,每当我试图伸手去抓住竹竿的时候,我就会失去平衡
1 我想,李诗意肯定早就忘记我了。或者,她压根就没注意过我。 遇见季诗意的那天,我刚刚从手术室里出来,有气无力地躺在病床上。 我因为一场急症,需要进行紧急手术,医院却告知我们血库里的“熊猫血”(Rh阴性血)告急,血量不足以供我完成整场手术。正当我的爸妈愁容满面的时候,李诗意的爸爸出现了,他刚好是珍稀的“熊猫血”。 手术完成后,李诗意和她妈妈来到了医院。 一定是刚刚动完手术的我太过憔悴
又到了黄风铃花盛开的季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一排排黄花风铃木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枝头一朵朵小花攒成一团团厚云,饱满的柠檬黄,在阳光的照耀下愈发灿烂。 教学楼一旁栽种了数十棵黄花风铃木,在窗边,我们总能看到一朵朵小花盛开在枝丫间。为了能时常看到这些花,我每次下课后都找老师商量。就这样,连续一个星期,她终于松了口,同意换位,让我私下和同学商量。 目前,占据最佳赏花位置的是明错。我们同班六年,他一直
1 “我的理想是一年有两季度的时间漂在大海上工作,另外两季度时间休息,就骑着摩托在滇藏线的群山间穿梭!” 彼时,课堂上从目标大学的话题延展到人生理想,大家正兴致勃勃地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说话的男生双脚微微分开,重心前倾,双手握着拳头,左臂向左后方舒展,右拳置于胸前,那发达的肱二头肌清晰可见。他的脸肉嘟嘟的,笑起来时眼睛眯成一条线,但他说话的语气就像入团宣誓一样坚定。他叫卢华。 卢华的话音
1 我出生在一个喧闹的花鸟鱼市。 第一次被人类锁进笼子、搬到市场上叫卖时,我发现身边也有一只和我同一品种的鹦鹉。它的毛色黑亮,鸟冠上竖起几根炸开的绒毛,离远了看它,黑乎乎的,就像一只乌鸦。当我们一同被展示时,我总是畏惧周围人的目光,颤抖着缩在笼子一角,而它总是自信昂首,开口模仿围观者的话语,惹得那群人笑着拍掌称奇。 等人潮散去,我有些疑惑地问它:“你不害怕吗?为什么非要学人类说话?”它没有直
5月27日上午,中国首枚由中学生航天爱好者自主研制的气象探空火箭一“飞燕一号”,在青海冷湖成功发射。点火发射1分钟后,遥测数据显示,火箭最高飞行高度为海拔10555.7米,超出了原定的6000米设计目标,地面接收站成功收到计划采集的气象数据。相关视频火遍全网,连央视都进行了报道。令人惊讶的是,这枚探空火箭的设计者王裕宁,竟是一名深圳的高二学生。他是怎样成功的? 童年火种阳台上的“航天工坊
纸上相逢,字句同行。“三人行”栏目每期会邀请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写作者,围绕同一文学主题,以各自的视角和笔触,进行心灵对话,开启思想旅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期待在这个栏目,每个读者都能找到那个能启发自己、引领自己前行的“师”,也让不同的篇章在同一主题的碰撞中不断成长。本期“三人行”的主题是“我心里的中国关键词。” 小时候,我最喜欢跟妈妈一起做月饼。 核桃馅儿的月饼。 只有核桃这一种馅儿,做法
好友丽丽说,我对船的喜欢藏不住,总在各种地方留下它们的印记。 的确,我与船一直有着不解之缘。小时候,我学会了折纸,喜欢用纸折出一艘艘不同样式的小船,纸船承载着最初的梦想,在盛满水的脸盆里竞舟,那是我最早的“中国制造”。中学时候,我钟情诗词,却意外地发现,船是华夏诗人永恒的意象。就连诗仙李白的一生中也与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年轻时,乘船出蜀,顺江而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送友人时的
放学铃刚响过三分钟,我已经踩着夕阳的金边冲进了巷子。风里飘来一股熟悉的甜香,混着柴火燃烧的草木气一是外婆在烧灶火。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果然看见厨房门口堆着半捆松枝,外婆正蹲在灶台前添柴。土灶是青灰色的,被烟火熏得发亮,灶口的火苗舔着木柴,发出“啪”的轻响,像谁在低声哼歌。“回来啦?”外婆回头,脸上沾了点灰,笑起来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暖意,“今天蒸了槐花馒头,灶上温着呢。” 外婆的灶火总带着“魔法
1 中国式亲子关系向来别扭,父女关系更是如此。囿于性别限制,作为女儿的我可以肆无忌惮地向着母亲撒娇,但面对父亲,亲昵的话语冲到喉咙在嘴巴里转了几个弯后,说出来的就只剩下简单的“爸爸”二字。 我细想了一下,真正属于我和父亲的独处时光不算多一一接送我上学放学算一个。父亲曾开玩笑似的调侃过:“骑摩托就是‘皮包铁’,开小汽车就是‘铁包皮’。”我们也经历了从“坐摩托车”到“坐小汽车”的转变。小学五年级时
1 她叫阿云,是我的表姐。 她读六年级的时候,我还在上幼儿园。 我有两个姑姑,她们的小孩都住在我家。于是,一个屋檐下挤了六个小孩,而我们的爸爸妈妈们都长年在外打工。 表姐皮肤白,眼睛好似棕色的杏仁,又大又圆。她说话的声音很轻,像燕子在呢喃。在我的印象中,她总是很懂事,可能是因为她是六个小孩中最大的。于是,她也无可选择地成了家里除奶奶外的第二担当者。 早上,她要把热气腾腾的面条分到各个碗里
亲爱的少年,成长是揣着心事的长途旅行,你或许遇见过这样的时刻:课业压力沉甸甸压在肩头,友情的裂缝不知如何修补,青春的悸动像蝴蝶扑棱着翅膀却无处安放,又或是与家人的对话总隔着一条“无声的河”… 别怕,从今天起,这些“成长的烦恼”都可以来“心灵树洞”一吐为快。这里没有说教与评判,只有一双温柔的手,一盏不灭的灯,我们会像树洞一样包容你,倾听你的每一份心声;我们会用真诚的回信包裹你的心事,陪你在跌跌撞撞
2025年7月,值此新中国成立76周年、红军长征出发91周年之际,一场追寻革命足迹、赓续红色血脉的青春之旅圆满完成。由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指导,区教育局团委、区少先队总队部、区青少年宫承办的2025年荔湾区青少年“重走长征路”梅州红色之旅夏令营,于梅州这片浸润历史荣光的土地上成功举办。 在四天三夜的沉浸式征程中,同学们通过模拟行军、情境研学、互动实践等多种形式,深入历史现场,重温那段艰苦卓绝、浴火
清晨七点,荔湾区青少年宫门前穿着统一营服的同学们如同一个个跃动的火苗,格外显眼。集合完毕,我们背起行囊登上了开往梅州的旅游大巴,开启了重走长征路的红色研学之旅。 经过近6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了梅州。这座城市就像一幅水墨画卷,静静展现在我们眼前。空气中飄着淡淡的茶香。即使细雨淅沥,也丝毫未减我们游览和学习的热情。在客家博物馆里,我们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开启探索客家文化之路。展厅内,古朴的农具、传统
车轮碾过蜿蜒的山路,九龙嶂的云雾迎面扑来。这座粵东名山像一卷摊开的革命史册——1929年朱德率红军在此设立指挥部的石洞仍留存着炭火痕迹,岩壁上“星星之火”的标语被苔藓温柔覆盖。采药老人指向山崖间那条藤蔓般的小道说:“当年红军伤员,就是攀着这条‘救命藤’撤离的。”山风掠过竹林,仿佛还回荡着《十送红军》的客家小调。 参观叶剑英纪念馆时,我久久驻足在叶剑英元帅的铜像前,那一刻,喧嚣远去,只余下对这位革
流花湖公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与荔湾区的交界,被人民北路、东方西路和流花路包围,从地图上看,流花湖公园就像城市中的一片树叶。 穿过公园大门,与车水马龙的东风西路渐行渐远。逆着熙攘的人群,我漫步在落羽松林中。两边的松林笔直挺拔,叶子如羽毛一般密密麻麻地插在树枝上,远看像绿色的流苏一样从树上倾泻下来,构成一幅绿色的帘幕。公园周围的摩天大楼在帘幕中勉强露个头出来,宛如捉迷藏的孩子隐藏在这绿幕当中,等待别人
壬寅之春,余客居浦东陋巷。巷中杂居者众,贩夫走卒、白领商贾皆聚于此。晨起但闻车马喧阗,暮归唯见门扉紧闭。邻人相遇,目不相接,状若陌路。某日自公司返,见楼前老妪负米跟路,方欲助之,忽闻身后青年嗤笑:“此等市井伎俩,兄台莫要中计。”遂驻足,但见老姬跌坐于地,白米倾洒如雪。 是夜寒雨骤至,余偶感风寒。欲寻药于市,然四肢酸软不得行。忽闻叩门声急,启门见对户张氏妇持药而至。其言:“见君面色潮红,料是病身违
“扇动清风,韵绕千年。”自古以来,扇子不仅可以驱散夏日的炎热,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更是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载体。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踏入蚕丝扇的绮丽世界,去探寻其背后的人文底蕴与非遗之光。蚕丝扇,这一传统工艺品,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之中。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承载着团结友善、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蚕丝扇的制作技艺,更是被列入我国非遗名录,成为连接古今
“弦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宵节,本是汤圆和饺子的舞台,可在我北方的家乡,元宵节的重头戏却是打铁花。那是一场火与铁的共舞,在夜空中绽放最绚丽的美。 随着夜幕降临,元宵节的气氛也越发浓烈。广场上早已架好熔铁的工具,周围也站满了人,男女老少个个翘首以盼,那炉里火焰般的铁水翻滚跳跃,像一群被囚禁的火精灵,即将冲破炉子的束缚,奔向星空。 终于,打铁花的艺人登场了,他们赤膊上阵,手持特制工具,
我家窗外种着一棵山楂树和一些花花草草,我亲切地称之为“小花园”。“花园”很小,占地不到十个平方,“花园”也很大,大到可以装下四季更迭,流水光阴。 春寒料峭,可挡不住窗外山楂树上那一抹嫩绿,仿佛大自然用纤细的笔尖,在它灰褐色的枝干上勾勒出点点生机。 夏是灼热的,连树上的蝉都叫得有气无力。我宅在家里享受冷气,只有在家人“勒令”开窗通风时,才会不得已来到窗边。正午时分,“小花园”里没有风,一切都静静
校园里的树,一声不吭地生长,滋情肆意地生长,它们跃动着,默默观察着从它们身下经过的我。 而我,凝望着它们。 从教学楼的小阳台处,可以远远望见饭堂门口那三棵木棉树。如果要用“娇艳”来形容春天的木棉树,那么对应夏天的木棉树的便是“败絮”了。每到五月末,春夏交接之际,木棉早已换上了普通的绿衣。眯起眼来仔细看,还能看到枝头挂满了些可爱而圆润的小东西一那是木棉树的棉絮。但这棉絮并不总是可爱的,夏天的风一
亲爱的太奶奶: 我最近找到了与你联系的方式,那便是等家里的荔枝开花结果时,我摘两颗下来,一颗放在你的照片前,一颗拿在我的手中。也许这时我们便能联络了吧,我已经太久太久没有见到你了。 你的房间里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总有各种稀奇古怪,但又能引起我注意的小玩意几。每次我来时,你便会拿出一两样来。看见我笑,你也会扬起笑脸。 记得小时候,每到5月份,你便会同我在温馨的小院里乘凉。太爷爷在一旁忙活着他
幸福藏在外婆的手心里,藏在我的笑容里,藏在那碗热腾腾的红豆粥里。 ——题记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 傍晚的阳光总是慵懒的,天空被它染成绚丽的色彩,几朵云彩披上五彩的衣裳。家家户户都开始做饭了,一阵凉风吹过,一股熟悉的香气钻进我的鼻子,我的思绪被拉回到那个让我感到幸福的时刻… 春节期间,我和父母一起回到了外婆家。 我爱喝外婆做的红豆粥,每到吃早饭时,总是眼巴巴地望着厨
青松肃立,石碑沉默, 石纹里沉淀着呐喊与寂静。 抚摸碑身,触到的不是冰冷的花岗岩 而是未曾冷却的热血与体温。 白发老兵在碑前久久仁立, 颤抖的手掌擦拭战友的名字。 掌心传递着无声的对话, 硝烟散尽,回声依然滚烫 孩子们放飞洁白的鸽群, 鸽哨清亮,划过耸立的铭文。 鸽影融入高远的蓝天, 那是无数英魂澄澈的归处 此刻,风穿过松针低语, 拂过碑前新植的草花。 一粒蒲公英种子轻
泛黄的旧军装 依旧,裹着硝烟的褶皱 尚未寄出的一封家书 在展柜里,喃喃自语 解说员指着墙上,一张黑白照片 诉说:那年他刚给新娘戴上红花 在冲锋号的感召下,义无反顾地向前 此后,再也没有相见 一转身,脚下爆炸的弹坑 都填满和平鸽的白色羽毛 匍匐过的轨道上,流淌着机车的轰鸣 孩子们举着小旗子,重走先人蹬过的路 站在无字丰碑前默哀 破旧的军装,裹着 十七岁的时光 带血的绷带
电影《抓娃娃》以一副年轻的面孔讲述了一个古老的故事。 这个古老的故事就是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卷中提到的“洞穴之喻”:囚徒自幼被束缚在洞穴之中,只能面对墙壁,无法窥见洞外的日光,日光通过洞穴的孔径,将囚徒的身影投射到穴壁之上。在囚徒的认知中,墙壁上的影子世界就是全部的真实世界。 电影中的主人公马继业正是活在洞穴世界中的囚徒。 他被父母束缚在“高考改变命运”的牢笼里,他的生活被精确地计算,一丝
唐代王播自少孤贫,只能到扬州惠昭寺木兰院借读。寺院每到开饭时即敲钟通知,王播听到钟声后也到寺院中的食堂与僧人一起吃饭。时间久了,僧人厌恶他吃闲饭。一天,僧人故意在吃完饭后再敲钟,等到王播赶到时已经没有可食之物了。他羞愧难堪,于是在寺庙的墙壁上写下“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闍黎饭后钟”之句,以志羞耻。从此,王播更加发奋读书,于贞元十年(794年)登进士第,步入官场。后来,因身为宰相的他对国家安危大计不出
我是历史学专业的一名毕业生,每每“自报家门”谈起自己的专业,要么收获羡慕的眼神,要么收获嫌弃与冷眼,仿佛这是一个不同寻常、让人又爱又恨的专业。围绕着历史学专业,也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刻板印象。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些常见的误区,为大家揭开历史学的神秘面纱! 历史学不是“背多分”! 很多人一听到“历史学”,第一反应就是“背背背”,这是最常见的对于历史学乃至于所有文科专业的误解。因为在中学时代,我们
1 自识字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每一本书就像是一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门后隐藏着无尽的知识、奇妙的故事和独特的思想,让我欲罢不能。 而比我小三岁的堂弟金金也和我有着同样的爱好。因此,我和堂弟十分要好。每逢周末及寒暑假,我们总会相聚在一起学习玩耍。 还记得高二那年的暑假,我正翻看一期新改版的《少男少女》杂志,却发现一旁活泼开朗的堂弟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手里捧着厚厚的习题册,不停地唉声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