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4年,山东省金融系统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持续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筑牢防风险底线、夯实强监管基础、实现促发展目标,全省金融业运行平稳,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宏观经济;金融市场;金融风险;金融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
摘 要:采用177家银行2011—2021年的小微企业贷款数据,在“小银行优势”理论的分析范式下,考察儒家文化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效应和内在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儒家文化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效应如何随正式制度的建设而变化。研究发现:儒家文化有助于促进小微企业融资,企业所在地儒家文化越浓厚,其信贷可获得性越高;机制分析表明,相对于大银行,儒家文化对小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促进作用更强,表明儒家文化主
摘 要:基于2011—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增强了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并且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不断推进,这种促进作用呈现出持续增强的动态演化特征。在作用机制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优化了供给侧的资源配置和资源转化效率,同时推动了需求侧的成长经济和扩张经济,从而对自由现金流量创造力产生了积极影响。政
摘 要:货币隐性锚地位的提高是货币国际化水平提升的重要表现,本文基于全球货币体系第三次寻锚视角,总结影响货币锚效应的重要因素,创新构建货币“隐性锚”指数,以全面分析全球五种主要货币隐性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美元和欧元分别以超过40%、20%的隐性锚份额位居前两位,但欧元隐性锚指数呈下降趋势;英镑隐性锚指数约10%,日元隐性锚指数则长期低于10%,二者已成为低度核心货币。人民币在2
摘 要:在政府数据开放过程中,如何在释放数据公共价值的同时保护公民个人数据安全,始终是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命题。相比于传统个人数据治理面临的数据鸿沟、知情障碍以及信任缺失难题,个人数据信托制度有助于推动个人数据保护从单元治理到合作治理、从碎片治理到全程治理、从监管义务到信义义务的功能形态变迁,进而为政府数据开放注入新的活力。然而,作为一项舶来品,个人数据信托制度虽具有积极的赋能效应,但也存在信任
摘 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与实践应用。当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ESG漂绿现象,针对人工智能技术能否改善ESG漂绿的问题,本文以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ESG漂绿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显著抑制公司ESG漂绿,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升投
摘 要:本文采用强度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中小银行风险的影响,揭示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改革对银行风险管理的积极作用。在传导效应方面,债务治理政策通过提升银行财务表现、促进银行存贷比的提高、抑制银行投机行为等方面缓解中小银行风险。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银行市场垄断程度较高的地区以及具有国有股东背景、贷款集中度较高的银行中,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作用更加突出。由此提出完善可持续的地方政府债务治
摘 要: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作为评估气候物理风险潜在损失的有效工具,在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然而,气候物理风险的非线性与厚尾分布特性导致传统压力测试方法面临建模困境。本研究基于国际组织气候风险量化评估框架,整合台风路径随机模拟、RCP8.5气候情景动态映射、损失函数校准及资产负债表风险传导建模等技术路径,构建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下而上的气候物理风险压力测试方法体系。实证研究表明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国情,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居民养老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涉及养老、医疗、旅游、金融等多个方面,其中,医养需求逐渐成为老年群体的刚性需求。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商业银行服务好医养结合的典型场景,既是自身业务发展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