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近代哲学以来的自由范式在其逻辑变迁和历史发展中不断发生着内容的更新与转换,并在黑格尔哲学中获得了高度的理性自觉和典型的表达形态。黑格尔观念本体论中的自由是具有抽象的彼岸性与普遍性的“精神自由”,实体即主体的原则不仅消解了现实的人作为思维和活动主体的地位,而且否定了现实的人认识自由及其创造历史的全部可能性。马克思基于感性存在论解构了观念本体论自由的虚幻性,将全部的主体性复归于现实的人,追
[内容提要]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在内容上由根本价值、最终价值、基本价值和重要价值构成,其核心是人民至上与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具有在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中达致融合发展、在站稳人民立场与彰显人类情怀的统一中指明方向、在普遍价值与特殊价值的统一中实现超越等鲜明特质。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超越了西方现代化价值观,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
[内容提要]民族国家是世界交往的主体,爱国主义是现代民族国家重要的政治理念与政治价值,这是爱国主义持续发展的基本现实。情感与政治、个体与共同体、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是理解爱国主义的三个重要维度,不同的民族国家观对三个维度内在关系的理解不同,相关的爱国主义的发展与实践路向也有所不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对多民族国家形态及其可能性提出的民族国家意识,以“共同性”“开放性”“整体性”的
[内容提要]价值观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形态,本质上是一种人本管理,是基于价值观的管理,主要目的在于塑造和维持整个组织的价值共识。价值观管理具有教化凝聚、定向调节和规范约束作用,对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灵活性、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主要可通过善用价值观管理的话语表达、认同机制、制度规范等三个方面来发挥其作用,提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
[内容提要」新时代以来,习近平针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出了新观点新论断:以品德教育为基石,发挥家庭德育的独特优势;以兴家强国为核心,促进家国情怀落地生根;以榜样为典范,涵养社会主义家庭新风尚。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呈现出以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为依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为底色、继承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家风优良传统的鲜明特质。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提要]党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实践活动。党史学习教育是历史教育、理论教育、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具有树立历史自信以增进政治认同、保持理论清醒以实现政治坚定、牢记政党宗旨以增强政治自觉的意识形态功能。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人、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人、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人是党史学习教育发挥意识形态功能的原则遵循。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史
[内容提要]自1994年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网络文明建设历经起步、拓展和深化三个阶段,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取得了突出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坚持党对网络文明建设的坚强领导、以先进网络文化引领网络文明建设、以网络空间治理保障网络文明建设和以宽广国际视野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在新形势下,网络文明建设要处理好发展和治理、网上和网下、国内和国际、德
[内容提要]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科学认识与把握,应坚持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统一,在历时性视域中探析其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变的特征及原因;在共时性视域中研究其各组成部分之间交融互通的结构性关系,提炼跨越时空的精神基因。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统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明特征,而且也为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提供了重要视角,有助于科学认识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传统,汇聚形成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合力。
[内容提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伟大建党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穿透性和辐射力,能够从多个方面为其提供引领与支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提供方向指引;“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与奋斗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守护初心使命而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的决心与信念,提供实践遵循;“
为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2024年12月14日,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电子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成都峰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常态化制度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曹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