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七年婚姻的压抑与两次流产后,37岁的她毅然出走心心念念的肯尼亚内罗毕。在赤道的阳光下,她能为自己找到救赎的渡口吗?还有谁能陪伴她完成未竟的旅程?她与雇用的当地保姆玉妮丝之间常有文化隔阂,又因为意外发现而对她产生信任危机。摊牌时刻,玉妮丝告诉她:灵魂的旅途很长,只有走在同一条路上的人才能彼此看见。 南纬1.29度,东经36.82度,那里每一个季节都是春天。 我是在一篇博客里读到这句话的
一次鱼刺卡喉有惊无险的意外后,杜子方重拾对前妻房晴的回忆。他偶然得知当年妻子主动离婚与其精神崩溃和隐秘的财务纠纷有关。于是,对真相的追逐仿佛一根不可见的鱼刺,卡于喉,刺于心。杜子方执着地寻求与房晴重见,对他来说,此时全世界似乎都消失了,只剩下那根“鱼刺”…… 1 始于一顿饭。王宽途经石城,约杜子方叙旧。叙旧只是个由头,其实就是吃饭。王宽每次回乡,都要在石城住一晚。无须杜子方破费。他倒是想张罗
青年王朗在马拉松比赛中失温而死,濒死的“我”移植了他的肾。之后,“我”进入王朗的人生中,并渴望依附于他的社会关系改变命运。关于祁连山的文学作品有不少,而李修文的祁连山是“不确定的旷野”,是正在不确定性中奔跑的霍去病们,也是不灭的执念和远方的微光。 公元754年,应北庭都护府大将军封长清之召,诗人岑参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西域之行,一路上,他写下了不少关于祁连山的诗。这些诗,雄浑瑰奇,即使在一千
乡村小学里,一道被拆开的围墙豁口让两个少年与一个贫困家庭相遇。岁月的路径总在不经意间分岔,童年伙伴渐行渐远,一个考上大学却在建筑工地谋生,一个早早辍学挣扎半生仍沦为命运的囚徒。郭益林与常家兄妹的纠葛是否曾有另一种可能?而让他亲手终结生命小径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一 我们小学在大队的中心位置。教室是大队以前的办公室,挤出的一部分临时改建成学校。不知道施工的哪个环节打碎了窗户上的玻璃,没人认,也没
女散文家羊嫚苓认为创作是关于真实世界的表达,因而需要用文字捕捉记忆。当她遇到写作瓶颈,在心理医生帮助下试图找回灵感时,却发现了人生的真相。原来那些出现在她日常生活中的人竟有另外一个身份,而那些消失的人仍在记忆深处存活。但如果真相也是记忆的一部分,那我们怎么认定它的可靠性,又如何辨别真实与虚构? 导论:文学与记忆 “文学,从海马体开始。” 袁医师指着手机投射的立体影像,我也看向那发光的等比
他在小城是一个学霸,进入大学后变得普通,他为此感到自卑、焦虑。当他发现光芒四射的室友心有隐疾时,主动劝解安慰,然而这带来意想不到的霸凌和欺侮。成长之路遍布创伤,阶层差异、遗传疾病将这种伤痛进一步推向深渊,他能否走出虚妄的神坛、缝补破碎的自己? 他做了一个无比严肃的决定:从天神,变成局外人。 这一回,他将彻底把自己从生活里掏出来、拿回去。 最初,当他一头扎进它时,尚不满十三岁。妈妈在外屋
《崔可忻纪念集》代序 2015年7月,我和可忻住进养老院,生命进入“晚年”。进养老院是我们共同的选择,最后是可忻下的决心,就是考虑到我们两人中总有一人先走,留下的将如何度过余生,我们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生活有保障的栖息地。 而一进养老院,就意味着我们将面对“老、病、死”这三大人生最后的难题。 老实说,在此之前,生活在原来的圈子里,天天和中青年朋友来来往往,我们并不觉得自己“老”;但进了养
《作家》 2025年第7期 大地深处/残雪 驱邪/蔡振宇 《作品》 2025年第7期 叔叔的胜利/陈然 《花城》 2025年第4期 鹤群惊弓/路魆 半隐/子禾 《野草》 2025年第4期 小火驹雪羊羔/谢志强 薄暮/吴清缘 漫长的告别/黄大鹏 王的酱紫色夹克/林宕 《朔方》 2025年第7期 苏北往事/李惊涛 《广州文艺》 2025年第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