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构建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基于2012—2021年中国城市数据,从“新”和“质”双维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揭示新质生产力的三重“中心—外围”梯度分化格局及跃升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生产关系视角分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生产关系优化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呈现“中心强、外围弱”的异质特征;生产关系的空间溢出强度与方向存在协同度门槛,即新质生产力与生产
摘要:基于民生增量需求和有限财力约束的双重压力,推进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成为解决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要之选,而构建科学规范的均等化转移支付标准体系和方案模型成为关键。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财政数据验证社会保障均等化转移支付方案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并非简单资金转移,各地区社会保障的收支缺口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能力之间并无严格的对应关系;与均等化标准相比较,
摘要:实现税收中性、减少税收对资源配置的扭曲,是税收征管改革的重点。为探究税收征管的资源配置效应,将税收征管与企业逃税引入资源错配的分析框架。理论分析发现,行业内不同企业面临的税收征管强度差异越大,企业有效税率与生产率的离散程度越高,行业内的资源配置效率越低,生产率损失越严重。基于全国企业税收调查数据,以金税三期工程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发现,金税三期工程显著降低了行业内企业生产率的离散程度,提
摘要: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着力点。基于2011—2019年全国2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城市数字经济水平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两者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降低了城市间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其主要途径是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并通过优化市场匹配效率提高劳动力流动收益。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建立劳动力统一大市场的作用主要在于打破了内陆偏远城市和经
摘要:平台企业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承载数据要素的关键微观企业组织,推动平台企业从生态内互通走向更为高阶的跨生态系统的“生态互通”,是实现平台经济在规范中发展与发展中规范的关键举措。平台“生态互通”表现在一定的互通规则下,各类型平台生态系统之间的标准、数据、用户、商业合作伙伴等资源的全方位连接与共享,涵盖接入标准、双边用户、数据要素、数字创新与平台“生态治理”的多类型互通,基于开放度异质性形成“标准—用
摘要:以国家低碳政策协同推动产业低碳转型是“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采用1994—2021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国家低碳政策协同对产业低碳转型的影响与机制发现:(1)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产业低碳转型尚无显著促进作用,而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政策能显著促进产业低碳转型;(2)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与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政策协同能显著促进产业低碳转型,且该促进作用大于国家低碳工业
摘要: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和中低端收入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如何有效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基于2012—2021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数字金融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应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可以显著地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绿色创新是数字金融释放制造业转型升级红利的重要传导机制,其中策略性绿色创新在短期内发挥了主要作用,实质性绿色创新效用的发挥则
摘要:超大规模市场是发展省际贸易和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撑。基于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对国内价值链(NVC)进行分解,分析省际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采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探讨省际总量贸易和增加值贸易网络的演化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观测区间内省内贸易占比最高但呈下降趋势,省际贸易持续上升。增加值贸易以国内循环为主,但是生产和流通的链条较短。第二,中间投入和居民消费的网络结构较为稳定
摘要: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试验区”)建设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现有研究未充分考虑制度创新因素,导致对自贸试验区的产出弹性估计存在偏差。将制度创新引入内生增长模型,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双重驱动机制及溢出效应,利用文本分析构建制度创新指数,考察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与机制。研究发现,后期建设的自贸试验区资本积累效率更高,符合传统“干中学”模型的特点,但其稳态增长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