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根本遵循。这一思想贯穿着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彰显了鲜明的科学方法。具体表征为政治和法治辩证统一、改革和法治良性互动、发展和安全统筹协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一体推进。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这些科学方法对于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遵循。上海是教育改革“先行先试”的前沿阵地,上海高校通过党委统筹全局、二级党组织协同联动、基层党支部精准施策,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内外联动”的三级党建工作体系。系统梳理上海高校党的建设在政治引领、校地融合、品牌培育、阵地创新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有助于揭示党建引领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
[摘 要]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是其安身立命的核心功能。着力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应借助提升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三力”、提升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力、提升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整合力、提升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落实力、提升党的基层组织的形象建构力等能力支撑要件展开。 [关键词]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功能;能力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必须“增
[摘 要]收入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我国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并且通过巩固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高质量发展,以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推动共同富裕。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要建立健全新时代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加快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以及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 [关键词]收入分配制度;共同富裕;全面深化改革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收入分
[摘 要]《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系统整合了建党百年组织工作方面的制度实践经验,通过强化党的各级组织的领导职责,以及完善党对组织工作的领导机制,发挥党内法规对规范开展组织路线工作的引领与规制作用。其中,围绕党的组织制度建设这一主干工程,具体规定了组织设置、组织生活、组织运行、组织管理、组织监督等制度。为提高党的组织工作质量,应当增强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自觉遵守《组织工作条例》的制度意识,把维护党的
[摘 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战略举措,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内在要求。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求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建设,要求党员教育管理内容创新、方法创新,要求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机制。在一些拥有多院区的公立医院的具体实践中,通过构建科学的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强
[摘 要]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工作是党中央敏锐把握社会生产力发展趋势和要求,确保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永葆先进性的重大战略部署。2024年上海将“推进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作为全市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开展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攻坚试点。课题组通过实地察看、座谈研讨、个别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上海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开展情况,针对现存问题提出聚焦政治引领,强化阵地建设;聚焦能力提升,锻造专业队伍;聚
[摘 要]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应对新的风险和挑战,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现实要求。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应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提升组织生活质效、抓牢“关键少数”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健全服务保障。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①作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
[摘 要]公立医院纪检部门和行风部门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力量,如何促进两者之间协同监督、同向发力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纪检和行风部门协同监督在思想认识、联动机制以及氛围营造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围绕树立党委领导下的协同监督意识,明确协同监督领域,构建三级协同监督工作机制,协同开展医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洁教育等现实路径提出建 议。 [关键词]公立医院;协同监督;
[摘 要]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基本培训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的关键之要、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迫切之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当前,在推进学生党员基本培训过程中还面临着全周期培养机制的结构性失衡、多元主体联动的系统性梗阻、分层分类体系的适配性不足、方法论的路径依赖与效能衰减等方面的窘境,迫切需要推进教育培训与严格管理相结合,抓实全周期的学生党员教育培训链条;推进主阵地培训与协作培训相结合,
[摘 要]城市网格化管理在上海已走过20年的历程。作为上海实现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要途径,网格化管理在取得大量实践经验的同时,也面临根据时代发展进行升级迭代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上海市于2025年全面部署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工作,以此不断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积极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为此,有必要从概念界定、实际功能以及未来挑战三个维度,对上海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进
[摘 要]超大城市因其规模等因素而面临较大风险,其风险具有异质叠加且高度复杂、广泛分布且外溢突出、难以预测且应对棘手等特征。同时,超大城市风险治理的场域环境也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风险治理需求更加碎片化,风险治理能力亟待加强,以及风险治理的可挖掘资源较多。为加强风险治理,超大城市需建立“一核多元”的风险治理综合体系,探索“多方协同”的跨域风险治理模式,构建“智能高效”的科学风险应对机制。 [关键
[摘 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社会问题明显增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挑战,对基层治理工作提出新要求。山东泰安市在基层治理创新方面作了大量探索,取得了许多成绩,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仍存在问题和短板。必须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尽快实现治理主体、治理动力、治理理念、治理手段等全面跃升,实现基层治理多维方式有效连接新提升。 [关键词]基层治理;多维方式;有效连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
[摘 要]上海深入实施“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通过不同业态的跨界融合,推进红色资源创新转化,打造特色的红色文化传承品牌。其中,实践育人功能,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落实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的现实观照。在将红色文化传播嵌入纵向链式育人过程、创新红色文化育人样式的同时,还要注重红色文化育人的内涵建设。 [关键词]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播创新;育人 上海作为党的诞生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显得更加重要。进入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面临着机制不健全、内容同质化、师资力量薄弱、资源供给不足及评价体系缺失等矛盾,影响了实践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未来可以从构建“校-企-政-社”协同育人机制、创新虚实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拓展多元化资源渠道等路径,提升高校实践育人的工作效能。 [关键词]高校
[摘 要]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能够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资源和不竭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实施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不仅是构建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有利于促进各级医疗机构为儿童提供有情感、有温度、有人文的医疗保健服务。 [关键词]党建引领;儿童友好医院;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
[摘 要]数字文明使人成为现实和数字空间的二维存在,从思想政治教育空间逻辑上形成师道传承、课堂教学、数字育人的三维育人场域叠加景象,需要我们深刻认识数字空间的工具理性,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的说理本质,以及空间转换与多元融合的实践要求。基于空间思维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需要发挥个人空间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效应,优化课堂空间域思想政治教育规模效应,扩大数字空间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应。 [关键词]思想政治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面临挑战与转型并存的时代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基本规律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素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趋势的科学概括,包括融合-超越共生规律、情感-价值认同规律、时间-空间协同规律。在复杂的话语语境中,准确分析、有效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规律将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规律 面对改革深化期、社
[摘 要]通过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的举措包括:精准研判学生差异,有针对性地融入高校思政公共课教学;综合考量课程体系,有层次性地融入高校思政公共课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特征,有目的性地融入高校思政专业课教学;充分利用环境元素,沉浸式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举措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
[摘 要]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大学是老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要通过思政教育切实增强老年学员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激发晚年政治热情,永葆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立足老年大学和老年学员的实际,分析新时代老年大学思政教育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开展思政教育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老年大学;思政教育;方法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