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平正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旨归,也是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关键组成部分。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发现其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质与中国特色。本文从价值向度、理论向度和实践向度三个维度,深入阐述习近平公平正义观的具体内涵。 [关键词]公平正义;人民主体;价值标尺 公平正义,既是历史的大难题,也是新时代的大课题。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公平正
[摘 要]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路径。本文在深入探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引领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实践创新,提出可以通过强化价值观引导、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社会合作、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使高校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
[摘 要]构建新时期科技创新领域新型举国体制,需要认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权衡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在中观、宏观层面部分采取行政体制,微观层面采取市场体制;需要改变传统决策管理模式,改变决策质量衡量体系,摒弃不计成本的传统做法,不但要追求高质量的创新成果,而且还要讲求较高的产出效率;需要对科创主体、科创动力和科创互鉴三个方面涉及的不同平衡关系进行改革,
[摘 要]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新时代新征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就是要培育价值体系,突出党性锻炼,提高“为官乐为”的思想境界;加强队伍建设,突出能力素质,提升“为官善为”的实际本领;完善制度体系,突出务实管用,增强“为官肯为”的保障功能;健全运行机制,突出综合配套,扩大“为官愿为”的助力效应。 [关键词]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干部;担当作为
[摘 要]数字技术嵌入纪检监察各项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数字时代背景下纪检监察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赋能监督,有助于提升监督质效性、提高监督客观性、实现监督全覆盖和把握监督主动权。数字赋能监督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有坚实的制度保障、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宝贵的经验积累。数字赋能监督要大有可为,还需不断健全监督体系,推动监督效能持续提升。 [关键词]数字赋能监督;新型腐败治理;监督预警
[摘 要]作为一种新型党建模式,长三角区域党建一体化是党的组织结构与方式应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等环境变化而作出的适应性调整。在驱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区域党建一体化既通过纵向设置领导小组、嵌入政府间协调机构、横向设置基层党组织以及跨域党建联合体等方式,构建跨域组织体系、实现内部重塑,也通过区域流通、区域均衡与区域协同等方式,构建跨域治理体系、实现外部引领。 [关键词]长三角党建一体化;组织体系;
[摘 要]深入探究高校院系党组织构建“重大事项前置研究”机制,对于加强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推动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具有重要意义。需从政治建设、制度建设、思路创新、强化落实和加强研究等角度进行研究,突出院系党组织会议的政治功能,不断开创院系基层党建实践工作新格局。 [关键词]党组织;重大事项;前置研究;政治功能;基层党建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
[摘 要]推进高校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是高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牢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当前高校政治监督实践中需克服抽象化、模糊化、临时化等倾向,应明晰政治监督内涵,推进政治监督具体落地;抓住关键少数、关键问题、关键环节,推进政治监督靶向精准;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创新监督方式、完善工作机制等方式,推进政治监督常态长效。 [关键词
[摘 要]在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发挥新就业群体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的生力军作用,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的需要,是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的需要,更是加强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实现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需要。当前,新就业群体参与城市基层治理还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应在出台支持政策、探索治理载体、健全培养机制、激励举措制度化等方面,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关
[摘 要]当前我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努力构建党建引领妇建共同发展格局是在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下顺应社会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创新之举。实践中,新就业群体的高流动性挑战组织建设的稳定性、新经济组织的逐利倾向挑战组织建设的利他性、组织规模快速扩大挑战基层单向“输血”的持续性等,迫切需要以工作联动加速组织覆盖、以阵地融合推动资源集成、以机制创新保障常态长效。 [关键词]新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创举不胜枚举,许多好的经验做法自发生长、自下而上形成并作为饱含智慧、温情和效力的治理方式固定下来,成为乡村有效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维。其中,贵州的“一约四会”实践探索聚焦党的全面领导和基层群众首创,共同构成了村民自治的体系化平台,成为观察中国村民自治的一个地方窗口。 [关键词]乡村治理;村民自治;一约四会;贵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极大成就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治理体系的完善及本土化制度创新的实施。面对复杂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多元化的治理需求,本土化的制度创新显著提升了生态治理的效能。本文分析了制度逻辑与实践逻辑在我国生态治理本土化制度创新中的双重作用,并探讨了本土化制度创新带来的实践启示。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治理;本
[摘 要]公立医院党外知识分子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对象。通过分析上海部分公立医院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结合公立医院统一战线工作的具体要求,提出突出思想引领做好公立医院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对策并谋划切实可行的举措,推动医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引领;公立医院;统战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摘 要]高校人才是实现国家进步、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关键要素,其业务能力影响甚至决定着高校整体实力的上限,其职业道德水平和思政状况更是直接且深刻地影响学风校风与师德师风,关系到高校是否能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认为应围绕高校人才的突出特点与现实需求,搭建贯通学习教育、政治吸纳、师德涵养、培养造就、服务保障的政治引领工作链路,宽场域、多维度、全覆盖式引领高校人才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关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上海市黄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雄厚,近年来在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健全人才管理体系、加强文旅产业融合、打造非遗亮点品牌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并取得良好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现实难点,突出体现在:非遗代表性项目多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反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医学人文内涵,将其融入公立医院人文建设,是新时代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的应有之义。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民为本”的政治观、“仁者爱人”的道德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大医精诚”的职业观与医学人文建设的政治方向、价值追求、文化建构、精神塑造有机融合。在公立医院人文建设具体实践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医学教育“主阵地”,提升医务人员人文素养;融入医疗服务“主
[摘 要]近年来,数智技术再度以爆发式加速跃迁,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当下思政教育的机理以及理论进路。技术隔膜、主体阻滞迟滞了数智赋能思政教育前行的步伐。加快优质数据要素和知识的生产与数字化转型推进,分层分类搭建技术框架并构建技术底座,推进数智化训练和生活化场景再造。主动引领技术跃迁下的数智赋能思政教育实践,与教育对象共同建设数智赋能思政教育共同体,共同营造虚实共融、人机和谐的数智化思政世界。 [关键
[摘 要]团结奋斗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实践的重要法宝,在中华文明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和必然选择。高校通过提供资源供给、优化课程设计、丰富网络实践体验等方法,提升团结奋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关键词]团结奋斗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现实必要;实践路径 历史和现实充
[摘 要]有效构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要深刻认识其意义内涵,在理念上认清学用党史是终身必修课,从内涵上把握常态化机制的表征要求,从历史中借鉴党史学习教育宝贵经验;要准确把握其现实问题,包括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设计不够充分、渠道载体不够丰富、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在此基础上,以“内容、载体、机制”的思路和逻辑建构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
[摘 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就要不断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注重技术深度融合、互动模式创新、平台矩阵协同。既抓住传播时机,又保证育人质量。 [关键词]网络思政;实效性;大学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