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发展阶段实施“三个倍增”行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条件,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三个倍增”行动在价值逻辑、理论体系、实践要求、战略安排等层面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一致,同时在具体实践层面上能够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实施“三个倍增”行动能够提升我国民生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激活民营经济发展动力,协调我国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在高质量发展中兼顾国际经济
摘 要:中国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且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为构建数据财政提供了良好基础。数据财政是一种政府通过公共数据运营和数据税征收获得收入,并用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民共享数字红利的财政体制。建设数据财政能够更好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下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收支平衡、数据开发利用和收入分配调节等的需求。数据财政由收入和支出两部分组成,收入侧包括公共数据运营收入和数据税。其中,公共数据运营收入主要
摘 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关键一招,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新形势下,面对国际国内诸多历史性挑战,只有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延续经济增长与追赶势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充满生机活力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以资源配置市场化为主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五个阶段,形成特色鲜明的改革路径,取得举世瞩目的改革成就。聚焦“为何改、为谁改、谁来改、改什么、怎样改”等核心问题,在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加强对改革的组织领导、优化所有制结构、深化市场化改革等领域呈现清晰的理论逻辑。在所有制“公有+非公”共存共荣、经济运行“政府+市场”互补互促、宏观管理“长
摘 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不断涌现,生产力发展进入新阶段。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需求,新质生产力不断引领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发展动能发生根本性变革,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作用愈发明显。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
摘 要:农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领域,大国粮食安全保障需要通过生产力的跃升解决未来“靠什么种粮”“怎样种粮”“谁来种粮”问题。必须基于大国农业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实际状况,结合农业产业特性和粮食安全保障的要求,重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新时代大国粮食安全仍面临诸多挑战,对耕地和种子、关键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农业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都
摘 要:社会化服务是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推力。在理论上,社会化服务主要通过规模经营、要素引进、产业拓展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实践上,以山西为代表的社会化服务政策推广已具备一定成效。现阶段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强国建设还存在服务覆盖不充分、服务专业性有待提高、服务成本居高不下、公益性服务不完善等问题。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强国应从拓展服务供给、引入现代要素、优化政
摘 要:基于河南省70个产粮大县的县域面板数据模型,从多元视角评估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对县域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总体效应来看,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可显著促进县域粮食生产,存在“激励效应”,且经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在资金类型、县域自有财力、行政区划异质性检验中,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均可显著促进县域粮食生产,且超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对县域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强于常规产粮大县,低财力县域产粮大县
摘 要:基于公共服务发展视角,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快速发展为契机,采用2009—2020年上市公司与地市级PPP项目库的匹配数据,考察了PPP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PPP投资能够显著增加企业创新产出,且作用强度因PPP投资类型而异;具体地,相较于民生性和补短型投资,生产性和升级型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显著,这主要源于市场规模效应、成本节约效应和技术吸收能力提升效应等作用机制;异
摘 要:以2008—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政策试点扩散阶段所形成的天然处理组与控制组,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河长制对企业环境治理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河长制的实施能显著促进企业采取“末端治理”策略(短期导向),但尚不能有效引导企业采取“源头防控”策略(长期导向),该结论经过一系列检验后仍然成立,这种促进效应对处于经济较发达、监管距离较近、河流下游、有省级政策文件出台
摘 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选择。鉴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应以实体经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目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基于这一目标,在回溯产业结构及产业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域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的概念,并阐明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与既有研究的“单层式”解读不同,本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