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国建设,需要一支富有教育家精神的卓越工匠之师的支撑。职业院校教师教育家精神的培塑,一方面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学校的制度引领、条件支持、督促检查,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内驱动力与自觉自为。依据情感与态度养成规律,职业院校教师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涵养教育家精神。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激发教育家精神之源。教育家精神的生成离不开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念,这种信念
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这是职业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征程中必须担当起的重要使命。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强化使命担当、展现职教作为,本期
我国将于2035年全面建成教育强国、于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规划设计体现了教育的先导和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9月9日至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2024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以培养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这很好理解。但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职普融通”?它具有怎样的时代内涵?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并将会产生怎样的作用?笔者以为,“职普融通”不仅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从大教育观来看,也是改造当前教育弊端、推动实现人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一、“职普融通”的时
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明确了2035年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首次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六大特质”的至臻呈现,将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之一。在走向2035年的这10多年时间里,职业教育须对焦
全国教育大会对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了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重点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优先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专业领域,组织知
摘 要 职教强国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与使命,终身技能培训体系建设与职教强国建设有着共同的演进规律,合乎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现实需求,体现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职教强国背景下终身技能培训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包括职教体系、教育体系、中国社会、国际社会四大实施维度。建设终身技能培训体系,需要以信息供给为重点,密切技能培训的供需耦合;以职教高考为抓手,畅通终身技能形成新路径;以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以及人工成本已发生重大变化,但就业总量矛盾依旧、结构性矛盾凸显。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之一。完善我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体系,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构建高层次协调机制;完善制度体系,提升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整体效能;强化基础保障,优化管理服务技术支持体系。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优化我国
摘 要 教育强国战略是新时代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风向标,新时代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服务于教育强国具有理论、价值与行动三重逻辑。服务教育强国战略的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在理论上应树立产教融合办学思想、强调多方协同治理体系、确保区域产教深度耦合、善用数字技术破解难题。服务教育强国战略的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在价值上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举措、促进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强劲推手、满足学校与企业人
摘 要 职业院校产业导师制是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为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构建高质量、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提供了新思路。在推进职业院校产业导师制落实的具体实践中,对职业院校产业导师制的认知困惑与实践偏差深刻制约了制度效用的发挥,亟须从概念内涵与政策源头厘清职业院校产业导师及相关制度的发展规律、逻辑机理与功能价值,通过对职业院校产业导师制建设的政策局限、管理偏差、角色之困等问
摘 要 高中阶段职普融通是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的主战场与核心区,其政策的有效执行是打破职普固有壁垒、构建协同教育体系、满足多元发展需求的重要前提。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政策本体、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四个维度系统探讨高中阶段职普融通政策的执行过程。研究发现,我国高中阶段职普融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政策体系的内在限制、地方政府的执行动力与效率不足、利益相关主体普遍深陷认知危机、职普融通战略
摘 要 2024年7月5日至7日,由石河子大学和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职业高等学校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三融’战略与教育强国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职业高等学校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召开。与会专家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等主题建言献策,一致认为践行“三融”战略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
摘 要 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作世界,国际劳工组织核心技能框架的制定先后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并于2021年提出《21世纪生活与工作核心技能全球框架》从而进入稳定期。促使框架形成的因素包括技术型、全球化、绿色型、成长型与危机型驱动,其目的指向经济、教育与社会领域,内涵分类为社交和情感技能、认知和元认知技能、基本数字技能以及绿色工作的基本技能。对框架从人本之维、全纳之维、绿色之维、基准之维以及意
摘 要 1920年后,中华职业教育社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职业教育。为将农村职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中华职业教育社选定江苏昆山徐公桥创设实验区,在教育上普及义务教育,推广民众教育;在经济上推广农业改良,提倡副业生产,开展合作运动。另外,改进实验区还创设农村自治组织,举办人才培训机构。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农村职业教育实验活动关注农民需求,讲求经济节省,强调因人施教,注重制度建设,既推动了改进区农村职业教育及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