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主汛期,长江干流接连发生3次编号洪水,部分支流发生特大洪水,中下游干流城陵矶以下河段及两湖湖区全线超警,主要控制站洪峰水位居有实测记录以来第7~9位,其中汉口站最高水位为21世纪以来第3位(仅次于2020年和2016年)。2024年长江暴雨洪水受梅雨、台风等影响成因复杂,为深入分析洪水特点,系统梳理了暴雨洪水发展过程,详细分析了洪水特点与成因,并以长江流域水模拟体系为基础对洪水进行
摘要:蓄滞洪区是长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研究蓄滞洪区溃堤洪水演进模拟,对于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收集了2024年洞庭湖团洲垸溃堤时实测口门宽度及流量数据,分析计算了溃口流量过程,采用平面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计算了溃口过程中团洲垸内的洪水演进过程,分析了垸内淹没水深、流速等致灾要素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 溃口发展包括下挫冲槽、横向展宽和稳定泄流3个阶段,基于流量过程推求了进入团洲垸的总水量
摘要:1870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枝城站洪峰流量重现期超1 000 a一遇,造成极为严重的洪灾损失。为强化特大洪水风险防范,有效提升极端洪水灾害的应对能力,在分析1870年特大洪水雨水灾情特征、流域水文地理演变和防洪体系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对1870年特大洪水在现状防洪体系调度运用条件下的发生、发展、演进过程进行了推演模拟。结果表明:当前再遇1870年特大洪水,长江流域防洪体系可妥善应对并大幅
摘要:建构河流伦理是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的必经途径,中国已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河流伦理,而中国的流域立法如何体现河流伦理的内容、如何保障河流伦理的实现,仍待深入探讨。中国流域立法在河流伦理的指引下,谱写了对河流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进行双重保护的法律制度,《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形成了以保障生态安全为理念、以实现绿色发展为目标、以全过程的系统治理为内容的保护河流自然生命的法律制度框架;对
摘要:人与河流和谐共生是对人与河流相互关系处于协调和谐状态的一种价值诉求。针对人与河流之间的联系与发展问题,阐释了人与河流和谐共生关系,在系统阐释人与河流和谐共生的现实依据以及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构建人与河流和谐共生关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立足多个层面提出了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的策略。分析表明: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河流保护意识;要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河流
摘要: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构建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OLS模型、GWR模型等,从时空视角探究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2~2021年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 2012~2019年长江经济
摘要:针对河库及蓄滞洪区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技术薄弱,尤其面临大洪水调度决策难以实时联动模拟的问题,从空间拓扑概化、通用化模型库构建及方案数字化、调度规则库构建和智能应用3个方面介绍了预报调度一体化体统构建的流程和要点,并基于大湖演算模型和水力学模型提出了可考虑蓄滞洪区的通用性预报模型,以及水库库区水面线预报模拟模型方法,通过空间拓扑概化和调度策略设置可实现河、库、蓄滞洪区的上下游联动模拟计算。以长
摘要:短期功率预报是保障可再生能源电站稳定运行的重要举措。针对多能互补系统功率预报难以考虑不同能源间时空相关性和预报误差互补特性的问题,提出了物理与数据双驱动水风光短期功率联合预报模型。采用WRF-新安江模型驱动气象水文要素预报,通过互信息方法识别功率预报的关键因子。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构建功率联合预报模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雅砻江流域官地水风光互补系统。结果表明:① 相较于独立预报模型,物理与数据双
摘要:针对清江梯级水库10亿m3防洪库容分配问题,在探明清江梯级水库防洪调度控制条件和调度方式的基础上,设置了7种防洪库容分配可行方案,分析了不同分配方案下清江梯级水库配合三峡水库对荆江河段的防洪效果和基于长系列径流资料的清江梯级电站发电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均匀分配方案,在确保上下游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建议多预留一定防洪库容至下游隔河岩水库,推荐水布垭、隔河岩水库库容按照“水4隔6”“水3隔
摘要:磷是水环境质量评价和污染控制考核的重要指标,其在天然水体中以溶解态、颗粒态等形态存在。研究水中含沙量的改变对不同形态磷浓度的影响,对磷污染控制有着重要意义。选取三峡水库干流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了该河段含沙量变化对总磷、溶解磷、颗粒磷等不同形态磷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2003~2019年三峡水库干流的平均流量无明显变化,含沙量则明
摘要:为探究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水体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健康风险状况,以玉溪市城区东风水库和飞井海水库水体为研究对象,基于2021~2023年逐月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研究水体PAEs质量浓度水平、季节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并开展了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① 2021~2023年,研究水体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
摘要:由于水质数据特征复杂、关联度参差不齐而导致溶解氧浓度预测难度较大,为提高水质溶解氧浓度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工程和北方苍鹰优化算法的长短期记忆网络(Feature Engineering-Northern Goshawk Optimization-Long Short Term Memory,FE-NGO-LSTM)混合模型。首先对水质数据集进行缺失值补齐、特征筛选与特征多项式构造
摘要:当前园林绿化用土是城市内湖底泥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但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风险问题不容忽视,因此了解底泥特性是指导其资源化利用途径的基础。以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南门湖疏浚底泥为研究对象,检测疏浚底泥的基本理化性质、营养肥力指标、重金属含量及多环芳烃含量,系统分析其底泥特性并探究其资源化利用方式的匹配性。结果表明:内湖疏浚底泥的有机质平均含量为45.5 g/kg,pH为5.7
摘要:探究并预测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演变特征对于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新格局意义重大。以陕西省黄河流域为例,通过价值当量法、人类活动强度模型、PLUS模型和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活动以及二者之间的协调性进行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和多情景预测。结果表明:1980~2020年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增加54.33亿元,与2020年相比,2030年惯性发展和经济优
摘要:为减少水面蒸发非线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等特征带来的预测误差,基于“分解-预测-重构”的策略,提出VMD-LSTM水面蒸发预测模型。该模型耦合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与变分模态分解法(VMD),利用变分模态分解将水面蒸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解为相同数量的子模态分量以降低数据的非平稳性,将对应子模态分量作为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输入,构建VMD-LSTM深度神经网络混合模型,并应用于三峡水库巴
摘要:金沙江上中游河段是中国规划建设的重要水电能源基地,探究变化环境下金沙江上中游河川径流演变规律对于促进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非参数检验、滑动t检验法、小波功率法系统研究了金沙江上中游河段的径流演变规律,并结合不均匀系数、完全调节系数、集中度和基尼系数等指标综合分析了梯级水库建设运行对金沙江中游河段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970~2022年间,金沙江上中游流域的年均流量呈现出
摘要:可可西里盐湖漫溢水流给下游工程设施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对盐湖遥感影像、所在区域气温、降雨、地温,冻土上限变化,漫溢河流水位和流速的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了盐湖时空演化规律、漫溢成因及对下游潜在的安全风险。研究表明:在空间上可可西里盐湖呈“K-C-O”三阶段变化特征,2022年盐湖面积较2011年增加了3.73倍;时间上表现为明显的“快-慢”两阶段增长期,快速期增长率为慢速期增长率的2.78
摘要:泥石流对建筑物的破坏是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研究泥石流作用下建筑物的易损性是评价泥石流风险的关键环节。以长江流域卿家沟为研究区,采用FLO-2D软件模拟20,50,100 a一遇极端降雨场景下泥石流的动力过程,并基于泥石流强度(hv)进行了危险性分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长江流域砌体结构建筑的易损性评估曲线,提出了一套基于泥石流动力过程和建筑易损性分析的风险评价方法。结果表明
摘要:针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质量空间上的差异性导致的坝料物理力学参数具有空间差异性的问题,提出了考虑实际施工质量与填筑进度(面貌)的精细有限元分析方法。首先基于试坑试验数据,采用空间插值算法对大坝压实质量进行空间估计;然后建立各分区坝料本构模型参数与压实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实现对任意单元模型参数的空间估计与赋值;最后提出考虑填筑进度(面貌)的精细建模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应力变
摘要:赋存于地下洞室区域的断层是围岩开挖变形与稳定的主要影响与控制因素,而与单断层条件相比,断层交会条件下围岩变形特征和破坏机制将更为复杂。结合浙江磐安抽水蓄能电站主变排风洞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支护方案,以FLAC 3D为工具模拟支护条件下双断层交会区地下洞室的围岩变形,并比较无断层、仅断层F1存在、断层F1与F2交会3种情况下围岩的变形差异。结果表明:单断层经过洞室时,断层上盘围岩有向断层倾向方向水
摘要:人工冻结技术可以短期提升地层稳定性并隔绝地下水,是在江底构建临时盾构检修环境的有效方法,而已有研究成果尚无法对冻结施工过程的评价提供参考。依托南京市新济洲越江供水廊道工程,研究了盾构泥水仓内形成冻土过程中温度分布特征及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盾构工作面的接力换热装置,可将地面低温盐水以较小循环压力输入冻结管,从而降低冻结管内盐水渗漏风险,在稳定冻结阶段工作面盐水温度较地面温度偏高约2.5 ℃
摘要:富水区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竖井工程施工期安全风险大,合理的渗控措施对保障超深竖井基坑施工期安全至关重要。以深圳市罗田水库—铁岗水库隧道工程超深竖井为例,通过构建超深竖井基坑三维渗流有限元模型,揭示了基坑开挖过程中断层破碎带和地连墙完整性等因素对渗流场的影响规律,并评估了竖井渗漏量及其渗透稳定性等。结果表明:① 如不设地连墙,竖井开挖到底时渗流量高达4 018 m3/d,且对周边区域地下水有明显
摘要:为研究铺设排水板的水工隧洞组合衬砌结构开裂特性,从结构变形协调的角度推导了多层厚壁圆筒模型理论公式。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某水工隧洞为依托,对无排水板铺设方案和全排水板铺设方案下组合衬砌进行受力分析;基于有限元软件LUSAS建立数值计算模型,采用塑性损伤多裂缝混凝土本构模型,探究排水板局部铺设下组合衬砌钢管变形和应力演化特征以及自密实混凝土的开裂特性。结果表明:无排水板方案下钢管只承载较
摘要:为研究铺设排水板的水工隧洞组合衬砌结构受力特性,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围岩-组合衬砌整体三维数值模型,考虑围岩的约束作用、结构交界面接触非线性和自密实混凝土开裂非线性,研究内水压作用下组合衬砌钢管、自密实混凝土、管片、螺栓等结构的受力特征以及排水板材料属性对组合衬砌结构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衬砌充水运行时,钢管发生“横椭圆”膨胀变形,整体出现上抬趋势,排水板端部钢管处于弯剪受
摘要: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夏季温度高,该类地区的碾压混凝土坝工程在施工期往往会设置高温间歇,但目前设置高温间歇主要依赖经验,缺少相关定量分析。依托福建省霍口水库工程,以有限元仿真分析为手段,对比分析了高温间歇对该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温度、应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高温季节连续施工,会造成坝体基础温差与内外温差过大,存在开裂风险;与连续施工相比,设置高温间歇能显著降低碾压混凝土坝表面和内部的后期开裂风
摘要:隧道圆周面涌水量是隧道工程的重要参数,以往研究未考虑隧道开挖损伤因素对渗流场的影响,而隧道施工会对围岩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考虑隧道开挖损伤的影响,推导了径向未注浆、径向欠注浆及径向完全注浆3种不同径向注浆型式下的隧道二维渗流场理论解析解,而后对隧道渗流场理论解析研究中常用的两种等代圆方法在矩形隧道中的适用性展开了探讨,并对隧道圆周面涌水量及衬砌外水压力的径向注浆参数展开敏感性分析,最后将隧道
摘要:隧洞渗流量和衬砌外水压力是水工隧洞防排水设计和衬砌设计的重要参数,选取合理的渗流场计算方法对于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采用三种解析方法即竖井法、镜像法和保角变换法在一致的简化条件和坐标系下求解考虑围岩-灌浆圈-衬砌复合系统的富水地层水工隧洞渗流场,结合松林隧洞讨论了地下水作用水头、灌浆圈渗透性及厚度、衬砌渗透性等因素对隧洞渗流量和衬砌外水压力的影响,并通过与数值解比较分析了三种解析方法的差
摘要:水斗式水轮机喷射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将水流的压力能转换为动能并形成高速射流,高速射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水斗式水轮机的能量转化效率。采用无网格运动粒子流方法对不同喷针开度下水轮机喷射机构的流量特性、喷针尖受力特性以及喷嘴出口射流流态分布特征等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喷针开度的增加,喷嘴出口流量逐渐增大,其增长率逐渐减小,喷针尖所受水推力逐渐增大;喷嘴出口射流自由液面逐渐出现发散现象,其表
摘要:为研究堤防漫溢溃决机理及溃决影响因素作用规律,考虑河道来流量、堤高以及诱导溃口宽度3个影响因素,开展了5组均质土堤大尺度漫溢溃决试验。通过试验研究发现,溃口发展过程可分为初期较快发展期、中间快速增长期、后期缓慢增长期和稳定期4个阶段。研究表明:在第1个阶段存在陡坎侵蚀现象,峰值溃决流量则出现在第2个阶段;初始诱导溃口较宽时,第1个阶段溃口无明显扩宽;溃决过程中,溃口附近水位及水流不对称,进而
摘要:鱼巢型生态护岸可增加岸坡的稳定性、抗冲性,并营造良好的河流生态景观,是当下内河航道常用的护岸形式,而研究波浪作用下鱼巢型护岸近侧水体的动力响应,对护岸工程的设计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值模拟与水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波况(波高、波角)下鱼巢型护岸所受波浪冲击的变化规律及其周边水体的动压及应力响应特征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波浪作用下,波高及波角的变化对护岸垂向动压分布形态影响较小;不同波
摘要:为了探究水化学作用下膨胀土裂隙面力学特性的变化,选取引江济淮工程菜子湖C003标段膨胀土,通过特定的制样方式赋予试样预设裂隙面,采用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钠-碳酸氢钠(DCB)溶液对含裂隙土样进行淋滤,并对淋滤后的试样进行抗剪强度试验研究,探究裂隙面强度变化与淋滤时间的关系,揭示淋滤后膨胀土裂隙面强度变化的微观机理。试验结果表明:DCB溶液沿着预设裂隙面和试样内部淋滤不同天数后,试样形貌特征出
摘要:为有效利用固体废弃物资源,探究磷石膏对植被混凝土根系生长和固土护坡效果的影响,将不同含量磷石膏掺入到植被混凝土中,采用室内试验与室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植被混凝土物理力学特性、高羊茅根系生长特征以及植被混凝土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结果表明:① 与对照组相比,磷石膏含量为2%,4%,6%,8%,10%的组,基材容重降低了3.72%~11.66%,孔隙率提高了2.54%~11.79%,黏聚力提
摘要:为提高大坝变形预测精度,针对变形数据影响因子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构建了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PCA)、全局搜索策略的鲸鱼优化算法(GSWOA)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的组合预测模型。首先利用KPCA对高维变形序列进行降维处理,同时使用GSWOA对GRU参数进行优化,进而构建出最优变形预测模型。以小湾特高拱坝变形数据为例,将KPCA-GSWOA-GRU模型与KPCA-WOA-GRU模型、PCA-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电子、电气设备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电磁干扰是电子、电气设备使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传递电磁干扰作为电磁干扰的一种,会对无线电通讯设施、电子与电气设备的运行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是影响周边环境安全。基于此,传导电磁干扰智能诊断分析系统设备应运而生,该设备可有效监测、诊断、分析及控制传导电磁干扰信号。为了促进对传导电磁干扰智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康养旅游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尤其在医疗医药、养生保健、体育健身、生态健康等领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然而,当前康养旅游产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条不完善等,这些都阻碍了其进一步适应市场新需求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与此同时,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共享经济形态正在深刻改变传统旅游产业格局,它通过革新价值创造方式、供需
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经典论断,可以说恰如其分地形容了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产生和发展。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源头当追溯至1923年蔡元培的《近五十年中国之哲学》;而这距离1902年梁启超提倡“新史学”,从而引领中国近代史研究风尚也不过相距20余年。无论是中国近代历史抑或思想史的研究,其起源均处于现在公认的“中国近代史”范畴内,使得每一位研究者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的梳理及分析,在不觉间均带上了自己
在新媒体时代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兴起,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推广与创新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传统的音乐传播方式如现场演出、电视广播等正在逐步被网络平台所取代。各类社交媒体、视频分享平台(如抖音、快手等)的出现,为民族民间音乐提供了广泛的传播渠道。这些平台让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听众能够更容易地接触到各种民族音乐。例如,通过短视频、直播等
小提琴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乐器,自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在音乐界占据重要位置。从16世纪意大利提琴制作业的发展,到17、18世纪小提琴演奏艺术的繁荣,再到现代小提琴音乐作品的广泛传播,小提琴一直是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重要元素。这一过程中,小提琴演奏不仅追求技巧上的精湛,更注重情感上的表达,通过演奏者的表演,将音乐中的情感传递给观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小提琴演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中职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模式的创新更是刻不容缓。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往往依赖于教材和黑板,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等,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易懂。同时,信息技术还能够实现个性化教学
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是指在复杂社会环境中,个体获取和应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培养核心素养的指导文件,明确强调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