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淅淅沥沥 门前的几个水洼 亮晶晶的 啪 一双黄雨靴蹦进小水洼 啪 一双红雨靴蹦进中水洼 啪 一双橙雨靴蹦进大水洼 过完年了 再淘气 我可要打人了 家长的吓唬声传了过来 几个小朋友 跳啊跳 飞溅的水花 连同笑声 温柔了家长 衣服换了一套 又一套 童心 怎好打扰
“倾听与表达”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式。从信息学这个角度来看,一切信息的输入过程,就是接纳的过程,也就是倾听;一切信息的输出过程,就是表达的过程,包括口语表达、书面表达、肢体表达等。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认为的那样,倾听是一种多感官交织融通的行为,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听、看、想、思。倾听与表达,共同构筑了“共生课堂”。 一、 用“问题”驱动倾听与表达 语文教学,需要打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低年级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不留家庭书面作业,另一方面要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目标,提升教材组织能力。如何权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一线教师面临的新挑战。对此,教师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提升教材组织能力,让低年级学生赢在语文学习的起跑线上。 一、以学生立场研读教材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普遍简短、明白如话,适合学生阅读,有些教师认为这样的课文学生一读就明白,实
所谓阅读冲突是指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与所阅读文本的语言风格、内容表达、结构形式等在深入理解之前存在的不一致。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安排了多种文体类型的学习,每种文体一般都有自身的特点,学生学习课文时自然会关注文本的文体特点,逐渐融入已有的阅读经验,面对新的文体时,阅读冲突就隐含在其中了。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抓住文体建构阅读冲突,引导学生在不同文体的阅读中,深入研读文本,努力在聚焦中解决阅读冲突,
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学习任务群可以在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同时,拓展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微课作为新时代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产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微课与学习任务群结合起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学习任务群与微课教学的关系 (一)学习任务群概述 新课标强调,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指的是在真实情境中,由教师确定与语文素养培养有关的人文主题和语文知识
阅读与写作,一个是语言知识的获取,一个是语言知识的输出转化,两者共同建构起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习惯将阅读与写作分开,学生面对教材选文,尤其是那些新颖、美妙的句段视而不见,或学而不用,浅尝辄止,走马灯似的匆匆走个过场,白白浪费了教材资源,学不到其中精华,造成课堂效率低下,核心素养得不到落实。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与写作之间包含着同构共生的紧密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依
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新时代的教育也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当前的教育现实来看,劳动教育显然处于从属地位,这是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毕竟他们这个时候正是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将劳动教育适时穿插到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阅读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正确的劳动理念,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参与劳动实践,发展劳动技能 小学劳动教育的根本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关键是要让学生的“学”真正在课堂上“立”起来。以学生的“学”为起点、“学”为核心、“学”为归宿,是“立学课堂”建构之核心。教师要积极打造学生“学”的场域,拓展、延伸学生“学”的时空,让学生充分经历“学”的过程。学会、会学、慧学是“立学课堂”建构的三个层次性目标。从“学会”转向“会学”、从“会学”转
新课标最大的变化,就是借助任务群构建,助推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统编教材是按照语文素养与人文主题进行双线编排的,为构建学习任务群创造了条件。笔者结合实际,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为例,浅析大单元框架下的学习任务群构建策略,助推大单元教学走向精彩。 一、结合课程整合,创设真实学习情境 教材是最好的例子。构建学习任务群,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都需要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之上,通过学生自己去完成。相对而言,小学生的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基于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契合语文课程特质的重要教学方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不仅在于知识能力的提升,还在于知识的实践应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更高了。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达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预期目标。 一、依托教材,夯实语文根基 为突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
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为载体、为触媒,引导学生真观察、真思考、真探究,与文本、作者、情境进行对话、交往,呼唤学生说真话、写真话,表达真我,形成真认知、真能力、真思想,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一、创设真的情境 真的情境,是指生活化的场景。真的情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更关注学生的能力;不仅关注学生的阅读,更关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应在单元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给予相应的阅读指导。目前,一些教师忽视阅读的重要性,导致学生语感不强、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科素养等也产生了诸多影响。本文就提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系统阐述,助力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一、激活单元主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对而言,有无兴趣,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效果。开展单元阅读教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文本探究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比较、文本对话、文本想象打开语文教材文本,激发学生的文本探究意识。文本中蕴藏着妙不可言的意蕴,文本探究能让学生获得生命的智慧。此外,教师要懂得探究不应只是理科学习的专利,学生的语文学习同样需要探究。探究能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想象,能促进学生对语文文本的感悟。 一、在比较中“打开”文本 引导学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还提出了跨学科的语文教学主张。这一语文教学主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链接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素材。笔者认为,语文跨学科教学应当根植于学生的经验之中,要融入、渗透学生的经验,利用学生的经验,丰富学生的经验。这里的经验,包括了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经验,也包括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大教学观”。对于学生的跨学科语
新课标强调构建学习任务群。针对习作教学,统编教材借助单元要素,通过讲读、自读与单元习作等方式进行落实。从实际教学来看,不少学生缺乏习作素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借助项目化,通过构建相应的学习任务群,创设生活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一、读写深度契合,单篇习作项目化 在统编教材中,学生核心素养主要通过单元要素,借助相应的语用训练进行落实,借助单元教学进行整体
当前,教育改革一直在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双减”政策的推进使得小学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核心素养理念就是在当前背景下形成的,并且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指导理念。与之相对应的深度学习理念,同样有着深刻的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深度学习的理念也需要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把握,注意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深度学习相融合,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
2021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主要就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以及课外辅导负担作出了重要部署,“双减”政策的提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又一次重要改革,要求教师全面地减少学生的作业总量以及作业完成时长,做到精简作业,能够在“减负”的同时,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转变作业设计的观念,摒弃传统的单一化书面作业设计形
新课标强调要传承与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则进一步明确,要开启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统编教材充分贯彻这一理念,将不少传统文化内容编排到教材之中。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新课标精神,认真研读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适时穿插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在贯彻落实单元要素的同时,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识字教学,注重追本溯源 汉字是我国传统文
汉字文化是经岁月洗礼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汉字知识,使学生会读、会写,还应立足汉字文化内涵,将教学和文化传承相结合,从多维度着手整合内容,深挖汉字文化内涵,增强教学效果。 一、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价值 将汉字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小学生缺乏自我管束能力,学习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集中注意力。教师将汉字文化运用于教学中,能丰富教学内
统编教材的特色就是双线并举,即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组成一个单元。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单元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体现“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有机联系;应基于单元视域进行单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形成有重点的、连贯的教学活动序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力求整合教学资源,强调一个板块内容有语文学习活动的整体提高,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构建单元设计,打破原有的学习模式,让语文教学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有序进行。 一、聚焦
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教师通常认为学习任务群教学都是以单元或大单元为前提,确定学习主题之后设计大任务,似乎单篇教学就不适合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开展。对此,教师需要理清单篇教学与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建构关系,寻找单篇教学中适合以学习任务群进行教学的抓手,在育人目标、学习情境、推进范式和评价跟进等层面落实单篇教学中的学习任务群目标,让单篇教学在提高学生
“语文教材不过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贯通融会,练成阅读与作文的娴熟技能。”叶圣陶先生这一论述,看上去就一句话,可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实起来,教师需要做的事情就不是一句话能办到的。 一、研读课文,把握文本特点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选入的课文都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是学生开展语言文字运用学习的重要载体。每篇课文中可作为语言文字运用学习的内容有很多,需要从中选择哪些内容作为例子,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
在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读写结合是一条重要策略。指向表达的阅读既积累语言知识、表达方法,又积淀文化修养与审美素养;指向阅读的表达则能够通过表达实践体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情趣,也能体现思维过程与文化思想。更重要的是,读写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读写知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实现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有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针对读写结合教学开展了如下探索实践。 一、挖掘文本,打开生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更是要求教师创造性地选用相关材料,通过任务情境设计、跨学科整合,最终组织成果展示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师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共享资源,共同创造,共同进步。 在实际教学当中,师生往往会遭遇一些困扰。教师只重视成果汇报环节,认为综合
一篇文章能够传达一定的信息,记录一段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或沿途的风景,表达作者心中的思想情感。优秀的文章能够引人入胜,在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反映作者的人文情怀。而教材中的文章更是从浩如烟海的文库中遴选出来的,在可读性、知识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等方面都极具经典气质。学生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引领下精读课文,分析文章的内容,领悟其中的内涵,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新课标把学习任务群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推出,并指出了落实的方向“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这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显然属于全新的任务、挑战。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任务群教学呢?下面以五年级下册“中国古典名著阅读”单元为例,谈谈具体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是:“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
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具有小初衔接、承上启下的特点。“承上”主要是总结运用小学阶段所学语文知识、方法与技能,“启下”主要体现在课文学习中以叙事为主向议论过渡、古诗词集中阅读等。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编者意图,树立统整的理念,既要突出整册教材承载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又要关注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语文园地》在单元教学中的总结与提升的功能,顺利达成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 一、有效梳理,明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育人模式。研究表明,教师运用项目化单元教学,强调项目化学习,学生在处理信息、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能力就越强。面对这种新型的教与学方式,教师如何精准解读文本,引入项目化学习,设计一个适切的“项目”呢?下面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为例,谈谈具体的解读策略。 一、据文而理,构建核心知识 核心知识的确定是开展项目化学习的起点。它产生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编排了一定数量的课后小练笔,这些小练笔是从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出发,为促进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而设计的。在实际教学中,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行为屡见不鲜,课后小练笔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价值。对此,教师要认真梳理课后小练笔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与策略。 一、梳理小练笔教学中的问题 课后小练笔都是从课文内容出发设计的片段表达,体现读写融合的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本单元的课文《牧场之国》选自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游记作品《海国风情》,第5自然段堪称静态描写的典范,作者没有用直接表达“静”的文字进行描写,而是以寥寥数笔描写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静心之感:繁忙中显安详、有序中显静默、舒适中显和谐,值得学生深入学习、赏析、品悟。笔者谈谈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以默读批注走进“静” 《牧场之国
学习语言关键在于习得与内化,也就是让学生将文本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变成自己的积累,并加以灵活运用。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习惯于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这样的语言学习显然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让学生真正领略文本语言表达的秘妙。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文本,找出文本中典范的语言范例,引导学生破译表达的秘妙,获得内化语言表达的方法与路径。笔者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荷花》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思考与探索。
“儿童立场”是成尚荣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界的影响极大。对于该理念的提出,成尚荣先生表示,教育本身决定了把儿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仅是对象,而且应当是教育的主体。如果对儿童本身没有认识,教育者就不会收到成效。小学文言文教学更要基于儿童的视角,才能让儿童喜欢学习文言文,并爱上文言文。选入小学课本的文言文篇幅短小,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仅要习得文言文的学法,还要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
大单元整合教学是指在原有教材编排单元基础上,通过内容重组、教学整合、资源补充或优化,形成具有结构性、系统性、发展性的特点的教学。笔者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谈谈高年级开展大单元整合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大概念,制定教学目标 语文大单元教学先要提取大概念,也就是基于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特点,综合新课标要求、关键能力、文体特征和学生学情等角度进行考量。具体到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来说,单元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以“表达真实情感”为习作关键能力,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审美视角出发,引导学生从行文顺序、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如何表达情感,在学习表达方法中提升学生“表达真实情感”的能力。笔者以本单元课文《那个星期天》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思考。 一、整体感知,获得审美体验 与普通单元的精读课文重视阅读知识与方法的积累不同,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在于从文本典范语段中提炼与习作关
开展大单元阅读教学,教师要有的放矢地与学生互动,点燃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其在思辨的过程中更全面、更深入地领悟文章传递的思想,掌握所学知识。当然,师生互动并不是教师单方面提问,也涉及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辩论等。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更好的思辨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改变阅读的习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一、设计多元提问,在思辨中深度阅读 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阅读主题为“相处”,主要课文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以往的阅读中,大部分小学生习惯走马观花地读,未能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缺乏提炼文章信息的意识,不晓得哪些信息是剖析文章内涵的关键,降低了阅读的质量。另外,小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总是习惯性地跟随教师的脚步读文章,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这同样是制约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原因。教师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束缚,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关键句的方式解读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仅能解决学生的阅读问题,还
跨学科阅读教学是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语文学科本身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其他学科的交融程度极高。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教育元素,不仅能够进一步增强语文教育的影响力,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跨学科阅读资源 在进行跨学科的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确定适合跨学科阅读教学的教材,必须找到隐藏在教材之中的跨学科主题,对这个跨学科主题有全面的认识,不但要
新课标强调,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为了贯彻这一理念,教师需要将语文核心素养借助单元要素,按照学期、单元进行部署,循序渐进,纵深推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浅析借助“三品”阅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策略。 一品语文要素,发展学生的素养 与传统教材相比,
合理的激励评价,能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新课标明确提出要以学业质量标准为核心来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基于此,在小学语文大单元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把教、学与评价相互整合,以评价促进学习,把评价用作教学工具,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学习的评价融合为一个整体。具体来讲,基于“教学评一体化”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策略的设计应把握以下重点。 一、设计分层性评价标准 大单元阅读教学设计
当前,给学生“减负”势在必行。不少教师也意识到这一点,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倡导给学生“减负”。从实际情况来看,有的教师只是口头上“减负”,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减到实处。怎样有效推进“减负”,最终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在吃透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搭建平台,开展语用训练,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真正给学生“减负”。 一、与学生对话,激发兴趣
语文群文阅读是基于新课标提出的新型阅读方式,主要是将多篇阅读内容联系起来形成阅读群。与单篇课文阅读相比,群文阅读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提升他们的阅读品质,取得高效率的阅读教学成果。 一、掌握学情,切入议题 教师遵循群文阅读的开放性、可论证性等基本原则,实施群文阅读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以话题导入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情况,选出适合全班学生讨论的阅
低年级阅读教学,存在学段目标模糊、教学模式单一和教学策略不当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正视问题,积极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阅读教学的有效着力点,让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积蓄阅读动能,提高阅读能力。 一、着力基础性阅读 低年级是阅读的起步阶段,打好阅读基础是教学的重要任务。这种打基础的阅读,需要从字词句的学习开始,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爱上阅读。 首先,让学生在识字写字中感受汉字的魅力。识字写字在语文教
改变小学生阅读量不足的有效方式是依托教材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只是如何将几篇相关联的文章组织起来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文本出发,根据文本的表达形式、结构、观点,提出群文阅读的主题,精心选择文本,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根据文体特点组织群文 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这种培养就需要学生针对不同文体特点开展阅读活动。教师根据文体特点组织群文阅读,能够有效解决忽
在小学语文写作练习中,多数学生存在一个通病:过于注重对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描述,忽略了生动的细节描写,这样的文章虽然语句比较通顺,但是阅读起来不够感人,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基于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细致观察、添枝加叶、活用词语、巧用修辞等方面完善细节描写,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一、细致观察,使情节更细腻 学生要想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例如,在刚
习作教学首要的是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从激发他们的兴趣出发,按照学段特点,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说到写,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有序推进他们习作水平的提升。本文结合实际,浅析分学段推进习作教学的策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第一学段:整合各类资源,开展写话训练 虽然习作教学从三年级起步,但是学生的表达训练从第一学段就开始了。第一学段也有不少写作方面的训练,主要表现形式是写话与造句。习作是从写话开始的
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阅读课文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还要积极地从课文中学习表达技巧。唯有如此,学生方能在学习中积累新鲜词句,在迁移中积累丰富的表达形式,提升语用能力。 一、以教材文本为依托,把习作格式化 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其严谨、规范、生动的语言材料,对于书面语言尚不够丰富的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学习之源、积累之库。
小学低年级是教师将学生带入语文课堂的关键时期,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语文正式学习的阶段。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弱、读图兴趣高,课堂教学应围绕学生的兴趣点展开。看图写话既适合学生的年龄段,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看图写话教学中,教师要思考如何运用合适的图像引导学生写话,提高学生对插图的解读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看图写话的教育作用 低年级学生识别图像的能力很强,对插图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中,童话归入了想象类习作。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和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这样想象真有趣”;其他适合写童话的习作还有,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奇妙的想象”,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我和( )过一天”,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故事新编”,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变形记”等。这些童话习作需要进行梯度训练,这种训练梯度又要与各年级的习作要求相匹配,才能使学生的童话习作能力得以提升
所谓状物类课文主要是指以描写物体与景色为主的文章,通常具有脉络清晰、描写细腻、文质兼美等特点。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这样的文章为数不少,在不同单元中承载着多样化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文体特点,结合所在单元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学好状物类课文,提升语用能力。 一、以理清顺序为教学起点 无论是以物体为表达对象,还是以景物为表达对象,表达顺序是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关键内容。换言之,在状物类课
王荣生教授认为,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不同的文体对应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多样文体,有散文、小说、诗歌,等等。与之相对应的是编者在编撰过程中,借助单元要素,将所需要培养的思维方式巧妙地编入其中。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单元要素,针对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研讨、反思交流等方式对文本进行深入品读,继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结合散文特点,借助分
革命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任务。本文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探索在革命文化题材单元教学中,教师如何紧扣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单元语文素养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实践中培养文化自信。 一、从单元整体出发解读文本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为人文主题,以“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和“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
神话作为故事家族中的一员,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得到重视,以文体单元的形式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习,包括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和《女娲补天》;该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就要求教师在神话文体单元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讲述神话故事,品析神话的语言特色,了解神话的文体特点。 一、围绕起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次将小说列入文体学习目标,并在单元语文要素中提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和“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的学习目标。由此,教师可以将关注小说文体意识作为本单元学习的重点,让学生从中学习小说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笔者以本单元课文《穷人》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落实。 一、抓住要素,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从单元语文要素表述看,小学生学习小说文体应关注的要素
在寓言故事类课文教学中,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是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主要原因在于故事内容在文本中是显性存在的,寓意常常隐含在故事之中,这种从显性到隐性的理解与把握,对小学生来说就具有挑战意味。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寓言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理解故事,从中找到指向寓意的抓手,顺利完成对寓意的把握。笔者以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扁鹊治病》一课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在品读人物语言中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