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86年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开始做教师的,到今年已经有38年了。在38年的教师生涯里,我教过初中生、职业高中生、普通高中生、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硕士研究生,也给短期培训班的学生(学员)上过课。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也不止一次地听过、观摩过、评说过其他老师上的课。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做得时间长了,总会比“局外人”对做这件事情的酸甜苦辣、成败得失体会得深一些。当教师当得时间长了,自然会时不时地把教师这一职
特约主持人:梁卿(天津市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 主持人按语: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在职业教育领域引起强烈反响。一年来,学者们围绕“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基于已有的研究,本期“专题策划”三篇文章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探讨了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问题:一是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论述了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
摘 要: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作为外部环境,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的机制是通过信息、工具、理念的输入,作用于政府、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等生态主体,进而赋能职业教育发展。然而,站在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审视,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面临着消极反应——安于现状之不变、错误或茫然反应——朦胧中求变、封闭反应——不协同求变三方面的挑战。对此,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加强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追踪;
摘 要: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市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即政府部门努力做好顶层设计,高职院校和产学研合作单位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和专业建设等方面携手合作,共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但从实践看,还存在顶层设计力度不够、高职院校科教融汇水平有待提升以及专业精度亟待提高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更好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天津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完
摘 要:从建设“有利于技能形成的社会”,到形成“人人拥有技能的社会”,再到以技能为“中轴”迈向“由技能建构的社会”,应成为我国建设技能型社会的三大阶段性目标。“由技能建构的社会”作为技能型社会的未来图景,强调以技能作为建构社会的“中轴”,突出技能之于社会的形塑力量。与以文凭作为“中轴”的社会相比,“由技能建构的社会”具有以下特征:技能的个体性与多维性,指引着社会关注人人出彩;技能在社会融入与流动、
摘 要:梁漱溟与晏阳初作为近代乡村教育运动的典型代表,为农民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与践行措施,但两者在农民教育推进上有本质的区别。梁漱溟农民教育思想主要依托于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社会本位教育与古法改革式教育;晏阳初农民教育思想则主要以西方文化为参考,注重以人为本教育与西方现代式教育。通过比较梁漱溟与晏阳初农民教育思想,分析两者在农民教育方面的异同,可以为乡村振兴视域下的高素质农民培养提供现实启示:
摘 要: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具有跨界性、实践性、职业性特征。专业建设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环节,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目前,专业建设还存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耦合度低、专业发展与岗位(群)标准适配度低、专业评价与职业要求关联度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解决措施:基于跨界性特征,精准匹配产业需求推进专业设置与调整;抓牢实践性特征,精准匹配岗位(群)标准推进专业发展;根据职业性特征,精准匹配职业要求推
摘 要: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重要的类型教育,承担着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质量的职业人才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在职业院校中受到广泛重视。通过分析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发现:教师对工匠精神认知不足;教师缺乏工匠精神植入能力;工匠精神的融入缺乏专业特色;校企文化对接不畅。据此,提出:建树工匠精神培
摘 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助力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有力举措。高职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上具有独特优势,并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定制+协同”“学历+技能”“校园+田园”“中职+高职”等培养模式,同时也面临着政策制度缺位导致参与力度不大、培训供需错位导致培养效能不足、主体协同不畅导致培养效果欠佳等育人困境。基于此,尝试从四个方面优化高职院校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路径:建章立制,健全
摘 要:职教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现代化社会的建设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教育家型职教教师。教育家型职教教师的培育符合大众对接受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时代诉求,也有助于职教教师、职业院校和职校学生的未来发展。在角色理论视角下,当前我国教育家型职教教师培育过程存在“角色定位失焦”“角色塑造迷航”和“角色认知冲突”等现实困境。针对上述问题,要从明确角色发展定位、提高角色培训质量和规范角
摘 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迈入智能互联网时代,国家对教育数智化发展已做出顶层战略部署,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教师培训数智化转型亦势在必行。通过打造教师培训数智化云资源平台、构建数智化培训共同体、建设数智化培训教师队伍、开发数智化培训课程包、创新数智化培训模式和完善数智化培训绩效评估体系,将数智理念、数智应用贯穿于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模
摘 要:印度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行动逻辑以法治保障制度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为根本,以资历框架制度的等值性和嵌套性为关键,以证书制度的权威性和非竞争性为核心,以技能供给、使用、合作制度为保障,构成了独具印度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认同体系,增强了印度职业教育制度的公信力、共识力、适应力以及影响力。因此,我国应借鉴印度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经验,巩固职业教育制度价值理念系统,增强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合法性;牢筑职业教育制
摘 要:本土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它积淀着一个地区厚重的人文历史和精神追求,在职业学校育人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基于此,从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等角度,阐述了职业学校本土文化育人的价值意蕴,探析本土文化育人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从资源整合、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环境创设等维度,构建具有鲜明职业学校特色的“溯源 述责 适岗”本土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由文化入手、责任入脑、岗位入
摘 要:岗课赛证融通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也是提高课堂知识转化率的重要举措。为了积极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开展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学校微证书开发调研,力求破解当前课程内容、教学评价与职业岗位不对接的难题。通过问卷与深度访谈,了解微证书开发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微证书开发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岗课赛证;职业学校;微证书;评价体系;学习成果认证 基金项目:2023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