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民族团结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新时代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和草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围绕草原科技创新、国土“三调”数据应用和草原管理、乡土草种繁育基地建设和西部本土国家级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探讨,旨在为新形势下发掘草业新质生产力,推进草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原;草业;新质生产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摘要: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草地资源丰富,碳汇潜力巨大,在“双碳”战略目标下,如何发挥和提高草地碳汇能力,助力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显得尤为迫切。目前,草地碳汇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草地碳汇功能稳定提升的行动对策仍不清楚。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相关研究成果及碳源汇特征,阐明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汇作用的关键因素,系统分析了草地碳汇能力提升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均衡
摘要: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效率,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根区交替灌溉作为一种具有较好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灌溉技术之一。目前,各国科技工作者围绕分根区交替灌溉对作物生长、生理的影响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对其节水机制进行了解析,亟待总结梳理。本文回顾了分根区交替灌溉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分根区交替灌溉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摘要:为探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不同生育期牧草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4种牧草进行盆栽试验,分别在苗期、拔节期和刈割后拔节期进行取样,测定植物生物量、菌根侵染率和菌
摘要:随着牧区社会-生态系统破碎化问题的凸显,公共草场自主治理引起了学术界关注。然而,中国现行草地承包制度下,自主治理制度的可行性及其实现机制仍有待系统研究。本文连续三年跟踪调查了内蒙古一片公共草场,应用SES框架解构了案例地复杂系统,并依据案例地情形构建了关联博弈模型,解析了公共草场自主治理制度下牧户互动机制。结果表明: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乎牧户长期生产成本。为了节约长期生产成本,牧区社区制定
摘要: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国内外广泛栽培的重要豆科牧草。本研究利用PacBio技术对抗蓟马苜蓿品种‘草原4号’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 35.10 Gb的clean data,355 992条环形一致性序列(CCS Reads),其中全长非嵌合序列(FLNC Reads)238 454个,占40.46%,共鉴定出11 271个可变剪切事件(AS),32 102个SSR位点
摘要:本研究以‘ZN-1’和‘保定’苜蓿(Medicago sativa L.‘Baoding’)为试验材料,以浓度梯度为0 mmol·L-1,40 mmol·L-1和80 mmol·L-1,pH值为9.3的混合盐碱溶液(NaCl∶Na2SO4∶NaHCO3∶Na2CO3摩尔比为1∶1∶1∶1)进行胁迫处理,比较2个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和基因表达(ROS清除、离子转运和光合调控3类基因
摘要:NAC(NAM,ATAF1/2,CUC2)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可调控植物响应盐胁迫。本研究基于盐胁迫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耐盐品种GIB和盐敏感品种LS根和叶的转录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17个差异表达的MsNAC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并对其序列特征、系统进化、顺式作用元件及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7个MsNACs均具有NAC典型的
摘要:为探究施用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对不同干旱条件下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本研究以黄花决明(Cassia glauca Lam.)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正常水分、中度胁迫、重度胁迫处理(田间持水量的75%±5%,55%±5%,35%±5%)及4种BR浓度处理(0,0.05,0.2和0.5 mg·L-1),在干旱90天后测定株高、生物量和植
摘要:为探索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Aluminum-activated malate transporter,ALMT)在植物适应酸性土壤铝毒害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为研究材料,克隆了柱花草SgALMT1基因,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亚细胞定位及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gALMT1基因全长为1 350 bp,编码450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为
摘要:豆科植物作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先锋物种在紫色土区的适应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紫花苜蓿‘三得利’(Medicago sativa L. ‘Sanditi’)为研究对象,紫色土为基质,通过温室盆栽实验,进行渍水和生物炭添加(0.5%,质量比)处理,研究植物株高、根长、生物量和叶片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与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等。结果表明:渍水处理仅增加
摘要:探讨施肥后草地群落优势种光谱特征响应和差异,对准确评价草地施肥效应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区6个典型优势种[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长芒草(Stipa bungean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菊叶委陵菜(Potentilla tanacetifolia)、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ca)和铁杆蒿(Artemisi
摘要:为探讨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真菌群落水平分布格局及驱动因子,本研究采用嵌套式取样方法在1 000 m×1 000 m的中度退化草甸区域内,综合分析了土壤真菌群落在不同取样距离上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组成的变化规律及驱动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在不同取样距离上,土壤真菌的α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退化草甸环境异质性可导致真菌群落的变化。FunGuil功能预测表明草甸退化使得腐生型
摘要:为探讨不同植物斑块物种组成对放牧的响应规律,本研究以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冷蒿(Artemisia frigida)、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和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种群微斑块为研究对象,在斑块不同位置进行群落调查,分析斑块群落物种组成、更替和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经过12年放牧
摘要:新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在返青期常遭受低温和干旱双重胁迫。本研究以新疆主栽品种‘新牧4号’为材料,研究低温和干旱双重胁迫对苜蓿叶片光系统II(PSII)的影响。以商业种‘WL525HQ’为对照,进一步分析双重胁迫对不同低温抗性的苜蓿PSII具体的影响位点。结果表明:低温下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显著
摘要:为探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子耐贮藏性综合评价方法与关键指标,本研究以36个品种紫花苜蓿种子为材料,采用高温高湿人工老化法模拟种子贮藏,测定了老化0 h(对照组)和60 h(处理组)的发芽势、发芽率、苗长、根长等10个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指标变化。采用综合耐贮藏系数、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建立逐步回归分析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种子萌
摘要:本研究利用不同生态修复技术对玉树隆宝退化高寒沼泽湿地进行修复,分析了喷灌(I)、禁牧(II)、春季禁牧(III)、喷灌+禁牧(IV)和喷灌+春季禁牧(V)对退化高寒沼泽湿地土壤及植被碳(Carbon,C)、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化学计量学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VI)相比,I,IV和V均能显著增加0~30 cm土壤含水量(P<0.05);I能显著增加0~
摘要:本研究以20份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udanense)种质资源为材料,以25 mg·L-1 Cd溶液进行胁迫处理,通过测定高丹草苗期的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高丹草耐镉种质资源筛选以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份高丹草对照组和处理组的13个指标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不同高丹草种质资源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最大光合效率、健康指数、根系
摘要:为探究河北省玉米(Zea mays L.)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以‘郑单958’为对照,基于农艺性状和SSR标记对60份玉米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3.35%~18.36%,农艺性状聚类结果将供试材料分为 6个组,同来源材料大多归为一组。32对引物共扩增出82个标记位点,多态性位点78个,多态比率95.12。每对引物扩增多态性位点 2~6个,平均2.56个。各材料遗传距
摘要:为筛选适合在乌兰察布地区旱作条件下推广种植的优质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对12个国内外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燕麦品种在乌兰察布地区的产量性状差异较大,‘白燕1号’‘百事’‘摩登’和‘麦迪逊’4个品种的鲜草产量超过了20 000 kg·hm-2,干草产量‘麦迪逊’最高达5 892.23 kg·hm-2,干鲜比最高的是‘迪昂’和
摘要:本研究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在长期不同载畜率(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放牧样地,通过群落调查探讨建群种短花针茅、优势种冷蒿(Artemisia frigida)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以及主要伴生种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
摘要:为探究盐、碱胁迫对不同梯牧草(Phleum pratense)材料苗期生物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4份梯牧草材料(L,S,T,W)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盐胁迫浓度以及碱胁迫浓度为试验处理,对梯牧草苗期生物量、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程度增加,4份梯牧草材料根冠比、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均呈增加趋势,盐胁迫下地上、地下生物量呈降低趋势
摘要:中小型土壤动物是地下生态系统重要的参与者,在地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通过对40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探讨放牧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 放牧会提高中小型土壤动物丰度,但会降低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2) 放牧通过影响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而间接影响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3) 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围封处理下,中小型土壤动物丰
摘要:气候变暖促进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分布面积逐渐增加,但有关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型高寒草原生产力与物种丰富度长期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连续13年观测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盖度等指标,阐明了植被群落特征的长期变化规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解析了紫花针茅型高寒草原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均呈现较强的波动
摘要: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 cv. Qinghai)具有极强的耐寒性,已广泛应用于青海三江源退化高寒草地的修复,但对其抗旱性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模拟干旱处理青海草地早熟禾,测定其响应干旱的生理变化,并检测外源腐胺、亚精胺处理提高青海草地早熟禾抗旱性的效应。结果显示,PEG处理后,青海草地早熟禾脯氨酸、腐胺、亚精胺
摘要:施加生物炭有利于提高土壤氮素吸收利用效率。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明确施加生物炭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玉米(Zea mays L.)间作系统氮吸收的影响。试验共有6个处理:玉米单作(M),苜蓿单作(A),玉米/苜蓿间作(MA),间作均施生物炭(McAc),间作仅玉米施生物炭(McA),间作仅苜蓿施生物炭(MAc)。结果表明:不同间作处理土地当量比(Land equi
摘要:气候变暖和大气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影响。然而,降水变化如何调节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功能对气候变暖和氮沉降的响应还不清楚。本研究基于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荒漠草原长期增温和氮添加试验平台,分析两个连续降水差异较大年份中植物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碳交换对增温和氮添加响应的不同。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在干旱和湿润年份有显著差异。在干旱年份
摘要:为探究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形成各群落生态系统功能权衡关系,本研究以植被恢复形成的灌木、自然草地、撂荒草地及乔木群落为对象,采用均方根偏差法(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RMSD)研究了生物量生产、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含量、物种多样性4种生态系统功能差异及其权衡关系。结果表明:各植被类型间生态系统功能差异显著;各植被类型最高权衡均出现在生物量与其他生态系统功能间,RMSD
摘要:研究植物群落空间异质性及其动态是认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的基础。本研究以拥有20年放牧历史的内蒙古荒漠草原放牧试验样地中的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统计学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放牧显著降低了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对变异系数未发生显著影响;(2)通过半方差函数进行拟合发现,CK,MG和HG处理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空间格局均符合指数模
摘要:为了选育纤维素高效降解菌,提高纤维素降解效率。本研究从肉牛瘤胃液、肉牛粪便,蝗虫肠道末筛选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的株系,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和酶活性比较。结果表明,从肉牛瘤胃液中筛选出纤维素降解株系L7,L8-1和L9,分别鉴定为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暹罗芽孢杆菌(B. siamensis)和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lus);从蝗虫肠道末中筛选得到株系H
摘要:为探究发酵桑枝叶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用36周龄蛋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用3%,6%,9%发酵桑枝叶粉替代等量的基础饲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4周各试验组产蛋率显著降低(P<0.05),5—8周各试验组不合格蛋率显著提高(P<0.05),9—12周3%发酵组不合格蛋率显著提高(P<0.05),6%和9%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 et Arn.)不同添加形式和添加量对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P.americanum,17.38%DM)青贮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体外产气特性的影响。试验以王草为原料,设置对照(CK),按王草200 g鲜重比例添加裸花紫珠水提物(ST)1%,2.5%,5%,鲜样混贮(XZ)2%,4%,6%,
摘要:本研究以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为试验材料,在初花期叶面喷施锰肥配施不同浓度γ-聚谷氨酸(γ-PGA)处理,对无芒雀麦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以及产量构成因子和种子产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包括单穗小花数、单穗种子数、单株小穗数、单株种子数、千粒重和种子产量在内的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分别提升2.94%~16.47%,,6.86%~16.67%,,8.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添加益生菌和葡萄糖对发酵八仙草(Galium aparine)品质的影响及饲用效果评价。将采集的八仙草分为自然发酵组、益生菌组、糖+益生菌组、糖组,分别在第0,7,15,30,60,120 天测定八仙草品质的变化,在发酵第120天检测分析微生物群落并进行饲用效果评价。结果表明,与自然发酵组相比,在发酵120天后,各试验组的pH值均显著降低(P<0.05);菌群分析显示,与
摘要:为探讨污泥生物炭(Sludge biochar,C)和改性污泥生物炭(Modified sludge biochar,GC)添加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C和GC为材料,设置不同添加水平(0%,5%,10%,15%,20%)种植黑麦草,测定黑麦草和土壤养分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C、GC均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及其茎叶和根含水量的提高,5%的添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