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有关教学反思的现状与探讨一直是教育实践场域中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教师的思维品质决定了教师教学反思的阈值。教学反思应指向教师的思维品质。然而在实践中,教学反思存在游离于价值性目标、忠实于知能积累、模糊意义性生成等现实境况。为此,通过关注教师反思来剖析其思维品质在深刻性、批判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现实境况,挖掘思维品质背后教师教育教学思维的发生与发展,从而为促进教师思维品质提升提出
摘 要 学校、家庭、社会是协同育人的“三时空、三主体、三情境”,优化育人体系要求三大系统形成“教联体”。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仍存在责任边界模糊、沟通机制阻滞、育人共识分歧等困境。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空间区隔,教养、教育、教化育人关系异化,生活、生命、生存育人资源耗损,经验、知识、实践育人环节脱钩等是影响“教联体”建设成效的“潜变量”。基于此,可以采取激活社会教育力的共时影响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访谈法探究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的家校社一体化治理理论逻辑与现实进路,研究表明:国家政策层面要统筹资源,提升课后体育服务水平;社会发展层面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体育教育功能;自身变革层面要顺应时代潮流,创新课后体育服务形式,可以作为课后体育服务家校社一体化治理的理论逻辑。因此,可以强化顶层驱动,发挥政府支持引领作用;搭建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家校社联动体育赛事活动
摘 要 教育高质量发展命题之下,沉浸式管理理念面向现代化学校治理,兼具理论与实践价值,“和大家一起做”的治校主张便是该理念的校本化表达。“和大家一起做”指校长引领、召唤、带动学校所有人精诚团结,共同参与学校的治理,推动学校发展,进而在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内生力,结成共同体,努力实现办学愿景。它的提出源于“共同体”理论,体现了民主决策的思想和合作互为的思维,具有凝聚性、参与性实践特征和实践性、主
摘 要 教师博主是自媒体时代的产物,在缺乏管理的情形下,教师的特殊身份引发了诸多争议,特别是基础教育学段的教师博主受到公众诸多批评,如教师形象过度功利化、利用学生赚取流量等。当前,基础教育学段教师博主的规范处于法律法规监管的真空地带,存在上位管理文件缺失、教育部门监管难度大、跨部门协调监管难等问题。因此,急需加强立法与制度体系建设,为依法管理提供依据;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增强自我约束的内在动力
摘 要 核心素养体系本身关注的是综合性素养,以落实“培养什么人”的教育目标。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向。以关联内容结构、融通核心素养、创设进阶活动、落实以评促学作为跨学科学习设计的路径,精准把握跨学科学习的取向,避免学科间的简单“拼盘”,从而真正实现课程的协同育人。 关 键 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协同育人;核心素养 引用格式
摘 要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科学课程要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开展主题教研,创新教研方式和手段,提高针对性与实效性,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和引领。区域在调查分析教师对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专业需求的基础上,探究当前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设计了基于“多层次支持系统”的主题教研组织框架,细化形成了工作坊、同伴辅导和导师指导等活动方式,在整体分层设计和互动、个性的推进中提升了科学教
摘 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将跨学科学习纳入学习任务群,旨在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一线语文教师盲目地开展所谓的跨学科学习,致使学科间关系不清、关联不强,整个学习过程混乱无序,未能形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合力,收效甚微。基于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厘清跨学科学习背景下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属性,提升跨学科学习的效果:一是借力型关系,借靠旁
摘 要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任务承载着学习的主题,是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任务设计要能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像专家一样整合多学科要素,在做数学的实践与体验中思考和创造,从而获得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案;任务的设计包括确定核心任务、规划分支任务,创设真实情境、预设驱动问题,设计阶段活动、制定评价方案等关键环节。如此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质量。 关
摘 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英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主张围绕“情境”进行学习来实现目标。但是,教师往往难以区分“情景”和“情境”,在教学实践中用“情景”代替“情境”的做法比较普遍。针对这个问题,结合小学具体教学案例,提出从创设前置情境、连贯情境和拓展性情境三个方面实现从“情景教学”到“情境教学”,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小学英语课程育人目标。 关 键
摘 要 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对古典名著单元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针对教材解读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失联”现象,古典名著单元教学可以通过认知关联、学用关联和循证关联架构单元教学内容,进阶设计单元教学策略,推进课内外阅读,从而建构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样态,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关 键 词 关联理论;古典名著;单元整体教学 引用格式 万云峰,杨永.关联理论视域下古典名著单元
摘 要 写人记事习作是学生进行道德说理写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写人记事习作中的道德说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发现能力、逻辑思维水平、逻辑推理和道德推理能力。然而,小学生习作中的道德说理存在论据缺失、无关论据、不充分论据、同质性论据、论据失真等问题。分类统计五大问题在各年级写人记事习作中的突出特征,将学生道德说理能力的发展划分为萌芽期、形塑期、思辨期和熟练期。据此,建议三年级培养
摘 要 当前,推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加强学科交融,促进学科关联性学习已然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树立跨学科意识,培育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积极融合跨学科素材,能够有效促进儿童阅读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儿童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彰显跨学科学习的的功能与价值。结合具体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案例,提出建立关联、指向关联、审视关联的跨学科素材融合策略,以期发挥跨学科素材的学科价
摘 要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背景下,用好历史类题材,旨在引导学生鉴往知来、知史明理、爱党爱国,培养政治认同。在小学阶段,历史题材议题式教学应从议题立意、议题情境、议题活动三个维度推进,组织学生开展议学活动,重构议题立意,把握政治方向,突出价值引领,创新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参与思考、体悟与建构,融合议题活动,具身学科实践,落实核心素养。 关 键 词 历史
摘 要 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发展儿童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实施表现性评价,须把握表现性评价的情境性、开放性、多元化等特点,用学习关联评价,用评价促进学习,探索“嵌合式”的表现性评价、“整合式”的表现性评价、“循证式”的表现性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指向全面育人。 关 键 词 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表现性评价;综合与实践 引用格式 庄惠芬.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
摘 要 教材解读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关乎着课堂教学的整体效能。因此,需要在诠释教材解读内涵、剖析教材解读价值的基础上读懂教材、读通教材、读活教材、读透教材,进而厘清教材编写意图,关联同一序列内容,再现知识形成过程,洞察课程育人价值,形成整体通读、单课精读、对比研读等教材解读的常规路径。 关 键 词 教材解读;整体通读;单课精读;对比研读 引用格式 刘正松.教材解读的内涵价值、基本要求与常
摘 要 美国的《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代表了科学教育的创新进步,整合了前沿科研,并修正了旧标准的问题。通过分析《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在教学素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面的创新,以及凸显科学学科的基础作用、学科工具的运用、学科理念的革新和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等新特征,从科学教育理念、内容与方法方面为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 键 词 美国小学;科学教育;科学课程;教育标准 引用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