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一场读书会上,我偶遇了多年未见的同门。她谈及她们出版社近几个月举办的多次AI培训,参与者都感到收获满满。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出版社的一位副社长还专门针对新技术应用为全社人员作了专题讲座。她从亲身经历中深刻体会到了技术带来的便利与高效,那种由衷的喜悦之情在分享时溢于言表。这让我回想起大约两年前,当我询问她新技术如何改变出版行业时,她脸上的迟疑、茫然与无感。如今的神采飞扬,与彼时判若两人。
[摘 要] 从数字技术给出版业带来的矛盾与困惑切入,以人工智能作为通用技术已取得的应用成果及其对出版产业的启示为基础,论述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对传统出版业态进行新质生产力改造,如何创造新型文化企业等,审慎探讨人工智能与出版新质生产力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冀望引发学界和业界对人工智能与出版新质生产力乃至出版行业管理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关键词] AI 人工智能 出版 新质生产力 新型文化企业 [中图分类
[摘 要] 以“第七届数智时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的专家致辞、主旨报告以及收录的研究论文为对象,结合国内研究前沿,按照数智时代的出版学科变革、技术赋能出版产业创新、面向融合出版的人才培养三个主题对本次会议内容进行述评,以揭示当前出版学科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出版产业技术应用情况和数字化转型进程、出版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和对策建议,力图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下出版业变革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摘 要] 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分析精神文化生产活动的不平衡性、约束性等特点,阐明出版文化主体性的动力来源。结合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命题,分析出版文化主体的逻辑机理,提出文化与出版具有主客同一性、二者相互转化。引入“自在-自为”范畴,观察文化与出版的辩证运动过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充分激发文化主体性,以及坚持正确的方向导向、积极培育文化人才队伍、大力推进出版技术创新三点现实启
[摘 要] 从政策视角入手,将权威型政策、激励型政策、劝告与鼓励政策、系统变革政策、能力政策作为分析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的对外出版政策的指标。研究发现,这些国家对外出版政策呈现以下特征:文化外交政策为基底的权威型政策;取消或减免增值税的激励型政策;汇聚多来源出版专项资助的鼓励型政策;跨部门合作创新渠道推广的系统变革政策;创设出口学院、学徒制培养对外出版人才的能力政策。基于此,提出文化外交政
[摘 要] 基于258篇编辑职业话语文本,借助乔治·莱考夫概念隐喻理论中的基础理论框架和多语言隐喻分析提供的人工标注方法,对编辑日常话语进行隐喻性分析。揭示编辑思想和行为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是以隐喻为基础的,编辑隐喻无所不在,它存在于编辑的言语中,根植于编辑的概念系统里,建构了编辑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模式。 [关键词] 编辑 隐喻 话语分析 职业隐喻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 从满足学生“自适应学习”“沉浸式学习”“智能辅导”及教师“学生学情分析”“资源智能推荐”“智能教学助手”等角度出发,阐述教育数字化转型视域下数字教材的“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三层架构模型。依托“知识图谱”“环境感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核心服务,通过“效能类”“信息类”“情景类”“评价类”“认知类”五类功能工具构建数字教材的高内聚松耦合的功能应用体系。使教材数字化从资源富媒体
[摘 要] 研究基于隐私管理理论,采用深度访谈方法,从隐私边界认知、隐私边界协调及隐私边界平衡三个递进的层次揭示个体对数字阅读痕迹隐私边界的管理实践,促进理解数字阅读时代个体性阅读行为与社会性阅读互动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隐私边界认知主要根据用户隐私敏感性、平台技术可供性和阅读社会公共性三种类型进行识别,隐私边界协调又通过关系程度、痕迹属性和互惠原则进行协商。在此基础上,研究反思数字阅读痕迹隐
[摘 要] 将买方抗衡势力纳入反垄断法分析框架,发现实施图书转售价格维持策略并不必然导致涨价型损害、缺乏对经销商实施有效纵向限制的条件、出版商和经销商很难达成卡特尔共谋行为,消费者福利也未必减少。阐明图书转售价格维持在效率层面可以遏制出版商的双重加价行为,防止不愿意提供售前服务的经销商搭便车,在文化层面可以确保图书的多元化供给和书店的多样化布局,应当遵循“原则禁止+例外豁免”的分析思路进行利益衡量
[摘 要]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通过颁行严苛的出版法规、设置专门的审查机构和推行细化的审查程序等方式,对国统区马克思主义著作进行严厉查禁。中国共产党积极应对,在传播的各个环节对症施策,分别通过推进出版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构建细密的图书发行网络和精准疏通著作传播堵点等措施来促进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发行和流通。这场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查禁与突围的较量,是抗战时期国共双方思想博弈的重要表征,马克思主义得
[摘 要] 明清山志的时空分布具有不平衡性,这与明清时期王朝政治文化环境以及山岳地缘人文条件有密切关系。而在编纂方面,编者既包括官员、地方士人,又包括宗教人员,身份多样;其以存史资政、表彰山林、导览卧游、弘教衍脉为旨趣,文本组织形式复杂多元,自成体系。再就山志出版而言,以民间私刻为主,资金来源广泛,官刻、坊刻系统参与程度低,其主要以私人传阅、购买、收藏方式在士绅阶层与宗教人员之间流通。概言之,明清
编者按 《出版科学》连续6年先后推出《阅读中的青年学者 :2019 年编辑出版学阅读书单》(2020年第1期)、《阅读者的力量:2020年编辑出版学青年学者阅读书单》(2021年第1期)、《出版学青年学者阅读推荐·2021》(2022年第1期)、《出版学与学科建设阅读推荐·2022》(2023年第1期)、《出版学与学科建设阅读推荐·2023》(2024年第1期)、《出版学与学科建设阅读推荐·202
《出版科学》系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EBSCO全文收录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武汉大学“人文社科优秀期刊建设专项”资助期刊,刊物由湖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湖北省编辑学会、武汉大学主办,1993年创刊,2006年开始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 我刊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出版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