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草原上特有的住居建筑蒙古包是游牧民族不断积累生产技术、改变生活方式的直观体现。后期在中原文化影响下,内蒙古地区住居建筑呈现出由游牧时期的分散居住转变为集中式聚落。由于民族杂居,流动性强,该地区住居建筑形制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渗透影响,异质文化频繁碰撞、转化与融合,从而在建筑风格上形成多样性的地域特点。其传统住居建筑是与该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游牧经济形态、民族文化背景、传统宗教信仰等具有特
摘要: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查,从宏观格局、微观空间两个层级入手,提取、识别泸沽湖自然及人文两方面景观构成要素,并进行图解分析。自然方面,泸沽湖是地壳断裂陷落而成的深水湖泊,山体环抱、植被丰富、景色优美,但由于其半封闭性,生态系统脆弱。人文方面,摩梭文化深深影响着湖泊周边景观,包括聚落、民居、信仰空间等,民族风情浓郁。以风景园林视角,从整体到局部剖析泸沽湖景观构成要素及其特征,对湖泊保护治理实践有重
摘要:通过对贵阳市城市休闲场所、商业中心及交通枢纽三类场所的母婴友好设施进行调研发现:“母婴室”的名称标签化,在观念上排除男性进入;母婴室的设计者缺乏专业性;目前没有统一的育婴公共空间建设相关政策。据此,建议将母婴室更名为育婴室,以破除“男士止步”的界限、弥补当前育婴公共空间的缺陷,主张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倡导全社会共同守护育婴室,并将其公益性服务与商业引流相结合,推动育婴公共空间人性化、便捷化,顺应
摘要:以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目前的生活方式进行了调研,发现高职学生在养成绿色生活习惯的认知方面表现积极,而践行方面表现滞后,认知与践行不一致是当下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环保知识认识不深,忧患意识缺乏;政府和学校宣传引导不足,社会氛围不够。基于此,提出构建以政府、学校、家庭和学生为一体的环保培育机制,四位一体,协同推进。 关键词:生态文明;高职学生;绿色生活
摘要:运用政策工具、开放科学内容要素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65份开放科学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开放科学政策更多关注权威工具和能力建设工具,激励工具、象征和劝诫工具、系统变革工具运用不足;开放科学各内容要素政策工具分布不均,开放流程、开放合作与交流要素政策亟待强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协同联动开放科学政策体系;优化政策工具结构,突出激励和系统变革工具;布局开放科学全内容要
摘要:卫生一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涵的历史变迁值得探究。在罗芙芸的《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古代中国、近代中国、新中国初期以及当代中国关于卫生的内涵要义:古代中国的卫生主要指向个人为达到健康而使用的技巧;近代中国的卫生内涵虽然有“生物医学、公共卫生以及个人的健康要与国家民族的健康相联系”的认知,但是这种“卫生的现代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却难以实现;新中国初
摘要:党建工作在国企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国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更是国企发挥自身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国企党建工作经历了初步建立、制度完善和创新发展三个阶段,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进,国企党建工作的现代转型十分紧迫,围绕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积极探索和实施了各项党建工作创新举措。其现代转型的策略与安排:(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竞争中立作为规范政府商业行为的制度理念,表现为限制公权力与保障私权利两个方面特征,通过规范政府行为准则,确保其在税收、政府采购和监管等方面保持中立属性,对于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历经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澳大利亚、OECD和RCEP三种典型模式。我国在尊重市场主导的前提下引入竞争中立制度,可将国有企业划分为竞争性与公益性两种类型,竞争性国有企业应限制地方保护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视域下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的乡村红色旅游发展前景广阔,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大有可为。上饶市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且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但仍存在红色旅游发展品牌效应不显著、配套设施制度薄弱、资源整合创新力欠缺和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建议:(一)丰富宣传手段,借用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二)政府牵头组织,完善基础设施与市场标准制度;(三)培养专业人才,深挖红色旅游资源厚重底蕴。
摘要:基于继续社会化理论、活动理论和小组动力理论,在某社区内开展小组社会工作,为50位低龄老年人提供为期3个月的专业服务,力求满足其对于精神、娱乐、社交等多方面需求。并分别在服务开展前一周和服务结束一个月后,对服务对象精神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活动总体收效良好,服务对象精神生活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女性老年人精神生活的满意度总体高于男性,表明通过主动的社会参与活动,老年人更易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但小组
摘要:复合型治理模式是对政府单一主导治理模式的优化完善,突出政府主导、主体多元、结构开放、功能多样。机制建构具体表现为政府负责兜底、社会组织自主、设计多元机制、配套信息技术。浙江金华坚持社会治理创新,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际上形成了探索推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复合型共治的新局面。建构“共建共治共享”复合型共治机制,应由政府负责兜底,社会组织自主,开放运作机制,配套信
摘要:站在多层次社会保障的视角,通过对部分0—3岁婴幼儿家长早期教育需求和意识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家长对早期教育认识不充分,对社区早期教育完全不了解;大多数家长因为不信任、价格偏高、观念滞后等原因不愿加入早教机构。社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开展现状:活动虽多,但缺乏早教方面内容;配套设施缺乏,缺少专业人员指导;社区早教缺乏政策支持。建议联合多方面资源共建社区早期教育:政府方面,教育政策需向低龄幼儿侧
摘要:由于虚拟货币的匿名性、国际性等特性,其逐渐成为传销犯罪团伙的标的物。与传统传销案件相比,虚拟货币类传销案件由于诱惑性、隐蔽性更强,网络化程度高,投入低抓捕难等特点,成为近年来增长较快的风险隐患。但因在传销模式定性、交易行为溯源、交易人身份识别、风险预警监测等方面存在难点,需通过完善多方合作机制,注重案件经营,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在有效遏制社会危害性的同时,提升震慑犯罪和追赃挽损
摘要:间接会话策略是人们在会话中频繁使用的,交际目的不同,会话策略的选择也不同。以日本京都人在不同场景的会话为语料,根据语境和语言文化背景,分析会话中的话语意图,掌握人们在会话中使用哪些间接会话策略。通过分析表明,委婉型间接会话策略在会话中运用最多,在表达抱怨的时候,多用反语型间接会话策略。 关键词:话语意图;文化;间接会话策略 中图分类号:H36;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
摘要:运用语义地图模型研究方法,结合语义地图连续性假说与语义地图模型,首先搭建出甲骨文介词“自”的多功能语义概念底图,并进一步绘制出甲骨文介词“自”的语义图,通过甲骨文语料库实印证,探索出介词“自”时间范畴、方所范畴与当事范畴间语义节点联系,以更直观可视化揭示出“自”蕴含性关联,有助于进一步探索甲骨文介词的深层结构和机制。 关键词:语义地图模型;语义地图;甲骨文;自;介词 中图分类号:H141
摘要:遗产税一直被视作均衡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随着市场机制的日益成熟和市场主体的不断分化,响应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目标、纾解贫富两端的张力日趋重要。中国开征遗产税势必被提上议事日程。分配正义理论发展历史悠久,其核心强调包括经济利益、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的公平分配,是构建有序正义公正的社会价值基础;其内涵与遗产税征收的初衷不谋而合,分配正义理论奠定了征收遗产税的合法性。在具体的运作机制
摘要:微罪案件主要涉及道德谴责性低、人身危险性小的法定犯。随着轻微犯罪案件增多,现行司法资源被大量占用,前科标签化和连诛化问题凸显,影响了犯罪人员及其家属的社会融入。因此,构建前科消灭制度尤为紧迫。建议参照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和借鉴国外法律制度,设立一年考验期前科消灭制度。对于轻微犯罪人群,在考验期内需参加心理咨询与测试,考验合格后可申请前科注销。前科消灭制度还需考虑不同职业的从业禁止期限,对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人脸信息泄露、滥用等现象屡屡发生,《个人信息保护法》和《人脸识别规定》的出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科技发展与权益保护的矛盾,但是相关规定仍未臻完善。在人脸信息的法律属性上,应将涉及财产隐私、家庭隐私以及个人经历隐私等人脸信息界定为“私密信息”,划归隐私权保护。信息处理者在处理人脸信息时应当遵循特定的原则和限度,并构建动态“知情—同意”机制以确保信息主体对自身信息的控制。 关键
摘要:在我国,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模式是一种新兴的处罚权配置方式,其通过将原本分散于各个部门的行政处罚权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权力的科学配置和高效运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顺应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有助于解决“权责不一、多头执法”等问题,实现行政处罚权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我国的法治建设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提供制度支撑,改革实践为其积累了经验,社会诉求是其改革动力。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法律依据不完善、部
摘要:当前,“一个民事案件立案时应确定为一个案由”的狭隘观念已经无法高效解决民事纠纷。对于并列案由,法律法规并未规定具体的适用类型,导致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分析认为,在确认纠纷案件是否为多案由时,应综合考虑诉讼标的、诉讼主体和诉讼请求,建立针对关联事实的多案由纠纷案件的立案审查与审判制度,确保民事诉讼审判工作发挥高效与公正的审判价值:(一)建立法院立案庭与审判庭的内部衔接机制;(二)立案庭与审判庭
摘要:在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司法确认审查在司法权落实及调解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案件检视中发现,司法确认程序审查仍存在审查规则不统一、审查内容多样化、审查范围超范畴、虚假调解难预防等问题,从明确审查规则、统一审查内容、统一审查范围、防范虚假调解等层面,对司法确认程序审查规则提出检视与优化措施。 关键词:司法确认;程序审查规则;检视;优化 中图分类号:D926;D925.1文献
摘要:教育数智化转型通过数字技术驱动赋能当前的教育教学系统性变革,随着教育数智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意识形态教育也在积极探索智能化发展的路径。智能思政是“一体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改革的实践所求,赋予其新态势。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成式问答助手的设计、研究为例,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工具、创新教学模式,填补思政课程教学环节的空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的相继修订、出台,全国组织系统信息化工作规划的发布,党员档案管理数字化已成为推动职业院校党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是推动职业院校学校治理水平提升的有效举措,可促使职业院校更好选人用人,以及提升职业院校档案管理水平。传统的党员档案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职业院校治理和党建工作需求,面对目前党员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党
摘要:道德判断是人类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须从青年期开始培养。通过基于道德判断的ETIC模型来分析公安院校学生的道德判断特性,并比较与普通大学学生异同,发现公安院校学生对每一种道德情境(中性×中性、中性×负性、负性×中性、负性×负性)的道德判断都更加宽容,但实际负性情绪更高。由此证明,公安院校学生能较好控制情绪,在进行道德判断时更依赖于认知加工,倾向于理性思维主导的道德判断。公安院校学生
摘要:在四川三河职业学院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家庭境况一般的三级学生就业心态展开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85份。从调查结果看,高职学生就业心态总体积极,但也存在消极、迷茫的情况。影响因素有:经济下行,用人岗位减少,学生被迫选择慢就业;受网络亚文化等影响,学生容易出现摆烂、躺平等状态;部分学生职业规划模糊,亦很少向学校和老师求助。积极社会心态视角下学生就业心态引导策略:(一)坚持系统规划,做好职业规划指导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某区2所中学进行调研。发现:(一)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4.98%,学习焦虑是普遍心理问题;(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家庭结构以及年级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三)青少年普遍具有正确的生命价值取向,个别存在消极困惑、偏执、价值观念扭曲等问题。建议: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治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心理辅导
摘要:抗战时期位于昆明的西南联大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支援全民族抗战、赓续中华文脉做出了重大贡献,堪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彼时的联大工学院延续战前的清华模式,贯彻通重于专的通识教育理念,加之名家云集的师资队伍和学以致用的培养体系支撑,大力培养工科人才,引领国内工程教育的发展潮流。 关键词:西南联大;工程教育;通识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9.29文献标识码:A
摘要:张纯传习汉代旧制,却具有扎实的经学基础,在光武朝的制礼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张纯的学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他对经学的深入研究,对西汉旧制的继承与学习,对经说之外其他来源的古文材料的重视,以及他独特地将经说与汉制相互结合的能力。而张纯学术特点的形成,不仅来源于其学习领域的广博,也是汉代通议、协商制礼的政治习惯的产物。尽管张纯最终未能直接参与到中元制礼的实践过程中,但他的理论基础和学术影响力为
摘要:共治天下的政治观念古已有之,唐宋之际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门阀士族在长时间的动乱之下急速衰弱,北宋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并选择与士大夫们合作。致君尧舜的理想抱负再次被唤醒,独具特色的士大夫政治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中国传统的政治格局,随着士大夫在政坛上的强势崛起,他们敢于直言不讳,与皇帝辩论是非,所信仰的儒家理想得以付诸实践。这种开明的儒家思想实践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空前的,它不仅代表着北宋
摘要:清朝嘉庆二十年(1815年)五月发生的“泰安徐文诰案”,是一起因州县官“讳盗为窃”,各承审官互相回护而导致的冤案。泰安县令汪汝弼畏盗如虎,为该冤案之肇始,该案在多重审转复核制度下仍然经过一次部驳、两次京控、三堂会审,最终由嘉庆帝亲审,历时近五年才得以昭雪。州县官初审错误是冤案发生的根源,刑讯逼供是冤案发生的直接原因,审转复核制度的失灵最终导致冤案发生。深层次原因是嘉庆朝官场生态的整体恶化以及
摘要:《杜凤治日记》是晚清州县官员杜凤治宦粤及回乡闲居的日记,是研究清代地方官员生活史翔实而又珍贵的史料,日记中有着大量有关州县钱粮征收的内容,从杜凤治的日记中可看到,晚清广东各州县钱粮难征已成为普遍难题,部分州县还有严重的抗粮行为,州县官除了处理日常政务外,还常需要带领人马下乡催征钱粮,平时则派委员、“家人”等手下设立若干粮站收粮。杜凤治征收钱粮,注重依靠族绅协助,在催征过程中,州县官经常会使用
摘要:疆域是中国历史教科书书写的重要知识点,也是与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息息相关的概念。近代以来的疆域观念主要通过历史教科书的传播而被普及与认知。疆域的变迁与民族感情的联系也是通过历史教科书的叙述而被感知。清末民国中国历史教科书对中国历朝疆域进行了叙述,从疆域得失中力求构建中国民族精神,这种叙述方式对后世教科书的书写产生重要影响。当然,近代疆域的书写与国土观念的建构也是近代中国内外交困的结果,是历史
摘要:清末,河南地区风气闭塞,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缓慢。直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河南地区始办女子师范教育,创办了荥阳县女子师范传习所和汝阳县女子师范传习所,后在李时灿、阎永仁、刘青霞等进步人士的主持下,创办了中州女学堂和华英女校两所女子师范学堂。清末河南女子师范教育发展呈现出培养“贤妻良母”的教育目的、与留日学生密切相关和没有形成完善教育体系等特点,但其
摘要: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农民土地问题,中共六大专门成立农民土地问题委员会,针对富农问题、农村阶级划分、土地政纲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和分析,总结了中共五大以来土地政策的经验教训,详细分析了中国土地问题的主要特点。以此,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农民运动决议案》《政治决议案》等一系列涉及农村土地问题的决议并颁布实施:包括三大土地决议案的发布,以及《兴国土地法》中将“没收全部土地”修正为“仅没收公共土
摘要:儒家重“学”传统自孔子始,子夏作为孔子高徒尤重于“学”,其“学”论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之“学”。子夏论“学”在“学”之目标上,强调“学以致道”,通过“学”来提升自己进而影响社会;在“学”之途径上,提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学习途径;在“学”之内容上,主张学习经书以及现实中的各种礼仪法度。在儒家“尊德性”与“道问学”的两种修养路径之间,子夏的“学”论主要深化了孔子通过“学”以致其“道”的
摘要:《春秋繁露》对人性的论述存在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一方面,其通过将性之名等同于生,进而将性描述为一种生而自备、不经后天人事的朴素资质,此为第一条以生论性的认识路线;另一方面,在《春秋繁露》中,性与善不可等同而论,其中性是善得以实现的先天基础,善是性通过教化被引导而成的后天结果,此为第二条以善论性的认识路线。两种认识路线并存导致《春秋繁露》所描述的人性理论存在性一品与性三品两种不同的思想倾向。
摘要:“心性”一直是佛教哲学中讨论的核心议题,对心性的认识被认为是解决众生身心问题、达到解脱的门径。《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宗密在对佛教各宗派判教的同时探讨心性问题,并提出了“知即是心”的命题,在区分心、知、智的基础上,进一步以“知”界定“心”阐释万法源流问题。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不仅初探圆融华严、菏泽思想的可能性,还以“知即是心”的心性禅思为日后禅教合一融汇发展奠定了理论前提,并且宗密的心性
摘要:布洛赫的希望哲学诞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对当时的社会困境作出了独特回应。希望哲学以“希望”为核心概念,强调人类内心深处的希望和期待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动力。布洛赫认为,希望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状态,更是一种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存在。它指向未来,超越现实的困境与局限,激励人们为实现理想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希望哲学深入探讨了人类的梦想、乌托邦精神以及未完成性等重要主题。它对传统哲学的静态思维模式提
摘要:面对公民社会中普遍原则与个体利益冲突的困境及其对贫困现象的影响,黑格尔提出了建立同业公会的设想,同时强调了社会教育和集体协商的重要性。但他未能充分考虑到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以及同业公会内部潜在的阶级分歧。基于此,提出解决策略:(一)将教育体系整合进同业公会的框架之中,以解决教育与就业脱节问题;(二)对同业公会结构进行分类,将其划分为工业与非工业两大类,以加强工人的联合能力,抵御潜在雇主剥
摘要:菅茶山是江户时期杰出的汉诗人,在其创作的2 413首诗中,有756首融入了鸟的意象。鸟意象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和艺术表现手段,既表达出了菅茶山对家国的牵挂,也是其孤独寂寥的抒发,流露出避世情怀。在菅茶山的汉诗中,不仅承载着诗人的深厚情感,还体现了中日传统文化的交融。菅茶山汉诗中的鸟意象也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菅茶山诗歌艺术及其思想内核为研究日本汉诗和中日文化交流提供了新
摘要:电影《死亡诗社》通过描述尼尔同老师、父母、同学之间的情感故事讲述了自由与理想在压抑的社会迸发星火的故事。在学校里,春风化雨与恪守成规存在着尖锐的冲突,这在本质上是教育社会本位论和个体本位论的冲突;在家庭里,专制型父母与尼尔存在深刻的矛盾,这种矛盾其实是尼尔觉醒的真我对专制型父母的反抗;尼尔的自我因陷入理想与现实的困境中不可自拔而发生悲剧,这不是个性教育的失败,反而引发我们对功利性教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