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心血管疾病(RA-CVD)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方向。方法:从Web 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 2010—2022年发表的关于RA-CVD的文献。使用VOSviewer、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在线分析平台分析出版物特征并生成可视化知识图谱,包括出版年份、国家、机构、期刊、作者及关键词等内容。结果:共纳入2221篇与RA-CVD相关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东亚。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献数量呈稳步增长态势。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曼彻斯特大学和Annals ofthe Rheumatic Diseases分别是最活跃的机构和期刊。Kitas GD教授发文量以及被引频次最多,是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作者。关键词分析揭示了包括RA-CVD的病因学、病理学、预后、生物标志物以及治疗方面的关键词集群,并确定血管造影术、血栓、药物治疗和信号通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热点及方向。结论:对近13年来RA-CVD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文献计量学研究,为研究人员了解该领域的关键信息提供实用的来源,并确定未来潜在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方向。
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穿心莲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潜在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穿心莲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采用UniPort数据库注释靶点基因;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DisGeNET、治疗靶点数据库(TTD)、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获得MIRI的靶点;运用Venn在线软件获取穿心
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脓毒症心肌病(SCM)差异基因及潜在治疗中药预测。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下载GSE79962芯片数据,采用R语言筛选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分析,通过STRING网站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运用Cytoscape软件及其插件CytoHubba分析得到差异基因的核心基因,将核心基因与医学本体信息检索平台相互映射,筛选治疗SCM的相关中药。结果:筛选出差异基因237个,其中上调基因77个,下调基因160个。其通路富集结果主要包括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高级糖基化终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等。筛选得到核心基因主要包括S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YC、信号转导分子3(SMAD3)、JUNB、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亚家族E成员1(SERPINE1)、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deIta(CEBPD)。筛选获得相关治疗中药主要包括人参、苦参、芍药、郁金、姜黄、大黄、三七等。结论:对差异表达基因和关键核心基因的分析促进了对SCM发病机制的理解,为在中药治疗SCM方面的新药开发提供了潜在基因靶标与研发思路。
摘要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汤合苓桂术甘汤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紧张素ⅡI(Ang I )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7月就诊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指标、心功能、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中药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血清BNP、hs-CRP、Ang I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NP、hs-CRP、Ang I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中药组BNP、hs-CRP、Ang I 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升高,LVESD、LVEDD较治疗前降低,且中药组LVEF、LVESD、LVEDD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中药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中药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合苓桂术甘汤能够降低CHF病人血清BNP、hs-CRP、AngII水平,改善其心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山楂提取物通过调控高脂小鼠T细胞免疫及脂代谢防治血脂异常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60只健康雄性6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C57BL/6J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HFD)组、HFD十高剂量山楂提取物组、HFD十中剂量山楂提取物组、HFD十低剂量山楂提取物组、HFD十阿托伐他汀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正常饲养8周,HFD组小鼠给予 60% 脂肪供能高脂饲料喂养8周。HFD十高剂量山楂提取物组、HFD十中剂量山楂提取物组、HFD十低剂量山楂提取物组小鼠在高脂饲养4周后,分别灌胃5.2、2.6、1.3 g/κg 山楂提取物,每日1次;HFD十阿托伐他汀组小鼠在高脂饲养4周后灌胃 10mg/kg 阿托伐他汀,每日1次;对照组与HFD组同时间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周期为4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m Blot)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 CD36 和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 γ(PPARγ) 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组织调节性T细胞(Treg)、抑制辅助性T细胞(Th17)、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比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FD组小鼠体质量升高( P<0.01 ; CD36 、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 P<0.01. );脾脏Th17细胞比例升高,Treg、Tfh细胞比例降低( P<0.01 。与HFD组小鼠相比,经山楂提取物与阿托伐他汀干预的模型小鼠 CD36 、PPAR γ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P<0.01 ,Treg、Tfh细胞比例升高 (P<0.01 ),Th17细胞比例降低 P<0.01 ),HFD十高剂量山楂提取物组与HFD十阿托伐他汀组作用效果显著( P<0.05 或P<0.01) 。结论:山楂提取物能够改善高脂模型小鼠Treg、Th17、Tfh细胞失衡及 CD36 与PPARγ受体表达,山楂提取物调脂可能与T细胞免疫及脂代谢分化相关。
摘要目的:探讨脂氧素A4脂质体(LXA4)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尤其对心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建立心肌I/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LXA4组、IR组和I/R十LXA4组。通过心肌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普鲁士蓝(Perls)染色、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m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等方法评估 LX
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机械损伤对大鼠主动脉瓣的影响。方法: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轻度模型组、中度模型组、重度模型组,每组10只。在超声引导下,将导丝经右颈总动脉置入SD大鼠左心室,造成主动脉瓣损伤。通过超声检测各组大鼠左室心功能和主动脉瓣狭窄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瓣膜厚度变化;茜素红染色检测瓣膜钙盐沉积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标本中巨噬细胞、骨桥蛋白(OPN)和α
摘要综述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血清学预测标志物的研究进展。PSD为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病人的行为能力和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后期的康复能力和康复效果,甚至增加脑卒中复发的风险。因此,如何准确预测并且及时干预PSD的发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要综述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颅脑损伤病理机制中的作用,以期为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思路。TBI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重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愈后较差的特点。HMGB1是一种非组蛋白DNA结合蛋白,可以参与细胞内DNA重组、修复、基因转录调控等多种生命活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MGB1在TBI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作为一种早期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参与TBI后的缺血性脑损伤、炎症反应、凝血障碍、脑水肿形成、继发性脑损伤等多种病理过程。
摘要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不同类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的41例缺血性心肌病(ICM)病人(ICM组)和56例扩张型心肌病(DCM)病人(DCM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沙坦治疗,连续治疗1年,对比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心脏超声指标及血浆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改善情况。结果:ICM组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NT-proBNP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 1<0.05) ;DCM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LVESD、LVEDD、右心室内径(RV)及NT-proBNP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VEF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3个月后,DCM组LVESD、RV明显低于ICM组,而LVEF高于ICM组( P< 0.05);治疗6个月后,DCM组LVESD、右心房内径(RA)、RV明显低于ICM组,而LVEF高于ICM组( P<0.05, ;治疗12个月后,DCM组LVESD、LVEDD、RA明显低于ICM组,而LVEF高于ICM组( P<0.05 )。而NT-proBNP在两组各个时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相比于传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类药物,沙库巴曲沙坦对于不同类型慢性心力衰竭ICM及DCM病人心功能改善情况效果更优,且两种不同病因心力衰竭存在疗效差异,且DCM病人获益更大。
摘要目的:探析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AMR)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CI术治疗的200例UAP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经PCI术治疗出院后,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随访,以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作为预后标准,根据发生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液相关指标及AMR等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UAP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MR对UAP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197例行PCI术治疗的UAP病人中,有32例病人发生MACE,发生率为 16.24%(32/197) 。预后不良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水平和AMR值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二列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清CRP、TC水平和AMR值与UAP病人预后不良呈正相关( 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和TC高表达、AMR值高与UAP病人PCI术后预后不良有关( P<0.05, 。ROC曲线显示,血清CRP、TC水平和AMR值单独及联合评估UAP病人PCI术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02,0.643,0.802和0.853,其中以三者联合评估的价值较高;AMR值单独评估与三者联合评估的AU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793,P=0.428) 。结论: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AMR值与UAP病人PCI术后预后情况密切相关,且对病人预后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或可成为临床评估病人预后的辅助指标。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病人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选取2020年1月一2023年3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374例DVT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VIllata评分 0~4 分者纳入非PTS组, 5~33 分者纳入PTS组。收集病人的人口学特征、合并基础疾病、手术资料、实验室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PTS的独立危险因素,R软件构建PTS风险预测模型,校正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374例DVT病人中发生PTS共64例( 17.11% )。374例DVT病人中无PTS、轻度PTS、中度PTS及重度PTS病人分别为310例( 82.89% )、28例C 7.49% )、20例( 5.35% )及16例( 4.28%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PTS组及PTS组病人年龄 >60 岁、体质指数 (BMI)>27kg/m2 、静脉曲张、髂静脉压迫综合征、DVT分型、手术、弹力支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60 岁、3M1>27kg/m2 发生静脉曲张、髂静脉压迫综合征、DVT分型(混合型)手术是DVT病人发生PTS的危险因素,弹力支持是保护因素( P< 0.05)。构建预测模型,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发生静脉曲张、髂静脉压迫综合征、DVT分型(混合型)、无弹力支持、手术、年龄 >60 岁及 BMl>27kg/m2 ,得分分别为89.5、71.0、56.0、39.0、32.5、23.0、10.0分。PTS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x2=3.254 P= 0.07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53[95%CI(0.715,0.806)],敏感度为0.815,特异度为0.637,约登指数为0.458。结论:静脉曲张、髂静脉压迫综合征、DVT分型(混合型)手术治疗、无弹力支持、年龄 >60 岁及 BM>27kg/m2 是DVT病人发生PTS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DVT后PTS的敏感度、特异度较高,能够实现对PTS的风险预测。
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与C反应蛋白(CRP)对冠心病病人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我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组;选取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另选取30例疑似冠心病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分别检测纤维帽厚度、脂质核心度、脂质池长度、斑块面积等;检测血清脑尿钠肽(BNP)CRP、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纤维帽厚度较低,脂质核心度、脂质池长度、斑块面积,血清CRP、cTnI、白细胞介素(IL-17)、BNP升高( P<0.05 ;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纤维帽厚度较低,脂质核心度、脂质池长度、斑块面积、薄纤帽的粥样斑块(TCFA)、斑块破裂、斑块内钙化,血清CRP、cTnI、IL-17、BNP均较高( P<0.05 。CRP与纤维帽厚度呈现负相关( r=-0.365 P<0.001 ),与斑块面积、脂质核心度数、脂质池长度呈现正相关( r 值分别为0.386,0.379,0.392, P<0.001 )。OTC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0,敏感度 80.23% ,特异度 76.08% ,约登指数0.510;CRP检测的AUC值为0.835,敏感度 70.79% ,特异度 68.32% ,约登指数0.58;OTC联合CRP检测的AUC值为0.956,敏感度 95.36% ,特异度 82.28% ,约登指数 0.87 。结论:OCT对于冠心病病人斑块形成的早期检测效用良好,在与CRP共同检测中的诊断效能较高。
摘要目的:分析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纤维蛋白原/血清清蛋白(FAR)指数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RPR)指数与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山西省汾阳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病人2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病人210例作为冠心病(CHD)组,另选择冠状动脉无狭窄病人42例为对照组。收
摘要目的:探讨经食道心脏超声定量参数对卵圆孔未闭(PFO)合并心房颤动病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65例PFO合并心房颤动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心房颤动症状严重程度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组(6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组(54例)和永久性心房颤动组(49例),比较不同心房颤动症状严重程度病人经食道心脏超声定量参数[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
摘要目的: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NLR)、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MPVLR)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STEMI病人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20名作为对照组。按照SYNTAX评分将观察组病人分为低危组( <23 分,75例)和高危组 (?23 分,45例)。检测各组血清HDL-C、NLR及MPVLR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HDL-C、NLR及MPVLR水平预测STEMI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NLR及MPVL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低危组HDLC水平高于高危组,NLR、MPVLR水平低于高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DL-C、NLR、MPVLR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 P<0.05 。ROC结果显示,HDL-C、NLR、MPVLR预测STEMI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72,0.657,0.679。血清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NLR、MPVL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P<0.05 )。结论:STEMI病人血清HDL-C、NLR及MPVLR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为临床检测病人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体质指数(BMI)血脂异常病人中医体质和危险因素的差异,探讨体质和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且自愿参加调查并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BMI和血脂水平分为H-BMI病例组和HBMI对照组,L-BMI病例组和L-BMI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血脂水平并完成危险因素和中医体质调查,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L-BMI病例组高胆固醇(TC)血症病人中阴虚质( 41.7% )占比最高;高三酰甘油(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病人中均为阴虚质比例最高,分别为 48.8% 35.9% 和 37.9% 。HBMI病例组高TC血症病人中,痰湿质( 48.8% 占比最高;高TG血症、低HDL-C血症和高LDL-C血症 38.5% 病人中,痰湿质占比最高,分别为 43.9% 45.7% 38.5% 。高血压家族史 OR=3.060,95%Cl(1.123,8.341) 是阴虚质LBMI人群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饮酒[ ?R=3.149 95% CI(1.081,9.177)]是痰湿质HBMI人群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不同BMI血脂异常病人的危险因素和中医体质存在明显差异,且中医体质和危险因素之间一定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神经血管单元(NVU)损伤、AIS预后之间的关系,从微观辨证的角度阐明中医证型与AIS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西安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就诊的130例AI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型判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病人入院时、7d、14d及3个月时的神经缺损程度。利用酶联免疫
摘要中医理论提出“肾主水”,肾中阳气充足则可温煦、推动水液的运行,维持人体正常的水液代谢。水通道蛋白(AQPs)是膜蛋白通道,具有控制细胞水液出入的功能。AQPs大量存在于肾脏中,该类蛋白不同的表达对于水液代谢的作用不同,而历代医家治疗心力衰竭时多使用温阳利水之法,治疗效果显著,因此,本研究基于“肾主水"理论探讨温阳利水法调控水通道蛋白机制在心力衰竭中的防治作用。
摘要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的一种异质性心肌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难治且预后较差。中医学认为DCM属本虚标实之证,“阳化气,阴成形”失衡是DCM之核心病机。自噬是一种溶酶体介导,通过清除受损的细胞器、聚集的蛋白质和入侵的病原体以维持细胞正常功能与动态平衡的降解系统,细胞自噬广泛参与DCM的发生发展。故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通过探讨自噬生理病理机制与中医“阳化气,阴成形"的相关性,以“温阳化浊”为治法,调控细胞自噬水平并阐明治疗该病的微观机制,燮理阴阳贯穿DCM全程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为中医药防治DCM提供新思路、新策略。
摘要神昏作为一种危急病症,使用传统内服方法治疗会存在备药时间长、起效较慢的缺点。而闻法作为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可在药物吸入机体之后迅速产生效果,对治疗危急病症具有一定优势。本研究基于鼻玄府理论,通过中医气一元论、阴阳理论、藏象理论等重要学说探讨闻法给药治疗神昏疾病的理论基础,以期在促进玄府理论、闻法理论进一步研究的同时为神昏的临床辨治提供一定思路。
摘要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一种常见的涉及多学科的临床医学问题,在中医学中归类为“厥证”。VVS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其与西医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脑血管自动调节异常、神经内分泌及中医的虚证等相关。深入理解其病因机制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前提。而从中西医结合视角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全面理解VVS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厥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脑血管自动调节;神经内分泌
摘要总结高尔鑫教授治疗胸痹的临床经验。高尔鑫教授认为,胸痹病机比较复杂,然而中医治疗疾病不外乎“病证结合,谨守病机”八字,临床治疗胸痹以“辨阴阳、识脏腑、定治则、施方药”十二字为实践指导,重视病证结合,谨守病机;重视药物配伍,主次兼顾;强调标本兼顾,培元固本。
摘要杨思进教授发扬“心玄府"理论,认为血瘀证胸痹病因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血脉不通、玄府郁闭,治疗原则应活血化瘀开玄,秉承“风药开玄”,临床上善用血府逐瘀汤为主方加减化裁,加用三棱、莪术破血行气,瓜萎、薤白通阳散结,水蛭、地龙搜风通络祛瘀,再合以理气止痛之品,诸药合用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对杨思进教授基于“风药开玄”治疗血瘀证胸痹经验作介绍,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摘要中医学认为“心藏脉,脉舍神”,中医药在双心疾病治疗方面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吴焕林教授在临床中特别注重心脾相关,脾为生痰之源,痰湿是导致动脉硬化的关键因素,健脾化痰是治疗诸多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临床善用以健脾化痰为基础温胆汤治疗双心疾病,吴焕林教授将温胆汤誉为心血管系统与心灵的“清道夫”,既化有形之痰,亦清无形之痰。
摘要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者较为少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疲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两者均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上主要给予激素抑制免疫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对于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病人需常规筛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需定期复查血常规,明确是否合并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关键词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