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开一段湘妃竹,我就看到了洪荒时期的爱情。 瑶车,玉軿,羽盖,霓旌。娥皇、女英出嫁的仪仗浩大而又庄严。她们是尧的女儿,生得明眸皓齿、玉骨冰肌,在那个以禅让为至德的“公天下”时代,尧也在认真地考察着未来的接班人,他见舜德才兼备,为人正直,秉公办事,深得人心,便有意将其首领的位置禅让给舜。他让九名男子侍奉于舜的左右,以观其德;又让舜执掌五典、管理百官、负责迎宾礼仪,以观其能;更重要的是,他还将自己两
热播古装剧《国色芳华》犹如一场视觉盛宴,重现了大唐的盛世风貌。商贾之女“牡丹”何惟芳与“花鸟使”蒋长扬从创业到恋爱,一路走来颇具看点,但结局令不少人意难平,情投意合的两人虽谈婚论嫁,但并未结为夫妇,蒋长扬只能纳何惟芳为妾,而不能娶她为妻。 在古代,男子风流倜傥三妻四妾,而女子一生只能从一而终。正室只有一个,而妾则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妻子的陪嫁、战争的俘虏、帝王的赏赐、攀比的筹码,甚至仅仅是满足私欲
2011年电视剧《甄嬛传》一经播出便爆火出圈,至今仍有网友进行二次创作,此后《芈月传》《如懿传》《延禧攻略》等多部古装剧赚足了观众的眼球,在影视界掀起了“宫斗戏”的热潮。其实,在战国时代,就有屈原所在的国家—楚国在竹简上记载了不少其他国家“宫斗”的内容。 2008年的夏天,清华大学校友向学校捐赠了一批竹简,学界称为“清华简”。据统计,这批竹简共约2500枚,竹简内容多为经、史一类的典籍,既有能与
唐诗中有许多诗是咏历史故事或历史人物的,比如《苏武庙》(温庭筠)、《赤壁》《题乌江亭》(杜牧)、《乌衣巷》(刘禹锡)、《登金陵凤凰台》(李白)、《蜀相》(杜甫),等等,俯拾皆是,不胜枚举。其中有一些诗,一看见题目,我们就能知道写的是什么事、什么人,如《苏武庙》《赤壁》《蜀相》等,这是因为我们对该诗所咏的对象比较熟悉。但另外有一些诗,如果没有一点历史知识,读起来可能就不太明白,甚至是一头雾水了
一生颠沛流离的王阳明,大半辈子都在旅途中度过。然而,他不像同时代的徐霞客那样,作为一名职业旅行家,能够自己规划旅游线路,畅游大美中国。王阳明的出游与其跌宕起伏的命运有关。他出生于浙江余姚,成长于绍兴,求学于北京,贬谪于贵州,征战于南京、江西、福建、广西等地,终老于江西南安,归葬于绍兴,其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其中,贵州龙场、江西赣州、浙江绍兴,乃是王阳明三次悟道之地,堪称他人生旅途中的三个重要驿站。
《宋史·五行志》云:“天水,国之姓望也。”通常因以“天水一朝”来指代宋朝。王瑞来教授治史研文,以宋代为主。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是精神创造的源头活水。弱水三千,涓滴微量,仅取一勺。 春秋时期,交战双方尚能大体遵守规则,遵守军礼,比如宋襄公不击半渡,不鼓不成列。但到了战国时期,厮杀异常激烈,礼崩乐坏,都顾不上彬彬有礼了,交战双方就是你死我活。因而《韩非子》有云:“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孙子兵法》更
文体是文学的重要构成要素,而文体研究的重要前提就是厘清人们对各种文体的理解认识,文体既是客观存在,又带有非常鲜明的主观性,因而必然出现认知理解方面的多重性。形成主观性的根源来自作者、读者、学者三者对既定文体不同的表现和认知。 对于中国古代小说来说,除了以上几种可能产生的歧异要素,还包括来自两个方面的多重差异影响:一是中国和西方的小说文体观念差异,二是中国本身小说观念的今古差异。所有这些都造成中国
苏轼一生真是跌宕起伏,虽然苦难悲凉是他人生的主线,但中间也有过高峰,特别是元祐年间,苏轼在短时期内升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等,这种“荣名骤进”(苏轼《辞两职并乞郡札子》)速度也不是一般人比得上的。苏轼自己也说“更蒙升擢,兼带两职,近岁所无”(苏轼《第二札子》),不过这种快速提拔的速度也让苏轼感到惶恐和不安。他曾在密州、徐州、登州等地方出任知州,经历过九死一生的乌台诗案,被贬谪过贫困落后的
十二生肖里,在龙之后的便是蛇。我们的脑海里可能会泛起一些有关龙与蛇的形象,它们看起来有很大的差异。不过,在《尔雅·释鱼》的注释里,郭璞早已告诉我们龙与蛇的关系十分密切,难以区分。 入水能游的蛇? 在《尔雅·释鱼》里,我们居然发现了蛇的踪影,其云:“螣,螣蛇。”或许今天我们难以理解蛇为何会被置于《释鱼》里,但邢昺给了一个可足参考的解说:“至于龟、蛇、贝、鳖之类,以其皆有鳞甲,亦鱼之类,故总曰释鱼
于是肥义侍,王曰:“简、襄主之烈,计胡、翟之利。为人臣者,宠有孝弟长幼顺明之节,通有补民益主之业,此两者臣之分也。今吾欲继襄主之迹,开于胡、翟之乡,而卒世不见也。为敌弱,用力少而功多,可以毋尽百姓之劳,而序往古之勋。夫有高世之功者,负遗俗之累;有独智之虑者,任骜民之怨。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奈何?” —《史记·赵世家》 这是赵武灵王在推行胡服骑射政策之前与肥义的讨论。 张守节
问题的提出 闻一多将唐初文学视为“六朝的尾”,文学的学术化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集中体现,而类书的编纂正与辞藻的堆砌密切相关,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文学样貌。作为《北堂书钞》《兔园册》等类书的编者,虞世南不仅是“类书家”的代表,也是初唐“创作家”的代表(《类书与诗》)。这一论断影响深远,开启了类书与文学的研究范式,但在闻一多的笔下,虞世南只是作为唐太宗的陪衬出现的,并不是探讨“类书与诗”关系的主角。 宇文
美洲作物南瓜,学名Cucurbita moschata (Duch. ex Lam.) Duch. ex Poir.,是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性草本植物。南瓜属作物,包括南瓜、笋瓜、西葫芦,三者共性较多,但以南瓜栽培面积最广、产量最多。南瓜在美洲作物中也是最平凡、最不起眼的存在之一,但是却深刻影响着世界尤其是中国的历史。 南瓜拥有丰富的基因库,品种、形态非常多样,生物多样性极其突出,堪称“多样性
美国各大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中国艺术品,其中佛教艺术尤为突出。从大型石雕到小型佛龛造像,不乏珍贵之作。除释迦牟尼佛像与观音造像外,北朝时期,尤其是北魏盛行的交脚弥勒佛造像也占有重要地位。纵观美国各大博物馆的收藏,可以发现一批保存完好、极具代表性的交脚弥勒石造像。这些造像虽遵循特定的造像仪轨,但仍可通过细节判断其年代。本文将介绍几件现藏于美国博物馆的交脚弥勒造像,并结合考古材料和现存造像,对其风格与年
敦煌和龟兹是丝绸之路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它们之间的文化交流,是文明互鉴的生动呈现。在敦煌艺术中,龟兹文明的影响随处可见,在其佛教造像、绘画技艺和乐舞形制中,都不难看出本土化后依旧浓郁的西域色彩。龟兹高僧鸠摩罗什的译经活动衍生出经变画,绘就敦煌佛教艺术绚丽的篇章。遥望鸠摩罗什的故乡龟兹,当地独特的艺术风格令人叹为观止。让我们从敦煌出发,踏上探寻龟兹文明之旅。 艺术相生:绘画技法与龟兹乐舞 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