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是“到二〇三五年, 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艰巨繁重, 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担负着重
【摘要】会计教学改革与成果培育事关人才培养质量, 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围绕会计教学改革与成果培育, 分析会计教学育人目标偏差、 与经济社会和行业需求偏离、 技术升级滞后、 会计变革基本方向及未来发展趋势偏向、 与会计教学规律背离等问题, 提出校正育人目标偏差引领“五育并举”、 契合高质量发展和行业需求引领实践育人、 提高专业技术门槛和技术含量引领技术整合专业应用、 塑造专业方向和特色引领专
【摘要】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 传统的审计报告主要依赖审计人员手动整理和编写, 报告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到一定制约。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 审计系统可以自动从审计文件中提取关键信息并生成审计报告, 进而提高审计报告的生成效率与质量。本文系统探究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审计报告自动生成中的实现机理, 构建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审计报告自动生成模型, 从数据准备、 模型设计、 模型训练和模型部署等环
【摘要】本文选取2011 ~ 2022年我国A股市场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 实证检验金融错配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 金融错配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且该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 东部地区企业中更显著。中介效应检验发现, 金融错配通过加大企业营运资本波动抑制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效应检验发现,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缓解金融错配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为了降低金融错配
【摘要】创新持续性既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和获取高效益的关键, 也是推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动力, 驱动企业持续创新的因素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1 ~ 2021年样本数据, 从动态视角探究企业ESG表现对创新持续性的双重驱动效能, 并进一步从资源集聚效应角度探究其中的驱动路径以及探究内部控制对该驱动效能提供的保障。研究发现: 企业ESG表现对创新投入持续性和创新产出持续
【摘要】混改国企绿色技术创新是当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务, 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在TOE框架下, 采用必要条件分析(NCA)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数字化程度、 研发投入、 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 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 环境规制和媒体关注度之间的联动匹配作用, 识别企业实现高水平绿色技术创新的多重复杂因果路径。对72家沪深A股重污染混改国企进行分析, 结果
【摘要】基于《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政策背景, 利用事件研究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2024年中报的数据资产入表状况和市场反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中报有55家上市公司共披露了约41.93亿元的数据资产, 其中41家在表内披露、 14家在附注披露。将数据资产归类于“无形资产”项目的企业数量最多, 归类于“开发支出”项目的企业数量次之, 归类于“存货”项目的企业数量最少。与
【摘要】2017年, 我国财政部修订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引入具有前瞻性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本文发现, 我国商业银行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后贷款拨备计提显著提升, 这有效地缓解了已发生损失模型下贷款拨备计提不及时、 不充分的问题, 但是也导致部分商业银行存在超额计提拨备和隐藏利润的问题。此外, 在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 银行因使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并没有带来显
【摘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主体分担比例, 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体系有效应用于实践的前提。从系统梳理高等教育投入与收益的对应关系入手, 引入非正式契约理论, 对经济收益私人独占、 社会收益公众分享的分配结果进行解读, 从收益交换、 信号传递、 合作博弈、 激励—惩罚四个维度剖析私人与公共主体间的收益分配机制, 选取收益交换机制下私人收益因分担比例得以放大作为切入点, 建立主体间成本分担比例与收益对
【摘要】算法审计涉及诸多基础性问题, 本文聚焦算法审计结果及其运用这一重要的基础性问题,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 提出算法审计结果及其运用的一个理论框架。算法审计结果包括算法审计发现、 算法审计结论、 算法审计建议和算法审计信息四种类型, 各类算法审计业务都可能产生这些审计结果。算法审计结果的运用者是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委托人、 代理人、 审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在不同的算法委托代理关系中
【摘要】2020年7月, 由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等共同设立的监督组(MG)首次提出公众利益框架, 这宣告了百年来审计相关准则制定没有理论指导历史的终结。2023年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发布了首份按照公众利益框架修订的《国际审计准则第570号——持续经营》(ISA 570)征求意见稿。公众利益框架的基本思想是在准则制定的全周期充分彰显公众利益, 根本目的是确保制定的准则对公
【摘要】“专精特新”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本文从审计定价视角出发, 以“专精特新”资质认定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 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专精特新”资质认定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 “专精特新”资质认定能降低审计定价。机制分析表明, “专精特新”资质认定通过提升创新水平、 降低代理成本两条途径降低审计定价。异质性分析表明, “专精特新”资质认定对审计定价的降低效应在创新环
【摘要】受大国数字技术博弈影响,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提高半导体企业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性、 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以我国30家半导体企业为研究对象, 将扎根理论、 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相结合, 基于TOE框架, 探讨技术自主创新、 组织管理、 环境支持和价值链结构性权力四个维度的七种前因条件影响我国半导体企业全球供
【摘要】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 发行人信息披露质量会直接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价值判断, 进而影响企业市场表现, 而IPO现场检查作为监管层的创新监管手段, 能进一步提升发行人的信息披露质量。因此, 本文从IPO现场检查的角度研究其对新股表现的作用机理和效果, 以及其所产生的监管溢出效应。研究发现: IPO现场检查促使发行人披露关键事项信息, 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招股说明书的信息披露质量; IPO现场
【摘要】本文基于知识图谱对2000 ~ 2023年我国绿色金融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 旨在阐明该领域研究状况并探寻研究热点, 为绿色金融更好地支持我国绿色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研究发现: 我国绿色金融研究历经了萌芽期、 缓慢增长期和高速发展期三个阶段, 其快速发展得益于政策激励; 不同作者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合作, 但群体研究主题多聚焦于顶层设计和政策研究而疏于效果评价研究; 高突现文献集聚在
【摘要】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背景下, 本文以2009 ~ 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考察企业ESG表现与人力资本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企业ESG表现能显著促进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机制检验表明, 企业ESG表现通过缓解融资约束、 加强职业关注和提高企业声誉促进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 ESG表现对人力资本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在媒体关注度高的企业、 资本
【摘要】绿色创新通过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来重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 进而提高城市经济系统的抗冲击能力, 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本文运用2007 ~ 2022年长江经济带9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 通过构建经济韧性指标体系, 探讨城市经济韧性及绿色创新格局的时空演化趋势, 并采用空间杜宾计量模型实证探究绿色创新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 从空间结构来看, 至2022年长江经济带城
【摘要】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助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由之路, 然而产学研融合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较为零散, 亟待构建有效的系统性理论框架。本文基于现有文献与实践对产学研融合进行研究。首先, 梳理并辨析产学研融合的概念内涵, 提炼出主要特征并廓清其内涵与外延; 其次, 从企业层面和环境层面总结产学研融合的影响因素, 从微观企业层面、 中观产业及区域层面归纳产学研融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