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计价结算、支付储存和贸易投资等方式,国际货币能引导资源配置并影响经济发展,围绕国际货币的流通和使用结成的国际货币关系网络,会影响相关主体的权力和利益获取,是国际货币发行国行使货币权力的介质和基础。在国际货币关系网络中,货币发行国与使用国形成了主导与追随的关系,追随国各类市场主体的货币选择、财富持有和结构,既能促进国际货币关系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也可能造成国际货币关系网络的弱化与解体。能否为追随国各类主体带来利益是影响货币关系网络的重要变量,会对国际化货币的跨国使用形成促进或阻滞作用。东南亚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地位突出,建立美元国际货币关系网络并行使货币权力,是美国控制东南亚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积极介入越南事务,通过扶持南越(即越南共和国)政府并提供各种援助的手段,推动了美元在南越的使用,刺激了南越与美国贸易的发展,在南越逐步形成了美元货币关系网络,推动了美元在南越的使用和早期国际化。由于美元在南越的使用主要依托财政和军事通道,美元国际货币关系网络与南越国内市场网络对接存在梗阻,再加上南越政府的国内政策失误,使用美元导致部分市场主体相关利益受损,削弱了支撑美元跨国使用的市场基础,美元货币关系网络在南越难以持续渗透拓展。使用美元对南越的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美国难以通过美元行使货币权力。在美国失败撤离后,美元在越南的早期国际化归于失败。人为干预能促进国际货币关系网络的短期形成,长期的发展稳定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只有兼顾不同市场主体利益并建立可持续的经济联系,才能推动国际货币的持续使用。
[摘要]在全球范围内,国家治理中长期存在人才选拔的机制之争,即民主制度与人才制度之争。西方坚持选举民主制度(“一人一票")且一贯反对人才治理模式,但选举民主无法取代民主,实践已经显示出西方民主制度中的核心矛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强调重用人才的重要性,而西方无论是人才制度还是精英主义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用人才,反而与民主相悖。重用人才制度与民主制度两者并不相互排斥。西方常宣传的资本主义使人竞争而社会主义使人懒惰的观点是不准确的,至少对越南的社会主义不适用。越南共产党在革命活动中始终重视人才的使用,将吸引、使用德才兼备的人才并发挥其作用作为重点。自1986年革新以来,越南共产党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管理过程中始终强调人才不可或缺的作用,不断提出有关人才工作的观点、指导思想、制度和实施意见,以推动人才在国家治理等社会各领域中发挥作用。特别是十余年来,越南共产党非常重视战略级干部队伍的建设,在人才政策及相关措施上取得了积极成效。越共十三大文件继续强调并提出了针对战略级干部队伍更高的标准要求,这标志着越南共产党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进入新时代,越南人才工作也面临权力监督以及重用人才、发挥人才积极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与行政系统的强制遵从性之间的矛盾、接班队伍后继乏人等挑战,需要在认识、观点和制度上迈出新的步伐,但越南的人才机制、人事问题或人才战略,特别是国家治理战略干部队伍建设非朝夕之事。越南要想发掘和使用好人才,就要更大力、更彻底地革新思维。越南目前正在开展“精简机构革命”以克服这种状况,致力于使人才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真正的决定性作用,以建设日益富强、民主、繁荣、文明、幸福的越南,稳步走向社会主义。
[摘要]作为越南军事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南《人民军军官法》自1999年颁布后历经2008年、2014年和2024年3次系统性修订。2024年新法补充完善了部分内容,如修改军官的服役年龄、补充军官的职务和职称等。该法旨在建设一支强大的越南人民军军官队伍,成为推动越南人民军革命化、正规化、精锐化,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核心力量,确保完成各项任务,为建设全民国防、巩固和保卫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作出贡献。本译文介绍2024年修订生效的越南《人民军军官法》。
[摘要」乌克兰危机引发了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剧烈动荡,促使德国走向“时代转折”,安全议题逐渐成为德国首要的政治关切。在“印太"地区,共同的边缘化风险使得德国与东盟的合作迈向深入。德国对东盟政策转向以安全为导向,在这一过程中德国重塑了其“印太战略”中对东盟的身份定位:一是视其为地区安全叙事的输出对象,竭力打通欧洲与“印太”安全叙事的地域阻隔,构建共同安全利益,打造欧亚一体化的安全观;二是视其为安全力量部署的战略支点,向东南亚地区部署安全力量,增强与东盟国家的安全互动和防务合作,试图以东盟为中心将欧盟力量辐射至整个“印太”地区;三是视其为强化经济安全的核心伙伴,经济合作安全化,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和“去风险”。对中国而言,经济上,德国极力强调对华经济“去风险”,主动寻求降低对华经济依赖,推动德国在华产业转移至东盟,动摇了中德间经济的“压舱石”;安全上,德国强化其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干涉南海等“印太"海洋事务,直接加剧了中国在该地区的安全压力;外交上,德国高举“第三条道路"旗帜,争夺地区秩序构建的话语权,削弱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互信合作基础。中国应采取一系列综合策略,并考虑到各方复杂的利益关系,慎重应对。
[摘要]2024年,老挝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以“东盟:增强互联互通和韧性”为主题,对内聚焦区域经济一体化,致力于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经济产业链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对外以提高供应链韧性为切入口,通过东盟主导的机制“东盟方式"继续加强对外关系,坚定致力于维护地区主义和多边主义。年内,东盟多个国家顺利实现最高权力交接,政局总体保持稳定。菲律宾意图借南海议题“绑架”东盟,缅甸和平进程依然难有突破。经济方面,东盟多国出台旅游便利化举措以发展旅游业。同时加大数字经济投入,促进数字化转型。总体上东盟经济增速超出预期。外交关系上,东盟继续强化与11个对话伙伴合作,与中国高层政治互动频繁,并已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谈判,双方政治、经贸和人文领域合作关系迈上新高度。而美国对东盟关注度下降,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加剧政策不确定性,“印太经济框架"(IPEF)成效有限。展望2025年,马来西亚作为轮值主席国,以“包容与可持续性”为主题,融入象征“昌明大马”的六大核心价值观。作为东盟创始成员国之一,马来西亚在东盟事务上将保持积极主动,可望在缅甸问题上取得进展。同时继续聚焦经济共同体建设,加速东帝汶“入盟"进程。对外关系上,东盟将在与成员国合作的基础上,寻求扩大与金砖国家等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此外,东盟计划通过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等领域合作深化与中国的关系,同时应对特朗普政府保护主义对区域经济的潜在冲击。
[摘要]2024年,缅甸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形势面临多重挑战和压力。政治上,自“1027行动”以来,缅甸国防军节节败退,控制范围大大缩小。军政府难以控制国内局势,压力大增。尽管军方采取调整军队内部高层、加大控局力度和寻求大国支持等手段,但“人民保卫军”与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的联合使得局势更加复杂,凸显军政府的脆弱性。经济上,缅甸经济深陷困境。外资撤离,贸易受限,进口依赖加重,缅元贬值,通货膨胀压力居高不下,电力短缺和资源供应困难抑制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复苏,经济活动整体萎缩。虽然政府提出一些经济改革计划,试图吸引外资和推动经济多元化,但国内冲突与国际制裁的压力使得这些计划成效有限。外交上,缅甸面临西方国家加大制裁和政治孤立的局面。为打破孤立,缅甸加大与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合作力度,在大国博弈中寻找生存空间。中国积极斡旋缅甸冲突,多次进行高层对话。中缅执法安全合作进一步加强,重点打击跨境犯罪、贩毒及电信诈骗。俄罗斯与缅甸加强了军事及核能等多领域合作。印度在缅甸问题上采取多元接触策略,既支持和平进程和联邦建设,又与多方政治力量互动,以维护区域利益。东盟积极推动缅甸和平进程,自老挝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以来,缅甸首次派代表出席东盟峰会。泰国就缅甸问题举行外交部部长非正式会议,体现出东盟成员国对缅甸军政府采取更为灵活的态度。2025年,随着反军政府力量的持续崛起和冲突的不断升级,缅甸的政治僵局将长期化。按军政府设计,大选将在2025年举行,但还需建立在军政府与反军政府力量实现对话、修订宪法和国际社会支持的基础之上。经济方面,缅甸的经济复苏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民众的生活水平将难以得到改善。外交方面,在西方国家的压力下,缅甸将会进一步依赖大国及其周边国家。
[摘要]2024年,新加坡进入黄循财领衔的第四代领导团队时代“新加坡携手前进"将成为黄循财政府的政策核心。第四代领导团队重视法治建设,大力推动本国立法、司法及执法的完善,修订多项法律,并聚焦就业、性别平等、环境和能源等公共服务领域,通过机构改革等途径,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外交方面,新加坡在外交互利合作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与中美两大国均保持良好密切的往来;与印度、德国等国家双边关系升级;与东盟其他国家的关系持续深化,并在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积极开展合作。经济持续稳定复苏,GDP实现 4% 的增长,创近3年来新高;建筑业、旅游业、对外贸易和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成为重要增长点;推出“智慧国家2.0"计划、“数字企业蓝图"等持续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文化社会方面,持续强化多元文化融合,种族与宗教和谐处于较好水平;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强健康社会建设,社会凝聚力不断提升。展望2025年,新加坡第四代领导团体将以“新加坡携手前进”为核心施政纲领并将举行大选,进一步巩固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地位;延续当前外交政策,继续实施立足东盟和“大国平衡"的策略,强化以“一个共同的新加坡声音"发声;经济增速或将放缓,预计增长 1%~3% ,预期低于2024年,旅游业、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等将继续成为发展动力;社会领域将持续关注人口老龄化及就业问题,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摘要]2024年,以洪玛奈为首的柬埔寨新一届政府对政局总体把控良好,经济增速明显,外交工作卓有成效。政治方面,为有效推进“五角战略”第一阶段工作的落实,柬埔寨第七届政府通过机构改革、启动新一轮人事调整及优化政府治理结构等方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洪玛奈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获得柬埔寨社会各界认可;柬埔寨人民党在第五届参议院选举中获胜,洪森出任新一届参议院主席,反对党以“抱团取暖"策略艰难应对。经济方面,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柬埔寨自由贸易协定》《柬埔寨—韩国自由贸易协定》等政策红利的叠加下,柬埔寨经济抗压前行,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16.9% ,中国和美国分别保持柬埔寨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和出口市场地位;旅游、外资和农业领域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国内生产总值实现 6% 的增速。外交方面,柬埔寨继续采用“大国平衡”战略积极推进与中美两国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柬埔寨王国政府关于构建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2024—2028)》获进一步有效推进,中東关系步入提质升级期;柬美军事领域接触频繁,两国关系回暖迹象明显;柬越传统友谊得到进一步深化,双边政治和经贸关系获得较大提升。展望2025年,逐步落实机构改革的柬埔寨第七届政府,在维持政治稳定性和政策执行力度方面会有更好的表现;随着世界经济前景不断向好,进出口贸易、旅游和外资将成为柬埔寨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大国平衡"战略下,逐步突出经济外交的作用,着重发展与中美两国的关系,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全面提升柬埔寨的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