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术语的革命性变革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著术语被烙上中国化印迹的生动体现,其超越了马克思主义原著视野和中国原初视野,赋予了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民族化特色,并从生产力概念、生产力主体动力源以及“生产一消费”各环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术语意义的生产和再生产,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前瞻性理论议题。对于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术语革命,必须在中国的具体实际中理解其实践贡献,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优势拓展经济空间,进而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跃升发展。
摘要:理论品格是一种思想或理论所应具备的基本要求和鲜明特征。习近平文化思想具备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品格。“明体”意指作为科学理论体系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构建和确立,是其理论成熟的显著标志,彰显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之“魂”;“达用"意指理论指导实践并向实践的转化与应用,是“治道”与“治事”的生动结合,彰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之“基”;“贯通”意指体用一源、体用不二,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之“魂”与实践之“基”的统一。习近平文化思想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关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又吸收和创新了中国哲学绵延数千年的体用不二观,是一个具备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理论品格的科学体系。
摘要:毛泽东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为中国革命与建设积淀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新时代,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和创新毛泽东文化观,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领航赋能。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了毛泽东关于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的基本论断,賡续了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的人民立场,继承了毛泽东关于融通古今中外的开放理念。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文化思想极具开创性地提出了“两个结合”,明确了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着重强调了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了对毛泽东文化观的创新性发展。基于这些特性,习近平文化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境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推动全球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摘要: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即人类以社会交往为形式、以共享合作成果为内容的发展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既属于人类现代化运动新近形态,又是对西方现代化的纠偏和补正,总体上从三个层面体现对既有现代化成果的继承和发展:目标模式从部分富裕向共同富裕转变;运行机制从资本主导向国家主导转变;遵循原则从强者中心向人民中心转变。
摘要: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举措。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旨在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塑造中国共产党良好形象、凝聚团结奋斗力量以及打破西方现代化话语垄断来回应现实发展需求。当前,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尚存系统性不足、话语主体协同欠缺、创新能力亟待提升以及国际影响力需要增强等诸多挑战。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在路径遵循上亟须着力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系统性建设、话语内容的创新、传播能力的提升等关键环节,切实有效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阐释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为人类现代化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要:企业孵化器数字化转型对于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从资源编排的视角切入,以创富港为例,依托“资源结构化构建资源池一资源捆绑一资源利用”的基本框架,探析企业孵化器在数字化转型中对孵化器本身及孵化企业的价值创造路径发现。在数字化转型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孵化器分别受到“需求一创新一价值”因素的驱动,需要采取相应的资源编排行为,以实现“数字化管理能力提升一数字化平台能力提升一数字化生态网络打造”的数字化价值提升。
摘要:健全针对“关键少数”的问责制度是持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关键。虽然科层压力和社会压力被视为最有可能影响较高层级地方官员问责的重要因素,但既有研究对此却存在较大分歧,且研究结论局限于简单的“相关”或“无关”。本文以国内2003—2024年间的94起生产安全事故的问责结果为样本案例,采用多时段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了科层压力和社会压力对较高层级地方官员问责的动态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科层压力是对较高层级地方官员问责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社会压力的影响作用则依赖于与科层压力的联动,且呈现出明显的非必要性趋势。本文揭示了科层压力和社会压力对较高层级地方官员问责的复杂影响,能够为既有研究结论的分歧提供有效解释,有助于厘清官员问责的动态逻辑。
摘要:构建数字文明新形态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狂飙与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双重变奏中的必然选择,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课题。这不仅需要我们科学审视其现实境遇,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求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华文明的契合逻辑,在现代转型中充分发挥中华文明的独特优势,从而推动创造“中国式数字文明”。因此,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激荡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带领全国人民在新一轮的科技变革浪潮中自觉承担起推进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历史重任,在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中为构建数字文明新形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