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笔者就摄影的创新写过一篇短文,希冀能给创作处于瓶颈期的朋友一点启发。当时有感于不少影友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拍摄,却是“千人一面”,更多的是不知拍什么。发韧于十几年前的新锐摄影,当时给摄影界带来一股清新的求变之风,评论界也发表了大量的观点和看法。官方摄影团体、民间摄影机构、摄影门户网站、各大摄影节都纷纷拿出大量空间展示“新锐摄影”。今天,摄影的走向似乎步入了两个极端,一个是广大的基层摄影工作
[展讯] 马丁·帕尔:短暂与甜蜜 展览地点:意大利米兰文化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4年2月10日至6月30日 马丁·帕尔(Martin Parr,1952)与玛格南摄影通讯社的合作以报告文学和纪实摄影为重点,展览展示了作者精选的200多张照片,包括60张中小规格照片,并附有摄影史学家和评论家罗伯塔·瓦尔托尔塔(Roberta Valtorta,1952)专门为展览制作的访谈,以追溯马丁
走上专业摄影道路后,我行走在中国铁路各条干线,挖掘沿线的视觉新闻,记录中国铁路的发展变迁和铁路工人的工作、生活。 阳丽君(以下简称“阳”):你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拍铁路、拍火车,至今有50多年了,请介绍一下你的拍摄经历。 原瑞伦(以下简称“原”):1980年我在包头铁路工作时创办了全国铁路首个少年摄影学习班,并举办了少年摄影展览。1982年我在《内蒙古铁道》报任摄影记者。1993年我调入
由于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个体心智与认知模式上的差异,造成了我们看待世界眼光的“巴别塔”窘境。在这个世界面前,任凭你采用何种方式加以面对,主动探寻也好,被动映照也罢,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会戴上种种不一样的莫名其妙的滤镜—那不是简单的表面上的认知与情感偏差上的投射,而是发自内心深处那深不见底处的轰鸣回响,在某种程度上它属于我们人类灵魂底色的一种自然反射。
杨梦娇(以下简称“杨”):你是在怎样的契机下开始影像创作的?作为艺术创作者的自觉意识和身份感又是从何时开始形成的? 曹梦芹(以下简称“曹”):开始摄影创作主要是受家庭影响。父亲是美术专业出身,从事的也是相关工作。但由于少年时期有其他兴趣,所以我从未接受过美术方面的专业技术训练。因为不会画画,所以选择了摄影这个媒介。作为艺术创作者的自觉意识,应该始于2004年着手摄影创作的时候,在随后的几年里
1998年4月,我有幸参加云南日报社组织的优秀通讯员西双版纳摄影采风活动,第一次走进布朗山,从此结缘。布朗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西南部,东部与景洪市勐龙镇交界,西北与打洛镇相连,东北连接勐混镇,西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70公里,距县城90公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森林密布,适宜农作物和经济林木生长。布朗山,因族得名,布朗山乡,因山命名,山中居住着布朗
刘瑾曾是法新社(Agence France-Presse)新闻摄影记者。自1997年开始,他拍摄了包括汶川地震在内的众多重大新闻事件,其中还有一系列带着时代气息的纪实摄影作品。2002年,他未经战前训练,便赶赴阿富汗拍摄前线战况,其战地摄影生涯的开端是勇敢的,甚至略显冒失。不久之后,在一次任务中,他趴在路基上,拿着长焦镜头准备拍摄一队墙边的士兵。取景框中,一位士兵正在调转枪口,缺乏战场经验的他
20世纪80年代,我来到日本学习摄影技术并定居,至今已近40年。其间,我走访了日本各地,用一个中国人的眼光去捕捉日本人习以为常、于我则是新鲜好奇的镜头。在领略日本独特风光、风土人情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中国、日本也分别成了我的精神原乡和第二故乡。 作者简介: 冯学敏,1953年生于上海。世界华人摄影联盟副主席、日本
我的摄影之旅始于对这门艺术独特魅力的迷恋,它不仅能够捕捉时光的瞬息,还拥有创造瞬间的能力,尤其是那些只存在于脑海中的幻想。我的背景多元而曲折:幼年沉迷于科幻小说的创作,中学时期因之获奖,到大学学习医学,最后在美国转向视觉艺术的深造。这一切,看似离散的经历,在我的摄影艺术实践中找到了交汇点。如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所言,你拍摄的不仅仅是图片,而是你所经历的沉淀,它们都融入了你的
樊航利(以下简称“樊”):对于社会变迁中寻常物的嬗变,你非常敏感。并聚焦“北京胡同”,展开对“记忆”的探索,介绍一下你作品的几个系列,以及彼此之间的关联。 孙智玥(以下简称“孙”)我从小生活在北京胡同里,对于胡同的情感是自然而然的,只不过我是用影像为载体呈现,这是作为摄影师的本能使然。 最初的拍摄只是一种单纯的情绪抒发,并没有什么计划和成型的构思,当时创作了《北京胡同—门》,在一扇扇门后面
现代人都有一个诗与远方之梦。 回望四周,世界似乎回到百年之前,纷争不断,一切变得变动不居,遗失了安宁、传统的我们始终在寻找亘古不变的远古镜像。至少存在一个理由,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南极大陆。南极冰原:一个荒芜、陌生,从未被遗忘却始终孤独的世界。历史学家安克斯密特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恰当地说,过去就现身于它所留存给我们的物品之上。”“在那个片刻,存在的只有过去本身我,它以不同寻常的直接性和当下性向
编者按:2023年11月4日,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暨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与数字艺术论坛第16期,“黄河两岸是我家:纪实影像创作巡展”专家座谈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座谈会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指导,山东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与数字研究所及《中国摄影家》杂志社共同主办,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协办。座谈会邀请院内、院外十几位专家对“黄河两岸是我家:纪实影像创作巡展”进行了
1839年摄影的出现改变了艺术的走向,其物质还原属性、可复制性以及对瞬间的捕捉能力,让人们从传统艺术的材料与形式中走向了技术美学的探索。但这一初创时期的摄影艺术就像每个时期出现的新媒介一样,它若想成为艺术,那就必须以旧有的艺术规范作为美学的参照,才得以证明其“艺术”的合法性。致使早期摄影无论是从技术开发还是图像生产的层面来看,都以古典主义美学体系与自然主义幻象作为样板。 直到历史先锋派的出现
编者按: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覆盖区域包含房山区、大兴区、丰台区、门头沟区、石景山区、海淀区、昌平区和延庆区等,是一个具有多重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属性的带状空间单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将其列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为充分展现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多角度反映永定河生态建设成果,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指导下,北京市园林绿化宣传中心、北京绿化基金会和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