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北风寒,大雪纷纷落,那景致有得瞧的。 但是有几个人能有谢道韫女士那样从容吟雪的福分,所有的人都被那砭人肌肤的朔风吹得缩头缩脑,各自忙着做各自的事。 我小时候上学,背的书包倒不太重,只是要带墨盒很伤脑筋,必须平平稳稳的拿着,否则墨汁要洒漏出来,不堪设想。有几天还要带写英文字的蓝墨水瓶,更加恼人了。如果伸手提携墨盒墨水瓶,手会冻僵。手套没有用。我大姐给我用绒绳织了两个网子,一装墨盒,一装墨水瓶
冬日的脚步正式光临,初冬的北京却迎来了难得的景致,尤其是这初冬的琼岛。 谁说守着“琼岛春阴碑”的倚晴楼必得是春天的佳色“美人”,初冬的琼岛,同样带着含蓄、藏着温柔、擎着傲娇、透着静怡。晨光轻抚窗棂,洒在春日里曾经盛开的玉兰树上,托着承露盘的仙人静静赏着冬景。 那是一个告别了往日喧嚣的琼岛,正应了这里曾经的一座辉煌的殿宇之名——广寒。风中有点凉意,却依旧阻挡不了“拿弯儿”的三老四少,老人们聊着家
西北风一刮,泛黄的树叶儿一落,窗台儿上的柿饼也结了霜……北京的冬天如约而至。 有人将这城中之人与这城市的冬天称之为“猫儿冬”,多形象且有意思的比喻啊!“猫冬儿”而不是“窝冬儿”,老猫房上睡,享受的是冬日的暖阳,屋脊上瞭望尘世的烟火,还有那繁忙、惬意、舒坦、乐和、有滋有味的“北京的冬天”! 谁说北京的冬天是单调?那是一种忙,百忙的色彩!这种颜色是由来已久,且藏于记忆深处的。 老阳儿只要是给个好
不会忘却的儿时冬天 一年四季轮回,若问我喜欢哪季节?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寒来暑往,我最喜欢的是冬天!”冬季虽然是寒冷的,但它是一年中最安静、最放松、最丰富、最欢乐的季节。享受过春的朝气、夏的热烈、秋的收获,冬就悄悄而至了,此时回首这一年:成绩与欠缺、收获与辛劳,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来临了。 我独钟冬季洁白的雪和傲霜的梅,怀恋曾经平房小院那入冬后的惬意。读书时,每年的寒假生活是我彻底放松,最无忧
“立冬”和“冬至”,都是冬天里的重要节气,可二者间的差距很大,根本不是一码事。 “立冬”是冬天里的第一个节气,时间在阳历的11月初,此时的冬天刚开一个头,甚至深秋的红叶依然挂在树上。而“冬至”到来之际,冬天已过去一半,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数九寒天,就从这一天开始。接下来的节气有小寒和大寒,可见寒冷程度的加深。 冬至和夏至,是古人最早发现的重要节点。“冬至”这天白天最短,意味着阴气达到了顶点,开
寒冬的北京,一场大雪下来,在银装素裹之中,时光似乎倒退了七八十年。这种说法,出自文艺青年之口,随后在网络上漫溢,成为很多人对于冬季北京的(尤其是雪后北京)的期待。那么,在近当代的社会名流、文化名人笔下和心中,北京城的冬日到底是什么样的? 冬日京声 原任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的京城文化学者赵珩先生笔下的“北京冬夜”: “最令人怀恋的当是北京漫长的冬夜。寒夜待旦,可以消遣的生活内容是无尽丰富的。如
雨落有声,雪落其实也有声,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和心情去听。 雪落有声 住胡同大杂院那会儿,冬天夜里看完《新闻联播》,大街上基本就瞧不见人影儿了。赶上半夜下雪,钻在被窝里就能听见雪花扑簌簌地落在树杈上、房顶上,再就是街坊养的猫呀、狗呀什么的,瞅冷子尖着嗓子叫唤两声。听着这动静,迷迷糊糊、半睡半醒,忽然一睁眼,发现窗玻璃已经映得发白,雪把外头的天给下亮了。 上岁数的人普遍觉少,有那觉悟高的老大爷,夜
30多年前,京城里大多数人都住在平房里,烧水、做饭、取暖都用的是煤火炉子,一年四季离不了。 当年平时烧水、做饭用的是铁皮炉子,圆柱型,四根铁棍为支撑,火口不大,没有炉圈,也不能接烟筒。炉口周围是个方形炉盘,烧的是煤球或煤块。炉子白天用,晚上灭掉,第二天早晨再现生炉子,北京人叫“笼火”。所以那时一早起来,家家户户忙着笼火,院里顿时烟雾缭绕。这种炉子用时间长了内壁会损耗,因而就要搪炉子,就是用黄黏土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冬天悄然而至。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的冬天,想起了冬天发生在老北京四合院里的故事。 我帮母亲糊窗户 每年立冬前,老北京四合院里的人们就开始忙着糊窗户、搪炉子,装烟筒,准备过冬了。 我家住的平房是木头窗户。每到立冬前,我母亲就开始打浆糊,准备糊窗户。糊窗户可是个技术活,需要糊得平,粘得牢。母亲糊窗户的时候,我帮忙打下手,撕旧窗户纸。我把窗户棱上的旧窗户纸撕完后,母亲就拿一块
曾经在一个大杂院里住过多年,那里大多是住了几代人的老街坊,冬天的时候很是温馨。 北京地处北纬39度56分,又是寒流的通道,冷是当然的事情。在这样低的气温下,北京冬天的冰是不化的。在院子里的下水道口上,随时倒水随时结冰,日积月累,就结成厚厚的一层,一直到第二年春节才融化。 然而,下水道口却始终不会封没,因为地底下总是保持一定温度的,当地面气温降低的时候,地下的暖空气就会冒出来,保证了下水道口不结
冬笋不生在地面,冬天是藏在土里,需要掘出来。因其深藏不露,所以质地细密。北方竹子少,冬笋是外来的,相当贵重。在北平馆子里叫一盘“炒二冬”(冬笋冬菇)就算是好菜——《雅舍谈吃·笋》。 菜比肉贵烧二冬 梁实秋说的炒二冬,正名叫“烧二冬”,是老北京冬天的一道富贵菜,也是一道非常考验厨师功力的手艺菜。做烧二冬的原料很简单,只有冬笋和冬菇,冬笋的质地硬,不爱挂汁入味,冬菇正好反着,下锅一扒拉就能吸饱汤汁
昔日的北京,冬天来得早,走得晚。特别是六七十年代,冬天超过150多天。到了数九天,温度可达零下20度左右。冰冷刺骨的西北风一刮,打在人们的脸上,脸皮发木,说话都不利落;电线杆上的电线会嗡嗡作响;胡同里的路都被冻得裂口子。除了上班上学的,大街小巷很少见到行人。没事的时候,人们都猫在家里不出门,这就是老北京人常说的“猫冬儿”。 老北京人在猫冬儿前都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其实,他们在猫冬儿期间也不闲着,并
“猫冬”指的是在天寒地冻的时候,人们利用提前准备好的生活物资,比如粮食、蔬菜、柴禾之类的东西来过日子,没有大事不出门,像慵懒的猫那样儿窝在家里。用现在话来解释,就是趁着冬日农闲,好好在家宅一宅。 其实对于城市人来讲,基本上是不适用“猫冬”的,不管零下多少度,该上班不是还得去上班嘛。只不过从挺早以前开始,北京人把这句话给借鉴了过来,生动形容了一下自己在朔风凛冽的日子里,不愿外出只想一味闷在屋里的迫
“水汆儿”,顾名思义,是迅速将水烧开煮沸的容器,是老北京早年家家户户必备的一种生活工具。水汆儿一般的高二十多厘米上下,直径为七八厘米左右,多用黑铁皮做成,筒状,有底儿。上边敞口的边沿儿用铆钉装个铁把儿,铁把儿的长度比手握起来稍长些,当然也有长把儿的。汆儿身的长短粗细刚好插在“洋铁皮炉子”的炉眼儿里,当然也有一尺多长的。 简陋的水汆儿,是用稍粗的铁丝窝成前是圆圈后是拧成把儿的形状,套在铁筒儿的上沿
俗话说:“南人习床,北人尚炕。”这里的炕,是指北方农村的土炕,也可以说是火炕。火炕起源很早,据考古资料显示,我国西汉时就有了火炕,它是北方居民为了适应寒冷气候而发明的。 我小时候生活的村庄,虽然隶属北京,但农田平畴万里,果林一片一片,村民荷锄挑担,牵马放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袭的很多生活方式都是农村特有的。比如,炕。记得那时我们村儿家家屋里都盘着炕,如今我的记忆还有很多跟炕有关。 我家的几
冬天里,小桌上面果子香 长山大哥的家在不老屯,就是密云水库后边特别著名的不老屯,那里盛产富含矿物质的麦饭石,当地长寿老人多,也因此才叫不老屯,常有游客跑到山上,抠一把石头带回家。不老屯村后边有股子泉水,夏天喝口凉水都闹肚子的人,冬天里直接喝也没事。 冬天里头,尤其是十冬腊月天,长山大哥家的大火炕烧得热乎乎的,沙发前的茶几上有几个小瓷盘,还有个自己叠的纸盒,里边有花生有瓜子,当然还有梨,深褐色皮
家乡天门山地处密云水库上游的云蒙山区,属于白河川的深山峡谷中,海拔在六七百米。由于海拔高,无霜期短,所以记忆中家乡的冬天也就格外来得早,人们早早地就进入到了猫冬的模式。 山里人的猫冬是从下第一场大雪开始的,那大雪像柳絮从天空中飘下来,夹杂着山中的狂风飞舞,吹得天地间混沌一片,让人睁不开眼。待风住雪停,大雪覆盖了所有的山川道路。好像上天有好生之德,心疼辛苦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有意让他们歇歇似的,这时
猫冬是老北京进入冬季后的主要传统生活方式。中国古代属农业时代,中国人的主要生活方式,随农作物生长过程而定,中国人把它归纳总结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冬季万物归于藏,这个藏就是不在光天化日之下显露,隐藏起来养精蓄锐。猫冬的猫说的就是这意思。猫,藏也;藏,猫也。藏于冬也。猫擅长躲藏隐藏,又喜欢玩耍。老舍在《猫》的文章中一开头说:猫“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
应该说,“蓟”和“燕”原本是我国北方两个自然生长的奴隶制小国,以后又成长为商朝在北方的屏藩。因之,在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5年)伐纣灭商之后,便“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氏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史记·周本纪》)。这就是说,“蓟国”是褒封出来的。 所谓“褒封”是指其所在地原本有国、有土地、有百姓,只是在名义上“嘉之”,承认其在原有“国”的权力。所以,这
银锭桥南北横跨在什刹前海与后海的连接处,北接小石碑胡同南口、南连银锭桥胡同北口,为城中水际看西山第一绝胜处。后海是老北京久负盛名的消夏、游玩场所,元明时沿岸处处酒楼歌台、商肆作坊。史书记载,暑夏时节,藕局、茶社、食品、商摊和曲艺等各式摊棚沿岸而设,吸引着仕宦官家、文人雅士、平民百姓纷至沓来,场面盛极一时,是北京市中心城区不可多得的低碳生态景区。 官房胡同清静宜人 大金丝胡同北有小金丝胡同,与北
大了 在北京土话里,“大了”的“了”字读 liao。 “了”的意思是解决问题或平息事端。“了啦”,就是结束了,完成了。 张爷在路上闲逛,骑自行车的李爷从旁边经过。李爷肩上扛着一根铁管,没想到铁管碰到了张爷。张爷当然不干了,一把攥住铁管,不让李爷走,让他赔偿。李爷一脸怨气,嗔怪张爷走道不看着点儿,吓了他一跳。李爷觉得他这是狡理,骑车能扛铁管吗?于是两个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得面红耳赤,
梅花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一般在早春开花,花瓣五片,颜色有红、白、粉红等,味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梅花以不畏严寒、坚韧顽强的品格著称,因而深受世人欢迎。故宫为明清皇宫,宫中历代皇帝多喜欢梅花,而其中以乾隆帝弘历为代表。乾隆帝作诗赞美梅花,助力于在北方的寒冷天气里种植梅花,将自己形象融于梅花场景的绘画中,下令在宫中营建与梅花密切相关的建筑,甚至六次出宫赴邓尉山赏梅。 室内赏盆梅 所谓盆梅,即盆栽梅
那个冬季, 蔡元培和他的朋友们 1916年12月26日,黎元洪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次年1月4日到职。蔡任职后,“循自由思想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陆续聘请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人物前往执教,使北大成为传布新文化的阵地。 蔡元培这个名字,恐怕大多数国人都有所耳闻。在前两年火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里,扮演蔡元培的是著名演员马少骅。待此片播出后,我读到一篇网评文章,讲蔡元培是《觉醒年代》里的“团宠
古语说“民以食为天”,对于历史上的北京人来说,这句古语就要改为“民以水为天”。北京自古因没有一条大河贯通城市,城市用水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中。缺水不仅影响居民饮用,洗涮,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救火防灾。所以老北京的用水,一个来源是已有的河流,另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井水。 水井是这样来到京城的 北京历史上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水井,这里说的有了水井,不是指偶然挖了几眼井,而是普遍使用水井,满足京城居民日常生活用水
我今年72岁,小时候能开上大汽车满街跑是我那时的梦想。说来有缘,50年前的7月我真的就考下了大货车的驾照,从此与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对汽车的痴迷几十年未曾变过,前些年订阅的汽车杂志装满了几个大纸箱,各种报纸凡是有汽车专刊的版面我也保存下来。汽车的发展变化太快了,说起汽车要说的可太多了,我就从小时候开始,从我学车时说起吧。 小时候的北京,在我印象里满大街跑的全是外国汽车,那时候的公共汽车大部分都有
京郊独特的山地四合院 山地四合院是北京民居中最有设计感的一类,这类宅院既要满足对称、等级、风水等四合院基本框架,还要兼顾山地泄洪、采光、采暖、出入便利等多种因素,在空间利用方面往往有不拘一格的创意。相比于平原地区,山地四合院相当于把院子摞起来了,学名叫“退台式”。今天我们聊的爨底下村广亮院,就是这类建筑的代表。 北京地处燕山与太行山交界地带,三面环山,山区面积约占三分之二。京北燕山山脉的地形以
曾经的老宅坐落在西城区莲花池东路东侧白云观影壁后面。后来因白云观升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其周围的数百户搬迁,我们就迁到莲花池东路南侧、广安门外大街北侧的小马厂路居住。伴随北京城市建设,我家的这两处居所虽然如今属于不错的地段,但在老北京则属于“市郊”了。在街坊邻里的闲坐聊天中,提及这两处地点的历史总会提到与马匹有关的记忆,老住户们认为各种驴马骡子跟白云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车水马龙的要道重地 莲
北京城南部的南苑作为清代北京最大的皇家苑囿,对于北京城市的生态、水系治理、御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根据《乾隆御制诗》记载,清代南苑地区共有两大水源,三条河流,117处泉眼,25处湖泊。两大水源为北京丰台的一亩泉、大兴的团河,三条河流分别为凉水河、小龙河、凤河,此外还有芦苇泡子、卡伦圈、眼镜泡子、头海子、二海子、三海子、四海子、五海子等等。 南苑地区处于不同时期永定河冲积扇交接地带,地势低洼,湖泊
现在的王府井大街北起东四西大街,南至东长安街,是条古老的大街,早在辽、金时代,它还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元代以后,人烟才逐渐稠密。元代至元四年(1267年),这片地方被称为“丁字街”,明成祖时在街上建了十个王府,改称十王府街。清代废十王,改称王府街或王府大街。清依明制,也在此街上建王府,其中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豫王多铎府邸最大,如今的协和医院就是其中一部分,故清代多称此街为“王府街”。1905年(清光
说起老北京的饮品,特色“茶”类诸如茶汤、油茶、面茶者,不得不写一下。《都门竹枝词》里面有两句叫做“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生动灵活地勾画出旧京街头饮品的丰富,同时也说明旧日北京人喜欢吃茶汤与面茶等饮品的习惯。 这里的茶汤面茶,虽然都有个“茶”字,但是跟龙井毛尖之类的茶叶并没有一点联系。有人说茶汤乃是一种满族人特色的食品,不过如今却没有足以验明的证据;可考的历史追溯至明朝,皇家茶点里面有
1839年出现了第一台立体照相机。这种照相机利用两个摄影镜头在不同视角同时拍摄一个景物,形成两张照片,借助立体观片器观看时,立体观片器中两张照片在双眼合焦的地方,成为一张照片,由此产生立体感。到十九世纪末,立体照相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市场上出现大量立体照相机和观片器。观看立体照片成为西方上流社会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 1892年,美国凯斯顿(Keystone View Company)立体照片公司
磨,也叫石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粮食加工机械。据相关考古资料介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勤劳智慧的我国劳动人民就发明出了磨,用来加工各种粮食。 按照不同用途,常见的磨大体上分为三种:旱磨,水磨,油磨。不论是哪一种,上下两扇,都被设计成很标准的圆形,刻有精美的磨花儿(磨齿)。磨花儿,实际上是一条条朝下凹的浅沟,是石匠用锤子、錾子,一下一下精心打制出来的。两条磨花儿之间,有一条略微凸起的高台儿,上
现代京剧《沙家浜》是我小时候最爱听的剧目之一,后来在通县西海子电影院观看了这部京剧的电影版。从我爷爷那里得知,剧中扮演郭建光的谭元寿是我们家的亲戚,究竟是怎样的亲戚,我一直不清楚,也没主动问过谁。十几年来,我先后两次去银川,从我的大表姑谭凤茹和三表叔谭少英那里知道了很多。 舅爷和表叔 在我的记忆中,知道银川那是40多年前,舅爷谭世英和舅奶奶张瑞英从银川来京住在我们家。当时我在一家工厂上班,星期
2024年5月,北京人艺上演了《永定门里》,这出讲述共产党员肖大力“无悔追踪”国民党员冯静波的剧目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这出戏的背后是以编剧锦云为代表的人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演出结束后的6月,锦云先生就驾鹤西去,《永定门里》成为他最后一部上演的编剧剧目。 实际上,2024年本不应该是《永定门里》的首演年份。早在2011年,北京人艺就曾在年初时宣布了全年的演出计划,其中便包括了一部万众瞩目的,名为
尊师爱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既要求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负有教育的义务,也要求老师对自己授业的学生有严格的要求,有责任,有担当。昔日少儿的开蒙读物《三字经》讲:“子不教, 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多少年来,这已经成为家长和教师的座右铭。特别是在京剧界,也包括一切从事艺术的人员,几乎成为一条守则。去年深秋的敬老节,就演绎了三个京剧花脸典型的尊师爱徒的故事。 一架飞机,载着中国戏曲学院的花脸教
为庆祝中法建交 60 周年而作的纪录电影《康熙与路易十四》,是由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法国幸运之光电影音乐公司出品,由中法两国团队分别在两国取景联合拍摄而成的。这部影片不仅仅是对一段跨国外交历史的回溯,更是在多个层面上激发了当代观众对于不同文化对话的重新思考。 影片讲述了300多年前,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六名“国王的数学家”前往中国,随后中国清朝皇帝康熙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与路
艺术书展 abC艺术书展是art book in China(中国艺术书)的首字母缩写,abC艺术书展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abC艺术书展“也是一个刚学会说话的人都会说的、最基础的三个字母,就像刚萌芽的、很有生命力的状态。”abC艺术书展创始人周玥表示。 周玥说她是做事前不做过多考虑的人,只要有一个动机或者冲动,她就会展开自己的行动。2015年,还在中国美术学院读书的周玥抱着“中国也应该有自己
作家浩然最早什么时候来的平谷,今已说不清楚。而北京平谷作为冀东革命老区,且与河北三河、天津蓟县、北京顺义、北京通州相邻。抗战胜利后,十四地委曾设在平谷城南东高村。浩然在自传体小说第二部《活泉》里写到,1949年春天,才脱产为干部的浩然接到上级通知:“火速到地委报到,参加党校学习。”浩然就住在东高村北边的南埝头村,不久又搬到三河草桥村,学习了《社会发展简史》《政治经济学》等,浩然从而第一次知道了人是
几千年来,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产生了星光璀璨的无数神话故事,给祖国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这些神话已经成为人们几千年的美好话题,令人非常迷恋。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神话中的神具有“不食人世烟火,没有平凡人的情欲”等性格特征,如伏羲、女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等,都是崇高和干净的。中国神话的最初文字记载在《尚书》《礼记》《左传》《列子》《庄子》《楚辞》《国语》《纬书集成》《吕氏春
阿列克谢耶维奇·伊万诺夫(1885-1942),在中国又被称为伊文、伊法尔,苏联汉学家。1917年开始在法国《北京报》《真理报》任职,不久在二月革命后回国,此后被派到中国。 伊万诺夫在北京时还担任了俄国庚子赔款委员会的俄方委员。1924年11月24日,俄国庚子赔款委员会成立,在俄国使馆举行第一次会议,推举蔡元培为委员长。据《庚款兴学问题》(邰爽秋等选编,教育编译馆1935年)一书中记录,委员会常
《万方安和》 周维权 著 北京出版社 2024年8月版 内容简介:中国园林外师造化而中得心源,将自然风景之美以山水画的创作手法纳入园林,因画成景,是经过主观艺术再创作的一系列立体的“烟霞图画”集锦。本书作者周维权,毕生致力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更是将其后半生的精力集中在了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本书即撷取周维权有关清代皇家园林的一些文章汇集成册。书中通过缜密的考察和解析,将对“三山五园”的认
接到郑雪韵的采写任务有些小兴奋,因为从海淀红十字会了解到,郑雪韵是目前全市范围内第一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军嫂,心想着稿子就围绕这一点来写。没想到见面后说到这个话题,郑雪韵却马上委婉地表示不太接受: “军嫂的确是我一个身份,但是这个身份和捐献真的没有多大关系。我觉得捐献真的是我的个人行为。这个身份没有绑架我做什么事儿的。” 郑雪韵说,她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只是做了一件想做的事情而已: “我觉
能上瘾的事大概都可归结为嗜好。我素以布衣蔬食,恬淡闲适为荣,原无特殊嗜好,唯独爱上围棋后,下棋便成了瘾,几乎占据了我大部分业余时间,到了每日不下盘棋比少吃一顿饭还难过的地步。 有一次去医院做心血管检查,这项检查要求心率每分钟不超过90次,大夫不断地给每个人测心率,符合标准了才能做。也许是紧张的缘故,几次测量我的心率都快,等到很晚检查也没做成。想想白等着还不如下盘棋,于是拿出随身携带的iPad在网
最近旁听了一位年轻教师同行执教《爬山虎的脚》的课——这是一篇非常传统的课文,作者是叶圣陶先生。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让学生“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在课后练习题之后,教材还安排了一个资料袋。对于“资料袋”的教学环节,这位年轻同行是这样处理的:首先出示了资料袋的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说一说从银杏的哪些方面进行了观察;然后出示了表格,又让学生说对蚕进
人生匆匆七十载。蓦然回首,往事像一帧帧纪录片的镜头,不时在眼前闪现。 犹记儿时,大家住在传统的胡同院落里,生活简单而质朴,物质生活远不如今天充裕,但邻里之间的情谊却让今人羡慕——在艰难的岁月里,大家互相帮扶着走过。 七十年里,我们这代人经历了风风雨雨,也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亲历了从计划经济走入市场经济的大变革。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时候的现代化梦想—
对于北京人来说,温暖的冬日确实有诱惑。 十二月的北京,已洋洋洒洒落过第一场雪,坐上飞机向西南飞行十个小时就不一样了:印度洋上这个盛产锡兰红茶和彩色宝石的国家,还在过夏天。 作为一个无限接近赤道的海岛,斯里兰卡最大的特点就是热。 在当地结识了一名关系不错的伙伴叫哈桑·瑙费尔,据他说,这是一个年平均气温基本保持在三十度以上的火炉子,一年只分两季,雨季和旱季。只有在我们过冬天的时候,那里赶上雨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