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肉影像学 | 踝关节定量CT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价值
骨骼肌肉影像学 | 踝关节定量CT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定量CT(QCT)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接受腰椎及踝关节CT检查的109例患者。测量胫骨下端、距骨、跟骨及踝关节骨密度(BMD)。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年龄及踝关节各测量区域BMD与腰椎BMD的相关性,并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踝关节各测量区域BMD预测骨量异常的截断值。结果:109例中,BMD正常61例,BMD减低29例,骨质疏松症19例。胫骨下端、距骨、跟骨、踝关节及腰椎BMD分别为 (145.68±52.30 )、 (271.13± 61.89)、 (102.10±45.52 )、 173.31±48.30 )、 127.73±49.40)mg/cm3 。胫骨下端、距骨、跟骨、踝关节BMD与腰椎BMD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踝关节BMD与腰椎BMD相关性最高 (r=0.690,P<0.01 )。年龄与各测量区域BMD均呈负相关,其中与腰椎BMD相关性最高 (r=-0.725,P<0.01) 。ROC曲线分析显示,踝关节BMD对骨量异常的诊断效能最佳,其截断值为 182.6mg/cm3 ,AUC为0.891 (P<0.05 )。结论:踝关节QCT BMD与腰椎BMD明显相关,对评估骨量异常具有显著价值,尤其是在缺乏腰椎数据时,可作为有力的替代性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