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形势和规律系统总结和深刻分析得出的科学结论,把我们党对党的纪律建设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纪律建设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根本保证。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注重政治上的要求,必须严明政治纪律,
历史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人难以忘怀,比如邓小平与恢复高考决策。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是1977年邓小平重新走上党和国家领导岗位之后作出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重大决策。它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和建立新的教育秩序的开端,也是实行全面拨乱反正的突破口。对这件事年龄稍长的人大多耳熟能详,但未必对其具体决策过程了解很多,年轻人可能知道的就更少了。2000年前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在组织编写《邓
在邓小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一生操劳中,“质量”一词是他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汇之一。他关注产品特别是军工产品的质量,振聋发聩地指出“质量不好是要死人的”,“关键时刻有几发炮弹打不响,就可能影响整个战斗”。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更是高度关注我国的产品质量问题,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产品质量。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制造和中国质量也走向了世界,并在国际舞台赢得了一席之地且日渐站稳脚
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革命战争年代,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穷凶极恶的敌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要靠铁的纪律保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这么大一个政党,靠什么来管好自己的队伍
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发表《整顿党的作风》的著名演说,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这一方针虽然只有简单的八个字,但凝结了从严治党的精华,成为日后党的纪律建设的一条基准线。在党的纪律建设过程中,纪律处分和纪律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纪律处分不只是为了处分某个犯错误的党员,更在于教育和警醒全党同志。在此意义上,纪律处分和纪
1958年以后,由于受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农村“共产风”、浮夸风盛行,广大村社大办公共食堂和开展大炼钢铁运动,导致劳动力浪费和粮食减产,再加上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农村陷入严重的困难。1961年,中央安排邓小平、彭真率领工作组赴京郊顺义、怀柔,针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粮食征购、供给制、公共食堂、所有制、家庭副业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1961年,邓
在革命戎马一生中,罗荣桓始终追随着毛泽东,被称为“唯一与毛泽东一生共事的元帅”。在跟随毛泽东的战斗岁月里,罗荣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我军政治工作者的光辉楷模。他参加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参与三湾改编,落实“支部建在连上”,为古田会议决议形成付出心血,跟随毛泽东踏上长征路……他多次在关键时刻拥护、执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彰显了坚定政治品格和卓越革命功勋。 毛泽东为罗荣桓元帅授勋 参加湘赣边界秋收
白治民 白治民(1918年8月—2007年1月),陕西清涧袁家沟人。193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至1935年先后任共青团安定县委书记、陕北特委宣传部部长等职。1935年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6年2月参加红军东征。后曾任共青团陕甘宁省委书记、中共延长中心县委书记、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党委书记、绥德军分区政治委员、警备区政治委员、地方委员会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
计划单列是重庆历史上一件继往开来的大事。2024年是重庆第三次计划单列正式实行40周年,我们作为当年市计委工作人员经历了计划单列整个时期,有幸参与了其中一些具体工作,谨以本文作为纪念。 计划单列的由来 计划单列,即省辖大城市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这是一种特殊的国家计划管理形式。在计划经济时代,通常只有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才能在国家计划中开列户头,这是部门、省区市获取国家分配资源的唯一
随着1953年“一五”计划的全面实施和工业化建设的有力推进,全国范围的经济建设逐渐展开。但是,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人、财、物浪费问题也引起中共中央的关注,由此发起了以“精简机构、整顿编制”为主攻方向的整编工作。北京市在全国整编工作中具有典型性,其经验被推广至全国。 中共中央部署“厉行节约,精简机构” 1955年4月,上海市政府机关党委通报对市府六个单位组织机构的检查结果,发现普遍存在着机构庞大、人
中共中央经过长征抵达陕北后,面临着艰苦的生存环境。为促进生产,调动群众,边区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开展生产竞赛、表彰劳动模范、民主选举劳动英雄、组织建设模范乡村等,在当时产生了积极影响。 开展生产竞赛 1938年1月,为更广泛地动员和鼓励战时生产,提高工人的劳动热忱,边区政府举办了首届延安工人制造品展览会。评委会奖励了上百位劳动英雄,毛泽东誉之为“国防和经济建设的先驱”。基于展览会的成功经
我的外公黄公略是一名军事家,是中国工农红军和苏维埃运动的缔造者、组织者之一。为了纪念和表彰他在组织领导红军、开创苏区根据地方面的伟大功绩,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在中央苏区红都瑞金叶坪的广场和东固乡六渡坳,分别修建了公略亭。 我和母亲黄岁新都没有见过我的外公黄公略。但是,外公的革命生涯,让身处不同年代的我和母亲,对外公有一样的敬仰之情。整理《我的父亲黄公略》一书,是为
杨力宇是知名的国际学者。我母亲的爷爷与他父亲是同胞兄弟,但杨力宇比我母亲小一岁,儿时他们一起在南京生活读书。杨力宇自小学习天赋极高,少年时因避战乱,随亲戚前往台湾求学,从台湾大学毕业后,他考取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公费留学生,1970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双博士学位后在美国西东大学亚洲系任主任、教授,终身致力于研究中国问题,是权威的中国问题专家。 我与杨力宇的交往点滴 我第一次见杨力宇是在198
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如火如荼,国民党军队负隅顽抗,中华大地战火纷飞,人民热切渴望和平,盼望解放战争早一天胜利,新中国早一天诞生。值得一提的是,胡愈之曾经对解放战争胜利进程进行了精准预见,并在与毛泽东会面时谈了自己的看法,引起毛泽东的高度重视。 胡愈之的预见 胡愈之(1896—1986),原名学愚,字子如,绍兴上虞丰惠镇人,出版家、社会活动家。1933年参加宋庆龄等创建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
马恒昌小组创立于1949年4月28日,被誉为“中国班组建设的摇篮”,直至今日马恒昌小组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在这个机械工业战线的英雄群体中,曾有一名日本工人,名叫中村良一。中村良一原在东北民主联军的兵工厂工作,后来转到沈阳第五机械厂马恒昌小组。他结婚是小组凑钱帮他办的。1953年回国也是小组给他凑的路费。他对马恒昌及其小组有着深厚的感情。1984年,日本三省堂出版了古川万太郎所著《冰冻大地之
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上海党史部门从俄罗斯寻获1922年创刊的苏俄中文报纸《工人之路》,笔者在整理研究中,陆续发现刊登于1929年8月15日至10月17日期间至少七篇共约3.2万多字的邓中夏佚文,署名分别为邓中夏、中夏及丁大野。本文运用苏联中文报纸《工人之路》的新闻报道、评论演讲、论文特载、绘画照片等,结合相关档案文件、书信回忆等,考证了七篇佚文的作者真实身份与写作发表背景,在时间和空间上厘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