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网络舆论环境中, 极端情绪的表达和传播容易导致谣言泛滥、社会矛盾升级等一系列负面效应。文化心理学研究发现, 与西方文化相比, 中国和东亚文化鼓励辩证思维(Dialectical Thinking), 更容易接受矛盾的信息、观点和情感。这一文化差异可能影响个体的网络情绪和行为, 即辩证思维可能可以减少网络上极端情绪的表达和传播, 以及调控网络极端情绪导致的负面效应(如导致群体态度分裂)。
摘 要 零工经济新业态依托在线服务平台迅速崛起, 成为创造就业机会与推动经济整体效率的重要引擎。平台在利用大数据算法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 也在全景式动态追踪数字零工的劳动过程, 导致其在与算法系统和平台的互动中产生复杂多元的新型压力体验。然而, 现有研究并未清晰界定数字零工算法压力的概念, 且无法提供可靠的测量工具, 上述研究缺口成为探究数字零工压力反应及其对平台服务质量影响的障碍。因此, 本
摘 要 状态权力感是一种临时启动的外在权力感知, 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均不一致。本研究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 明确状态权力感与亲社会行为的整体关系, 探索造成分歧的原因。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 共计纳入48篇文献, 106个效应量, 总样本量为14871人。主效应检验发现, 状态权力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不显著。调节效应检验发现, 状态权力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受到行为的社会可见性和
摘 要 在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心理学研究时, 建立一个高质量的虚拟实验环境至关重要。然而, 对于部分缺乏计算机编程经验的心理学研究者来说, 这一任务常常充满挑战。为应对这一难题, 领域内的研究者开发了多种专门用于虚拟现实实验的工具, 借助游戏引擎等技术, 大大降低了研究者对专业技术知识的依赖。这些工具各具特色, 一部分提供实验框架, 帮助研究者从整体上更轻松地搭建实验环境, 而另一部分则专注于
摘 要 测验安全的事后检测主要依靠统计量方法, 而新兴的机器学习方法凭借良好的检测性能与统计量方法形成互补。为了推进测验安全问题的解决, 综述了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半监督学习三大类机器学习方法及其衍生的集成学习、深度学习与迁移学习方法在测验安全领域的应用, 阐述了不同机器学习方法的特点, 提供了数据的获取及处理、输入特征的选择等实用的方法建议。未来研究可以从机器学习与个人拟合、机器学习与多模
摘 要 视觉注意作为一种信息选择和认知资源分配机制, 不仅是信息加工和认知功能的基础, 也是完成各种社会行为的重要条件。大量研究证实视觉注意影响了个体的决策偏好。本文在全面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从知觉决策、偏好决策和其他社会决策三个方面梳理了视觉注意对决策的影响; 并且, 总结了简单暴露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注视层叠假说(gaze cascade hypothes
摘 要 失象症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 表现为个体无法自主在大脑中生成心理表象。研究者通过VVIQ等主观报告方法揭示了失象症现象的存在, 并借助双眼竞争范式和脑成像技术探讨了失象症的神经基础。研究发现失象症个体通常采用替代策略, 如语言描述等非视觉策略, 以弥补表象能力的缺陷。这些策略不仅体现在想象和记忆领域, 还在空间能力、元认知和情感体验等方面表现出多样性。深度学习模型的发展不仅推动了认知科
摘 要 记忆巩固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然而, 新的研究显示, 当新信息与已有图式一致或采用特定编码方式时, 记忆能够迅速巩固。此外, 睡眠和提取对记忆的促进也被认为与记忆的快速巩固有关。这些现象揭示了记忆快速巩固两种可能的途径:基于图式的学习和记忆重复再激活。在未来的研究中, 可以进一步探索海马在皮层学习中的作用, 干扰抑制对记忆巩固的意义, 以及在理解记忆快速巩
摘 要 审美愉悦的加工流畅性理论认为刺激加工的容易程度会引发积极情绪, 从而促进对刺激的积极评价。在近20年的概念发展和实证研究中, 该模型逐渐面临理论和经验的双重挑战。结合预测加工框架和认知动机模型有望对早期流畅性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形成多模型整合的审美判断流畅性解释框架。它强调了四个因素在影响审美判断方面的作用:对刺激的期望、对流畅性本身的期望、与特定信念相关的定向目标以及与流畅性和确定
摘 要 员工创造力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但以往将创造力作为单一变量越来越不能满足理论与实践的需要。自2011年Gilson和Madjar迁移创新研究文献中的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这一对概念, 首次提出将创造力区分为突破性与渐进性两类以来, 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逐渐涌现。本文通过回顾此后13年的79篇相关中英文文献, 全面深入检验了区分两种创造力的理论基础与实证证据。结果表明, 虽然多数研究在
摘 要 个体对于亲密伴侣暴力的态度可以显著预测其亲密伴侣暴力相关的行为, 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施暴者和受害者的身上, 也体现在第三方的干预意愿与反应上。通过引入态度变量, 研究者得以将亲密伴侣暴力的成因问题转换为亲密伴侣暴力态度的成因问题, 突破原有的研究局限。从社会学习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 亲密伴侣暴力态度串联起两条解释路径:相关社会学习经历/父权制意识形态−亲密伴侣暴力态度−亲密伴侣暴力
摘 要 食物“色、香、味”等感官线索是影响人们食物健康性评估和健康食物选择的重要因素, 但传统感官因素分类未能充分体现新技术环境下食物感官体验的多样性。在此背景下, 可根据感觉器官检测距离(远端vs.近端)以及体验来源(直接vs.间接)将食物感官因素划分为4种类型:近端直接感官因素、近端间接感官因素、远端直接感官因素及远端间接感官因素。这4类感官因素经由不同心理机制对食物健康性评估及健康食物选
摘 要 环境中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单感官通道的线索对人们的饮食决策有着不同的影响, 而这些线索主要通过影响个体对于食物的感知, 影响个体的情绪反应, 或基于线索和食物之间的图式一致性来发挥作用。当环境中的感官线索来自多个通道时, 人们会对这些线索进行多感官加工, 进而做出饮食决策。个体的特质及动机、饮食决策的范式及情景、社会文化环境都有可能发挥作用从而调控感官线索对饮食决策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