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在腹腔镜疝修补术中,实施静吸复合麻醉配合超声引导腹横筋膜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7月在婺源县中医院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接受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接受静吸复合麻醉联合超声引导腹横筋膜神经阻滞,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后、术中和术后即刻的脑电双频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中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2.1±0.9) 分、术后即刻VAS评分L (1.8±0.7) 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3.8±1.2) 分、 (3.5±1.1) 分 P<0.05)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 (4.5±21.2) 1 n、 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5.1±1.5) h、住院时间( 3.2±0.9) )d,早(短)于对照组的( (6.7±1.8) h、 8.2±2.1 )h、(4.8±1.3) d P<0.05) 。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16.67% ,低于对照组的 50.00% ( P<0.05) ;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和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静吸复合麻醉配合超声引导腹横筋膜神经阻滞应用于腹腔镜疝手术中,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自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信丰县中医院收治的6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平均引流量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平均耗时长于对照组( P<0.05) 。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hip SCore,H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个月,观察组HHS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术后6个月,观察组术侧股骨近端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损伤小,安全性高;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恢复效果好,骨密度水平恢复更好。临床治疗中,可通过综合评估,结合患者意愿,选择最佳手术方式。
【摘要】自的探析2型糖尿病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2月—2024年4月在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诊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一实施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实施二甲双胍联合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plasma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Aic,HbAc)]。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0% ,高于对照组的 77.50% C P<0.05) 。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HbA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在二甲双胍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进行干预,这不仅对糖尿病病情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鼓翘清热颗粒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病毒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确诊为病毒性咽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服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服用赖氨葡锌颗粒,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愈合时间和不良情况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咽痛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 (2.1±0.9) 分,低于对照组的( 3.8±1.1) 分 (P<0.05) 。治疗后,实验组吞咽困难改善率为 92.00% ,高于对照组的 72.00% 1 P<0.05) 。治疗后,实验组发热时间( (1.2±0.5) d,短于对照组的(1.9±0.7) d P<0.05) 。治疗后,实验组咳嗽频率 (1.5±0.6) 次/d,低于对照组的 (2.8±0.9) 次/d( P<0.05) 。实验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28.5±5.2) h,早于对照组的( 36.7±6.8) 三 h 1 (P<0.05) 。实验组疱疹完全愈合时间 (4.2±1.1) d,短于对照组的 (6.5±1.5) d P<0.05) 。2组患儿不良情况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病毒性咽峡炎具有显著疗效,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评价早期针灸联合系统康复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划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早期2组患者皆有组合针灸治疗,治疗组行组合针灸同期联合系统康复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肢体肌力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治疗组肢体肌力等级提升幅度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2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essment,MoC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of dailyIiving,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治疗组MOCA评分、ADL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治疗组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item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中各个维度评分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 (P<0.05) 。结论早期采用组合针灸联合系统康复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患肢的肌力,提升患者的生活技能和社会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自的探讨康复训练 + 电针 + 温针灸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满足研究筛选条件的基础上,随机将龙岩市中医院2022年6月—2024年6月收治的62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比较对照组(康复训练)、观察组(康复训练 + 电针 + 温针灸)干预前后的排尿情况、膀胱功能。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每日排尿次数、每日单次排尿量、每日尿失禁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2组患者每日排尿次数、每日尿失禁次数明显减少,每日单次排尿量明显增加,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 (P<0.05) 。干预前,2组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2组患者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 P<0.05) 。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采取康复训练 + 电针 + 温针灸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排尿情况及膀胱功能。
【摘要】目的探析生化检验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3月石城县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55名于医院进行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生化检验。对比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人群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白蛋白(Albumin,AIb)、总蛋白(totalprotein,TP)、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血常规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松溪县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检查,观察组采用高频超声、血常规和CT的综合诊断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准确性、诊断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 92.5% ! 90.0% 、 93.3% 7 88.9% 和 91.7% ,均高于对照组的 85.0% ! 80.0% 、86.7%、78.3%和 8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诊断时间为 (45.2±10.3) min,短于对照组的 (52.6± 1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 (8.7±1.2) 分,高于对照组的 (7.9±1.5)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频超声联合血常规与CT扫描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提高诊断效率,缩短诊断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MRI)与CT在脑小血管病影像特征、诊断效能及检查时间上的差异,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8月黎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疑似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先后接受CT与MRI检查。比较2种检查在脑小血管病阳性检出率、诊断效能、检查时间及不同脑梗死分组中的差异,并开展McNemar检验和 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MRI对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sent smal subcorticalinfarcts,RSSI)、推测为血管性腔隙(lacuneof presumed vascular origin,LPVO)、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hyperintensities,WMH)、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PVS)和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MRI灵敏度总体优于CT,但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MRI诊断符合率 83.82% ,高于CT的 75.00% 1 (P=0.032<0.05) 。但MRI准备和操作时间长于CT( P<0.05) 。结论MRI在脑小血管病诊断及风险评估方面优势显著,而CT在基层医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检查方式。
【摘要】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 cancer,NSCLC)采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探析其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2021年1月—2024年9月收治的62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2组患者均采取化疗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和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CD3+ T细胞亚群( ?69.16±8.23? ) % 了 CD4+ T细胞亚群 (44.14±4.52) %、 CD4+/CD8+ 1 (2.05±0.44)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 (28.05±1.32) %均高于对照组, CDB+ T细胞亚群 (21.03±2.19)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 (4.28±0.73) )ng/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rcytokeratin19 fragmentantigen 21-1 ,CYFRA21-1)(2号 (5.58±0.93) )ng/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明显调整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与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永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接受甲状腺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标准护理程序,而观察组则在标准护理的基础上额外实施特定的护理干预策略,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注重个性化、系统化的护理干预,以优化患者的康复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疾患,将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作为疾病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究对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威海海大医院收治的80例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化随机法分成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综合症状 (2.09±0.60) )分、伴随症状 (1.76±0.31) )分及体征(1.57±0.26) 分]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低( P<0.05) 。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1( 70.58±7.14) ng/mL、一氧化氮 72.48± 8.21)μmol/L等指标均比对照组更优( P<0.05) 。治疗后,观察组血液黏度 (1.36±0.08) )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 (4.07± 0.34)%、高切全血黏度( ?4.80±0.72? mPa·S、低切全血黏度 45.19±3.35 ) mPa?s 等指标均比对照组更低( P<0.05) 。治疗后,观察组动脉基底动脉( 36.51±1.70) cm/s、右侧椎动脉 (29.74±1.65) )cm/s、左侧椎动脉 (29.61±1.63) cm/s等血流速度均比对照组更快( P<0.05) 。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疾患可行,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加快动脉血流速度。
【摘要】目的评价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治疗上选择不同骨水泥填充剂量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 )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4月武汉市新洲区中医骨伤专科医院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60例。低剂量组 PKP 中骨水泥注入量为2\~4mL,高剂量组 PKP 中骨水泥注入量为4\~6mL,比较2组患者腰椎的稳定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术后再骨折和骨水泥渗漏情况、生活质量。结果手术后72h,高剂量组的椎体前缘高度( 25.32± 3.16)mm高于低剂量组的( 23.62±3.05 )mm,而高剂量组Cobb角 (13.11±1.25) °比低剂量组( 14.33±1.52) °更小(P<0.05) ;2组患者术前、术后72h的ODI和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高剂量组的再骨折和骨水泥渗漏总发生率 1.67% ,低于剂量组的 11.67% ( P<0.05) ;术后6个月,低剂量组较高剂量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generic qualityof lifeinventory,GQoLl-74)更高 (P<0.05) 。结论对OVCF患者开展PKP时,应用4~6mL的高剂量骨水泥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术后初期的腰椎稳定性,但在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活动范围及减轻疼痛程度方面并未观察到额外益处,而且有加大再骨折和骨水泥渗漏等可能性。因此,综合临床各方面效果分析,选择2~4mL低剂量的骨水泥注入量更优。
【摘要】目的分析对腹股沟斜疝患儿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5月吉安市青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开放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组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比2组患儿的围术期指标、炎症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 1.75±0.21 )d、( 17.06±2.35 )min、 3.57±1.42) mL、 ?0.73±0.13) cm、(11.95±1.74) h、 (4.08±1.25) h,均优于对照组的 (2.63±0.38) d、 (25.07±3.20) min、 (8.29±1.07) mL、 (2.16± 0.28)cm、 (21.16±2.07) h、 (7.51±2.46) h ! (P<0.05) ;观察组术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 ,IL-6)为 126.71± 27.03)pg/mL,肿瘤坏死因子- ∝ (tumornecrosis factor- ∝ , TNF-α )为( 18.23±4.35) U/L,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 CRP 为( 19.44±2.15 ) mg/L ,白细胞计数(whiteblood cell count,WBC)为( 10.86±2.07, ) ×109/L ,均低于对照组的( 164.76±31.50 )pg/mL、 (30.43±3.95) U/L、 (28.47±3.21 )mg/L、( 15.04±2.15) 1 ×10% 0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0.00% ,低于对照组的 36.67% ( P<0.05) 。结论在腹股沟斜疝患儿临床治疗中,建议选择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这种手术治疗方案可以减小对身体的创伤,控制机体炎症反应,有助于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儿的术后恢复时间。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腹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构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3年1月福州市第一总医院老年专科院区收治的242例腹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所有患者分为老年组(98例)和中青年组(144例),收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在既往病史方面,老年组基础疾病较多,其中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显著多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接受门诊检查、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使用比例及既往存在腹部手术史方面,老年组数量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 P<0.05) 。中青年组接受腹部CT检查的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老年组拒绝检查的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腹痛位置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放射痛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疼痛持续时间方面,老年组疼痛持续超过24h的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伴随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中青年组出现发热的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而老年组出现腹胀和便秘的比例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病因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腹腔内疾病方面,中青年组腹痛最常见的前3个原因依次为胃肠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消化道溃疡。在老年组中,导致腹痛的3个最常见的腹腔内疾病依次为肠梗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肿瘤。在腹腔外疾病方面,老年组腹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肺炎,中青年组最常见的原因是宫外孕。结论老年急腹症患者病情复杂,依从性差,沟通能力弱,为了提高老年腹痛诊断的准确性,建议医生全面收集患者病史、仔细查体、合理选择检查方式,并加强多学科合作,与患者耐心沟通。通过这些策略,可有效降低误诊率,改善老年患者的预后。
【摘要】目的探究多巴胺与呋塞米腹腔注射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肝硬化难治性腹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采取相应的限水、限钠、纠正低蛋白血症、护肝、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呋塞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腹腔积液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体质量、腹围、尿量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肌酐(creatinine,Cr)、血钾(K+)、血钠(Na+)肝肾功能指标均优于照组( P<0.05)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 9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 ( P<0.05) 。结论肝硬化难治性腹腔积液患者采取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而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有效改善患者肝肾功能,建议推广。
【摘要】目的分析给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下腋静脉穿刺在心脏起搏介入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10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心脏起搏介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锁骨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电极,观察组在DSA下腋静脉穿刺植入心脏起搏电极,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 80.00% ,高于对照组的 57.50% ( P< 0.05);观察组总穿刺成功率为 97.50% ,高于对照组的 80.00% ( P<0.05) ;观察组穿刺次数、穿刺耗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起搏电极挤压综合征、电极断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电极失效率少(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心脏穿孔、起搏器系统感染低于对照组( P<0.05) ;2组患者心包填塞、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对心脏起搏介入术患者给予DSA下腋静脉穿刺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分析在胃肠肿瘤患者中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5年2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胃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和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50例胃肠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外科手术治疗。2024年1月—2025年2月收治的50例胃肠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参数、并发症发生情况、肿瘤转移与复发率、生存率及生命质量(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general,FACT-G)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早(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肿瘤转移率、复发率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FACT-G量表中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胃肠肿瘤患者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具有积极意义,可有效促进手术进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肿瘤转移与复发,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显著价值。
【摘要】自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随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随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肺功能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ofcarbondioxide, PaCO2 ) 35.21±2.21 )mmHg(1mmHg y=0.133kPa) 、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 SaO2)(93.15±7.14) %、氧分压(partialpressureof oxygen, PaO2) (91.35±3.12) mmHg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2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1.34±0.12) L、用力肺活量 1.54±0.15) L、最大呼气流量 (3.55±0.15) L/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50% ,高于对照组的 7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无创呼吸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随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有显著改善作用,有利于患者肺功能恢复,可强化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治疗中实施手动抽吸取栓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8月—2024年8月尤溪县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8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例。对照组行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采取手动抽吸取栓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缺损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安全性。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通率 (87.50%) 高于对照组 (5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ofdailylivingScale,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8.33%) 低于对照组(3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静脉溶栓相比,手动抽吸取栓术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更佳。
【摘要】目的研讨司美格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方案用药对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机体糖代谢、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92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司美格鲁肽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用药疗效、机体糖代谢指标、胰岛功能与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用药总有效率为 93.48% ,高于对照组的78.26% ( χ2=4.389 , P=0.036)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C肽(fasting C-peptide,FCP)、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model assessmentof insulinresistance,HoMA-IR)低于对照组( P<0.05) 。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司美格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用药方案能够有效缓解T2DM患者机体糖代谢紊乱问题,促进患者胰岛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合粗隆部骨折重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4年6月于德江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组采用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联合粗隆部骨折重建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疼痛程度、各手术指标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100.00% )与对照组( 100.00%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入院当天,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1\~3d,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5.00% )低于对照组( 15.00% ) (x2=6.998 , P<0.05) 。结论加长柄髋关节置换联合粗隆重建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加速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摘要】目的 分析精细双极凝切与传统剥离切除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2024年8月樟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剥离切除,观察组实施精细双极凝切,对比2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 13.15±2.53 )min、术中出血量 (6.23±2.14) )mL、恢复正常饮食时间 (9.73±1.36) d、住院时间 (8.13±1.64, )d均优于对照组( P<0.05) 。术后1d、3d、5d,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分别为 4.76±0.91 )分、 (3.12±0.85) 分、 (1.22±0.41) )分,低于对照组( P<0.05) 。术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 -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 , TNF-α ) 14.09±2.13) pg/mL、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 10.23±0.76) mg/L、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 6)(165.23±14.71 )ng/mL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5.00% ,低于对照组的 25.00% ( P<0.05) 。结论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实施精细双极凝切,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以及炎症反应,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的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coronary heart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CHD-HF)患者心理健康及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老年CHD-HF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人文关怀的综合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心脏康复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 scale,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test,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7.44% ,高于对照组的79.4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人文关怀的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CHD-HF患者进行干预,可提高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心脏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时开展早期康复护理结合连续性的被动运动训练的价值。方法在2023年2月—2024年3月于邵武市立医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选择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1:1随机排序划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开展常规护理支持,观察组(45例)开展早期康复护理结合连续性的被动运动训练。针对2组患者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1 (P<0.05)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the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n qualityof life brief scale,WHO QOL-BREF)高于对照组( P<0.05) 。护理后,观察组运动能力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围术期指标各项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在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时开展早期康复护理结合连续性的被动运动训练,有助于提升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加快术后恢复速度。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干预在急诊胆结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安福县人民医院2022年3月一2024年3月诊疗的78例急诊胆结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单纯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种干预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各项指标、情绪状态评分、疼痛感、睡眠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急诊胆结石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调整其围手术期情绪状态,减轻术后疼痛感,改善睡眠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各项指标恢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
【摘要】自的研讨以马斯洛需要层次(Maslowneeds hierarchy,MSN)理论为指导的护理策略对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自护能力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4年5月在连江县中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腹股沟疝的86例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干预条件开展以MSN理论为指导的护理策略,比较2组的自护能力、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相比于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 。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进食及住院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均减短( P<0.05) 。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减少( P<0.05) 。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相比于对照组升高( P<0.05) 。结论以MSN理论为指导的护理策略能够明显提升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的自护能力,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ntensivecare nursing scoring system,ICNSS)的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大肠癌伴肠梗阻术后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O医院收治的60例ICU大肠癌伴肠梗阻术后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编号的奇偶性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ICNSS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均比对照组低L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3.33% ,低于对照组的 20.00% ( P<0.05) 。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 93.33% ,高于对照组的 73.33% ( P<0.05) 。结论实施ICNSS的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ICU大肠癌伴肠梗阻术后脓毒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并可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协作护理对创伤性失血患者的救治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4月赫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创伤性失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MDT协作护理,比较2组患者抢救时效、血气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转运时间( 6.48±1.52) min、急诊准备时间( 6.34±1.24) min、全身快速CT时间L (21.34±2.15) min、急诊输血准备时间( 10.23±2.41 )min、人工气道建立时间( 7.24±1.85) )min、急诊科停留时间(34.81±4.89) min、术前准备时间( 10.85±2.64, )min短于对照组的 (8.12±1.61) min、 (8.14±1.36) min、 (25.22± 2.37)min、 (12.16±2.65) min、 (11.40±1.90) min、 (43.72±5.18) min、 14.57±3.16) min P<0.05) 。干预后,观察组动脉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ofoxygen, PaO2 ) (92.08±3.16) mmHg 1mmHg=0.133kp )高于对照组( 82.55± 3.05)mmHg,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pressure of carbondioxide, PaCO2 0 26.21±2.35 )mmHg低于对照组( 30.86± 3.40)mmHg (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中沟通能力( 8.96±0.57, )分、转运护理( 9.26±0.62) 分、操作能力(9.31±0.65) )分高于对照组的 (8.04±0.63) 分、 (8.13±0.75) 分、 (8.04±0.73) 分( P<0.05)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 (8.82%) 低于对照组 (29.41%)(P<0.05) 。结论对创伤性失血患者采取MDT协作护理有着确切优势。
【摘要】自的探讨对锁骨骨折患者予以分阶段康复训练对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横峰县人民医院医院创伤骨科2022年1月—2024年9月收治的84例锁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加用分阶段康复训练,观察2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 (32.54±6.54) )分、肌力 (22.75±2.73) 分、功能活动( 16.76±2.81 )分高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 (27.57±5.75) 分、肌力 20.43±2.52) 分、功能活动( 13.34±2.47) 分( P<0.05) 。干预前,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观察组社会功能 (80.54±4.42) 分、躯体功能 (75.45± 4.21)分、心理功能 (76.67±3.82) 分、物质生活状态 (81.58±4.54) 分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 (74.12±3.26) )分、躯体功能 (66.76±3.32) 分、心理功能! (69.73±3.08) 分、物质生活状态 (71.52±3.48) 分( P<0.05)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8% ,低于对照组 19.05% ( P<0.05) 。结论对锁骨骨折患者予以分阶段康复训练所产生的护理效果显著,不仅可强化肩关节功能,还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对减少并发症发生、加速病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对翼状悯肉手术后患者行加速康复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下的多元化护理对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8月—2024年5月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68例翼状裔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4例(34眼)。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ERAS下的多元化护理,术后由同一操作者通过裂隙灯观测评估2组术后不同时间阶段角膜上皮愈合状况,监测2组手术前后眼表指标及术后不同时间阶段疼痛程度。结果术后1d,2组角膜上皮愈合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3d、5d,2组角膜上皮愈合状况评分均呈提升趋势,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 P<0.05) 。术前,2组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oftearfilm,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FL)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ar test,ST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术后1个月,2组BUT、STt均呈上升趋势,FL评分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BUT、STt较对照组高,FL评分较对照组低( P<0.05) 。术日,2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1d、3d、7d,2组VAS评分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 P<0.05) 。结论对翼状裔肉手术后患者行ERAS下的多元化护理可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对促进泪膜功能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主动问候-自我介绍-讲解过程-解释说明-真诚感谢(acknowledge-introducte-duration-explaination-thanks,AIDET)沟通模式护理联合助产陪伴对初产妇妊娠结局、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 2023年3月—2024年2月龙岩市第一医院产科接收的8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助产陪伴,观察组给予助产陪伴联合AIDET沟通模式护理,比较2组初产妇分娩恐惧量表(childbirthattitudes questionnaire,CAQ)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评分、妊娠结局。结果护理前,2组CAQ总分、SCSQ中积极与消极应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2组CAQ总分、消极应对评分降低,积极应对评分升高,且观察组CAQ总分、消极应对评分比对照组低,积极应对评分比对照组高( P<0.05) 。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P<0.05) 。结论AIDET沟通模式护理联合助产陪伴能够减轻初产妇对分娩的恐惧感,改善其应对方式,进而优化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宫腔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22—2024年在南丰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接受宫腔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在标准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专项护理干预措施。评估2组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焦虑评分( 12.5±2.9) )分低于对照组( 19.2±3.6) 分( P<0.05) ;观察组术后抑郁评分( 15.3± 3.7)分低于对照组 22.1±4.8) 分 (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 10.0% 低于对照组 43.3% C 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中非常满意率 83.3% 高于对照组 50.0% ( P<0.05) 。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显著改善了宫腔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情绪状态,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护患协同护理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5月思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护患协同护理,比较2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握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握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护患协同护理用于AMI患者PCI术后,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握力,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摘要】目的分析全程护理模式在肝脏肿瘤性病变行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ethoxybenzyldiethyle netriaminepentaaceticacid,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9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O医院接受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的158例肝脏肿瘤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87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全程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分别为 (41.06±3.12) 分、 (40.49±3.12) 分,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重复扫描率为 17.24% 、检查时长(25.50±4.80) )min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优质图像率 93.10% 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61% ,低于对照组的 15.60% C P<0.05) 。结论在肝脏肿瘤性病变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患者中开展全程护理,可以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配合度,提升图像质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摘要】目的探讨在突发登革热患者治疗期间采取应急护理管理措施配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一2023年6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就诊治疗的80例突发登革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收治时间为依据分为对照组(2022年6—12月)和观察组(2023年1—6月),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应急护理管理措施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登革热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交叉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登革热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突发登革热患者在开展积极救治过程中,辅以应急护理管理措施,可提高患者对病情认知程度,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降低感染发生风险。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留置针堵管发生率、置管时间、置管前后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五医院接受静脉补液治疗的50例 COP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留置针堵管发生率、平均置管时间、置管前后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为 4.0% ( 1/2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6.0% (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平均置管时间为( 4.2±0.8) 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 3.4±0.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置管后疼痛评分为( 2.3±1.0) 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2±1.5)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96.0% (24/25),高于对照组的 84.0% (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COPD 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留置针堵管发生率,适度延长置管时间,减轻置管相关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予以情绪引导结合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医院肿瘤内科2022年1月一2024年1月收治的10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行情绪引导结合健康教育,评估2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心理弹性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前,2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15d、30d,观察组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ratingscale,NRS)评分较对照组低( P<0.05) 。干预前,2组心理弹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观察组坚韧、自强、乐观、总分较对照组高( P<0.05) 。干预前,2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2组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 P<0.05) 。结论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予以情绪引导结合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可提高患者心理弹性,还利于减轻其疼痛程度,继而维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对后循环缺血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栗县人民医院2019年10月一2021年10月诊治的6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采用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评估2组心理状态、自理能力、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心理状态、自理能力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2组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 (P<0.05) ;护理后,2组自理能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 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应用于后循环缺血患者,可有效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恢复其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在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SBAR交接班模式、预见性护理联合干预方案,研究联合干预在减少颅脑外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6月—2025年2月赫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SBAR交接班模式联合预见性护理,比较不同干预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5.00% )低于对照组(2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各项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BAR交接班模式联合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临床干预中,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急救效率及患者身体舒适度,提高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护理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4月一2024年4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个体化康复护理,2组患者均持续护理3个月。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运动耐力情况、心功能。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护理后,观察组6min步行试验(6-minutewalktest,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C P<0.05) 。护理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eftventricular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个体化康复护理可缓解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消极心理状态,有效提升患者运动耐力,改善其心功能。
【摘要】肝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较高。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达到 26/100 000-32/100 00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高危因素之一。很多肝癌患者合并有肝硬化,部分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病情仍持续进展,直至出现肝衰竭,加速死亡进程。为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综述肝癌患者临床治疗最新研究进展,对肝癌进行介绍,并讨论几种常用的肝癌临床治疗方法,以期为肝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