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替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急性肠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万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肠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硝唑,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ualityofIife,QOL)评分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5);2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替硝唑与阿莫西林联用治疗急性胃肠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增强治疗效果,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摘要】目的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ratio,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ratio,PLR)、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nutritionalindex,PNI)、控制营养状态评分(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CONUT)等营养和炎症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9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数据,分为预后良好组(147例)和预后不良组(53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PNI、CONUT、NLR、LMR、PLR。结果PNI临界值为46.2,预示营养不良。预后不良患者特征为白细胞计数(whitebloodcell,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count,NEUT)、混合细胞百分比(mixed cellpercentage,MXD)、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NLR、PLR升高,白蛋白(albumin,ALB)降低(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营养不良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OR=0.240 , P=0.002) ;入院时营养不良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是营养良好者的7.624倍(95%C/1.886~30.814, P=0.004) 。PNI联合NLR的AUC最大( AUC=0.715 , 95%C10.632~0.798 , P<0.001 ,灵敏度为73.6% ,特异度为 63.3% 。结论PNI联合NLR是评估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预后的新指标,可为营养管理和改善预后提供信息。【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营养指数;控制营养状况评分;炎症标志物
【摘要】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合桂枝龙骨牡蛎汤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泰州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进行小柴胡汤合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2.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71% ,低于对照组的 22.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小柴胡汤合桂枝龙骨牡蛎汤有助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降低,控制病情发展,而且在帮助患者有效生活中具有特殊优势,安全性高,值得采纳。
【摘要】目的探究针灸在失眠症患者治疗中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研究组行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 98.1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3.64% ( P<0.05) 。治疗后,研究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quality index,PSQI)、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Itonanxietyscale,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针灸疗法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睡眠状况,调节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摘要】目的探讨普通针刺疗法结合面肌功能训练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面肌功能训练。每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HBGS)评分、临床治疗效果、Sunnybrook面神经分级系统(Sunnybrook facial grading system, SFGS )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HBG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患者SFG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93.33% ,高于对照组的 80.00% 0 P<0.05) 。结论普通针刺联合面肌功能训练能有效促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增强面肌运动功能,改善面部对称性,有助于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究疏风活肾方联合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4年5月政和县医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达格列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风活肾方,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及肾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 97.50% ,高于对照组 80.00% 1 P<0.05) 。治疗后,研究组渴而多饮、饥而多食、尿频量多、体瘦力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研究组尿素氮(blood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水平低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疏风活肾方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能改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与肾功能,疗效可靠。
【摘要】目的分析舒筋活血贴穴位贴敷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4年1—10月永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各15例。A组采用舒筋活血贴穴位贴敷治疗,B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C组采用舒筋活血贴穴位贴敷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Holden步行分级。结果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 ,高于A组的53.33%和B组的 60.00% C P<0.05) 。治疗后,C组Fugl-Meyer、改良Ashworth评分均高于A组和B组( P<0.05) 。C组Holden步行分级高于A组和B组 (P<0.05) 。结论舒筋活血贴穴位贴敷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于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和步行能力。
【摘要】目的探究自拟燥湿健脾止泻方联合蒙脱石散、益生菌在治疗湿热型小儿病毒性肠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闽清县总医院收治的112例湿热型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联合益生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自拟燥湿健脾止泻汤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 ∝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43% ,高于对照组的 83.92% ( P< 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AGES、IL-6、TNF- ∝ 、 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 。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自拟燥湿健脾止泻方有助于病毒性肠炎患儿的恢复,可改善患儿体内炎症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尿 β2- 微球蛋白( βΠ2-Ω microglobulin, β2 -MG)联合诊断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2月三明市第二医院确诊的84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清CysC、Hcy及尿β2-MG检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3项生化指标的水平、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以及观察组3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与任意2项检测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3项生化指标(CysC、βz-MG及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t=13.004 、15.280、18.008, P<0.001) 。观察组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3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任意2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 P<0.05) 。结论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Hcy、CysC及尿β2-MG水平均异于正常值。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较任意2项检测高,用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频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部分血常规检测指标的变化。方法在血液管理信息系统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无偿献血单采血小板 >2 次的505名献血者,分析不同性别、不同频次单次血小板献血者血常规检测情况。结果2021年1月—2023年12月献血者的最多献血次数为36次,血小板单采量(治疗量)为( 33.74±10.65) 个,次均血小板采集量(治疗量)为 (1.71±0.31 )个,间隔时间献血者中男性占比比女性高;2021年初次献血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献血者平均单采间隔期越短,单采次数、次均血小板采集量更高,间隔 ?4 周组献血者的单采次数、次均血小板采集量比 >24 周组高。男性、女性单采献血者末次、初次单采前血常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献血者末次不同频次机采血小板(bloodplatelet,PIt)水平比初次高( P<0.05) ,频次 >24 周、 >12- 24周、 >8~12 周、 >4~8 周、 ?4 周献血者末次单采前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水平均低于初次( P<0.05) ,频次 >12~24 周、 >8-12 周、 >4~8 周、 ?4 周献血者末次红细胞(redbloodcell,RBC)水平均低于初次( P<0.05) ,频次 ?4 周献血者末次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低于初次( P<0.05) ,频次 >24 周献血者末次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水平高于初次,频次 ?4 周献血者Hct水平低于初次( P<0.05) 。结论不同频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常规指标PIt、WBC出现一定的变化,献血者单采间隔时间达到4周以上时,Hb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但是和初次献血对比有明显的下降。频繁单采血小板会导致RBC丢失,造成身体铁储备量下降,在献血时需要注意频繁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Hb水平及身体铁储备量。
【摘要】目的对比原始标本涂片检查和病原菌培养后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效果,为临床检验结果提供积极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3月于尤溪县总医院就诊且需要采取微生物标本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同的方式采取微生物标本,均进行痰液、尿液、脓液、腹腔积液微生物标本涂片检查,其中尿液标本及腹腔积液标本在离心后取沉淀物进行涂片检查,痰液标本和脓液标本通过2个玻片加压后制备涂片标本。涂片检查分2种方式进行,即原始标本涂片检查(原始法)、病原菌培养后行涂片检查(培养法)。对比2种方式检查微生物的检出情况、检出效能、不同标本微生物阳性符合情况。结果最终结果为39例阳性、29例阴性,原始法检出30例真阳性、19例真阴性,培养法检出37例真阳性、28例真阴性。培养法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较原始法高( P<0.05) 。培养法的尿液微生物阳性符合率均较原始法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培养法的痰液微生物阳性符合率较原始法高( P<0.05) ;2种检查方式腹腔积液、脓液微生物阳性符合率一致。结论先行病原菌培养后再进行涂片检查在微生物检验中有着较高应用价值,可增加检验可靠性,为疾病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
【摘要】目的探讨痰培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4年12月婺源县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60例COPD患者参与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患者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痰培养检测并依据结果进行抗感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COPD评估测试( COPD assessmenttest,CAT)评分、肺功能指标、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AT评分从入院时的 (25.67±3.45) 分降至( 15.23±2.76) 分,对照组从( 24.89±3.28) 分降至 (19.56±3.01) )分,观察组CAT评分下降幅度更明显( P<0.05) 。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 volumein thefirstsecond,FEV)、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capacity,FVC)、FEV/FV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0 P<0.05) 。观察组复发率为 10.0% ,低于对照组的 26.7% ( P<0.05) 。观察组住院率为 6.7% ,低于对照组的 23.3% ( P< 0.05) 。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和种类均少于对照组( P<0.0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痰培养在COPD患者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指导临床优化治疗策略,进而改善患者病情和预后,减少疾病复发和住院率,优化抗生素使用。
【摘要】目的收集并比较2014年1月—2022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51例因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行宫颈锥切手术患者手术前后病检结果,即术前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和宫颈锥切术后病检结果,旨在探寻不同级别CIN患者的治疗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651例CIN患者锥切前后相关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阴道镜指引下宫颈活检的病理结果及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结果651例患者中,术前CINI45例,CINⅡ187例,CINI419例,对比锥切前后病理,诊断一致率为 57.14% ,术后病检升级 10.13% ,术后病检降级32.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64例绝经患者中,CINⅡ一致率、升级率、降级率分别为 50.00% 、 31.82% 、 18.18% CINI一致率、升级率、降级率分别为 45.45% , 9.10% 、 45.45% ,CINII、CINI锥切术后病理降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P<0.05) 。606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中,术后病检升级为宫颈浸润癌患者共计19例,均来自CINI患者,CINII、CINII术后病理升级为浸润癌的概率分别为 0% 、 4.5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阴道镜指引下宫颈多点活检与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并非完全一致,部分病例通过宫颈锥切术进行进一步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宫颈癌的漏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于绝经后女性HSIL诊断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摘要】目的评估羚羊角粉在小儿发热性惊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白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一2024年12月樟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发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羚羊角粉联合常规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白细胞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9% ,高于对照组的 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2组患儿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羚羊角粉在小儿发热性惊厥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白细胞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表明该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研究结果为羚羊角粉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中医药治疗小儿发热性惊厥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摘要】目的探究锁定钢板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遂川县人民医院2022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70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实施不同的治疗,分别设置为锁定钢板组(47例)和关节置换组(23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的各项指标情况、Neer评分结果和临床治疗优良率。结果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锁定钢板组,手术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锁定钢板组( P< 0.05)。术后,关节置换组的功能恢复得分与活动度得分均明显低于锁定钢板组( P<0.05) ,疼痛程度评分低于锁定钢板组,解剖复位情况评分高于锁定钢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锁定钢板组的治疗优良率 87.2% ,高于关节置换组的 82.6%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实施人工关节置换的危害性较小,后期预后效果较优。
【摘要】目的研讨分析第二代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antirotation-II,PFNA-II)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对髋关节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4年6月于黔西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开展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接受PFNA-II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Harriship SCore,HHS)评分、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疼痛程度。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 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HH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手术用时、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早)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7.50% ,低于对照组的 25.00% 0 P<0.05) 。入院当天,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
【摘要】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口服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P)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2月安顺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用药的不同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用药组,各30例。单一治疗组实施丙种球蛋白治疗,联合用药组则在单一治疗组的基础上口服泼尼松治疗,观察分析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临床疗效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血小板数量显著多于单一治疗组,且血小板数量恢复常规值时间显著短于单一治疗组( P<0.05) 。联合用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3.33% ,低于单一治疗组的 33.33% ( P<0.05) 。联合用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6.67% ,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的 56.67% C P<0.05) 。结论泼尼松治疗ITP疗效显著,与丙种球蛋白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小板数量,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enign infantileconvulsionswithmidgastroenteritis,BICE)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方法选取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23年12月接诊的46例BIC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4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脑电图呈现特点。结果46例患儿惊厥均为全面性大发作,表现为全身阵挛-强直发作。惊厥多出现在发生胃肠炎症状后2d内,共计27例,占 58.70% ;发生于胃肠炎症后3\~5d的13例,占 28.26% ;有6例为惊厥后出现胃肠炎症,占 13.04% 。病程中,惊厥发作时间普遍 <5min ;惊厥发作1次15例( 32.61%) ,2\~3次有20例(43.49%) ,4次及以上有11例( 23.91%) 。白细胞稍升高、下降及正常的分别为10例 (21.74%) 、1例 (2.17%) ,35例(76.09%) ;2例 (4.34%) 肝功能轻度异常,44例 (95.66%) )肝功能正常,46例心肌酶、电解质、碳酸氢根、葡萄糖均正常;2例( 4.34% 大便常规见少许白细胞,44例( 95.66% )大便常规正常;6例( 13.04%) 有腹泻,6例( 13.04%) 有呕吐,34例 (73.91%) 有呕吐伴腹泻,其中7例伴发热38℃左右。25例患儿完成脑脊液检查,且脑脊液常规均为正常。惊厥发作间期实施脑电图监测,44例 (95.65%) 正常,未见异常放电;2例 (4.35%) ,可见尖波。出院后2\~4周,2例患儿复查脑电图回示正常。随访结果显示,46例患儿均无惊厥发作,智力、运动均正常发育,脑电图复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BICE疾病表现为全面性大发作,多数发生在出现胃肠炎症状后2d内。在惊厥发作过程中,患儿发作次数不相同,大部分患儿惊厥复发率较低;多数患儿脑电图监测正常,仅有少数可见尖波。
【摘要】目的观察在中重度手足癣的临床治疗中,伊曲康唑胶囊和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0月于都县皮肤病防治所收治的77例中重度手足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采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伊曲康唑胶囊,对比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炎症反应、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皮肤美观度及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临床症状、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 VSS) 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病症复发率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 ∝ (tumor necrosis factor- ∝ , 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中重度手足癣的临床治疗中,伊曲康唑胶囊和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联合应用能够促进皮肤美观度提升,减轻炎症刺激,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风险,治疗安全性和实用性较高。
【摘要】目的观察肿瘤微波热疗联合艾迪注射液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60例晚期结直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手段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体外肿瘤微波热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结果治疗组部分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P< 0.05) 。治疗后,治疗组CD3+、 CD4+ ! CD8+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1-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 (tumor necrosisfactor- ∝ , TNF-α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扰素- γ (interferon- γ , ∣FN-γ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P<0.05) 。结论肿瘤微波热疗联合艾迪注射液可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减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对维持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4年3月在永新县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3组,A组(27例)使用阿立哌唑治疗,B组(27例)使用利培酮治疗,C组(26例)使用氯氮平治疗。比较3组患者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异常情况、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3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C组患者心电图异常总发生率为 34.62% ,明显高于A组的 7.41% 、B组的 7.41% ( P<0.05) 。治疗后,C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 end-systolic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I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明显高于A组、B组,C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明显低于A组、B组( P<0.05) 。疗程结束后,3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ofI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分均升高( P<0.05) ,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阿立哌唑、利培酮、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相当,均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但氯氮平更容易引起心电图异常情况,对患者心脏功能的损害较大,需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发现异常情况,通过调整用药方案来确保用药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究院前急救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的安全可行性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6月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收治的72例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手段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治疗,实验组实施院前急救治疗,比较2组患者安全可行性和病死率、急救反应时间、神经功能及意识评分。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 (2.78%) 和病死率 (2.78%) 均低于对照组,发病至急诊科时间 (21.27±2.46) min、初步处理时间( 16.46±2.64 )min、特殊检查时间( 12.65±2.18) min、专科确诊治疗时间 (7.08±2.54) )min、发病至专科治疗总时间( 62.45±2.29 )min均短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意识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实验组感觉评分( 1.56±0.34) 分、视野评分 (2.36±0.54) 分、意识水平评分 (2.06±0.48) 分、语言评分 (2.26±0.32) 分均低于对照组,运动反应评分 (3.77±0.91) )分、眨眼反应评分 (3.86±0.87) 分、语言反应评分(3.62±0.91) )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院前急救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可有效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改善神经功能,恢复意识,减少病死率,且安全可行性较高。
【摘要】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单独与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患者的近期疗效、肿瘤标志物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1年3月一2023年3月将乐县总医院确诊的80例晚期 ?∧C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单抗组和化疗组,各40例。单抗组采用贝伐珠单抗单独治疗,化疗组采用FOLFOX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血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单抗组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化疗组( P<0.05) ;2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G, 196) 均升高且单抗组lgG高于化疗组,2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C0x-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CA125)、糖类抗原242(carbohydrateantigen242,CA242)水平均下降且单抗组CEA、 C0x-2, 、VEGF、CA125、CA242均低于化疗组( P<0.05) 。治疗后,单抗组血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cell,NK)细胞升高,化疗组NK细胞下降,且单抗组NK细胞高于化疗组( P<0.05) 。治疗期间单抗组呕吐、神经毒性发生率低于化疗组( P<0.05) 。治疗期间单抗组胃肠道反应、血细胞减少、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与化疗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FOLFOX联合化疗方案比较,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CRC患者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及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效果较好。
【摘要】目的研究旨在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1年内的病死率,探讨2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方法选取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2组患者均接受标准的心肌梗死治疗方案,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介入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在1年内的全因死亡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及左心室功能。结果观察组1年内心源性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P=0.028) ;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 24h 后,观察组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l)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 isoenzyme,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出院后12个月,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介入治疗在降低1年内病死率、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改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及左心室功能方面优于药物治疗。
【摘要】目的评估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感染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4年8月在南城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50例 COPD 急性加重期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标准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接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25g的静脉输注治疗,疗程为7~14d。比较2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率、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实验室生物标志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痰培养病原体清除率等)方面的差异,并评估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 。实验室生物标志物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炎症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痰培养病原体清除率高于对照组 P<0.0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且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在应对COPD急性发作期感染的治疗中,他唑巴坦钠联合哌拉西林钠展现出了卓越的疗效及安全性,这一治疗方案值得在医疗实践中大力推广。未来需开展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经皮),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骨水泥技术,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scores,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实验组JOA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一 (P<0.05) 。治疗前,2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实验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均较对照组更低( P<0.05) 。治疗后1d,2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1周、2周、4周,实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 P<0.05) 。结论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使用骨水泥联合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传统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减少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缩小Cobb角、改善腰椎功能、减轻术后疼痛,值得推广。【关键词】骨水泥;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胸腰椎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肺炎合并肺部肿瘤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2024年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阻塞性肺炎合并肺部肿瘤患者为试验组,60例单纯阻塞性肺炎患者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痰液标本,采用标准微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菌培养和鉴定,并使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比较2组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差异。结果试验组共分离出病原菌80株,其中细菌68株 (85.00%) ,真菌12株 (15.00%) ;对照组共分离出病原菌60株,其中细菌57株 (95.00%) ,真菌3株 (5.00%) 。2组病原菌种类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主要病原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但试验组中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值得关注。试验组多重耐药(multiple drug resistance,MDR)菌株检出率及广泛耐药(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xDR) 菌株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TNM分期(tumor node metastasis classification)(II期、IV期)与病原菌分布显著相关 (P<0.05) 。结论阻塞性肺炎合并肺部肿瘤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复杂,主要病原菌耐药性较高,MDR和 xDR 菌株感染风险增加。肿瘤类型和TNM分期是影响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的关键因素。
【摘要】自的对比掌骨干、跖骨干骨折中应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联合Nice结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单纯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闽侯县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骨折患者(掌骨干骨折44例、跖骨干骨折16例),采用随机数表形式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观察组联合Nice结进行固定,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2组手术及术后康复指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机体功能[手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评分或美国骨科足踝协会评分量表(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score scale,AOFA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后3个月的VAS、TAM、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将切开复位微型钢板与Nice结联合用于掌骨干、跖骨干骨折具有积极的效果,可有效减少内固定物失效、骨折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从而有助于改善整体预后。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肾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5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7例)应用缬沙坦治疗,实验组(28例)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肾功能指标、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实验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24h尿蛋白定量、同型半胱氨酸、 β2- 微球蛋白、血清肌酐、空腹血糖、血尿素氮、总胆固醇、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可降低胰島素抵抗,调节肾功能指标,优化体征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盐酸纳布啡复合盐酸罗哌卡因椎管内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南昌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行椎管内麻醉的剖宫产手术产妇,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常规组辅以盐酸罗哌卡因椎管内麻醉,研究组辅以盐酸纳布啡复合盐酸罗哌卡因椎管内麻醉。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Epworth嗜睡评分(Epworth slepinessscale,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sburghsleep qualityindex,PSQI)评分、新生儿出生质量,观察麻醉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前,2组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麻醉后15min、术毕时,2组心率(heart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常规组( P<0.05) 。研究组术后排尿、睡眠及静坐状态下VAS总分低于常规组( P<0.05) 。术前,2组ESS、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 24h ,2组ESS、PSQI评分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常规组 (P<0.05) 。2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出生后1min及5min的Apgar评分、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剖宫产手术中盐酸纳布啡复合盐酸罗哌卡因椎管内麻醉效果较为理想,能提升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减轻疼痛感受,且对产妇睡眠质量和新生儿出生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小,安全性高,具有借鉴意义。
【摘要】目的研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疝气患儿疼痛、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一2024年6月南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疝气患儿,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腹膜外结扎法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指标。结果术后6h,2组患儿疼痛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少)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疝气患儿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缓解患儿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联合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1月松滋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患有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仅给予静脉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炎症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0.9%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1.9% ( 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患者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hiteblood cells,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和红细胞沉降(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rate,ESR)]均呈现降低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 P<0.0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可快速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愈率,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静态牵拉伸训练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龙岩市第二医院2022年3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实施静态牵伸训练,对比2种干预模式的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研究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低于对照组,腕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静态牵拉伸训练可改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腕关节活动度,效果显著,可做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异丙托溴铵溶液、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雾化吸入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江西省上高县中医院儿科收治的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儿均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采用异丙托溴铵溶液、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免疫功能变化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 P<0.05) 。治疗前,2组患儿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 CD4+ 水平高于对照组, CD8+ 、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E,IgE)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憋喘、咳嗽、气促、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针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采取异丙托溴铵溶液、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儿症状消失,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护理结合低强度有氧康复运动在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增加营养护理和低强度有氧康复运动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免疫功能。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更高( P<0.05)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症状与不适、肾病影响、肾病负担、工作状况、认知功能、社交质量、睡眠质量评分均更高 (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中风)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 。干预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 196) 、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l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M,IgM)、CD3+、 CD4+ 、 CD8+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营养护理结合低强度有氧康复运动能显著改善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增强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责任亲情交互护理和乳房按摩联合应用对产妇乳房胀痛和泌乳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赣州市赣县区妇幼保健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乳房按摩,研究组则联用责任亲情交互护理,对比不同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泌乳充足率为 97.50% (39/40),高于对照组的 77.50% (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泌乳量为 148.48±7.71 mL,高于对照组的( 124.53± 5.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泌乳始动时间为( 16.83±1.79) )h,早于对照组的 (21.54±3.0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开始即刻,2组产妇屈服、回避、面对和乳房胀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analogue Scale,VAS)]、乳房硬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结束后,2组产妇屈服、回避评分升高,乳房VAS、乳房硬度、面对评分降低,且研究组屈服、回避评分高于对照组,乳房VAS、乳房硬度、面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责任亲情交互护理和乳房按摩联合应用于产妇母乳喂养中的效果较好,能够缓解产妇乳房胀痛的情况,增加泌乳量,改善产妇泌乳和哺乳应对方式,实用性较高。
【摘要】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9月在莆田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症状消退及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肺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the 100-item WHO qualityof lifeassessment,WHOQOL-100)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咳嗽、发热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早(短)于对照组( P<0.05) ;干预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first second,FEVi)、FEV/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干预可显著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缩短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阐述护患沟通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患沟通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负性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血糖指标、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护患沟通护理模式,可以降低患者血糖指标水平,提高护理质量评分,降低负性情绪评分。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intraoperative acquired presure injury,IAPI)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2年1—10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接受外科手术的8622例患者,将发生IAPI的197例患者纳入IAPI组,随机选取同期未发生IAPI的患者纳入非IAPI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术前和术中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外科手术患者IAPI形成的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862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197例 (2.28%) 发生IAPI,I期压力性损伤占 91.24% ,最为多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API组与非IAPI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术前活动能力、术前感知能力、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体温变化、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全身麻醉、非仰卧位手术体位、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是IAPI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外科手术患者IAPI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高危人群临床护理工作者应给予及时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通过识别和管理这些高危因素,可有效降低IAPI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开展感染预防束结合预防性护理干预在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效果。方法将2024年6月—2025年6月于会昌县人民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561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手术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组,将2024年6—11月进行手术的280例患者纳入常规组,2024年12月—2025年6月实施手术的281例患者纳入预防组。围术期予以常规组常规护理,预防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感染预防束结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干预后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情况和感染类型进行分析,记录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同时收集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评价。结果干预后,预防组手术部位感染率较常规组低( P<0.05) ;预防组器官腔隙和表浅切口的感染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预防组住院时间和手术切口愈合时间比常规组短( P<0.05) ;预防组护理满意度较常规组高 (P<0.05) 。结论感染预防束结合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减小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可缩短患者康复进程,对患者预后改善有积极意义,并能收获患者普遍较高的护理满意评价,应用价值较高。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信息化系统人工智能联合急诊胃镜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8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急诊急救,观察组实施急诊信息化系统人工智能联合急诊胃镜急救,对比2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2.4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3.91% 0 P<0.05) 。观察组黑便消失时间为 50.52±8.14) h、呕血消失时间 (20.43±6.42) h、隐血消失时间( 39.63±9.32) h、止血时间( 15.84±5.23) h,早于对照组的 (62.53±9.83) h、(34.89±6.51) )h、 (52.15±11.17) h、 (25.18±6.53) )h;观察组住院时间 (6.95±1.13) d,短于对照组的 (8.14±1.16) d;观察组输血量 (256.74±60.25) )mL,少于对照组的 (307.62±51.94) mL(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风险率分别为 3.77% 1 0% ,均低于对照组的 21.74% 、 13.04% ? P<0.05) 。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采取急诊信息化系统人工智能联合急诊胃镜治疗,可快速止血,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摘要】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在肝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66例肝癌患者,分析肝癌组织样本中MAPK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RN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APK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与肝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评估MAPK信号通路在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干预MAPK信号通路对肝癌生长的影响。结果肝癌组织中MAPK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且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的临床指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沉默目标基因后,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凋亡率增加,迁移能力减弱。Western Blot分析显示,沉默目标基因后,MAP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量和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在动物模型实验中,发现沉默目标基因的肝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且肿瘤体积更小。结论MAPK信号通路在肝癌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肝癌组织中该通路关键基因表达显著升高,与临床指标紧密相关。沉默这些关键基因能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凋亡,并减缓肿瘤生长。因此,MAPK信号通路可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