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旗帜是红色 他们的标识是锤头和镰刀 这支队伍来之不易 诞生于暗夜 只为了捧出光明 披肝,沥胆,呕心,沥血,步步维艰 献出一切,乃至生命 不,献了青春献子孙 减员,增员,断腕,炼狱,生死抉择,浴火重生 他们是奋斗者也是奉献者 是开拓者也是牺牲者 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力量不断质疑: 红旗还能打多久? 截至2022年12月31日 这支队伍已壮大到9804
马栏七孔桥 那不是一座桥 是一架挺立的脊梁 驮载革命的骨头 毅然迈向不朽的死亡 桥洞不止七孔 有无数把前进的冲锋号 战地歌声浪潮汹涌 胜利的声音穿破了敌人的心脏 马栏的那棵核桃树 种植那年,脚下的土地 寸草不生。贫瘠,腐朽 以草果腹的人民,面色蜡黄,衣衫褴褛 他满怀忧患,眼睛炯炯如火 以祖国的名义,种下了崇高的信仰 扎根马栏,心向四方 坚守南大门。阻击,驿站,摇篮
留下来的人依然洁净 这寂静还在敲打你的心吗?巨大的轰鸣 在发炎的喉咙里滚动 当年我一无所有,现在依然如此。 那在大雪中默默点燃灯盏的人,早已转身离去 而那火光还在照亮, 我曾“谬误百出的生活”。 这生活的旷野里,早已经没有野兽出没 只有一只奋力飞起的麻雀 它如何振翅,也高不过那晃动的树梢 索菲亚教堂的钟声丝丝缕缕,化作雪烟 ——鬓角上的白发。早晚有一天 我们也会离开这里
在诗歌话语中,地域性的表述往往具有与诗人生命深度连结的人文意义内涵。对“雪”的书写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中经常出现,更多的诗人将“雪”作为表象特征,对现实景观进行描摹,通过“雪”寄寓内在的情感。诗人赵亚东对雪的执着书写,源于他在东北地域空间的现实体悟,他的独特性在于“雪”是从诗人自我的本源性出发,突破了事物的表象,在大隐喻和大象征的动势中,达成了与人生命运溶解的张力性效果。组诗《雪人》有力地钩沉
要对一首诗做出正确的价值评判,把握一定的标准是十分关键的。在我看来,历史与美学这两个维度,是评价一首诗高下优劣的最重要层面。有了这两个观照维度,我们既能看到一首诗在一定的历史语境下所具有的成色和分量,又能看到在超历史语境下这首诗所具有的艺术质地和美学高度。下文将从这两个层面分述之。 历史维度:“好诗”与“重要的诗” 评价诗歌的审美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调整着的。因为
何为好诗?一直以来,判断一首诗之为“好”,读者、诗人及诗评家们各自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更遑论评价标准的确定。其中因由既有董仲舒说过的“诗无达诂”的审美素质差异,也有论者不在同一评论语境下的各自言说。 在张德明《新诗价值评判的两个层面》这篇文章里,他把形式上的、技术上的多种考量排除在外,将评价条件精确到价值观念上的两个层面,即“最重要层面”来谈,他认为“历史与美学这两个维度,是评价一首诗高
曹华富,笔名曲阳,江西德兴人。高中教师,从教 36 年。德兴市作协主席,《教师博览》签约作者。文学作品见于《诗刊》《诗林》《散文诗》《创作评谭》等报刊。 班主任的真正日常 六点半的浓雾捂住卫生区的哈欠 六点五十的早读占领鸟鸣的高度 九点的课间操节奏明快 十点的眼保健操任重而道远 午休偷偷打球的学生精力过旺 十五点半的眼保健操在打瞌睡 十八点十五的晚读迎接鸟群归林 二十二点半学生自
翻看这些年来的诗歌创作,不管是发表的,还是存在电脑中的“永远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内容极少跟自己的日常工作有关。 我险些把自己给忘了。 我是谁?1988年,毕业后成了一名教师。从小学、初中教到高中,从羞涩地站在讲台上暗自冒汗到全省“最美班主任”、省学科带头人、正高级职称,这当中有那么多仅属于自己的故事。诗歌弥合了我与繁重的教学工作之间的情感,通过取材于自己的日常工作,我找到了通向自己
冯焱鑫,甘肃白银人。作品发表于《诗刊》《北京文学》《星星》等报刊。获甘肃省第四届“ 黄河文学奖”,白银市第一届、第五届“凤凰文艺奖”等奖项。出版作品集《希望在痛楚中降临》《朴素劳动》。 顶着余晖的人 下班了。高耸的塔吊、脚手架 安静下来,纷纷退后。 夕阳板着脸,像个工头。 顶着余晖的人,挤出一道小门, 逆风低头向西疾行。 有条红头巾,把黄昏染成暖色。 经过立交桥,巨
三月,春天又来到白银这座小城。 我看到三五成群的工人,走在那座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混凝土立交桥上。桥以南是已建成和在建的高档小区。当年,这里却是一座座国营老工业厂所在地。我就生活工作在这片土地上。 我从一个毛头小伙,一晃变成50多岁的中年人,属于白银第二代产业工人。作为老工人的子弟和曾经的工人,我的诗主要写这片土地上的工业生产和普通民众的生活。多年在工厂工作,“轰鸣的机器穿越一生
陋岩,本名荆升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山西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阳泉市矿区文联副主席、 矿区作协主席。文学作品散见《诗刊》《星星》《飞天》《北京文学》 等,曾获第四届中华宝石文学奖、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等,著有诗集《陋岩诗歌精选》《垂直向下八百米》。 月亮是父亲的矿灯 父亲腿关节疼、胃疼…… 引发了我们全家人的心疼。 退休多年的父亲, 血脉里与骨缝里, 还回荡着煤矿井下的风。
山西人形容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有点“东北风”的气质,非常形象和直接——四疙瘩石头夹着一块肉。这块“肉”就是矿工。再准确点讲就是“四疙瘩石头夹着一块‘带骨肉’”,因为矿工兄弟都是“带骨”的。他们的钙质,他们的骨气,叩之有金属的清越,望之有山岳的伟岸,常常让我肃然起敬乃至泪流满面。 我写诗几十年,笔尖好像镶嵌着掘进机的锋利,眼睛好像佩戴着钻探黑暗的矿灯,一不小心就会进入八百米深处,用煤的黑测量
河 流 你可以学着 做一条河的儿子 不沉默 也不随意 喧嚷 在陡立的 丛岩边 你 选择弓身跃下 去创造某种新的灵肉 河的疼痛超越岁月 你可以让自己的孩子 成为朝着黎明 奔跑的河 星 光 孩子认定路的前面 有一座星光礼堂 蝴蝶一样的星 与青草星星粘合完好 而孩子更喜欢 蜻蜓星星 可以是 蓝蜻蜓星星 也可以是红蜻蜓 或黑蜻蜓星星 孩子不知道 自己为
风滑过白色的头发 由白发构成的聚会 风滑过一张张发黄的额头 布满神经的鬓角 问候脸颊 在视野里放大 悸动 回答的问题 诸如习惯 爱好或诗歌 真实的浅略交谈 眼神舒散 可见丛丛刺槐树叶子 以数亿的量浮现 形成的四十五度角 参差斜面 明暗的缝隙间 似乎一部分时光献给白昼 另一部分正在加密更深更大的黑夜 循环往复 回旋的流逝速度 如同简易的圈子 仅在 分离中挥发或淡或重的味
白 鹭 白鹭离人的生活近 我们的邻居,我 总会进入比较 入冬后,一只白鹭 飞临家门口的池塘;它的白和 孤单非常醒目 它翻飞,大风吹得趔趄 我同情白鹭的不幸处境 也庆幸我自己的安全 它的白和世界的灰 它许久的失踪和池塘的寂静 我的担忧和对它的放弃—— 三月,枯树泛绿 白鹭的白返回,只是一变成了二 它带着爱情 和奇迹,就像春天 也曾令人难以置信 现在,我输给了一只鸟
我还是愿意接受美好的事物 我变得越来越沉默 孤僻和自私…… 这个冬天,从下第一场雪 开始,我就把我关在出租屋里。 我喜欢阅读 那些文字,相比于现实 它们真诚多了。 但那天凌晨,听见屋后空旷的树林中 传来鸟的叫声 还是忍不住 松开门闩,走了出去。 比喻句 每一个早晨,从睡梦中醒来 我的女人,已在窗外像鸟儿欢叫。 那里,有一片至今不得开垦的荒地 长满芦荻。 入冬后,风
水仁慈而柔软 傍晚的潮白河,伸出了春天的枝蔓 嫩芽与花蕾,闪电般出现。 水流涓涓,在安静的龙体上 漾动起水田、花池。 花种早已播下,轻轻的晚风已在静候 只等太阳成为落日,白云映现晚霞。 喜鹊站上树枝,一朵又一朵硕大的玫瑰 在水中幻梦般绽放—— 倏然绽放,酥酥绽放,灿然绽放。 晚风浮动,花香浮动,枝蔓摇曳芬芳 蔓延、蔓延—— 有幸来到的人,明亮了眼眸 站在河边,心香浮动
娜仁琪琪格的组诗《自然课》包含了《水仁慈而柔软》《追光的人》等十余首短诗,每一首诗都是诗人心灵的苍穹,显形为作者的自画像。她的诗作中所指涉的花与水,皆为女性的象征。花与水,是女性的心谷,二者构成了诗人笔下灵动、飘逸、含蓄的自然,注入了女性轻盈的目光,美好的怀想。 花与水,是娜仁琪琪格诗歌的核心意象。《七夕,在叆河》中,明艳的叆河长出水嫩的花儿,构成了一个灵动的瞬间。《水仁慈而柔软》
1987年12月,由《诗林》主编巴彦布担任总编辑、著名诗人陆伟然担任轮值执行主编的《诗人沙龙报》第5、6期合刊出版。作为《诗林》编辑部“诗人沙龙活动中心”主办的一份诗歌报纸,《诗人沙龙报》除刊登沙龙学员的优秀诗作之外,还刊登诗人与评论家的随笔、诗评、诗论,诗报呈现出诗文并茂的多样性。这期合刊刊登了王燕生《关于“读不懂”种种》、李福亮《我看诗人与诗》(下)、任愫《创新意识与个性意识》、赤叶《读诗
接近天使的昆虫 与其说蜂房在扩张,毋宁说在分裂 或裂变。每个小房子都有一道甜蜜的门槛 但蜂群总是将大门当成窗口 在穿梭。与其说蜂后在生育,毋宁说在分身 那面目相似的工蜂仿佛是同一个 或全是其中一个的克隆之物。蜂后在生育 难以计数的工蜂、少量的雄蜂 和新一代蜂后(你将如何区分 工蜂与雄蜂,当你陷身于一群暴怒的蜂群之中 一种对生物学一无所知的恐惧 将你猝然攫住)。与其说蜂房的精粹
土豆,土豆 土豆,土豆 你这大地之蛋 我要把你刨出来,不能让你 再在泥土里 长久做梦 土豆,土豆 放心吧,我不会让你受伤 为了你内心乳白 我不用锄头,只用手刨 土豆,土豆 在同一个土窝,和兄弟姐妹 一起成长,你们不会打斗 我只担心你 快乐变小,幸福变瘦 土豆,土豆 我的小恋人,你不可藏得太久 太久了,会憋闷 会发芽,我害怕你长出 灰白的迷茫 致高粱 高粱,
小 雪 寒冷如约而至 把温度计的指针拨到零摄氏度以下 走向死亡的叶子回归故土 在这个冬天找到了母亲般的温暖 树依然在风中抗争 挽留最后的几片叶子做坚守的旗 从身旁挤过的冷 无法浸透那坚硬的年轮 有一种执拗 一圈圈随流年增多 地里的白菜纷纷站起 在开始结冻的土地上走成一本 丰美的菜谱 把绿色还给健康 那些肥胖的忧郁找到通向愉快的捷径 鸟儿们不见踪影 只有一群小小的麻
峰顶远眺 峰顶上站着一棵古松 古松下站着我 此时,极目远眺——灵魂 喜悦于辽阔 胸襟安定于宁静 我已自舒自卷,来去如云 瀑布像阔大的银色记忆 鸟声低回过后又嘹亮起来 我的面庞在峰峦之间 如鹰行走 一声嘶鸣,翅膀哗的展开 残霞如同忧伤 纷纷震落 想 法 我一生都在写诗 但这些诗,并不属于我 而分别,归入—— 世界,风云,江山 爱情,猛兽,飞禽,沉痛,闲愁 记忆
厂房:云朵贴地飞翔 云朵迎风贴地飞翔 建构密封的辽阔 被定制的设备逻辑严谨 信奉集体主义 低沉反复的声部 说出此时忙碌 被机械臂抓举的部件 成为你长久的注视 你蓝制服里不断积攒的汗水 是云的应有之义 将提纯出生活的盐分 把情节推后几分钟 一辆汽车将出自你手中 你的喜悦明亮 却不动声色 你既是源头 也参与它的远方 ——无数的路将通往无数的远方 没有停留
第三十一夜 宛在梦中央 1 从床榻深凹处弹跳起来 我的躯体顺着灵魂间隙滑落下来 我听到朗费罗高唱《赞美歌声》 2 两本诗集两个版本犹如两个亲密爱人 电话两边清脆呢喃,脸孔有丝丝倦意 3 杜若杜若 君心渴望 在福州 闺房闻香识 盈盈窗纱间 玉臂秋意浓 两个仙姿和唱呼噜宛在梦中央 4 我的Lynncy,我要在皎洁的月夜与你一道 找寻夏日丢失的贝壳。
仰 望 不紧不慢走着,我思想的野马无比彪悍 有时会扬鬃亮掌,有时也会涂上一片蔚蓝 多日不见,这所大厦已成大地伸出的手臂 当我随着太阳的牵引,接近它的顶端 灵魂在摇晃中眩晕,正在掩埋羞怯的尘迹 那一个个缩小的劳作者,就是传说的蜘蛛人吗 站在大地的胸襟,我的仰望在迅速抬升 所有的浮躁,正坠入深渊 在夜间冷却 有一种声音在琐碎中繁复 通道在花朵的粉饰中打开 夜幕像一次盛大
阳光落下来 最先落到枝头 再到我,并不算辽阔的窗台 最后才像麻雀一样,落足在我的房间 穿越窗帘间的缝隙 在陈旧的木地板上占据一小片地方 就像打了块柔和的补丁 曦光中那些升腾的灰尘 到了夜晚,就会成为天上 闪闪发光的繁星 或许是发现我的身上 还有尚未完全苏醒的黑夜 那块小小补丁,越挪,离我越近 爷 爷 多年后我才想起 有一次,爷爷孤身一人 来幼儿园给我送糖果 那时父
这片海即将拥有仁慈的月光 和洒下的那么多银两 它涵养了南渡江携来的山影和梦 每一扇曼妙的海湾都 叠加矢量的浪花切片 无关乎方向,以及时空 暮归的渔船垂下了帆影 如同鸥鸟收拢疲倦的翅膀 滩涂渗透满屏的霞光 这世上从来就是 于失去之中拯救另一种可能 铜鼓岭 月亮一旦躲进了这座山 就不再四处漫游 它把山里每棵树的影子都 冲洗得干净 山道间有野鸟、昆虫和 风的窸窸窣窣
你,湖泊 写你时,你在两千公里之外 背影没有表情 伸直的双臂,也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情绪 当然,所有的一切 只有湖水知道 她无所顾忌地蓝着 衔着一块云朵 快要化了的样子 你向她倾诉的凡间俗事 也会像湖底的小石子一样 映出水面 在一个句子里安眠 当我发现 寒冷的沙子,嵌在春天的毛孔里 闪烁着幽蓝色的光 四月的忧伤就探出了头 我四处去寻找一个句子 让自己安眠 她有月亮
城市中,周山如蟒蛇盘伏 一盏暖灯在喧闹里住下来 似鱼从大海深处跃出水面 转身沉入漂亮广阔的蓝 画家的笔沸腾起来 卧进山头采集奔腾气息 瞬间迸发写意 无畏者不解 冷笑隔离在喧闹之外 孤独狼眼渴求跨进来 2024年3月3日 错 觉 假象藏在叶脉和经络 拨开迷离绿意,发现被掩盖的白浆 涌出咸甜 另一维度错乱 翻新栅栏旁的泥土 奢望地里涌现无穷宝藏 终究虚妄。挖掘动作埋
春风又从山的垭口 返回。古井从青苔和水草的旁证中 找回一幅丢失的水墨 蜘蛛网漏下 院坝的斑驳时光 沿着农历的梯子向上 爬上族谱或镜框 在墙壁的另一面回望 山坡上,走失的亲人会以 另一种方式团聚 次第盛开的梅花 桃花,梨花…… 烛光翻译出新的表情 风吹回山下,小溪两岸的 草木,跑在 流水后面,成为河流易逝的背影 微 醺 搁置于人世间的一条路,最初的走势和 抵达的哲
除了几声汽车喇叭音,窗外 和屋内一样静 这样的背景让背景显得多余 静坐,冥想 一根草的安静—— 是一根草至高无上的幸福 一块石头,随后走过来 一条溪流,堂而皇之 破冰而出 世界陷入冲动 对于鸟雀的高谈阔论 置若罔闻。没有边界—— 时间,传统,起源,落日 风声,花朵,甚至举棋不定的天气 突然清脆的春雷 像一阵种子炸裂泥土的声响 蜗牛收回了探寻世界的天线 一对蝴蝶,摇
我抓住它了,碎裂的旁白 经不起炭火的热忱 它比篝火更厚重 比少年的牙床更坚硬 火压弯了腰 风在修复,折断的弓 弯腰的谷穗 太阳落了,大山吆喝一下 茶田的采茶女应了一声 风太大,传到山脚下的男人那里 只有呜呜的轰鸣声 他指着远方列车,笑了 夜深,野猫爬上屋顶 星星嬗变为月亮的眼泪 有人借着星光在屋里喝酒 有人在星光下依旧劳作 流星一跃而下
那些花儿 时间的脚步一路向前 五月的山冈 桃红李白张开翅膀 循着河流的走向 沿着日头的方向 苍穹之上 十万只鸟儿振翅飞翔 几株晚樱手持蝶恋花词牌 等一道天涯密令 芳草可期 尘缘无法强求 云朵聚了散了 世间繁华如故 我在黄昏岸边 捡拾炊烟的馥郁 千里之外 还有另一个我 在等另一场春风 那些花儿 或粉或白的唇 一瓣一瓣开 一瓣一瓣合 一阙余音袅袅的宋词
几年前,一个大出版机构约我写几篇关于杜甫的东西,我重读了一大堆杜甫的书和关于杜甫的书。用我太太的话说,我当时那副疯疯癫癫的德行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地上、床上都是关于杜甫以及那个时代的书,墙上甚至还挂了两大张网购的唐朝首都长安、洛阳的地图。用了几个月时间,东西写出来了,人却累趴窝了。但还有一样要紧事没做——就是压根儿没想起来把自己当时的阅读感受写出来,之后的日子想想就觉得欠自己和杜甫点儿什么
山居晨起 暑深田亩盛,双雀哨前轩。 入室风声切,侵窗雨色繁。 旧书知蝶梦,卯酒易鸱蹲。 枯禅毋须解,披衣看菜园。 癸卯夏日赠松下论坛诸友 松下论寰宇,悠然望九州。 三环分路转,百步听车流。 日月唇间改,山河笔底收。 京华为倦客,长叹念浮丘。 注:松下论坛为同事午饭后于农展馆南里10号楼下小树林吹牛扯淡之戏称;浮丘,笔者故乡名山浮来山,又称浮丘。 癸卯中秋有感 清光过栅篱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相继沦陷。一时间,有识之士奔走呼告,以不同方式进行着爱国保种的活动。在东北作家群化笔为戈的浪潮里,高兰是令人惊异的一轮旋涡。高兰本名郭德浩,1909年生,祖籍黑龙江瑷珲,是抗战时期重要的朗诵诗人,代表作有《我们的祭礼》《我的家在黑龙江》《哭亡女苏菲》等。他笔名高兰,取自高尔基与罗曼·罗兰的合字,寓意向这两位伟大作家学习,笔耕不辍。高兰的一生,是为人民和祖国昂首歌唱的一生。
你哪里去了呢?我的苏菲! 去年今日 你还在台上唱“打走日本出口气”! 今年今日啊! 你的坟头已是绿草凄迷! 孩子啊!你使我在贫穷的日子里, 快乐了七年,我感谢你。 但你给我的悲痛 是绵绵无绝期呀! 我又该向你说什么呢? 一年了! 春草黄了秋风起, 雪花落了燕子又飞去; 我却没有勇气 走向你的墓地! 我怕你听见我悲哀的哭泣, 使你的小灵魂得不到安息! 一年了! 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