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创了民主发展道路新形态,超越了民主的防御属性,从主体视角转换至主体间性视角,发掘并依靠民主的合作属性,推进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以沟通、协商的方式化解冲突、整合利益,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合作属性体现为使命型政党的团结引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协同发展、以民主发展促进民生建设。从合作的维度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为理解中国式民主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体
摘 要:“自找苦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涵养出来的独特精神和文化气质,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彰显了新时代好青年的担当意识,是中华儿女砥砺前行、奋发图强的“基因”图谱。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涵养“自找苦吃”精气神,可激励青年创新创造精神、增强青年踔厉奋发信心、激发青年担当使命动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蕴。涵养青年“自找苦吃”精气神,既要在内生路向
摘 要:毛泽东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调查研究的科学观点和方法。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坚持从政治高度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价值,强调调查研究的形式要不拘一格、贴合实际,注重以科学方法支撑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思想的重要源头和组成部分。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启示我们,新时代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要深刻理解调查研究的重要价值,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调查研究形式,坚持以科学方法论指导调查研
摘 要:政治韧性作为中国共产党具备的一种典型特质,是深刻理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全新理论框架。以政治韧性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源于政治韧性自身的独特作用,取决于大党独有难题的客观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政治实践的历史经验总结。新时代新征程,以政治韧性破解大党独有难题,需始终坚持以自信自立为实践原则,全面提升党的政治定力;坚持以敏捷思维为指引,全面提升党的应变力;坚持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为目标,全面提升
摘 要:坚持和完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制度体系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就逻辑必然看,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赋能乡村振兴既是中国共产党对“两个结合”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党领导百余年乡村治理实践的经验总结,更是提升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效能的迫切需要。在具体实施层面,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确保其有效实施,包括法规保障机制、领导组织机制、考核监督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党的领导制度
摘 要:劳动既是经济的范畴,也是道德的范畴,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演进的内在动力。随着数字劳动范式的日益成熟,数字时代的总体关系与文明内容正在生成。然而,西方国家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数字劳动机制导致资本对人异化的不断加深,从异化劳动到数字异化劳动,数字劳动参与主体间的碎片化分离,使资本形成全生命周期全空间的循环剥削。人类文明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产物,数字资本对数字生产资料的占有在遮蔽人的主体性造成
摘 要:数字拜物教作为数字技术与资本交织作用下的新型拜物形态,不仅催生了新的物化力量,而且滋生出新的剥削关系。数字拜物教的内在悖论并未因数字化新样态的出现而消解,反而在资本权力的扩张下愈发凸显,表现为技术价值负载与资本无序扩张之间的冲突、闲暇时间与劳动时间之间界限的模糊以及主体能动性与主体性失落之间的矛盾。资本逻辑的自我否定是数字拜物教自我扬弃的现实根据,在数字拜物教彻底自我扬弃之前,需要从制度治
摘 要:数字空间意识形态作为控制人们内心世界、影响其行为举止的精神性支配力量,发挥着保障国家安全、提升数字文化软实力、培育公共理性精神、抵制不良社会思潮渗透的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数字空间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多样化、数字核心技术的缺陷、传播环境复杂化等问题不断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权威性、传播力、凝聚力。为了破解数字空间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的多重困境,亟须打造党领导下多元主体参与的主流意
摘 要: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叙事体系是推进中华文明现代转型、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以及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必要之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此,应借鉴当代叙事学的跨学科范式,从叙事者、叙事文本、接受者角度锚定中国叙事体系构建的方法论原则,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造,构建“人民至上”的发展叙事、“家国天下”的主体叙事、“平等互鉴”的文明叙事、“和合共生”的共同体叙事,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
摘 要: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劳动形态,构成了数字劳动正义的出场语境。同时,劳动正义困境也在生发,具体表征为:劳动“内卷化”引发劳动倦怠、劳动“娱乐化”隐匿资本剥削、劳动“智能化”消弭劳动者主体性,其生成机理在于数字技术对劳动者的主体规训以及数字劳动异化程度的加深。突破数字时代劳动正义困境的现实路径在于复归数字技术本质、规范数字资本、强化劳动监管和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
摘 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术科研领域的介入,在极大提升科研效率的同时,也对现有的版权制度形成了不小的冲击,造成了知识原创性流失风险、学术成果著作权认定模糊以及知识产权侵权问责困难等在内的版权问题。为此,要从著作权主体认定、责任规范体系建立、AI透明机制建设以及学术监管体系改革四个层面完善学术领域的版权规范,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学术科研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 关键词:生成式AI;AI学术参与;版权
摘 要:数字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呈现出高度数字化的全新样态,数字身份作为通往数字社会的密钥与之相伴而生。虚实相生的技术建构、数字权力的外在助力和自我呈现的内生诉求共同构成了青年数字身份的生成逻辑,给青年群体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同时,因虚实边界模糊、权利不对等让渡和虚实身份背离,青年数字身份建构也陷入价值序列倒置、隐私泄露忧虑和自我认同弱化等多重困境。为此,要强化价值引领以规劝青年回归现实、规
摘 要:网络空间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网络空间治理作为物理空间治理的“孪生空间”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真实在场,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变革性影响,也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了辩证效果。从城乡之间网络空间的治理现实来看,网络空间生产的方法与内容、网络空间治理的主体与对象、网络空间正义的价值与目标都面临鲜明的时代要求。鉴于此,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网络空间治理需要完善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以推进网络空间的均衡发展,强
摘 要: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通过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与重新审视,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质。这一流派深深扎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厚土壤之中,汲取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精髓。从历史演进的轨迹来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从探索生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到两者深度结合后建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最终回归于进一步挖掘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国反贫困战略的重心已由解决生存性问题的“绝对贫困”向解决发展性问题的“相对贫困”转变。相对贫困具有主观相对性、客观相对性、不确定性、风险性、多维性以及长期性等特点。基于“结构—过程—关系”三维分析框架,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社会、区域差异化条件下的地方社会、阶层分化情形下的贫富社会以及客观条件变化下的主观社会四个方面就相对贫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重要战略主题,也是因应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变革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在技术驱动、需求拉动、政策推动和环境变动等内外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主要包括技术、环境、系统三个层次的转型,是从技术应用、环境变迁到范式变革的渐进螺旋式转型,最终指向人、技术、教育生态的协调平衡和融合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时空的数字化拓展、思维的数字化转换、内
摘 要:“情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情感力量是思想政治教学的有利工具,情感体验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模式,情感认同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一大追求,但情感的量化分析始终面临着主观识别与多元因素影响的困境。元宇宙为情感量化、情感计算提供了技术可能,在算力的支撑下,大数据分析能够进行情感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多模态模型以实现情感计算。可从打造辅助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的情感指标体系、借助虚拟空间交互表现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