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曾博伟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伴随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但旅游公共服务引起各方重视始于1999年10月我国第一个国庆“黄金周”。进入21世纪之后,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2013年《旅游法》第三条明确提出,“国家发展旅游事业,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依法保护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权利”,使得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具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之后,国家旅
DOI: 10.19765/j.cnki.1002-5006.2024.10.001 伴随中国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增长,我国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明显改善,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日趋完善,旅游安全服务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初见成效。但对应新时期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和人民群众对旅游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要求,还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寻找突破的方法。 一、我国旅游公共服
DOI: 10.19765/j.cnki.1002-5006.2024.10.002 2024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旅游应急救援服务、旅游惠民便民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的融合等5大任务,提出了旅游咨询服务拓展工程、国家旅游风景道工程等9大工程,以及主要针对外
DOI: 10.19765/j.cnki.1002-5006.2024.10.003 2024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优化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包括优化线下旅游服务中心布局、加强线上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以及加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资源整合。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一直都重视提供全面优质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
DOI: 10.19765/j.cnki.1002-5006.2024.10.004 旅游公共服务是游客满意度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建立适应、反映、引领和推动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基础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具有良好的制度、理论和实践基础。在制度建设方面,2011年,国家旅游局印发的《中
DOI: 10.19765/j.cnki.1002-5006.2024.10.005 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组织是政府等公共部门为保障游客基本需求,面向游客建设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公益性设施,是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关系游客切身利益。 一、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面临的现实困境 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以旅游服务中心、旅游信息咨询点、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等为代表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类设施
DOI: 10.19765/j.cnki.1002-5006.2024.10.006 2024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有共通之处。研究公共文化服务内涵、特点和发展状况,对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具有参考价值。本文从梳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历程切入,探讨公
[摘 要]景区资源会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特定空间范围内的高等级景区资源也存在协同互动关系。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225个地级市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全面梳理了高等级景区的旅游经济效应及其空间关联机制,研究发现:1)高等级景区通过加速旅游产业集聚和推动住宿餐饮等配套产业发展对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形成正向驱动;2)高等级景区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该效应存在空间距离约束和区域异质
[摘 要]将新型城镇化纳入旅游业导向型经济增长研究框架,能够有效拓展对经济增长决定因素的认识视域。文章在量化测度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基础上,基于中国2004—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能够捕捉非线性不对称动态因素的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并使用允许门限变量和解释变量同时内生的一阶差分矩估计法,实证检验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新型城镇化门限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新型城镇化水
[摘 要]文章以2007—2021年我国旅游及相关服务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同群效应的存在性、同群效应形成的驱动因素和作用机理。结果显示:第一,旅游及相关服务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存在明显的行业同群效应,即公司在做出数字化转型决策时会受到来自细分行业同群群体中其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第二,行业同群效应受到信息获取模仿和竞争模仿的驱动,即企业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水平和竞争水平对数
[摘 要]返乡从业居民是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其个体发展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议题。文章从人本位出发,分析了乡村旅游地返乡从业者“人的再生产”概念。首先,研究探索了“人的再生产”维度,包括人地关系再嵌入、文化价值观再生产、人际关系再生产、劳动形式再生产和自我再实现。第二,研究建构了“人的再生产”模型,其中,人地关系和劳动形式再生产构成“人的再生产”物质与时空基础,文化价值观和人际关
[摘 要]文章基于群际威胁理论和压力应对理论,实证探讨了原住民对外来旅游从业者的群际威胁感知如何影响其压力应对方式。结果显示:1)原住民的群际威胁感知是其感知现实威胁和象征威胁的综合,而原住民的压力应对方式则囊括了问题导向型应对、正向重塑和接纳、情绪导向和逃避型应对、寻求支持4种不同类型;2)现实威胁和象征威胁均对群际情绪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象征威胁的影响力大于现实威胁感知;3)原住民的群际
[摘 要]社区民宿在为住客带来新鲜体验、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打破了社区原有生态均衡,导致一系列基层治理困境与社会矛盾,在邻避与迎臂之间表现出经济欲望和民生权利的矛盾心理。文章通过建构社区民宿邻避冲突的评价体系,探究上海地区社区民宿邻避冲突的双重衍生路径(最小抵抗原则与风险社会放大)、影响机制以及应对策略。结果表明:居民、物业、街道、社居委等社区利益相关群体整体呈现出“不在自家社区”的
[摘 要]社交平台已成为当下大众认识世界的重要信息来源。文章以小红书平台涉旅内容为研究对象,关注平台话语对用户旅游认知的影响。研究认为,社交平台的话语世界为网红打卡建构了意义感与合法性,使其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旅游实践。具体表现为:小红书平台旅游版块整体呈现出“种草-打卡”的话语框架。二者既建构了心理层面张力的生成与纾解,又制造了社会文化层面符号的生产与消费。用户通过平台互动的言说实践将话语
[摘 要]想象致力于沟通过去和展示未来,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依靠想象和技术来营销旅游梦想,但现有虚拟旅游研究尚未厘清数字技术激发旅游想象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文章围绕想象在虚拟旅游体验中的核心地位,以秦始皇帝陵数字博物馆为研究案例,结合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如何激发旅游者的想象,旅游者又如何通过想象实现自身与文化
[摘 要]生命意义感是人类活动的关键引擎,有意义的生活是幸福的最深层次含义。文章以人们踏上旅途寻求生活的意义这一现实现象为切入点,将积极心理学中的生命意义感范畴引入旅游研究视野,以相关网络游记与社区问答文本为材料,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最终提炼出“旅游世界中的顿悟时刻”这一核心范畴,对旅游者获取生命意义感的具体过程与一般路径作出理论解释。研究发现:1)旅游者以具身实践的方式主动地构建生命
[摘 要]情绪劳动成为酒店员工不可避免的慢性职业应激源,但情绪劳动影响酒店员工心理健康的心理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以往研究显示,D3型多巴胺受体基因与应激相关的心理症状密切相关。为此,文章通过整群取样的方式追踪调查了603名来自中职院校的酒店实习生,根据其在情绪劳动慢性应激下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的变化轨迹进行分组,从中提取情绪劳动易感组样本22个和耐受组样本38个,并根据年龄、学历等匹配对照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