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汉语虚词是汉语语法的重要特征之一,自上古汉语进入中古汉语阶段,汉语的虚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诸如:大量虚词发生了更替(包括新兴虚词的产生,旧有虚词的淘汰)部分虚词的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发生了演变。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一部反映这一重大变化的中古汉语虚词词典,这对于汉语语法史的研究、对于中古汉语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都带来极大的不便,有鉴于此,笔者编撰了这部《中古汉语虚词词典》,以期为汉语史研究,为中古文
摘 要 文章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为例,分析归纳现代语文辞书对地名专用字及地名专用义和专用音择收所呈现出的特点;以当前几个热议地名用字为例,探讨地名用字定形定音应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和前提条件,认为不宜单一性理解“名从主人”这一原则;同时还认为《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对地名用字的处理仍有改进完善的可提升空间;对民政部在《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的基础上建立《现代地名规范字信
摘 要 “拨”是一个成熟量词,其产生符合由动词向量词发展演变的规律。“波”是一个新兴量词,其产生符合由名词向量词发展演变的规律。研究发现,在现代汉语中,量词“拨”主要用于人,而量词“波”主要用于抽象事物,即二者在用法和功能上已出现了分化。因此,建议现代汉语规范型语文辞书《现代汉语词典》补收“波”的量词义项。 关键词 波 拨 量词 释义 词义演变 近些年来,“波”产生了一种新的用法,例如: (
摘 要 文章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然”类词的穷尽筛查为基础,结合自试用本以来对“×然”类词的释义修订情况,归纳出“×然”类词的4种释义模式。通过具体词例,在《现代汉语词典》不同版本之间的释义比较中,评价释义模式的适用规律、合理性,指出尚存的一些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然 释义 模式 同类词语的释义在模式上应该体现出一致性,要符合“同类同模式”的原则。(张
摘 要 系统全面设置子义项是《当代汉语学习词典》践行主编张志毅先生创立的“义细”“用多”“例丰”编写原则的重要体现。文章以动词条目的子义项为例,介绍了《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子义项的语义类型及子义项的设置特点,通过比较《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和《现代汉语八百词》子义项的差别,认为《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的子义项设置在汉语文辞书编纂史上具有开创之功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 《当代汉语学习词典》 子义项 系统设置
摘 要 文章认为《当代汉语学习词典》以系统论和分析哲学为指导思想,从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层面对易混淆词进行了深度辨析。相较于普通语文词典,它以语义辨析为基础,拓展语法辨析,注重语用辨析,充分体现了张志毅先生所提出的学习词典及编纂的“五大”基本理念,突出了这部词典的“当代性”和“学习性”。在此基础上,从选词、辨析项目、配例设置等方面,对《当代汉语学习词典》易混淆词辨析存在的部分瑕疵提出优化建议。最后
摘 要 《杂字类编》收录的汉语词以近代汉语口语词和俗语词为主,杂以部分文言词和方言词,也存在一些非“纯汉语”成分和词语误认现象。《杂字类编》中的词语误认现象主要有两种类型:误认非词形式为词、误认词语对应关系。导致词语误认的常见因素有:文献来源与文本用字的影响、常用词和常用义的干扰、句法结构的重新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因子”存在差异,根本原因是对目标语言及其载体的“不完善学习”。结合相关文献,考察日
摘 要 中国与朝鲜半岛一江之隔,毗邻而居,同属汉字文化圈,历史人文渊源深厚。以《尔雅》《说文》《玉篇》为代表的中国传世辞书飘洋过海,在半岛得到广泛传播。文章以《玉篇》为探讨重点,通过爬梳历史文献发现,《玉篇》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历史久远,传播版本众多,传播方式多样,社会影响深远。直至今日,在现代韩国,“玉篇”作为辞书的代称,再次绽放出崭新的文明光辉,这也证实了中国传世辞书对东亚文化交流乃至世界文明演进
摘 要 遭受义“把”字句是一个义类容量较小的独立图式性构式,其直接来源是致使义“把”字句中的消损类。尽管其后果为“形式旧—意义新”组配,从致使义“把”字句到遭受义“把”字句的演变并不属于变异性扩展,因为按照目前的“扩展中的语义变异”假设,经变异性扩展产生的新图式性构式是源构式边缘义类或边缘构例的意义进一步创新的结果,而作为遭受义“把”字句源头的消损类致使义“把”字句也并非某个图式性构式的边缘义类。
摘 要 《汉书》“忖该之积”之“忖”当为“讨”之形误,其注释亦随之而误。文章根据文献引用和“忖”“讨”词义进行考辨,指出《汉书》“忖该之积”当作“讨该之积”,相关讹误又影响到重要辞书的词条收录和释义。 关键词 《汉书》 忖 讨 辞书 《汉书·律历志上》:“故以成之数忖该之积,如法为一寸,则黄钟之长也。”孟康曰:“成之数者,谓黄钟之法数。该之积,为黄钟变生十二辰积实之数也。忖,除也。言以法数除积
摘 要 “赤膊”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有“裸露上身”“裸露的上身”两个义项,训释并不完善。基于对历时文献和当代方言的考察归纳,文章指出“赤膊”有四个义项:“裸露胳膊”“裸露(的)上身”“裸体”“无附加部分的;无所遮饰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辞书“赤膊”词条的修改建议。 关键词 赤膊 汉语大词典 辞书订补 “赤膊”一词在现代汉语中通俗易懂,无论口语或书面语中都较为常见。追本溯源,该词产生于
《汉语大字典》第一版和第二版“佴”字内容没有变化,如下: 《说文解字·人部》:“佴,佽也。从人,耳声。” (一) èr《广韵》仍吏切,去志日。之部。 ①相次,随后。《说文·人部》:“佴,佽也。”徐锴系传:“佴,次也。”《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李陵既生降,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蠺室,重为天下观笑。”李善注引如淳曰:“佴,次也。若人相次也。” ②贰;副。《尔雅·释言》:“佴,贰也。”郭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