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晨,马戏团的车就在程庄转,车载音响吆喝着,说晚上六点,小学校的操场上,要上演精彩的马戏。在那移动的铁盒子上,画的满是老虎、狮子、大象、舞蛇、冒牌明星和不男不女的模特。我用轮椅把爷爷推出来遛弯的时候,在路边遇上留在村里看孙子的运动。这老头儿告诉我,操场边上放了很多铁笼子,笼子里全是真的老虎。这和爷爷说得不一样,爷爷说,你别看那车上画的老虎威风凛凛,其实真正演出的时候,老虎是人扮的——两个人,一个
一 在一棵高大的野生番石榴树下的大石头上,刘云枕着手仰面躺着,享受番石榴树带来的阴凉。一条小河从山里逶迤而来,流经刘云躺的这块大石头前面的水塘后,继续向东流去。 水塘里的三头水牛正在惬意地舒展四肢,不时互相闻一闻,偶尔将头浸进水里,再用力将水从鼻孔喷出,驱赶牛虻…… 小河的对岸是一条通往山外的乡村公路,听爷爷说,这条公路是五十多年前修的。那时他们村还叫生产队,田地都是集体的,路也是集体的,所
一 “如果没猜错的话,犯罪分子一定在远程操控老人,要她躲到密闭的房间里进行电脑操作……咱们得抓紧啊。”出了华丰宾馆,陈寒枝催促司机:“开快点,咱们挨个宾馆排查,肯定有希望阻止老人转账!” 警车驶入西大街,陈寒枝手机响了,乃姜琳琳的电话。“咱爸咱妈要回来,现在的房子太小了,必须换大一点的才行。”“爸妈在姐家不是住得好好的吗?”“谁知道呢?”“回家再说吧。”陈寒枝挂掉电话。 车子沿西大街行驶,陈
从日报社副社长岗位上退下来之后,生活变得轻松闲适。每天吃过早饭后,我都会拿出新出的日报,从头到尾通读一遍,每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一方面是了解本市发生的热点事件,另一方面也看看老同事们的作品,就仿佛还在和他们一起工作一样。 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项再行带队驻村推广特色养殖业。项再行?是我曾经采访过的那位驻村干部吗?我给这则新闻的作者小甄发了个信息询问,很快她就回复了:没错,社
一 老郑并不老,四十出头的年纪,在石碗矿全体矿工平均年龄里算中等,只是他带的徒弟陈晨才二十五,人们都唤小陈,为了区别辈分,也为了让他在徒弟面前有面子,工友第一时间废止了他从前的外号“郑大头”。老郑认为直接喊他名字郑忠义也行,可每日一起出入井的工友们总觉得疏离,必须要用更亲近的日常称呼。于是“郑大头”提前荣升为“老郑”了,他试图用不答应回击,毫无成效,只得被迫接受新称谓。 老郑在综采队的日常工作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瑶……”相信很多人听到这熟悉而优美的旋律时,会油然想起《铁道游击队》这部电影,也许眼前还会浮现出游击队员在抗日战争中扒飞车、搞机枪、闯火车、炸桥梁的画面,打得鬼子魂飞胆丧。 在一定程度上,正因为有了这部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故事才家喻户晓。实际上在抗日战争中,太行山的上党盆地也活跃着一支由矿工组成的游击队,这就是当年的石圪节矿
我知道杨素秋,是通过刷抖音看到她的一个演讲视频,她直率坦诚、儒雅诙谐的演讲风格让我眼前一亮,加上她端庄秀丽、和善可亲的外貌,让我看完了整个演讲视频。这个视频中,杨素秋主要讲述自己在西安碑林区文旅局挂职副局长的经历。期间,我突然想起前两年她曾在西安一家自媒体公众号发表题为《花了半年时间,我们在西安市中心建了一座不网红的图书馆》文章,引起社会较大热议,后来还上了央视频道。当时我以为是为炒作或作秀之意,
因“北方文雄”的一首绝唱,我专程到访了汾水之畔的雁丘园,追忆一座因大雁殉情而生的石丘。汾水悠悠,雁事早已远去,但却因了元好问葬雁作词中的千古一问而化作了咏叹调,在汤汤汾水久唱不衰。 雁丘原址早已觅无踪迹,但现址亦别有风情。沿汾水独步缓行,园中松风水月,云影澹荡,意境悠然,再现的金元仿貌可让人暂摒尘世,神交先贤,静养心脉。我对园中的好问楼、双飞亭、只影轩等仿古建筑除觉静逸之外并未有太多感应,只是
在深深的煤矿井下 月亮似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透过狭窄的井口 倾洒下清冷的银辉 矿工们的汗水 在月色里泛着晶莹的光 他们奋力挥舞着工具 向着煤层坚定掘进 煤矿的月亮 见证着无数的艰辛与坚持 伴随矿工们劳作的身影 于黑暗中无声前行 疲惫的眼眸 一触及月亮便燃起希望 那是家的方向 是爱人深情的目光 煤矿的月亮 是大地深处最温柔的慰藉 在这乌金的世界里 守望着平安,期
当我举起右拳,面对党旗郑重宣誓 那入党誓词便如钢钉般 带着南湖芦苇的纤维,字字砸进了心房 泪花在眸中颤动,胸中翻涌着滚烫的热浪 那是地心之火迸发的激荡 从此,“共产党员”成为我们庄严的名称 翻开百年扎煤历史,沙俄的皮靴踏碎黎明 皮鞭抽打着矿工蜷缩的背 棒子面凝成带血的辙痕 铁轨碾过无声的呜咽 日寇的刺刀顶着矿工的腰 冒顶事故的废墟下,工友的嘶吼震裂煤层 万人坑下的白骨,无声
《地火》是一部着眼当代、面向未来的煤矿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小说从上世纪90年代入手,记录了30年来中国煤炭工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煤矿最开始的炮采、人工采掘,到机械化开采,再到新时代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开采,展示了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光辉岁月。特别是煤矿深入推进智慧化、智能化发展,以及立足煤、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转型发展道路,抒写了新时代煤炭工业文明的发展史,以及在中
读《木心遗稿·第二辑》,看到这样一段话: 苏珊·桑塔格自认为她是这个时代所造就的。听起来亦颇甘媚。这个时代没有造就我,是古代、中古,直到十九世纪末,对我都有沆瀣涵融。二十世纪始,我就脱链了,自外了,我很得意于这种自暴自欺。苏珊·桑塔格的这份“自觉”,好像颇为雅人深致,其实“平庸”都是每个时代的产物,“异数”,总是反时代的。 有些不同想法,略述如下。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午后的日头被云的山峦吞入吐出,在大地上投下一片片移动的暗影,如同巨兽无声地游走。雷声轰轰滚过之后,“噼噼啪啪”的雨点劈头盖脸地砸下。阵雨过后,东方的草地竟凭空架起一道彩虹桥,横亘在苍茫的天际。 野狼谷踞于两山怀抱的草原腹地,被铁丝网圈得严严实实。游人乘着特制的车子,沿着固定的辙印,小心翼翼靠近那些真正的荒原主人。上百只狼游荡于此,野性在铁网之内低低咆哮。 人的疆域,永远嘈杂拥挤,进进出出,熙熙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可谓妇孺皆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太阳的光线落在江畔,绽放成一朵朵红艳艳的花,而那一江春水金光闪闪地流淌,犹如一辆富丽堂皇的皇家马车。在那一刻,诗人的心花盛开,比江花更绚烂,他把头发竖成了耳朵,把耳朵支楞成了八方,敏锐地搜索着一朵心花、一朵浪花的讯息。 每每复述白乐天的一江春水万顷阳光,我就会清晰地看见一个少年坐在秋天的池塘边,在旧作业本的背面细心地记录
多唯美呵!兴隆湖 从神话里不小心掉下一把斧头 由此便有了从山色空蒙的云端 一路小跑追赶而来的 天工之湖 湖水从此将昼与夜分开 湖的阳面是兴隆湖 湖的阴面,是人神同居的 诗歌江湖 湖的眼窝,令独角兽岛两眼放光 湖的耳坠,名叫天星岛女王 正替湖畔派诗歌的加冕而暗下赌注 湖光山色的一副墨镜,忘了遗留岸上 给爱患红眼病的交通灯戴上,甩掉拥堵 湖畔书店的孔子和庄子 闲来时,唤一
一直在做一种努力。 这个时代给我们留下许多值得咀嚼的东西。同样,这个时代的诗坛给我们留下许多可供反思、警醒的价值体系。我们没有理由不在诗与非诗之间选择,而这种选择的共时性,不可避免地带来它自身的局限和弱点。这就要求我们时刻关注文本、体察珠玑,以历史的、美学的双重目光去进行一番严格意义上的自我拷问,以期寻求诗歌写作瓶颈的不断突破与超越。 诗是心灵的抒写,同时又是灵感的传递与经验,我们不可能在雪片
白鸽子早上醒来 白鸽子早上醒来 蓝色的湖,蓝色的风 都有了蓝色的翅膀 飞翔 冉冉升起 那轻轻掠过水面的是不是天使 许下的一句诺言 勿忘我此刻 更蓝了。圣洁的芬芳四溢的腹部 仿佛是盛满了 闪闪发亮的鸽哨与冲动 早安,圣约翰湖 早安,善良、爱、祝福、天际线 早安,那戴着一顶 金黄色草帽奔跑的女孩…… 谁都会感动呀—— 这尘世间的又一次波光粼粼 而又平平淡淡地醒来 浮
稻 浪 不能承受湖水的清澈 让阳光,住进身体 不能承受湖水之重 选择低处,直至弯垂 每一株稻穗 都有一段弯曲的时间 通往温饱之路 它们相互效仿,相互起伏 共同喂养人间烟火 阳光住进油茶果 和童年一样羞涩 又一起长大的油茶林 被村庄悬挂在生活高处 山坡的放养 鸟鸣的教诲 学会在露水里深呼吸 冬天的剪辑,山路的搬运 学会采集星辰 黄昏泼出第一桶暮色 天暗了,阳光
洱 海 如果不是夕阳洒下的 一片金色 眼前的只是锦绣的绸缎 十八溪在十九峰的怀里 溪水奔腾成一匹匹野马 流泉飞瀑飞身幻化成一只只老虎 它们奔跑着,跳跃着,嘶鸣着,咆哮着 把草木山川,把锦溪,阳溪、龙溪…… 甩在身后,奔向洱海 梯 田 一级一级的,向上 输送水到田里 在没有播种时,你的眼睛是亮闪闪的 成熟时,你的眼睛是五彩斑斓的 农民眼里你是万亩良田 摄影家眼里你是大
秋风辞 没有温柔,也没有热烈 没有轻飘,也没有勇猛 就这样以相守的姿态 伴随着庄稼和果实走向成熟 也许会有一阵凉过一阵的雨伴随 也许会有一声接一声南徙的雁鸣掠过 每一种走进风中的事物 都是生命滤去浮躁后的本真 叶子一片一片落下 兑现了承诺,也兑现了孤独 刮一阵,再刮一阵 秋风也会像落叶一样,被别人扫走 轮回是一种宿命,也是一种力量 刮过去的风,迟早会再刮回来 每一片落
秋 天 秋天来了,太阳搬来经卷 大地朗读,瓜果飘香 秋天来了,秋风又来翻动我的命运线 我,祖籍湖北,现居陕西 占有了两个省的粮食、风俗、氧气 占有了时间的白驹 以及生命树下的黄金 草木静悄悄地换季 秋水一日千里 万物透露出更多练达之美 秋天来了 还是学习那只从时间深处飞出的鸟吧 拍打着小小的羽翼 从容地飞向时间深处…… 秋之思 又临秋天,我站在高高的山冈上眺望尘间生
吴水中书法作品选 吴水中 1966年出生,三阳堂主人,常熟市东南化纤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常熟市仲雍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书法作品入选省、煤炭系统书法展览并获奖,刊发于各类报刊,有作品收藏于开滦矿山博物馆。
传统随时代而变 传统绘画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是要继承的,但非单一模式;要在继承中去打破、去发展,应随时代而变。画家对艺术审美的认知,决定着艺术发展的高度;认知到哪里,艺术的高度就在哪里。 艺术要跟上时代步伐,要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对艺术高度的探索与学习,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模式。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独创性、唯一性。 艺术可贵在于变 艺术的标准是无法定义的,但也是有迹可循的。艺术的标准必须具有
石进军 供职于晋能控股煤业集团。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著作权摄影协会会员,中国煤矿摄影家协会理事。 从事摄影40年,擅长纪实、人像、风光、古建筑摄影等。摄影作品先后入展全国、全煤、山西省摄影展赛并获奖;有作品被收录中国艺术摄影年鉴,刊发于《中国摄影报》等专业报刊。
杨晨曦 2000年4月出生,现就读于渤海大学。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女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法作品荣获河北省第十届妇女书法展入展、“中华好家训”全国书法作品展入展、“溯源问道”第十九届山西省书法临摹展览入展、第二届麻姑山全国颜体书法大展入展、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书法篆刻作品三等奖、“赢冬奥 庆新春”书法作品云展览入展、“玉兔迎福”河北省女书法家网络作品展。
陆俨少擅画山水,尤善于发挥用笔效能,以笔尖、笔肚、笔根等的不同运用来表现自然山川的不同变化,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并创大块留白、墨块之法。兼作人物、花卉,书法亦独创一格。先生的画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继续发展,用笔更趋于随意、率真、多变,而较前略为苍辣,形式也多样。他尝试青绿法,披麻皴、折带皴、卷云皴、牛毛皴,甚至斧劈、乱柴皴皆兼而用之,用到兴起时,随意点染,出神入化。从先生山水画的整个框架结构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