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个多月,就到了2024年的高考时间,届时将有1 342万考生参加高考,期望考进心仪的大学,进而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有人把这称为“鲤鱼跳龙门”,也有人把这叫做“读书改变命运”。在我看来,这件事既没有前者说得那么浪漫,也没有后者说得那么悲壮。现代社会,一个人就业前总要接受一定的教育,学得一些有用或无用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要顺利就业、找到好工作并非仅仅接受某些教育或者说接受越长时间的教育所能办到的
特约主持人:谢莉花(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 主持人按语:“三教”协同、职普融通是当前我国完善教育体系的主导方向,其中,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协同与融通是整个教育体系新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中学后从职普分轨走向协同,弥合中学后教育系统两种不同教育类型的边界鸿沟与制度隔离,统筹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多样化与一体化发展,已成为世界中学后教育系统改革的共同趋势。本期“专题策划”的三篇论文通过
摘 要:在人口结构变化、教育关系变动、人才规格提升的现实背景下,德国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迫切需要作出适应性调整,协同创新成为两者共同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以双元制高等教育为代表的协同创新模式展现了德国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间的深度合作与潜力。该模式不仅体现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辅相成的双元属性,更彰显了两类教育相结合的双元价值,并超越了传统的机构界限,发展成为一种与机构类型相脱耦的教育理念,为教育领域的创
摘 要:奥地利的高等职业学校在奥地利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连接着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重要领域,形成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融通模式。这种模式既为学生提供了从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的路径与通道,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促进实践技能与学术知识相结合的教育,满足了不同学生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这为我国实现职普融通提供了启示,即打破职业教育“内部循环”的瓶颈、打通职业教育“升学路”、重塑
摘 要:基于对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TAFE”以及英国“现代学徒制”三国职业教育制度建构实践经验的归纳分析,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教学标准制度体系、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测评制度体系、质量评价及监管保障制度体系的系统支撑,它们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形成紧密的内在逻辑关联。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制度建构不仅存在着关键制度要素的缺失,业已建立的相关制度之间也缺乏有效协同,从而导致职业教育运行偏离核心
摘 要:校企合作是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适应性的关键环节,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五力模型理论有助于分析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推动校企合作的创新。为此,深入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概况,创新校企合作的理念、机制和内容,以期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校企合作的实效性,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摘 要:新质生产力以创新科技为驱动,以高技能新质人才培养为支撑,以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具有创新驱动、数字引领、质量更高及可持续发展等特征。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职业教育必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紧密结合,以形成两者之间双向驱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机理。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促进了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式、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育治理上的深刻变革;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输出了
摘 要:在职业教育终身化的背景下,“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的现实问题和解决路径备受关注。推动职教高考制度改革,有助于畅通职业教育上升渠道,保障学生平等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补和融合,改善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基于职业教育终身化的视角,发现现行职教高考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亟待解决,即中高职衔接障碍、职教高考评价体系单一和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并提出解决路径:一是构建中高职一体化
摘 要:基于因材施教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有效教学理论等,创制了以人为本、以职业岗位为载体的高职院校柔性分层教学模式,通过目标分层、内容分层及过程分层等具体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岗位课程、实习岗位学习,引领学生从“专业学习”逐步转向“岗位学习”,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解决了因考试分数“硬性”分层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高职院校可通过深化校企
摘 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学生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法律保障。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以50所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案例为研究对象,围绕价值取向、具体内涵及保障措施对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向度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各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各具特色,但也具有相对一致性。在价值取向上,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目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
摘 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社会角色的定位,但在培养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学生自身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学生表现出独立性差、目标方向模糊,个人主义色彩重、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心理脆弱、抗压能力不足,学习被动、主动担当意识差等问题。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五年制高职院校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视角,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以“自治化”学
摘 要:随着教师发展愈加专业化,国际上涌现了形式多样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如双专业、分阶段的德国“职业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三段融合、标准先行的英国“ITE学徒制”培养模式及以证定培、资格框架指导的澳大利亚“TAFE学院”培养模式。尽管培养模式各不相同,但都呈现出专业化、协同化、标准化的培养特点,都内隐着对职教师资培养内容专业化、培养机构协同化、培养阶段科学化、评价体系有效化、培养层次定位为硕士的诉求
摘 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职业院校成功教育实践,使得成功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术成就,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以德育为根本,坚持“五育”并举,全力构建培养多维度、具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极大地丰富了职业院校成功教育的内涵,体现了“三全育人”融入成功教育的必要性。同时,“三全育人”融入成
摘 要:通过对“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现状的调研发现,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何时教、教什么、如何教等问题上存在较大困惑,急需改善课程思政教学的体系化和确定性问题。据此,以“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课程为载体,提出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包”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要求和资源库,从“碎片式”走向“整体式”,以改变课程思政教学的随意性、简单化和平面化,达到课程思政与专业内容深度融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