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蔓柏生发方对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小鼠外周血中Th1/Th2/Th17/Treg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注射丙酸睾酮液建立雄激素性脱发小鼠模型,按照不同分组进行处理。30 d后记录小鼠毛发的生长情况,留取外周血及脱毛区皮肤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Th1/Th2/Th17/Treg各亚群的比例,RT-PCR法检测小鼠皮肤组织中细胞因
[摘要]目的:运用大样本建立多变量模型,通过对青少年颅颌面矢状向及垂直向生长发育与颈椎骨成熟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探讨两者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矫治设计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方法:纳入4 176名受试者(2 088名男性和2 088名女性),年龄8~18岁,这些受试者平均分布在颈椎骨龄QCVMⅠ~Ⅲ期,每个QCVM阶段组有相同数量的男性和女性;为每个QCVM分期组运行多元回归模型,以评估各项垂直向及
[摘要]目的:研究眶隔脂肪联合眶上缘外侧眼轮匝肌下脂肪(ROOF)部分去除矫正上睑臃肿的美学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3年3月在笔者医院就诊行眶隔脂肪联合眶上缘外侧ROOF部分去除术的103例上睑臃肿就医者。记录手术改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美学效果评估。结果:所有就医者均一期愈合,上睑臃肿情况显著改善;术后2例局部血肿、1例自述上睑中外侧偶发轻度疼痛、3例就医者眶上
[摘要]目的:探究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Slanted lateral rectus recession,S-LR)矫治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 type of IXT,CI-IXT)的美学效果及对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3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CI-IXT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双眼外直肌后徙术组
[摘要]目的:讨论结膜入路下睑袋矫治结合眶隔脂肪游离回填在下睑区年轻化中的运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3年4月成都暄妍医学美容医院收治的下睑袋伴泪沟或眶下区凹陷就医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结膜入路下睑袋矫正联合眶隔脂肪游离回填的术式。术前、术后按照泪沟畸形等级量表(TTRS),Barton美学评级标准,结合就医者术后效果满意度调查表,综合分析就医者下睑袋及泪沟矫治的美学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修复外鼻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4年3月笔者医院采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皮肤缺损患者43例,其中良性肿瘤9例,基底细胞癌18例,鳞状细胞癌13例,外伤3例。根据缺损创面的大小设计以内眦动脉或鼻旁动脉为蒂的鼻唇沟皮瓣予以修复。结果:43例患者鼻唇沟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色泽与缺损区接近,质地柔软,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鼻唇
[摘要]目的:探究症状管理理论指导下适时干预模式在外伤性鼻中隔偏曲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外伤性鼻中隔偏曲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适时干预组,每组2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适时干预组采用症状管理理论指导下适时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至出院。统计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摘要]目的:探讨腮腺残余体积与腮腺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和美观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月笔者医院行腮腺肿瘤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6个月,记录面部凹陷、耳大神经感觉异常、Frey综合征、面瘫、唾液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出现上述任意一种并发症定义为发生组,未出现并发症为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腮腺残余体积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
[摘要]目的:分析双颌前突患者正畸治疗后软硬组织及牙槽骨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笔者医院进行双颌前突正畸治疗的70例患者纳入研究,治疗前拍摄锥形束CT(CBCT)片,测量上颌切牙区唇腭侧牙槽骨厚度(ABT)、上颌切牙区唇腭侧牙槽骨面积(ABA)、上颌骨切牙区唇腭侧釉牙骨质界(CEJ)-牙槽嵴顶(ABC)的高度(ABH)以观察牙槽骨变化;硬组织测量项目为蝶鞍点-鼻根点-上牙
[摘要]目的:探讨在动态导航引导手术下不同年龄、性别、拟种植位点以及缺牙区骨质因素等与种植体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月就诊于中科大附一院口腔医学中心的牙种植患者77例,共计植入Straumann ITI软组织水平种植体92枚,根据患者术前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emograph,CBCT)资料结合Leckholm和Zarb颌骨分类标准将患者
[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对上颌骨缺损修复手术骨增量的效果及精确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上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患者48例为此次试验的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颏部取骨到上颌移植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样品实验法经3D打印1∶1比例的颌骨作为模型样本,通过3D打印导板辅助种植体植入模拟牙槽骨骨移植手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患者的骨增量变化、下颌各位点移动距离及种植体偏
[摘要]目的:探究双矢量网格化线性提升术进行面部年轻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50例面部老化就医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双股双向锯齿线接力式、多层次、网格化的从外上矢量、垂直矢量复位提升中下面部,观察术前、术后就医者的鼻唇沟、唇颌沟、颧颊沟、下颌缘、下颌脂肪垂袋、颞区凹陷改善情况,并测量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12个月中面部软组织最高点至鼻翼下缘水平
[摘要]目的:探讨微聚焦超声技术联合透明质酸注射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3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21例面部皮肤松弛就医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就医者采取微聚焦超声技术联合透明质酸注射进行治疗。观察就医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麦施美学量表(Merz aesthetics scales,MAS)评估就医者治疗前后鼻唇沟、木偶纹、下颌线不规则及颌颈部脂肪堆积的情况;采用
[摘要]目的:探索不同吸收速率缝线对改良式皮下垂直褥式缝合减轻皮肤瘢痕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9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需要进行下腹部皮瓣移植切取术的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体对照设计,在皮瓣供区切口缝合过程中,将每例患者的切口均分为三段,统一采用改良式皮下垂直褥式缝合技术进行减张缝合。为比较不同缝合材料的临床效果,三段切口分别使用三种缝合材料:聚乳酸可吸收缝合线(PLA)、
[摘要]目的:探讨点阵CO2激光辅助美容缝合术对急性面部外伤后瘢痕形成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收治的50例面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将上述病例分为对照组(25例)和试验组(25例)。对照组只进行清创后美容缝合,试验组在清创美容缝合后4周行点阵CO2激光治疗。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的瘢痕治疗效果[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摘要]目的:分析超减张免拆线闭合切口用于文身切除的效果及美观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3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7例接受手术文身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n=42)和超减张组(n=45)。常规组采用常规缝合,超减张组采用超减张免拆线闭合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瘢痕及美观满意度。结果:术后6个月,超减张组VSS评分和OS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
[摘要]目的:观察S形甲皱襞切除联合生理性甲沟重建治疗嵌甲性甲沟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诊治的300例Ⅲ期以上嵌甲性甲沟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S形甲皱襞切除联合生理性甲沟重建治疗。随访术后疼痛情况、创面干燥时间、愈合时间及治愈率。结果:本组300例患者,术后创面干燥时间平均为6.4 d,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4.6 d。术后1年回访,痊愈296例,
[摘要]目的:探究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复合自体刃厚皮移植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5例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观察组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复合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统计比较两组皮片成活率、瘢痕、日常生活能力、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皮片成活率
[摘要]目的:探究上肢离断伤断肢再植术后肌腱转位术重建残留肌腱伸指功能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6月-2022年5月在笔者医院进行治疗的上肢离断患者110例,均接受上肢离断伤断肢再植术后肌腱转位术,比较其术前及术后1年的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伸指功能及患者对手功能恢复满意度,并记录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110例上肢离断患者,失访14例,最终纳入96例。治疗1年后,患者上肢
[摘要]目的:探究自粘性软聚硅酮银离子泡沫敷料对局部Ⅱ度烧伤患者创面修复效果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4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局部Ⅱ度烧伤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n=40,常规干预)和试验组(n=40,常规干预+自粘性软聚硅酮银离子泡沫敷料)。统计比较两组干预14 d后创面愈合率、创面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足部皮瓣移植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1月西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95例足部皮肤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足部带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将2021年1月-2022年9月围术期护理采取基本护理的42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2022年10月-2023年11月围术期护理采取加强护理的53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皮瓣成活、血管
[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小柴胡汤干预围绝经期肥胖的作用机制。方法:从BATMAN-TCM2.0数据库采集小柴胡汤的活性成分及靶点,从DisGeNET和GeneCards中筛选围绝经期肥胖靶点,取交集靶点绘制韦恩图;构建中药-成分-靶点PPI网络,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分析;通过AutoDock Vina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预测的结果。结果:共筛选出槲皮素、豆甾醇、24-乙
[摘要]目的:探究养颜祛斑面膜联合调Q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治疗疗效,并观察其对皮损面积、色斑颜色、三原色(Red,Green,Blue,RGB)色斑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收治的黄褐斑女性患者80例,收治时间为2021年3月-2022年12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调Q激光治疗)和观察组(调Q激光治疗+养颜祛斑面膜),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损状态、色斑颜色评分、RGB色斑指数、心理状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切除和五倍瘢痕膏治疗瘢痕疙瘩(瘀毒聚结型)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笔者医院就诊的100例瘢痕疙瘩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手术组(n=50)、联合组(n=50)。手术组行手术治疗,联合组在上述基础上行五倍瘢痕膏治疗,统计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量表(SCAR)、瘢痕疙瘩症状积分、瘢痕面积及瘢痕厚
[摘要]目的:探讨五运六气针法对脾虚型黄褐斑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8例脾虚型黄褐斑患者,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例)和对照组(n=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联合五运六气针法。比较组间临床疗效、面部皮损情况、皮肤屏障功能及中医兼证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2.35%)显著高于对照组(
[摘要]目的:通过对Web of Science (WOS) 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分析,探究斑秃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为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检索2004年-2023年WOS核心合集中斑秃相关的文献,结合VOSviewer和CiteSpace进行多维度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1 474篇文献(论著1 248篇、综述226篇),涉及73国1 713个机构的5 733名作者,发表于378种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点阵CO2激光与异维A酸联合治疗炎性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20例炎性痤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1例)给予克拉霉素缓释片联合异维A酸治疗,观察组(9例)接受点阵CO2激光联合异维A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皮损减少量、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例,100.0%)高于对
[摘要]目的:观察放血疗法与序贯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遂宁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80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12月,通过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口服盐酸多西环素和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组(n=40)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放血疗法与序贯脉冲染料激光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其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皮
[摘要]目的:分析果酸换肤联合蜂巢皮秒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3月-2023年2月笔者医院医疗美容科确诊黄褐斑女性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研究组(n=31),两组均采用蜂巢皮秒激光治疗3次,研究组在激光治疗基础上,两周后再行果酸换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12周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MASI)评分、下降率、复发率、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及不良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联合精准脉冲光(Delicate pulse light,DPL)治疗面部中重度黄褐斑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于西安娇唐医疗美容医院美容皮肤科接受治疗的118例黄褐斑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DPL组(n=57,DPL治疗)和联合组(n=61,TXA联合DPL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面积
[摘要]目的:探索氦氖激光联合复方黄柏液治疗皮肤慢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于笔者医院皮肤科治疗的153例皮肤慢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7)和观察组(n=76),对照组给予复方黄柏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氦氖激光联合复方黄柏液治疗,疗程共4周,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创面愈合时间、首次治疗前、治疗14 d、21 d创面分泌物生物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摘要]目的:探讨超分子水杨酸对中重度痤疮患者疗效及皮肤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2月-2023年12月笔者医院皮肤科收治155例中重度痤疮,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7例,试验组78名例。对照组的治疗方式是口服多西环素并结合外用夫西地酸乳膏。而在试验组中,除了接受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方案外,还额外进行了超分子水杨酸的化学换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痤疮皮损数量、皮肤屏障功能、皮肤菌群变化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使用一种自主研发的牙尖斜度测量装置对隐裂及非隐裂磨牙进行测量,从而阐述该装置的具体使用步骤,并探讨隐裂与非隐裂磨牙在牙尖形态及磨耗状态方面的差异。方法:纳入51例具有1颗隐裂上颌磨牙的患者,并以对侧同名的非隐裂牙作为自身对照。测量的操作步骤包括确定外形高点线、填充倒凹、标记测量线、放置测量片、喷墨显示牙尖外形及图形扫描。测量并比较隐裂组和对照组的颊尖夹角、舌尖夹角、牙尖斜面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减阻术在辅助第一前磨牙拔除术后尖牙远中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因单颌或双颌牙列拟拔除第一前磨牙的患者20例。采用自身对照,每个患者上颌左、右侧随机选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为未行超声骨刀减阻-常规正畸治疗,研究组行超声骨刀减阻术。比较两组尖牙移动距离、牙齿倾斜度、牙槽骨密度、牙齿松动度、根尖吸收、根侧吸
[摘要]目的:分析流动树脂、玻璃离子水门汀在成人牙颈部楔状缺损治疗中的修复效果及对患者牙龈炎症、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21年8月-2024年1月收治的80例牙颈部楔状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充填材料不同分组,离子组采用FUji IX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n=42),树脂组采用Beautiful Flow Plus流动树脂充填修复(n=38)。参考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直接临床评价系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改良肌激动器联合Damon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治疗下颌后缩性骨性Ⅱ类青少年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2021年以下颌后缩为主的生长发育高峰期前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20例,I期应用改良头帽-肌激动器功能矫治器,Ⅱ期应用Damon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软硬组织及气道的相关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后的CBCT测量显示,硬组织及牙牙合:SNB角、Po-
[摘要]目的:探究微创超薄瓷贴面技术修复前牙散在间隙的效果及美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4月笔者科室收治的前牙区散在间隙修复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全瓷组(采用常规全瓷贴面修复)与超薄组(采用微创超薄瓷贴面修复),两组各纳入30例(全瓷组患牙76颗,超薄组患牙82颗)。对比两组修复后即刻效果,修复前及修复后3个月牙周情况[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BI)
[摘要]目的:分析数字化微笑设计(Digital smile design, DSD)在上颌前牙牙列缺损美学修复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长沙市口腔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上颌前牙牙列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n=40,患牙71颗)和设计组(n=40,患牙75颗),分别按传统方案及DSD辅助制作美学诊断蜡型及最终修复体。记录两组美学诊断蜡型最终调改次数
[摘要]目的:探讨口外弓支抗技术+自锁托槽治疗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2018年2月-2020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6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金属直丝弓口外弓支抗技术进行矫正,联合组给予口外弓支抗+自锁托槽矫正。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头影测量指标、软组织变化情况、同行评估等级(PAR)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有
[摘要]目的:探讨比较矢状扩弓与横向扩弓矫治乳牙反牙合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8例乳牙反牙合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资料中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54例)和B组(54例)。A组采用横向扩弓矫治器治疗,B组采用矢状扩弓矫治器治疗。对患儿头颅侧位片行测量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软硬组织、恒切牙胚位置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上颌骨长度(Ptm-A)
[摘要]目的:探讨助教小组授课模式的授课效果,并对今后正畸学实验课授课模式提出一些建议,优化研究生助教教学模式在口腔正畸学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2019级67名本科生分别采用研究生助教小组授课模式和传统大班授课模式进行临床见习课教学,课程结束后匿名填写调查问卷对课程体验进行评价。结果:86.57%的本科生更希望临床教学以小组授课的模式开展。相较于传统大班授课模式,研究生助
[摘要]目的:观察氢氧化钙糊剂联合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年轻恒牙牙髓炎坏死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三联抗生素糊剂联合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和观察组(给予氢氧化钙糊剂联合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各47例。对比两组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疼痛情况、牙根长度、根管壁厚度、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牙
[摘要]皮肤衰老是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随着生活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皮肤抗衰活性物质成为研究热点。肌肽是一种生物活性肽,可有效延缓皮肤衰老,但是其抗衰老的机制尚缺乏系统总结。本综述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详细总结了皮肤衰老的机制、肌肽皮肤抗衰的作用机制,以及肌肽在皮肤抗衰中的临床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肌肽可能通过减缓端粒缩短速度、抗氧化、抗糖基化、调节衰老细胞自噬等机制实现皮肤抗衰。
[摘要]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tent exotropia, IXT)在外斜视中最为常见,患者眼位偏斜并破坏双眼视功能,导致视混淆、旁中心注视、异常视网膜对应及视觉抑制,没有立体视,对患儿及其父母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逐渐增大,可以引起一系列社会心理问题,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IXT斜视术后患者,通过双眼视觉训练增加融合范围,提高眼位控制力,恢复双眼视觉。近年来有不少文献指出视知觉学习训练激活视
[摘要]泪沟是中面部衰老过程中出现较早的症状,也是从内眦处向外下方延伸的弧形凹陷,泪沟及下眶区老化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与皮肤、皮下脂肪、肌肉、韧带结构以及骨性的老化息息相关。目前,临床常用矫正泪沟的非手术方法主要以注射填充为主,常用的填充材料包括自体脂肪及其衍生物、透明质酸类,胶原蛋白类,以及一些新型材料如聚左旋乳酸、羟基磷灰石钙等。本文就泪沟的解剖、分型、各类注射填充材料的理化性质、注射方式以及
[摘要]皮肤经常受到外伤、烧伤、压疮、溃疡等各种损伤,不仅损害其皮肤保护屏障功能,而且使患者感到疼痛和不适,甚至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皮肤的创面修复与再生是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许多研究证实,珍珠粉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天然生物材料,可以促进皮肤创面的修复和再生。本文就珍珠粉在皮肤组织修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珍珠粉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珍珠粉;生物材料;皮肤;创面
[摘要]运动与皮肤健康之间的关联一直是皮肤科学界的研究焦点,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组织,会充分受到运动引发的各类代谢影响。通常运动对皮肤的影响被认为是积极的、正面的,然而不少研究观察并记录了运动员特有的皮肤病或者皮肤异常现象,说明运动对皮肤的影响更为复杂。近几年来运动对皮肤影响的研究已从皮肤表面表征深入至皮肤内源,本文收集整理相关研究文献,旨在归纳现阶段有关运动与皮肤健康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关于冒充我刊编辑行骗的严正声明 近期,编辑部接到举报,发现有人以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上传论文信息为由,冒充我刊编辑与作者联系,用于商业盈利,从事非法活动,严重扰乱我刊正常的编读往来及日常工作,影响我刊声誉。为避免广大作者/读者受骗,维护我刊合法权益,现严正声明: 一、冒充我刊编辑/机构者,请立即停止一切侵权行为和非法活动; 二、我刊保留进一步诉诸法律权利,必要时上报公安机关依法追究不法分子的法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变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排于作者姓名下方。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三条均需具备。仅参与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
①论著类文稿字数限制在5 000字以内,有中英文摘要,英文表述的内容与中文对应,包括英文文题,全部作者姓名、单位及邮编,英文摘要要符合英文表达习惯,注意正确的语态、时态,关键词5~8个。 ②临床总结(经验交流)类文稿要求与论著相同。综述类文章需指导老师或本专业权威专家审校后投寄,其余要求及书写格式同论著类文稿。 ③为数据检索之便并与国际接轨,所有文章应有中英文摘要,除综述与教学类文章为提示性摘
为加速学术成果传播、搭建高效交流平台,《中国美容医学》已于2025年1月加入中国知网网络首发平台,论文录用后编辑部对于创新性突出的择优实行单篇论文网络首发,对于数据丰富,可提供如手术视频的可实施增强出版。 网络首发论文将通过中国知网(www.cnki.net)正式出版,视为正式发表,故作者在稿件定稿前务必仔细核对各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论文题目、作者署名及顺序、作者单位、通信作者及联系方式、基金
自2019年3月1日起,《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的作者投稿及编辑部发送稿件录用通知的邮箱统一为:zgmryx@163.com;稿件退修往来邮箱统一为:zgmryxtxyj@163.com;如有疑问,可咨询编辑部电话(029-83659967)或官方微信(微信公众号: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特此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