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院制氧间危险性高,容易发生重大事故,因此管理部门需要采用合适的监控方案保证其正常运行。鉴于此,设计出一套医院制氧间远程监控系统,将主动红外对射与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结合,取得了成本和入侵检测精度的较好平衡,在入侵检测算法上结合了YOL0v5高精度检测能力及ViBe在入侵目标运动信息提取方面的优势,通过将两种算法提取到的可疑目标区域进行融合校正,排除单个算法的误判,得到实时且比较准确的入侵判断。该系统可满足医院制氧间监控的独特需求,为保障医院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做出相应贡献。
摘要:为了验证专用设备的失效率,需要研制一套故障自动同步输出频率供电系统,以保障试验的长期稳定运行。现详细介绍故障自动同步频率切换的控制方法和供电系统通信架构的设计,该系统通过硬件设计及软件控制方式设计,实现了“两工作一备用一检修”的工作模式,在满足试验正常运行的同时,实现了工作变频器在故障时自动切换至备用或检修变频器的功能。该系统的成功研制极大地提高了专用设备供电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摘要:随着工业电气化的发展,多能流耦合系统谐波交互特性呈现出复杂化的特征,并威胁着电网的安全运行。某厂FFU系统因硅整流及变频调速运行,产生以3次、5次为主的谐波污染,导致中性线电流超500A、中性线电缆温度达73C等隐患。现据此分析多能流耦合下谐波传播机理与交互特性,提出基于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近源补偿策略。工程实测表明,该策略使中性线电流降幅达85.8%,电缆温度降至35 °C ,功率因数提升至0.99,有效抑制了谐波,提升了能效。研究为多能流耦合场景谐波治理提供了工程范式,未来可探索多源协同治理与算法优化。
摘要:开发了一套基于ABB120机器人的自动饮料机实训平台,通过合理规划与布局,结合先进的电气控制技术与机器人编程技术,实现从取杯、灌装到输送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该实训平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环境,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践案例,也为智能制造和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摘要:分析了1000 MW超超临界直流锅炉汽动引风机在运行过程中转速振荡的原因,并从实用角度分析了转速振荡可采取的主要控制策略。以某电厂机组特殊工况为例,介绍了如何采用控制策略解决转速振荡问题。所提控制策略对电厂汽动引风机转速振荡的抑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摘要:运用单片机和FPGA芯片作为主控制器件,单片机接收从PC机上传过来的显示内容和显示控制命令,通过命令解释和数据转换,生成LED显示屏所需要的数据信号和同步的控制信号——数据、时钟、行同步和面同步。FPGA芯片接收单片机产生的数据和同步信号,对数据做串并变换、数据存储、数据选择、数据输出等,生成LED板的显示控制信号,驱动LED板显示数字、符号、文字等信息。
摘要:长沙磁浮快线作为我国首条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示范线,自开通运营以来,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标志性工程,而其信号系统作为保障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核心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鉴于此,总结了长沙磁浮快线信号系统工程的应用经验,分析了其技术特点与创新点,可为未来磁浮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摘要:为提高梗丝气流干燥出口水分的稳定性,针对实际生产中存在的料头流量超限、回风负压波动及混合风温调节滞后等问题,通过开发电子皮带秤预填充功能、改进回风负压的控制方式以及设计混合风温分阶段控制策略,实现了物料流量的平稳过渡、回风负压的稳定控制和混合风温的快速响应。同时对优化后的梗丝气流干燥出口水分控制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A、B两类膨胀梗丝出口水分标准偏差平均值分别由0.3235%、0.3385%降至0.2334%、0.220 7% ,降幅达27.9%和 34.8% 显著提升了梗丝气流干燥出口水分的稳定性。该研究可为梗丝干燥工艺稳定性的提升和行业同类设备的工艺改进提供参考。
摘要:以一种负载8t的大跨度举升搬运重载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向车)为例,从轮系布局结构、驱动负载能力、AGV弹簧减震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提供了一种前后布置双舵轮加四辅助轮的AGV底部结构设计,并采用接触式避障和非接触式避障相结合的方式,实现AGV安全行驶的双重防护,同时满足 360° 无死角避障能力;采用电机、减速机及蜗轮丝杠组合的举升机构,并布置四导向杆,以实现物料的稳定举升;同时,通过独立的前后双举升机构,突破了对于不规则长跨度物料的搬运限制,为重载AGV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方案。
摘要:高温环境下材料摩擦系数特性研究对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检测设备难以实现高温情况下非线性摩擦特性检测,特别是在高温和有特定功能需求的领域表现出局限性,如定速、加减速、分段加速或距离控制等工况下,无法满足测量要求。为满足非线性材料隔热棉与不锈钢测试片双层界面摩擦检测需求,设计了一款高温摩擦系数测量仪,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以上位机软件控制单元、高精度压力加载单元、动态监控单元及传感器检测单元为核心组件,通过耐高温材料应用和设备机械结构设计,结合软件算法控制,确保系统稳定性与精准性,突破了850℃工况下非线性材料摩擦系数特性检测的瓶颈,达到预期检测目标。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日益提高,浴缸产品已经不再是只具有简单的洗浴功能,得益于科技的飞速发展,浴缸也迈入了智能化时代,从生活的必备品升级为一种追求高生活质量的产品。鉴于此,介绍了一款以PIC24FJ256为核心的智能SPA浴缸系统的设计,实现了传感器检测、数据采集、过零检测、信号处理及电机控制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和个性化的使用体验。
摘要:智慧零售与冷链物流的无人值守设备面临市电中断难题,如数据丢失、无法告警等。为此,提出基于不间断电源的控制系统架构,介绍硬件设计及关键电路,可保障关键电路运行与信息上传,延长续航,保障冷冻冷藏物品状态,降低损失。 中图分类号:TM9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797(2025)13-0048-04 D0I:10.19514/j.cnki.cn32-1628/tm.202
摘要:当前智能家居产品需求不断增长,在这一背景下,对现有浇花装置缺陷进行了改进,设计出基于STM32单片机的全自动家用浇花机器人。该设计主要由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构成,机械结构通过麦克纳姆轮底盘与喷洒装置的结合实现机器人的灵活移动以及浇水功能;控制系统基于STM32主控板,集成了红外传感器与K210视觉模块,并结合超声波避障模块,保障复杂环境作业稳定性。该机器人能有效解决现有装置通过性差、效率低的问题,为家用浇花机器人领域提供新方案。
摘要:纵观国内外火力发电除尘技术几十年发展历程,随着我国对环保越来越重视,烟尘排放指标控制逐步严格。从最初的排放超标到近几年的超净排放(小于 10mg/Nm3) ,我国除尘技术水平稳步提高且成效显著。在这一背景下,对运行多年的电袋复合除尘器提效改造方案及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以确保电袋复合除尘器实现稳定超净排放和低碳节能运行,可供行业内电袋复合除尘器提效改造参考。
摘要:轨/姿控卫星发动机试验需要进行多种不同工况下的点火试验来验证发动机的性能,每次点火结束后都要对点火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用以计算下一次点火的工况。由于发动机点火对于总体时长有严格要求,故提出一种试验数据实时处理软件,介绍了其开发过程和方法。该软件是在Pacific600数据采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客户端工作站,通过网络从服务器或操作站端获得数据,采用VB语言,结合试验各类型参数处理算法而开发的,具有操作简便、功能齐全、效率高等特点。软件已成功应用于多次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摘要:针对RD-5000型薄板烘丝机料头阶段工艺稳定性问题,建立了环境扰动下的多参数热力学耦合模型。通过非稳态热传导分析揭示:车间温度波动 (ΔT=±5°C) 会导致筒壁热惯量增加 37% ,而相对湿度波动 (RH±15%) 使冷凝水生成速率变异系数达0.28。为此,提出基于冷凝水温度梯度 (ΔT<3°C) 的动态预热控制策略,构建温度-压力双闭环控制系统。实验表明,优化后预热时间缩短至 (15±3)min (缩短66. 7%) ,出口水分变异系数降低42 。经686批次生产验证,蒸汽单耗降低10.7% ,批次间温度上升时间差异从 ±20 min优化至 ±5min 。该研究建立的预热阶段热平衡方程 (Qpreheat=1.24m3?°C/min) 为工业干燥设备智能控制提供了量化依据。
摘要:针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非电量保护误动作的现象,通过对现有实际案例的深入分析,识别了导致非电量保护误动作的主要因素,包括设备老化、环境干扰和设计缺陷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如优化保护装置的设计、增强个人专业能力以及定期维护和检测等。所提措施有助于降低非电量保护误动作的发生率,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摘要:气相色谱仪可通过沸点、极性、吸附、溶解等差异测定变压器油溶气含量,判断变压器隐藏故障情况。鉴于此,从一起35kV变压器本体油色谱数据异常事件出发,运用数字化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和诊断,在数据自动比对及故障智能识别基础上,快速检验过热故障、放电情况等,将气相色谱检测准确率提升到 95% ,实用效益显著。
摘要:依据历史数据,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对火电公司机电物资进行了需求预测,预测结果显示,预测的向后3期数据均方根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后验差比值和小误差概率值都表现模型精度等级在合格以上,对中短期实际需求预测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为解决转弯、盘旋等飞机机动姿态下的通信质量问题,机载超短波通信通常采用双天线接收。但针对有多条超短波通信链路的飞机平台,受限于安装条件,无法为所有链路提供独立的两副天线。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共用天线通信系统设计方案,给出了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并对系统应用效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在系统管理单元提供的基于任务的资源冲突消解机制下,多条超短波通信链路可以有序地开展双天线接收和发射,提高了多链路的空域覆盖率。经仿真分析,共用天线的链路个数增加,对系统中各功能链路接收和发射成功率有一定影响,飞行平台应基于具体任务需求,权衡共用天线链路的个数,分配合理的通信链路优先级。
摘要:核电厂中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焊接时,对焊缝背面进行充氩保护至关重要。鉴于此,介绍了无封堵直接充氩法、整体充氩法、建立氩气室局部充氩(包括耐高温泡沫板、气球或气囊、水溶纸、白纱布、工装等不同方式)、综合应用法等充氩保护方法及其适用场景、优缺点;分析了充氩流量、充氩效果判断、管线内水流和气流影响等充氩质量控制因素及其控制措施;通过更换复杂管线的案例,展示了不同充氩方法的实际应用,强调了选择合适的充氩方法、控制影响因素对保障焊缝质量的重要性。
摘要:对三相异步电动机,依据GB/T 1032—2023《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建立绕组温升测量模型,分析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对电动机绕组温升进行不确定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