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边疆省区是讲好周边传播故事的主力军,2023年8月,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新疆日报充分发挥外宣地缘优势,启动奔腾之路——“一带一路”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向世界展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丰硕成果。新疆日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转变话语叙事、创新报道机制,打造国际传播新模式,构建对外传播大格局,不断提高对外传播影响力,积极探索地方主流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
【摘 要】短视频由于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趣味性实现了快速发展,在丰富人民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新闻内容的创作和传播方式,给传统媒体带来猛烈冲击。面对短视频发展带来的机遇,党媒应当充分利用短视频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等优势,结合自身特点和需求,探索出一条新闻短视频传播的新路径。本文从分析党媒运用短视频的必要性入手,介绍党媒新闻传播中运用短视频的优势,探讨党媒利用短视频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的对策建议。
【摘 要】数字技术推动着传统新闻行业的变革,对其选题策划、信息采集、内容生产以及传播互动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推动着新闻媒体向全面融合的方向发展。因此,记者需要把握数字技术给新闻媒体带来的影响,深入理解数字素养的构成维度,全面提高自身职业技能。本文立足媒体融合视角,针对记者提升数字素养的有效措施展开分析,以助力记者数字应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媒体融合;记者;数字素养;提升策略
【摘 要】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语境下的节日报道是各大媒体大展拳脚之地,但节日报道总是年年岁岁花相似,较为缺乏新意和创意表达。主流媒体在媒介融合浪潮中的优势并未完全展现,选题策划和议程设置能力稍显滞后。本文以新京报社2024年春节重点融媒体策划《2024,打个call吧!》为例,从实操层面浅析传统文化符号在新闻融媒语境中的创意表达,探讨如何在融媒体时代下进行节日报道,打造新闻融媒体策划爆款产品。
【摘 要】新媒体行业的兴盛与繁荣为短视频制作和传播带来了极大便利。安徽新媒体集团“徽风皖韵”工作室以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全力打造《这里是安徽》短视频栏目,推动内容产品“出圈”,使其成为提升安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本文以《这里是安徽》为例,试图探索短视频制作与传播的精准路径,以及如何深化文旅融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关键词】新媒体;短视频;这里是安徽 短视频是当今
【摘 要】本文以福建省新闻战线融媒体业务能力竞赛活动一等奖作品为例,探讨如何才能让融合报道作品出新出彩,提出要挖掘重大主题、突出策划先导、完善生产流程、培养复合人才、创新生产机制、融合技术内容等对策,更好地增强媒体融合报道作品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关键词】融媒体;业务能力;融合报道 融媒体时代,各级主流媒体面对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传播力和引导力是方法和手段,
【摘 要】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新闻移动视频直播是近年来网络发展的产物,并以其独特的交互方式受到了大众的喜爱。然而,由于我国新闻移动视频直播行业具有发展的特殊性,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新闻移动视频直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我国新闻移动视频直播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移动视频;新闻直播;智库
【摘 要】我们已经进入全媒介的景观世界。2025年春节,安徽省黄山市举办了“非遗贺新春-就在徽州过大年”春节民俗展演活动,以传统地域文化为独特风格的一场场盛会在线上线下产生良好的反响,该媒介景观是由身体、仪式、符号三重叙事合力奉献的。这一徽文化传播实践意味着一种“意义生产”,凸显了媒介化节庆景观不可忽视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媒介化;景观化;非遗贺新春 节庆作为广大民众日常生活文化的组成部
【摘 要】随着数字媒介的兴起,短视频行业蓬勃发展。在此契机下,传统戏曲文化传播面临新的机遇。本文分析了岳西高腔在抖音平台的传播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和改进建议,为岳西高腔更好、更快、更广泛地传播提供依据,同时为地方戏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岳西高腔;抖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对策 【基金项目】2022年度安徽省级质量工程新建专业质量提升项目“影视摄影与制
【摘 要】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项全世界广泛关注的大型体育盛会,相关内容具有很强的话题度和传播力。围绕2024年巴黎奥运会,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有相当多数量的新媒体作品热度走高,而且内容丰富、题材多元、角度新颖。本文以央视市场研究公司的“唯尖”系统数据为基础,对2024年巴黎奥运会赛前、赛中、赛后的新媒体传播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大型体育赛事的新媒体传播策略。 【关键词】大型体育
【摘 要】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健康科普传播活动正日渐成为人民群众主动提升健康素养、促进疾病防治的有力手段。其中,短视频已成为健康科普活动的主要传播形式之一。本文从短视频的媒介特性出发,结合抖音、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社交平台中各类健康科普短视频存在的共性问题,对新媒体时代健康科普短视频传播发展策略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开启共创模式、培养复合型科普人才、生产符合受众需求的短视频科普作品及完善制度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用户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困扰。本文以青年用户群体为例,从行为和心理两个方面分析在互联网过度连接下青年用户社交媒体倦怠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社交媒体倦怠;隐私困境;青年用户;主体性;反连接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
【摘 要】基层政务新媒体作为互联网时代新型电子政务形态,其对政府与自身的形象建构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基层政府通过基层政务新媒体建构的形象与大众认知到的具体形象之间是否相符,将会对政府的施政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也直接影响着服务型政府建设和社会治理进程。本文采用深度访谈法、内容分析法与调查问卷法,从管理者视角、政务新媒体内容呈现、受众认知等多重角度深入分析,研究当前基层政务新媒体建构的政府形象,
【摘 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等特点。党报在新形势下要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作用,就必须守正创新。如何更好、更快地做好重大报道,让党的声音及时传到千家万户?安徽日报新媒体探索“兵团直播”报道模式,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兵团直播;直播+快讯;“破圈”传播;矩阵传播;内容“现场化” 过去,对于省内会议等重要新闻,地方党报往往会在第二天发布报道。在移
【摘 要】在数字化、全球化时代,新闻外宣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是地方展示自身形象、传播特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区域交流的重要手段。宜丰县融媒体中心在对外宣传工作中,通过巧妙念好“新”“精”“融”三字经,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内容质量、整合各方资源,讲好本地故事,吸引更多人关注县域发展。 【关键词】新闻外宣;县融媒体中心;新;精;融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县级广
【摘 要】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和媒介工具的创新,为新闻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但“内容为王”的硬道理没有改变。做好新闻宣传工作,需要调查研究,要深入一线,让作品更有厚度;要创新表达方式,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关键词】全媒体;调查研究;内容为王;表达方式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新闻记者的看家本领。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无论何时都离不开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记者只有
【摘 要】新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视角从精英转向平民,表达方式从厚重变为轻量,传播功能从教化走向对话,这背后蕴含着新闻消费个体崛起、生产主体多元化和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媒体应采取变革理念、体量 “减负”、平台融合和增强互动等策略,以创新的传播手段打造更优质的典型人物报道。 【关键词】典型人物报道;新媒体;转变 【基金项目】本文为第六轮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融合传播环境下主流媒体
【摘 要】《养老第一线》是安徽首个全媒体播出的养老服务栏目。本文从时代背景、频道特性、市场调研等方面分析了栏目的创办原因,总结收获的同时反思栏目在功能诉求、资金需求、客户方向上的错位问题,并分析了其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重目标下的经营困境。通过对其定位、内容、传播和经营模式的反思,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以期在数字化时代中找到电视媒体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新机遇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养老电视栏目;
【摘 要】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融媒体时代,智能设备的普及让人们接收信息变得更加便捷。多种媒介资源的有效整合,更是为受众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媒介环境。面对这一变革,传统媒体必须紧跟市场步伐,深刻反思并调整其生产方式、创作理念与传播路径。本文探究了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模式和提升策略,认为在融媒体时代,传播主体日益多元化,媒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探寻发展路径时,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坚持
【摘 要】本文对新时代我国青春偶像剧的海外传播现状及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从影视传播学视角出发探究造成其海外传播瓶颈的原因,提出当下我国青春偶像剧的海外传播策略。 【关键词】青春偶像剧;海外传播;传播策略 电视剧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之一,优秀电视剧的海外传播承载着传播民族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使命。青春偶像剧起源于日本,是以青年群体为主要收视对象的电视剧剧种,由偶像明星或当红歌手
【摘 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提出,如果把诗歌比喻成一棵果树,那么,情感是诗歌之树深扎的根系,用以表达情感的语言为这棵树的枝叶,协调优美的声律好像树上盛开的花朵,深刻的义理则为诗歌之树结出的丰硕果实,即“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关于诗歌创作的这些理论可以移植到电视新闻专题创作上:优秀的电视新闻专题必须以深厚的情感打动人,以深刻的主题影响人,恰当使用画面和同期声、解说配音来传情达意,并
【摘 要】本文基于芜湖古城的个案研究,将古城视为徽州传统文化展演的载体,探讨古建筑媒介如何借助“文化记忆”进行复原及结合现今技术进行创造性转化。“文化记忆”不仅可以通过古城媒介物进行表达,古城媒介物还可以凭借“文化记忆”进行创造性转化。 【关键词】徽州文化;媒介地理学;物质性;古城 古城成为现代人旅游目的地的热点,古城如何与现代都市相结合成为文旅部门热门话题,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底蕴的重要表
【摘 要】随着各地文旅部门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宣传的“出圈”,各地文旅资源得到了挖掘,不少地方成为网民的打卡地。优化文旅短视频传播效果,须分析其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从而为改进文旅短视频内容生产和传播提供思路,助力文旅宣传出圈的现象级传播转为“文旅+”的裂变式发展,推动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文旅行业;抖音;短视频;传播策略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2023年专项课题
【摘 要】在万物皆媒的媒介化时代,“无视频不传播,无平台不触达,无情感不共鸣”。本文立足媒介化时代的社会实践,从打造城市特色IP,到运用多渠道、多载体、多主体力量,再到善用流量思维与共情机制等诸方面,探索城市形象传播的最优路径。 【关键词】城市形象;特色IP ;传播格局;流量思维;共情 城市形象,是指城市(或特定的区域)给人的印象和感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传播学学者凯文·林奇在《城市意
【摘 要】近年来,快节奏、“短而精”的微短剧逐渐占领影视市场,从符合观众碎片化的观影模式到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其中文旅微短剧通过展示各地人文风貌吸引了一大波观众线下体验,实现了文化的有效传播与呈现。微短剧逐渐成为文旅传播的新载体,在弘扬地域文化与发展地方经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对文旅类微短剧进行分析,旨在深入探讨情感共振与价值耦合在文旅微短剧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在面临题材单一化,融合浅层化方面如
【摘 要】AIGC高强度的学习算法、内容生成等技术不断改变影视媒介的创作生态,其中,走上精品化发展之路的网络微短剧,其媒介特性与AIGC的技术特质深度契合,继而在AIGC技术持续赋能之下,不断在影像实践中担负起文化“双创”的时代使命。AIGC通过创新化的科技动能、意义生产的人文之美以及复合化的数据库叙事,驱动微短剧进行文化“双创”的共情传播,继而在“AIGC+微短剧”的创作范式下呈现富含现代色
【摘 要】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涵盖范围广泛,精神内涵丰富,地方特色鲜明,时代意义常新。进入新时代,有关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开发正有序进行,借助于影视媒介,在影视作品中展现徽文化,实现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呈上升态势。基于此,本文将从空间美、精神美与和谐美三个维度,对新时代影视作品中的徽文化表征与审美意蕴进行探究,揭示徽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独特魅力与深
【摘 要】党的二十大作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战略部署。文化振兴被明确为东北全面振兴的应有之义。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东北全面振兴这一宏观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基层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承担着推动文化振兴、实现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为例,探讨其在东北全面振兴战略契机下,如何通过发挥媒体的社会文化传承功能、深挖在地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传播
【摘 要】本文以贵州“村超”为例,通过分析其在文化传播、品牌塑造、社会影响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挖掘地方特色活动的文化传播路径。研究显示,地方特色活动有助于提升地方文化认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在内容创新、传播渠道、社会参与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关键词】贵州“村超”;地方特色活动;文化传播;社会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环境的不断变革,地方特色活动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对其研究
【摘 要】新时期文化馆积极与主流媒体合作,通过策划与实施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媒体的内容创作及配套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的视听力量,以丰富、直观、良好的视听体验,激活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特色资源,助力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共鸣,提升当地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促进地方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文化馆;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双向赋能 2023年10月,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摘 要】可持续发展是出版业“十四五”时期的关键任务,也是我国迈向出版强国的基本策略。本文通过20家新闻出版业上市公司的ESG表现数据,从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三个维度对行业可持续发展特征进行了深度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出版、数字技术推进出版融合发展、主题出版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善机制保障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出版业;可持续发展;ESG;新质生产力 【基金项目】四川
【摘 要】目前,高校学报存在编辑整体数量不足,正高职称编辑、高学历编辑偏少等结构性特征;编辑年度工作量偏大,无暇参与科研活动,学校强调编辑技术忽略编辑学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编辑专业能力评价偏重选题、组稿、进入核心名录等指标评价,对于学术指标关注不多;“以刊论文”的期刊评价机制影响编辑自我学术素养发展的信心等问题。为此,应改善编辑职业环境,合理设置职称评审条件与年度激励机制,改进继续教育内容,
【摘 要】培养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的目标。当前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技术与人文教育、专业与思政教育的平衡问题,本文通过梳理高校新闻人才培养的底层逻辑、主要路径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分析新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的趋势及实践策略。 【关键词】铸魂育人;人才培养;新闻教育 【基金项目】2021年度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人-媒介’的学习共同
【摘 要】为适应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核心课程《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学环境的变化,满足课程思政的要求,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从待解决的问题出发,利用案例还原、互动讨论以及理论学习来解决问题。案例教学可以营造更加真实的场景以实现案例还原,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深入挖掘案例的思政元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理论知识于实际情境中,有效
【摘 要】本文探索将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资源引入《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突出问题导向,通过改革教学模式,不断深化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体系中思政元素的具体理解与灵活运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思政;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 【基金项目】2023年校级教改立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课程思政“四堂六阶”混合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20